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監督會計畢業論文

  會計監督在經濟監督系中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隨著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構造利益相關者會計監督機制是公司治理向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轉變必須考慮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企業會計監督的問題與對策

  一、企業會計監督體系問題

  一企業會計監督體系概述

  會計監督是指為了保證財務資訊的真實性,準確性,而形成的對會計資訊的一種監督工作,對於企業的完整治理結構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這要求單位的財務人員對於虛假的財務憑證不予認可,對於具有漏洞的原始憑證進行退還,當發現整個賬簿的記錄與真實發生的業務不符合時,不進行處理,並及時地向有關的領導進行報告。可以看出,企業的會計監督是一門專業性非常高的工作,這對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以及相關的政策水平要求較高,對於企業的組織管理公開化有著嚴格的要求。但是,企業的管理人員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不重視財務工作的重要性,隨便聘用員工開展企業的財務工作。無證上崗的財務人員比比皆是,有些工作人員甚至連基本的財務知識也不瞭解便上崗操作,使得錯賬的現象屢屢發生。再者,現在的相關法律不完善使得企業的相關資料難以監督,普遍存在著輕打輕罰的情況,大大減弱了整個會計監督應有的結果。同時,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意識薄弱使得單位的工作人員對於財務工作不上心,難以協調整個企業所有員工的力量共同監管。同時,監督體系過多使得各方的監督個體對於自身的利益過度關注,導致整個監管的質量以及效率都不高。儘管部分企業意識到這一問題,加強了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但是其本質上的分裂也使得企業內部的財務資料經歷了多次的檢查,加大了企業的財務負擔。

  二現行的會計監督體系的整體現狀

  在現行的市場經濟體系下,財務資訊的合理化運用成了社會的監管部門,多方投資人,債權人以及各方的利益相關者瞭解企業發展的一種重要的渠道。有效的會計資訊披露可以引導社會經濟資源地合理化運作,保持市場經濟的有效執行,符合會計教育的基本職能。但是在近幾年來會計資訊的失真現象並沒有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案,使得企業的大量資產不斷地流失,給國家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以及負擔。對國有企業而言,可能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對於民營企業而言,一方面是經濟情況不能真實地得到反映,另一方面也存在著稅款的跑冒滴漏現象,給國家財政收入造成了損失。

  首先,一般而言,企業的所有者擁有企業發展的最終話語權,以利益最大化為最終目標。但是企業管理的封閉性導致內部關鍵崗位由“自己人”進行擔任,缺乏外來經理人引人制度。這種缺位的方式使得由少數人士直接決定公司的業務往來,這將引起在職工作人員的過度消費以及企業的短期形為等諸多問題。由於企業內部的資產主體的不健全和外部環境的不斷壓迫,使得整個內部人控制企業的現象變得尤為嚴重,這種情況下企業的優化管理者將被趨於中庸的平庸管理層所替代。

  其次,公司的董事會監管制度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以企業的所有股東的信任為基礎,進行企業業務的決策關係,是公司監督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一環,董事會發展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企業的去留。但是我國現下的大部分企業的董事會執行仍然延續了舊有的國企決策機制,使得股東大會流於形式,企業的經理層不受董事會約束,以及名人擔任董事會理事等國家現象。由於企業的大部分董事人員身兼數職,使得彼此之間的工作職責劃分不清,有所替代,沒有充分地進行整個股東大會的動作。而相應的監事會則牌遊離的邊緣,對於企業的執行層起到的監督作用不大。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企業的黨委書記,董事長以及總經理三者由一人進行擔任,使得最高領導者的權力過於集中,極易導致職能的錯位以及自身權力的膨脹,加大犯錯的可能性。因此,建立合適的會計監督體系可以防範這幾類風險的發生。

  最後,由於企業中的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的不同產生了大量的內部爭端,使得管理者的積極性不高或者朝著貪汙化的趨勢發展,而執行者則消極殆工,阻礙企業的生產力。這兩者的不平衡使得企業的勞動人員的付出與其收入水平存在著極大的不符。長此以往,易助成企業的貪汙風氣,使得整個領導層的管理作用大大下降,不利於企業長久健康的發民。而對於某些先進的企業,其通過建立分股計劃,加大了員工的積極性,實現了有效的會計監督方案,極大地避免了矛盾的產生。

  二、完善企業會計監督體系的策略

  一建立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機制

  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機制是進行全面的內控制度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對單位內部的會計職能進行劃分可以有效地提高整個財會效率,比如將會計監督的職能分為“職工,政府,所有者,經營者”等不同的監督制度。對於經濟相關的進行全面的分類,有便於進行細緻的會計監督策略。首先,經營者會計監督是指企業內部的內審部門對公司的相關人員進行劃分,對管理層人員進行財務資訊上的審查,以規範公司內部管理人員與各個來往單位人員的關係。同時,對於企業內部的財務人員,要求其提供真實的反映公司內部資料資訊的財務報表,以進行正確的決策分析,保障公司的利益,防治因為管理層的權力膨脹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在進行內部控制時,要大膽地拋卻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對整個經濟活動帶來的影響。其次,債權人的會計監督是指對企業具有一定債務追溯能力的人員進行財務資訊的一種監督模式。可以通過對債權人運用實地工作地點以及問詢等兩種方式進行會計資訊上的監督,以便了解企業的資金往來善。同時,也可以委託當地的相關審計機構進行監督任務的開展。例如,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通過建立和完善會計監督體系,不斷地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益。農發行認為建立層次分明的五層監督構架是完善會計監督體系的方法,這五部分體系如下:縣支行會計出納部經辦人員一線事前、事中監督;會計坐班主任事中、事後監督;會計部門負責人的事後檢查監督;主管行長會計事後檢查監督;上級管理行會計事後檢查管理監督會計輔導。通過檢查監督,加大對違規違紀行為的處罰力度。要實行嚴格的檢查制度,落實檢查責任,進行後續檢查,跟蹤整改情況,實行“連環責任追究制度”。

  二積極進行外部會計監督

  外部會計監督體系是指除去企業本身的一個監督,包括政府相關部門稅務部門或者銀監會開展的監督。例如,財政部門進行的會計監督是指財政部憑藉相關的會計法律法規對所存在的公司進行常規性的財務資訊的檢查,也可輔助一些相關的社會審計機構等。這種財務工作的開展使得政府部門類的監督成為主體部分。同時,國家審計部門以及相關的司法機構也將對企業的財務運營狀況進行全面的監督,以明確整個審計法律與企業內部的財務會計資料是否匹配。在進行會計監督的過程中,要保證整個財務資訊資料的準確性,以避免會計失真的出現,因為虛假的資訊可以使一方或者幾方的人員進行受益,而導致其它人遭受不小的損失。基於這種環境,建立高效的會計監督機制必須平衡其中的矛盾,使得各方的利益有所平衡。對於企業而言,獨立的會計部門與財務人員並不能組成一個合理的會計監督的系統,僅僅是財務資料記錄的部分。而完整的會計監督系統則應包括企業的負責人,外部的審計機構以及單位的其他部門,只有把利益相關者統一起來,才可能建立有效的會計監督體系。當前,財政部門不僅僅要抓好制度建設工作,更要強化會計管理的行政職能,對於違反財經法紀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而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注會行業、上市公司違法行為等特別有影響力的事件上。

  三組織會計資訊披露制度

  會計資訊披露制度是所有上市公司必須履行的一項義務,作為正在發展中的企業,應將優秀的上市公司做為企業發展的標杆,建立自身內部的資訊披露規則。通過對內部的財務資料進行公開化的報告,使企業的員工以及外部的投資者,債權人充分地瞭解企業的經營現狀。在資訊公開的渠道上可以採取多元化的方式,例如,建立專業的網站以及聘請專業的人員進行財務資料的更新。如果有條件,可以建立網站上的討論板塊,使得大眾可以暢所欲言,詳細地表達對企業發展的觀點。公開化的操作手法也可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內部進行財務報表改動的這一問題。例如,四川的長虹集團在2014年2月21日進行了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資訊披露管理制度,這份資訊的披露透露出了企業目前的經營狀況,保護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

  三、結論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綜上所述,加強會計監督既是履行會計職能、保障企業經營管理和業務發展正常有序進行的重要舉措,也是防範經營風險、規範各項管理行為的關鍵環節。會計既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社會經濟組織正常運轉的管理手段。充分發揮會計監督職能,對企業的各項業務活動規範管理發揮著重要的監督制約作用。會計監督的出現,極大地平衡了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利益以及矛盾,也保障了企業內部的財務資料的真實性,完善了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因此,加強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力量,可以更為有效地反映企業的生產運作情況,減小企業的債務壓力,向企業管理者、企業利益相關者客觀公允地展示企業的資產債務情況、經營成果與現金流量情況。通過建立“產權明晰、政企分開、職責分明、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下卓有成效會計監督體系,健全公司治理結構,以保證企業健康地發展,以適應未來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加強自身的科學化戰略程序。

  範文二:企業會計監督體系的創新思考

  一、目前我國企業的會計監督體系的現狀

  一企業自身的監督體系存在的問題

  會計監督體系的獨立性不夠,往往受到領導意志的影響。很多的企業會計往往領導唯馬首是瞻。這就造成了企業的的監督體系的獨立性不足。一些企業的領導為了達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授意會計人員做假賬來逃避國家稅務部門的監管,這就導致了會計監督機制流於形式,不能發揮其實際的作用。

  二國家的法律監督存在漏洞

  我國的企業的財務管理遵循的法律主要是新頒佈的《會計法》,但是對於會計法的相關鋪展工作沒有展開。雖然頒佈了新的法律,但是很多國家各個管理部門並沒有形成統一的監督體系,工商和稅務部門的協調還存在較大的問題。同時,國家的監察部門對於新的法律的學習沒有到位,很多的地方對於新法的瞭解微乎其微,執行的還是上一版的法律,這也使得國家的監督體系不能發揮作用。

  三社會監督的不到位

  目前我國很多的註冊會計師事務所承擔的是進行企業的會計監督任務。但是目前我國的法律對於社會監督沒有詳細的規定。同時,註冊會計師的數量也遠遠不能滿足我國進行社會會計監督的需求。正是由於註冊會計師較少,獨立進行業務的能力不強,甚至一些會計收受他人賄賂,這些都對社會監督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對於提高企業會計監督體系的一些建議

  一完善監督有關會計監督法律法規的制定

  目前我國的會計監督法律的建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對於法律的完善應當改變以往的重刑事處罰的現狀,使會計監督有法可依。與此同時,會計侵權損害賠償的計算以及會計案件侵權責任的分配在立法上的空白也有待突破,唯有如此,才能加快中國特色的會計監督體系的建設,更好發揮會計監督的功能。

  二加強社會監督力量的建設

  社會監督主要是社會的審計部門監督和輿論監督,當前我國的社會監督力量還很薄弱,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政府部門需要協調各種監督力量的使用,避免重複監督和過度監督,有效地提高監督力量的使用效率。政府應當建立統一的監督平臺,及時公佈監督結果,做到資訊共享,降低監督成本。形成協同配合的合力,實現更大的監督效果。

  三完善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機制

  完善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機制,主要是通過對不相容職務進行相互分離,如對重要經濟業務事項的參與人員進行必要的職務分離,同時還要完善對會計資料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的程式,這樣才能使企業內部監督制度真正落到實處。

  三、總結

  會計監督體系是現代企業管理重要的組成部分。現階段,通過完善會計監督方面的立法、加強社會監督體系建設、企業加強自身的監督力量建設都是可以強化監督體系,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