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會計論文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資訊科技也得到了快速發展,企業資訊化、管理資訊化和會計資訊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金融會計風險防範與化解

  摘要:從研究主題、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三個主要方面探討了管理會計研究面臨的關鍵性問題.進而採用文獻回顧對《會計研究》和JMAR在1996到2006共11年發表的管理會計論文進行了統計分析,進一步驗證了前述分析.最後,為中國管理會計研究如何走向世界提供了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管理會計;研究主題;理論基礎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關係的日趨複雜,而資訊使用者很容易由於虛假的會計資訊而在預測、判斷分析甚至決策上出現各種偏差,而這對整個金融市場的方方面面都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有兩個明顯的特徵對於金融會計存在著不確定、可能性的風險.不可否認的是客觀存在的金融會計風險,使得銀行財務等相關的工作,每時每刻都在受到它的制約,並且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銀行會計風險所產生的影響度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對於目前金融企業來說金融企業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對金融會計風險進行發現、控制和化解,會計監管的加強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金融體系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所以加強銀行的風險防範意識尤為重要.這就要求銀行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充分發揮其監督的職能,改革傳統的管理考核體制,建設法制會計,提高金融機構的監督範圍及監督效能,從而起到防範金融會計風險、控制金融會計風險、化解金融會計風險的作用.

  1金融會計及金融會計風險

  在我國會計體系之中金融會計是一種以貨幣為計量單位,以會計為基本原則、方法的一種體系,其對促進金融機構的發展,特別是為整個金融機構提高更完整、準確,綜合的監督與核算的作用,同時通過金融會計不僅可及時衡量及財務資訊,同時還可利用專業的方法對其進行加工和傳送.其對於促進經營管理者在經濟活動中更準確的做好經營治理及及時的做出促進企業的決策具有關鍵的作用.金融治理能否順利進行與金融會計有著直接的關係,而且當金融得到越好的發展,其會金融會計的依賴性也會更高.其重要性主要表現在準確的表現出其財務的準確資訊,同時起到對整個經營活動的監督與核算的作用.另外一方面人為因素、外圍環境等因素也會使金融會計面臨著各種形式的風險.所謂風險指的是在某一特定的條件下,可能存在的客觀上的疑慮,也就是在特定的情況下其可能出現的損失及機率等情況.“不確定發生的損失”是當前人們所定義的金融風險.因此可以把會金融經營治理中由於各種因素引起的決策失誤.如會計資訊出錯、核算失誤、相關工作人員的主觀因素等因此使得整個決策出現失誤的情況從而金融機構的利益受到威脅的情況.

  2建立更符合時代需求的治理型金融會計體系

  在防範金融會計風險與化解金融會計時要結合商業化經營特點建立治理型金融會計體系,將現代會計理論與方法完美的結合起來,使其發揮出更好的治理優勢.確實做好跟蹤與監控銀行業務經營過程,從而融入到銀行的經營決策中.第一,做好金融會計的基礎工作,在會計核算體系上要注意分極授權與統一治理相結合,從而保證整個會計工作的秩序井然.特別是要做好防患“三假”現象,所謂三假現象指的是憑證、賬薄、報表上做假的行為,從而提高其核算的準確性,要確實落實會計資訊的真實性、全面性、相關性、可靠性等從而減少其金融會計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提高銀行經營治理能力.第二,強化治理體制,當前,我國的銀行業務還存在著諸多不足,特別是違規經營、賬外經營的存在,也使銀行金融會計遭受著更大的風險.因此要注意避免賬外經營、違規經營等問題,從而避免整個會計的職能受到影響.如果金融會計工作中不能及時的獲得準確的資訊,就有可能失去了化解金融風險的最佳時機,另外一方面還有可能使其存在更大的危機.結合各方面的因素,對於當前的金融機構而言,要想從根本上杜絕賬外經營等違規現象的產生的話,就要確實落實好會計治理體制,從而進一步提高其抗風險能力.

  3強化金融會計資訊系統加強償債能力考核

  能否做好防範金融風險及控制金融風險與銀行內外部能否獲得及時準確相關的資訊有關.而這就要求其所提供的會計資訊要具有完整、可靠、及時等特點.首先考慮到當前我國企業普遍存在資訊失真、虛假報表等現象,因此建議銀行要加強貨款申請的批准流程,要求企業提高會計審計師驗證過的報表,同時要求相關的會計師事物所要承擔相應的無限連帶責任.其次除了要加強對企業的靜態財務比率、企業利潤指標等方面等方面的考核之外,更要企業財務比率的考核,特別是有與現金流理有關的財務比率指標等方面的考核.最後一點,還要從體制上改善金融會計體系,避免資訊含量過低、過於簡化的會計報表等情況的產生,同時還要加強企業的償債能力的考核,特別是在接受數額較大的貨款申請時更要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4充分發揮謹慎原則改善當前金融會計制度存在的諸多缺陷

  4.1改進呆賬預備金計提方法,提高計提比例,擴大計提範圍,簡化核銷審批手續

  首先可以考慮呆賬預備金計提方案,也就是說在提計呆賬預備金時需要充分考慮其貨款的風險程度.用“一般呆賬預備金”代替現行的呆賬預備金的方法,也就是也就是計提呆賬預備金時需要考慮到其每月實際發策的貨款總額等因素;而對於那些已經存在問題的貨款,則需要考慮到“非凡呆賬預備金”,要充分考慮其發生呆賬的可能性.做到這兩點,就可在不提葉酸賬預備金的前提下化解可能產生的呆賬風險.同時要求金融機構及銀行要在稅前扣創造呆賬預備金.二是放寬呆賬預備金的範圍,其呆賬預備金範圍除了包括信用貨款,還應該包括存放的同業款、融資租賃、風險透支等相關的業務.三在限制條件上要放寬,要廢除改善呆賬確認中過於苛刻的條件,確保發現的呆賬可以及時的核銷.比如說把超過一定期限的貨款,以呆賬處理.同時在核銷呆賬的自主權上還應該簡化相關的流程,使其擁有一定的自主權.

  4.2改進現行壞賬預備的計提方法

  當前我國的銀行壞賬預備還存在嚴重的不足之處,比如其按期末應收的賬款餘額的3‰計提,事實上這種壞賬預備處理制度就不能很明確的反應出發生壞賬的損失與各期限、性質的應收利息之間的關係,從而影響到壞賬預備與壞賬損失的協調性.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產生,建議銀行要加大計提壞賬預備金比例的計算,對不同性質,不同收賬款賬齡的性質進行分析.同時為了減少其存在的運營風險,國家還應該強制要求銀行每年在其淨利潤中拿出一定的資金用於風險預備基金.

  4.3應答應銀行對長期持有的金融資產與一些非金融資產

  採用成本與市價孰低的規則計價同時銀行還要做好賬面價值、公可變現淨值、公允市價等的比較,特別是要在每個期末對各投資、貨款專案資金的賬面價值的整理.當出現賬面成本高於公允市價、變理淨值時,這些都說明銀行很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存在損失,這個時候就需要馬上調整其賬面上的價值,同時把公允市價、賬面價值的差接計入當期的損益當中.

  5建立建全完善風險監督保障系統

  只有充分做好事前、事中、事後三部分的監督工作才能期實落實金融會計風險監督保障系統.所謂事前監督指主要包括流動性風險指標體系、資產風險指標體系、金融市場風險指標體系、及貨款物件的財務狀況指標體系等方面.其中流動性風險指標體系又包括企業備付金比率;企業資產風險指標體系包括逾期貨款率等等.而貨款物件財務狀況則包括企業資產的收益率、產銷率等各方面的因素.事中監督:要求銀行的決策部門要發揮出其監督控制銀行經營動態的職能,確實落實到事前監督中所論述的金融風險指標.同時落實到有關部門.同時要求會計部分要連同其它職能部門一起建立可隨時監督金融風險動態的機制,落實落實金融風險預警指標體系與金融風險各指標的對此,同時及時的將相關的情況反饋給各部門.從而保證各相關部門可以及時修正存在的問題,從而從最大程度上的降低金融風險的存在,最大程度的減少金融風險帶來的損失.另外還要確實落實監督法規制度的執行情況、銀行業務規範,確實保證法規制度的統一性、嚴厲性,從根本上避免因為違法違規等操作帶來的風險.事後監督:顧名思義就是在貨款後對其所提供的各種憑證,包括原始憑證、賬薄、報表等進行再次檢查與分析,對所涉及到的各項進行全面的審查與複審.而執行的情況就是考核各單位的金融風險責任執行情況,同時根據這一情況做出相應的整改及建議,加大防範金融風險的能力.另外對於銀行而言,在稽核制度、內部控制制度上還要加強管理,要建立健全銀行內部制度,從而避免銀行在經營各環節中由於某些細節問題而引起的金融風險,從而形成天然的防治屏障.

  6大力開展整頓金融會計秩序活動

  當前許多金融機構在借處會計手段的前提下存在違規經營的現象比如在賬表上做假、亂用會計科目、私設賬目等情況,而這也進一步加大了會計資訊的失真現象.因此在金融會計部展開制度化、經常化的活動如打“三假”活動.創“三鐵”洗動等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7積極推行責任會計和廣泛運用會計電算化核算系統

  當前金融風險控制具有分散化的特點,因此要想確實將金融會計風險降到最低,加強責任會計制非常重要.同時還要充分結合小範圍內的責、權、利從而及時有效的解決已經發生的問題.另外一方面,要真正使會計工作人員可以利用責任中心所生的報表資訊、憑證等資訊做好核算工工作、責任會計工作的話,沒有計算機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完善電算化會計核算系統,從而建議更完整更全面的會計資訊具有深遠的意義.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業務資料處理系統、業務處理系統、治理決策型系統的等電算化系統.完善金融會計治事核算體系,提高會計核算質量,強化會計核算水平,從而提高其防範金融會計風險的能力,提高其化解金融會計風險的技術.

  參考文獻:

  〔1〕漆江娜,陳慧霖,張陽.事務所規模、品牌、價格與審計質量四大中國審計市場收費與質量研究[J].審計研究,20043.

  〔2〕李樹華.上市公司境內外審計報告稅後淨利潤差異之實證分析[J].會計研究,199712.

  〔3〕李爽,吳溪.會計資訊、獨立審計與公共政策[M].北京:中國財政出版社,2004.

  範文二:商業銀行會計內控風險預防策略

  摘要:隨著全球金融一體化的逐漸成形、金融創新及衍生產品的高速發展,商業銀行資訊披露逐漸成為我國強化銀行市場約束、提高金融透明度的重要措施,也關係到銀行監管部門和相關者的利益。本文以質量特徵為出發點,深入揭示了我國商業銀行會計資訊披露亟待解決的問題,然後結合我國會計資訊披露制度以及相關法律法規提出適合我國國情的商業銀行會計資訊披露制度體系。

  關鍵詞:商業銀行 會計資訊 資訊披露

  一、引言

  現階段全球經濟活動一體化過程中,監管不到位常出現在以中國人民銀行為首的金融監管機構行使權力過程中。在如此情況之下,我們的解決方法是通過市場約束來達到補充監管的作用。商業銀行在我國入世至今,資訊透明度仍然被各方所懷疑,由此會計資訊披露制度的建設也主要關注資訊透明度。我國經濟為了避免出現金融危機,政府以及各銀行機構必須牢牢遵守國際巴塞爾協議中有關資訊披露的內容,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及其監管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改善我國商業銀行會計資訊披露的現狀。

  二、我國商業銀行會計資訊披露的基本理論

  1.會計資訊供求主體。現階段的我們國家,一般而言管理層是會計資訊供給主體。企業管理層並沒有參與會計資訊的生成過程,然而他們更關注會計資訊所反映的內容與產生的影響,尤其是相對於普通會計人員來說。因此他們或多或少會影響會計人員資訊生成的過程,從而干預普通會計人員的工作。歸根結底就是企業管理層在操縱會計資訊的生成及傳遞工作。由此我們可以看到企業的管理層實質上是會計資訊的最終主體而不是直接操作的會計人員。

  2.影響會計資訊供求的因素。

  2.1成本效益原則。企業基於利益最大化及資訊透明的考慮,他們會充分考慮到提供會計資訊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而且會與別的企業或往期對比提供會計資訊所需花費的成本及可能帶來的潛在利益。確保效益大於成本這個假設的前提能夠成立,假如此假設不成立的話則不提供會計資訊。換句話說,企業所獲取的資訊量不足,即使內部成本不高,然而外部使用者仍然認為沒有充分的證據說明資訊的正確性及可靠性,從而會對企業的會計資訊產生懷疑,導致的結果就是不利於企業的長期經營和發展。

  2.2會計法律法規的健全度和監管力度。由於披露的會計資訊有著較好的確定性,使得會計資訊編制者的工作量大大降低,同時使得會計資訊的社會成本大大降低。商業銀行編制高質量的會計資訊是建立在全面有效的監管管理之上,目的是防止商業銀行在披露會計資訊的時候出現造假行為,使社會處於健康的信用環境之中。

  2.3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商業銀行首先必須在自身內部對會計資訊做好監督檢查工作,這就需要商業銀行有完整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大股東侵佔公司資產,經理層追求個人利益授意編制虛假財務報表。

  三、影響我國商業銀行會計資訊披露的因素分析

  現今我國商業銀行會計資訊披露存在諸多問題,如資訊虛假,資訊質量不高等,而出現這些制約商業銀行會計資訊披露的因素多而且複雜,綜合來說其原因大概有以下這些:商業銀行缺乏資訊披露的內在動力,管理技術水平相對落後,銀行內部監管制度不健全,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等。

  1.管理體制不完善。基於我國國情以及國家政策,國有商業銀行在我國處於壟斷地位,其主要特點是競爭壓力小,從而導致國有商業銀行很少或者不考量其自身信用情況以及債權人和投資人的資訊。商業銀行由於自身財務狀況不好從而會顧慮其披露的資訊質量,會顧慮由於資產質量不佳或者資料不好看等各方面的原因,從而披露給利益相關者看之後會影響銀行自身形象,最壞的結果甚至會失去市場佔有率,所以因為害怕而回避資訊披露。

  2.管理技術水平相對落後。我國的會計資訊主要還是披露財務會計資訊,而對於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等風險的計量缺乏實質性的研究,正是因為對這些風險缺乏衡量,而且對這些風險的監測技術和方法還不夠完善,導致了很多差錯的出現。比如對衍生金融工具採用公允價值計量時,由於沒有規定統一可行的方法,所以也很難有估算其未來產生不確定的損失或收益的估算的技術和方法模型。

  3.銀行內部監管制度不健全。現階段我國商業銀行內控制度還不完善,還處於發展時期,沒有形成有效統一的制度,不能可靠保證其會計資訊披露真實準確性,因此金融監管機構和利益相關者不能根據其披露的財務資訊進行風險估計,從而會影響其做出投資決策起。所以國家監管機構當務之急的任務就是完善和改進商業銀行的內控制度。

  四、對策建議

  我們在借鑑其他國家的經驗的基礎上,更應該結合自身情況,應該採取如下對策:

  1.完善商業銀行會計資訊披露的監管。高效的結合了強制披露和自願披露。強制性披露手段的優點一方面是能為資訊披露提供標準化的價值尺度,從而降低投資者的機會成本,最終達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市場對銀行的約束作用,促使銀行能認識到根本性問題即加強自身的內部管理,使經濟能夠穩健增長。強制性披露的缺點是銀行的商業祕密可能由於強制披露被競爭者獲得從而導致在競爭市場中處於不利地位,所以我們不能以損害銀行利益的方式而去追求充分披露。

  2.健全銀行內部控制機制。我國商業銀行還應該建立優良內控制度,我們所說的內控不僅包括合理的規章制度,還應該受企業環境影響,更應該受企業精神和管理理念等的影響。銀行首先要做的是宣傳,尤其是高層管理者的宣傳工作,使他們從精神層面重視內控制度,從而知道內控不僅僅是靜止的規定,而是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

  3.強化資訊披露法律機制建設。商業銀行的出發點在於盈利和擴大市場籌資,因而有時候為了達到目的經常出現將商業銀行資訊披露規則置之不理的情況。因此我們應採取一系列措施遏制這種情況的發生,首先對民事責任方面的法律法規進行細化,然後完善商業銀行資訊披露刑事責任,追加問責職能,儘可能構建完整詳盡的資訊披露全效機制。

  五、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國銀行業資訊披露存在各種複雜的問題,為我國銀行業資訊披露提出了改進建議和措施,為其發展指引了方向。與此同時,我們應該借鑑國際銀行資訊披露指引不斷完善的方法。而且在這種環境背景之下,銀行的“最高”標準是我國銀行資訊披露規定,而基本沒有任何願意自願披露銀行高於標準,因此我國銀行監管當局應參考國際最新監管思想,注重提高銀行本身治理水平,爭取早日實現突破和創新。

  參考文獻:

  [1]關新紅.商業銀行資訊披露與市場約束[J].會計研究,2004.5:82-85.

  [2]李小娟,魏博,範淑芬.淺談我國商業銀行資訊披露制度[J].時代經貿,2008,6:76-79.

  [3]鄭曉玲.我國上市銀行風險資訊披露的現狀研究[J],時代經貿,2008.9,6: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