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自考論文

  近些年,隨著資訊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聞的傳播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人文滲透體育新聞傳播論文

  摘要: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體育新聞傳播者,就應該在報道的過程中時刻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並以此為報道出發點,從而建立一個和諧公平、健康積極的體育新聞環境。

  關鍵詞:人文滲透;新聞傳播

  一、體育新聞傳播中的人文滲透

  有助於提高體育新聞媒體的公信力想要獲得公眾對媒體的信任與依賴,就必須提高媒體的公信力。體育新聞媒體在傳播中的人文滲透使得自身不僅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還在實際工作中努力滿足受眾的需求。除此之外,體育新聞媒體還會在資訊傳播的過程中引導與啟發受眾,並向社會傳播有關真善美的理念,對於提高其公信力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提升新聞工作者自我認知及自身修養體育新聞傳播在社會文明進步的整個過程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而新聞工作者作為該項實踐活動的主體,在體育新聞傳播中需要充分滲透人文精神理念,對受眾給予充分的關注和尊重,有利於提升新聞工作者的自我認知能力和自身修養水平,對社會文化的發展也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塑造新聞媒體的品格將人文精神充分滲透體育新聞傳播中,有利於塑造新聞媒體的品格。體育新聞工作的核心就是體現人的主體作用,所以新聞工作者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對受眾給予足夠的關注與尊重才能獲得他們的信任,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實現新聞媒體所具有的社會價值。

  二、體育新聞傳播的發展現狀

  體育新聞傳播中物件的選擇隨著殘奧會與特奧會的相繼開展,越來越多的體育媒體將報道的焦點集中在特殊體育運動員與殘疾運動員身上,這一點可以說是體育新聞報道的新起點。大多數的體育新聞傳播都將報道的主要重點放在經濟比賽的結果上,那種敢於拼搏、重在參與的人文精神觀念在當今社會已經逐漸被忽視,然而關注殘疾運動員的人文精神則成為另一種良性的價值迴歸。我國運動熱潮的最初掀起是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之後,而健身事業也自此之後進入發展與繁榮時期。現如今,體育新聞傳播中的物件逐漸成為各界媒體工作者重點考慮的報道內容,從過去的體育明星到社會體育報道,再發展到如今的軍隊體育、學校體育,都成為當今體育新聞報道的物件與主角。體育新聞傳播中的報道方式與詞語使用現如今,我國體育新聞傳播面臨的最大困境就是報道資訊的缺乏。綜合現階段體育媒體無法滿足受眾在體育資訊方面的需求狀況,再加上對近些年來體育新聞報道的分析,不難發現很多體育報道在用詞方面有失妥當,或過於口語化,或過於關注刺激度而忽略了報道的實質內涵。但依然有一部分體育新聞報道值得稱讚,其使用的大量幽默元素,將社會流行文化毫無維和感地融進報道之中,從而使體育新聞報道充分展現出人性化的特點。不僅是用詞方面,體育新聞傳播的報道方式也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隨著我國電子科技的進步,手機與網路等新型媒介都成為開拓體育市場的工具。要想在眾多體育新聞報道中脫穎而出,單一地釋出體育資訊與評論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市場發展與受眾需求。在這種環境下,很多體育專題報道與深度報道紛紛出現在體育新聞傳播領域。如《我的奧林匹克》節目,其從不同的角度將體育的另一面展現出來,這種方式更具人情味,並且將看似遙不可及的運動員人物形象變得更加親近。體育新聞傳播中人文精神滲透薄弱雖然市場競爭十分激烈,體育新聞媒體也要肩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但現在有很多新聞媒體為了獲得較高的收視率、點選率、收聽率,吸引大眾眼球,不惜通過誇張與不實報道的方式進行新聞傳播,甚至借用炒作的方式製造虛假新聞。只是一味地滿足大眾的娛樂需求而製造虛假新聞的行為,已經導致混亂的新聞市場中人文精神和人道主義的嚴重缺失。這種不良行為將新聞炒作的重點集中在體育明星身上,從而使人們減少對明星事業方面成就的關注,而更多去關心他們的花邊新聞和隱私資訊。目前,我國體育新聞報道領域的這種扭曲觀念逐漸蔓延成為一種風氣。

  三、體育新聞傳播中加強人文滲透的相關措施

  牢牢抓住人文精神中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體育新聞傳播體育新聞報道中人文精神理念的本質特徵就是以人為本。進行體育競爭的主體就是運動員與教練等,因此在體育新聞報道過程中要將他們的精神充分弘揚出來,新聞報道工作者應將報道的重點集中在他們付出辛勤與汗水的過程。但由於現在的體育報道資訊資訊過度氾濫,大多數的報道只是將側重點放在結果的公佈上,這種報道形式雖然滿足了受眾對於體育資訊的需求,但卻沒能將人文精神體現出來。這就需要新聞工作者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有針對性地進行體育新聞報道設計,並在報道設計的過程中找到人文精神傳播的重要突破口。新聞工作者要全面分析與思考所要報道的體育資訊,並通過語言將其中蘊含的人文價值傳達給聽眾與讀者。體育新聞傳播者要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下將體育新聞報道表現得具有生命力和激情,在臺前與幕後中找到平衡點,最終把人文精神內涵充分展現出來,從而使報道充滿人文主義色彩。體育新聞傳播要藉助平衡報道來拓寬發展市場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思想文化水平也相應得到提高,不再只是單純追求物質,更對文化生活有了更深層次的需要。在這種大背景下,體育新聞報道要充分借鑑其他成功的媒體形式,從而使體育新聞傳播更具親和力。體育新聞報道中的“平衡報道”,主要是指一家媒體在報道時根據不同的角度對新聞報道進行規劃與份額的分配,這裡的角度指價值觀、選題性質以及地區等因素。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對這些因素進行分配,從而達到正面與負面報道兩者之間的平衡。同時,工作者還可以從多方面對體育新聞報道進行設計,從而使新聞本身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以《視覺新聞》這一欄目的市場份額為例,在這一檔節目中,其正面報道所佔比例為45%,負面報道比例為55%。由於負面報道在很多情況下都比正面報道更加吸引受眾關注度,所以體育新聞傳播者可以合理利用負面報道吸引大眾,同時還要從正面報道層面給大眾上一堂人文精神課,從而將人文精神價值以反面報道的形式充分體現出來。體育新聞媒體要遵循人文精神中公正客觀的滲透原則每個體育新聞工作者都要堅守新聞職業道德,並且時刻保持一種自律的心態。體育新聞傳播者要在恪守職業道德與遵守法律的基礎上進行新聞傳播,以此實現人文精神價值在體育新聞報道中的完美滲透。新聞工作者在報道的過程中必須時刻遵循公平、公正與客觀的原則,這不僅是法律方面的約束,更是社會道德方面的要求。眾所周知,大眾傳播不同於人際傳播,前者要求豐富的人文精神內涵,這種人文精神不但包括其自身的奮進勇敢,更能體現出一種具有世界性與民族性的對真誠、平等、和平的追求;而後者則屬於一種比較私人化的傳播方式,其主要注重人們自我挑戰帶來進步的一種精神風貌。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體育新聞傳播者,就應該在報道的過程中時刻注重人文精神的滲透,並以此為報道出發點,從而建立一個和諧公平、健康積極的體育新聞環境。

  參考文獻

  1、新聞傳播學:學科的分化、整合與研究方法創新陳力丹;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1-04-15

  2、新聞傳播學研究生教育現狀與挑戰——“中國社會與中國新聞傳播教育”高層圓桌會議綜述張曉鋒;馬匯瑩;新聞記者2007-01-05

  範文二:電視新聞傳播論文

  摘要: 新聞傳播效果是新聞媒體得以生存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而新聞傳播又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影響新聞傳播效果的因素眾多,包括傳播者、資訊、媒介、受者和環境等。

  關鍵詞:電視新聞;傳播

  一、重視新聞報道策劃效果,創新電視新聞傳播內容

  1.是析事明理,見解獨到

  在各大傳播媒體新聞內容同質化嚴重的背景下,如何創新新聞報道內容,提高新聞報道的吸引力是新聞傳播制勝的關鍵。這就需要在新聞報道策劃中,追求時效性強的深度報道,以敏銳的嗅覺與視角從有限的新聞線索中捕捉可以做大做深的新聞素材,準確定位公眾所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來確立選題。並在新聞編輯過程中析事明理、見解獨到,不跟風,不炒作,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趨,善於對“熱”新聞做出“冷”思考,以獨到的觀點和深度的見解贏得受眾產生廣泛的社會共鳴,從而提高新聞傳播效果。

  2.是深入基層,關注民生

  在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黨的中心思想下,無論是以網路為代表的新媒體,還是以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都開始用更多的筆觸和篇幅、更多的關注和同情去發現普通人群的新聞,傳播真正體現民生,民意的新聞。而如何讓傳統電視媒體更具民生新聞傳播優勢呢?這就需要發揮新聞報道的深度策劃作用。首先,在民生新聞選題內容上避免瑣碎化、同質化、表象化,應從廣泛的民生新聞素材中挖掘社會熱點,緊扣能挑動受眾社敏感神經的新聞題材,緊扣時代發展脈搏來創新新聞內容,從而增加受眾對新聞資訊的認同感。其次,運用大範疇、小視角、深層次、談看法等策劃原則,做到巨集觀主題,微觀著手;表達觀點,平民立場。從而提高民生新聞報道的感染力,提高報道效果。

  3.是關注受眾情感,體現人文關懷

  在新聞資訊量不斷豐富、新聞傳播終端日益廣泛的今天,新聞報道缺乏人文關懷的現象日趨嚴重。而關注受眾情感,體現人文關懷正是吸引受眾、提高新聞傳播影響力的重要策略。因此,在電視新聞策略中,應以人文關懷為中心選題,關注受眾情感體驗,做出更能激起觀眾情感漣漪和人性化的新聞節目。

  二、發揮新媒體技術特色,創新電視新聞傳播模式

  新媒體的發展,在對傳統電視媒體造成衝擊的同時,其以電腦、行動電話等為終端,以聲音、文字、動畫影象等形式的技術特色也為電視新聞的傳播與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一方面,電視媒體可藉助新媒體技術優勢,積極建設網路平臺,多方位收集新聞線索,實現多元化的新聞素材獲取渠道;另一方面,電視媒體可藉助新媒體平臺,通過自己的官網及主流網站進行新聞推介和宣傳,從而優化新聞推介策略。與此同時,電視媒體也可發揮新聞媒體的技術特色。例如,開放性、實時性、互動性等創新新聞傳播模式,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提高新聞傳播效果。而在創新新聞傳播模式上,傳統電視媒體一方面,發揮新媒體技術特色,實現傳播主體的多元化。新媒體環境下,每一個終端都可整合一個媒體,網路已經從單純的連線訪問工具發展為互動平臺。傳統電視媒體正是要藉助這一格局,將新聞傳播主體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在擴大新聞資訊獲取渠道的同時增加新聞傳播平臺,加強臺網聯動,如熱線、節目網站、手機電視、車載移動電視、IPTV、官方微博、論壇等多種媒介終端,實現傳播渠道的多元化和內容產品的多媒體化、多樣化,全面覆蓋新聞受眾的年齡段,擴大收視範圍,營造出大資訊流、強輿論場的輿論空間,讓受眾從單純的觀看轉向積極的討論參與,從而擴大新聞傳播的影響力,提高新聞傳播效果。另一方面,發揮新媒體技術特色,實現傳播服務的互動化。服務是體現新聞傳播媒介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電視新聞要提高傳播效果,就應高度重視市場和受眾需求,樹立“大服務”意識,發揮新聞新媒體的互動性技術特色,積極構建個性化、物件化、延伸性的服務體系,實現新聞產品的服務增值。例如,藉助新媒體技術構建電視互動頻道或網路互動平臺,可從滿足受眾服務需求出發,對新聞資訊進行跨平臺、多介質的全方位互動整合,受眾將會從電視新聞資訊的被動接受轉變為從傳播媒介上對新聞資訊的主動選擇。又如,從幫助受眾解決問題出發,通過網路互動平臺實現受眾交流平臺,促使受眾成為新聞資訊的釋出者。同時,在與受眾的交流中,提升受眾資訊的深加工能力,根據使用者實際需求提供後續服務、N次服務,進而打造一個以使用者為中心、以互動為手段的一站式綜合新聞傳播服務模式,在提高新聞傳播服務競爭力的同時,提高新聞傳播效果。

  三、尊重受眾反饋,創新電視新聞傳播效果反饋機制

  受眾作為新聞傳播目的的最終實現者,通過受眾對新聞傳播效果的反饋,其能動作用不僅可以突出受眾對新聞內容需求特點,還能反映受眾在接受新聞報道後的議論或評價,從而促進媒體依據受眾的特點和需求選擇新聞內容及傳播方式,最大限度的滿足受眾需求,提高新聞傳播效果。與此同時,隨著新媒體及傳統媒體對受眾反饋的重視,受眾反饋正逐漸從過去的個人化、被動性、偶然性逐步變為現象化、主動性和經常性,在體現新聞切實關注民情民意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新時期,電視作為傳統傳播媒介,應進一步創新新聞傳播效果反饋機制,利用現代化反饋技術平臺。例如,熱線電話、電子郵箱、網路論壇或等提高反饋方式的便捷性、有效性,能夠促使電視節目及時收到觀眾的反饋資訊。同時,加強反饋資訊工作制度化建設,建立社情民意資訊選題策劃、綜合分析機制,儘快跟進受眾需求優化新聞傳播機制,提高新聞傳播效果。

  四、總結

  新聞傳播效果是新聞媒體得以生存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而新聞傳播又是一個十分複雜的過程,影響新聞傳播效果的因素眾多,包括傳播者、資訊、媒介、受者和環境等。在新聞傳播事業快速發展的今天,新媒體及其他傳統媒體均對電視媒體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與衝擊。面對這些挑戰與衝擊,電視媒體應在整合自身新聞傳播特色和優勢的基礎上,結合新媒體技術特色及其提供的網路平臺,從新聞傳播內容、新聞傳播方式及新聞反饋機制等方面創新新聞傳播策略,擴大新聞傳播影響力,促進電視新聞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突發事件中新聞媒體角色的合理調適——關於廣東“非典型肺炎”事件的傳播學思考沈正賦新聞界2003-04-28

  2、創立和發展中國少數民族歷史新聞傳播學白潤生當代傳播2003-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