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壺禪茶

  茶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有著不同的味道。那一壺用靜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脣齒間迴繞,品後有人似覺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風。茶有濃淡,有冷暖,亦有悲歡。用一顆俗世的心品茶,難免執著於色、香、味,則少了一份清淡與質樸。茶有了萬千滋味,甚至融入了世事與情感。用一顆出離的心品茶,便可以從容地享受飛雲過天、綠水無波的靜美。

  常言道:凡事自有存在的道理,莫需自驚自擾。一直很喜歡這句話,一則因其樸實無華;二則因其意味深遠,且詮釋了儒、道、禪的博大精深。根,在地下相交;葉,在藍天相擁,唯身,矗立浮塵間,歷盡風雨,洗盡鉛華,方能成材。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或物,或事,或人,各有自己存在的理由。陌上紅塵,君行其中,貴在擁有“厚德載物”的擔當,“大智若愚”的品性。

  人生若得偶閒時,杯盞清茗伴知音。

  時想,人生之幸,人生之樂,莫過於:若得閒時,邀聚三兩知友,席地對坐,圍爐品茶香,暢談美文,闊論人生,完全沉於“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自然意境裡。素清人生,若擁此雅緻與閒逸,美極!足矣!想到此景,此遇,忽然頓悟了那句俗語:“美酒千杯難成知己,清茶一盞亦能醉人”。

  “緣聚緣散緣如水,花開花落花如夢”。紛擾人生,如流往事。應多一些簡單,少一些複雜,用恬淡雅緻的情懷生活,用寬容與理解的心境處世,將人生過的淡味真切。

  茶至無味仍餘香,人若無妄心自清。

  品茶,乃至品人生,要的是平實簡約,雅緻純清。遊走浮生,凡事要看清,看淡,且行且珍惜。意境如茶,濃時不驕,淡時而有餘味,心境如禪,般若清欄,自若自清。禪在茶的餘味裡得道,茶在禪意裡衍生。禪茶一味,亦是人生滋味,淡久生香。

  時光若水,無言即大美。日子如蓮,平凡即至雅。品茶亦是修禪,無論在喧囂紅塵,還是處寂靜山林,都可以成為修行道場。剋制慾望,摒除紛擾,不是悲觀,不是逃避,只為了一種簡單的活法。安住當下,哪怕是一顆狹小的心,亦可以承載萬物起滅。品茶可以讓人寬恕過錯,從而在杯盞中得到平和。真正完美的人生當留白,留白,即是佛家所說的空明。人間是最能表現自我的劇場,如果有一天故事劇終,選擇出離,一定要真的放下,而不是走投無路的放逐。要相信,別無選擇的時候,會有最好的選擇。

  萬法無常,緣起性空。萬物既是因緣和合而生,亦會因緣而滅。晚雲收,即是倦鳥歸巢時。佛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每一次歸返都是回頭,每一次渡河都有舟楫。無論前方的路有多遠,消除我執,此後風餐露飲,海天雲闊,都是歸屬。

  佛說,割捨就是得到,殘缺就是圓滿。我們曾經用無數時光都無法記住的經文,待了悟之時,卻可以過目不忘。許多人認為精深淵博的禪,其實在一念之間,在每一個途經的日子裡,在一滴水中,在一朵花間,在婆娑的世界裡。

  靜水深流,簡單的人其內心清和,越容易參透禪理。修佛亦如品茶,將一杯苦茶喝到無味,這就是禪的境界。人生應該刪繁留簡,任世事搖曳,心始終如蓮,安靜綻放。就如同萬千溪澗,終究要匯入一條河流,潺潺清明,簡靜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