大學社會實踐論文精選

  社會實踐基地是高校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依託,它既是大學生認識過程的物質中介,又是大學生知識的拓展地和人格鍛造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社會實踐論文,供大家參考。

  大學社會實踐論文範文一: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

  一、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應堅持“四個結合”

  1.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應與培養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意見》檔案中指出:“高校要樹立實踐育人觀念,要不斷完善實踐育人體系,強化實踐育人功能。”。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成熟的關鍵時期,高校要通過開展不同型別、不同層次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廣泛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掌握黨的路線、政策和方針,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奮鬥目標和價值取向,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弘揚民族精神,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和改革創新精神。高校可以通過“兩課”實踐教育和大學生寒暑假“三下鄉”、“四進社群”等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生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紅色之旅,參觀我國曆史文化遺產,培養和弘揚民族精神。開展學術性、創新型科技社團活動,開展青年志願者活動,讓大學生在實踐中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其創新意識,發展其創新能力。這些都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內容。

  2.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應與勤工助學相結合

  勤工助學是社會實踐活動最直接、最形象、最有效的形式。一方面大學生通過勤工助學可以緩解大學生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鍛鍊大學生的意志,培養其吃苦耐勞的能力;而且還可以讓大學生儘早地瞭解社會、適應社會,更加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高校要把開拓校內外的社會實踐基地和勤工助學基地很好地結合起來。如校內開設衛生清掃、電子閱覽室管理、學生文化中心值班、實驗室助理、辦公室助理、圖書館書籍整理、網路管理、閱報欄管理、子弟家教、網頁製作等崗位,安排貧困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從事這些工作。同時,高校發揮自身優勢,及時加強與社會企事業單位聯絡,增設勤工助學崗位,組織開展勤工助學活動,為大學生今後的就業創業積累豐厚的經驗。

  3.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就業創業工作相結合

  隨著高校招生的擴招,國際金融危機出現,我國經濟發展步伐放緩,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壓力大。現在的用人單位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高,他們不僅注重對大學生的學習成績的考察,更注重他們的動手能力的考察。因此,高校把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與大學生成才就業結合起來,這既能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培養大學生的就業意識,也能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增加大學生就業機會。在社會實踐中,高校應該指導大學生結合專業,深入基層社群,與人才市場、用人單位聯絡,通過調查、見習、實習等方式讓大學生直觀地瞭解社會要求,明確職業定位,轉變就業觀念,規劃職業人生。

  4.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與專業知識相結合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用到社會實踐中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與專業知識的結合也是理論與實際的結合。一是因材施教,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要根據專業、年級來進行精心安排。如針對低年級大學生主要開展社會角色體驗,以考察、諮詢為主,促進學生了解社會、積累社會經驗;高年級大學生、研究生以專業素質拓展為主,鞏固學生的專業知識,增強學生的社會主人翁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對文科學生而言,可安排他們進行文化傳播、社會調查、宣傳活動、支教活動等;對法學專業的學生,主要是開展政策宣講、法律援助等方面的社會實踐活動;對工科、農業大學生,可以在鄉鎮企業、農村、街道社群開展科普宣傳、科技服務、支教支農等實踐活動。二是把大學生社會實踐與專業見習、實習結合起來。如在專業實習中,根據實習提供的條件和技術來合理安排社會實踐的內容。三是充分發揮專業教師的指導作用,邀請專業教師參與到對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指導中來,指導大學生進行科研創新,為企事業單位攻克技術難題、為社會提供科學技術服務。

  二、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應注重“三性”

  1.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應注重長期性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的作用是隱性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實踐效果的顯現,更需要一定的時間過程。這就要求高校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要注重長期性準備。積極探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效性機制建設,確保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安全、長期、深入、有效地開展。而且,大學生通過宣傳教育服務、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社群援助行動、文化服務活動等社會實踐專案活動,對促進農村和社群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而農村和社群的工作任務的長期艱鉅性也決定了高校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要注重長期性。

  2.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應注重系統性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高校高度重視,同時需要更多社會力量的支援。高校要從根本上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經費投入、師資配備、時間安排以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一項廣泛的社會性活動,需要學生家長的配合以及包括政府在內的社會各方面的關心、支援和幫助。高校要根據教育規律,建立校內外相結合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體系。高校還可以結合地方優勢,充分利用豐富資源,建立暑期社會實踐基地,這樣就可以建立高校與社會的聯絡機制,從而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到暑期社會實踐中來。各級黨委和行政部門要積極號召各級政府及各部門都來關心和支援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併為之創造條件和提供方便,形成利於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良好社會氛圍。

  3.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應注重創新性

  近年來,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活動開展如火如荼。但還是存在有許多需要改進和創新的地方。一是隨著當前高等教育形勢的發展,我們所處的社會和我國的高等教育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很多不能適應這些新的形勢和新的情況,也出現了較大的矛盾。二是高校的社會實踐工作喜歡滿足於已取得的成績和侷限在現有的模式和服務專案。高校在以往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中,形成了如“三下鄉”、支援“三農”、政策法規宣傳、社會熱點調查等有生命力、有吸引力的專案和活動形式。高校要結合國家、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大學生成長的要求,對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從內容到形式上大膽進行創新,形成新的亮點和特色,使實踐活動開展得更加務實、深入,更有利於大學生成長成才,更能使老百姓受益,從而煥發出新的活力。

  大學社會實踐論文範文二:大學生能力培養社會實踐論文

  1.對策與措施

  1.1教學中增加學生實踐的機會

  在專業培養方案的制訂時,一定要增加學生社會實踐的時間,讓學生有較多的時間參與、體驗社會實踐。如有些理論課需要配備相關的實驗或者課程設計。課程設計是學生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要一環,教師決不能輕視這個環節,對課程設計的指導要花大量的力氣,對學生在課程設計中出現的問題,一定要“手把手”的糾正。如果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完成課程設計,學生能快速地掌握好專業知識。要增加教學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首先就要求教師有豐富的實踐能力,其次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做好“產學研”結合工作。

  1.2教師讓學生參與科研專案

  許多高校教師都有一定的科研專案,不論是橫向的課題還是縱向的課題,如果能讓感興趣的學生參與到其中,就能快速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同時,在參與專案的過程中,學生的基本實踐能力能得到較快的提高。當學生參與了這些專案後,調查發現學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也往往會朝專案的研究方向靠。而一旦學生找到了相關的工作,那麼學校的這一經歷對他無疑有很大的幫助,能讓他對新的工作充滿信心,快速融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1.3學校社團幫助學生全面提高

  學校的各種社團對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學生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協調能力等的培養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這也是許多單位在招人時需要學生有社團經歷的原因。社團就是一個小社會,在各種社團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學生自己“當家作主”,學生可以把自己完全當作社會人來對待,尤其是社團的領導組織者,在處理社團的日常事物和組織社團活動時,能力能得到快速地提高,所以社團的主要幹部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往往能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同時,一些專業性較強的社團或者興趣小組不光能提高學生的基本實踐能力,還能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

  1.4學校多組織學生參與社會活動

  大學生參加社會實習的機會其實很多,可以利用較短時間的節假日參與一些小型的社會活動,也可以在寒暑假利用較長的時間到固定的實習單位去實習。學校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社會實踐,如“三下鄉”活動、大學生創業活動等。社會調查在聯絡調查地點、尋找調查物件、發放問卷、進行訪問的過程中,都要與人交往,要得到調查物件的支援和合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不知不覺的得到了鍛鍊和加強。

  1.5學生自己找單位實習

  實習對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哪種形式的實習,都可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親近社會。但是由於許多學校新專業的增加、高校的擴招,使得現在由學校來為學生找實習單位變得很難,尤其是專業實習。很多學校都是由學生自己找單位,這使得很多學生很盲目,不知道從哪裡能找到專業對口的單位,尤其是一些專業性很強的單位,要找到對口實習單位很難。但是,學生自己找實習單位也給部分學生提供了一個機遇,有了學生自我發揮的舞臺,能讓學生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單位實習。不管怎樣,學生一定要利用各種實習的機會,不斷使自己變得成熟,把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聯絡起來,決不能走過場,在實習單位蓋一個章就完事。

  2.結語

  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高校的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高校要積極探索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方法,大力倡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充分發揮“社會—學校—教師—學生”多位一體的培養方式,真正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創新型、複合型全面發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