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決策風險論文

  投資風險是指投資收益損失的可能性。儘管投資風險體現在投資決策、投資籌措、投資使用與投資收益各個階段。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水電專案投資決策及其風險分析

  【摘要】水電專案作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因素,其建設週期較長,前期投資大,受自然災害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大,同時對自然生態系統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所以導致水電專案的發展面臨著各種難題,投資管理面臨發展困境。由此可見,加強對水電專案的投資管理工作迫在眉睫。

  【關鍵詞】水電專案;投資;風險;防範;控制

  0 引言

  水電工程專案投資面臨著極高的安全風險,它融資渠道多,所需的投資金額較多,而且由於其建設工程的龐大,所需的建築材料較多,耗費資源量大,所以投資安全隱患也隨處可見,任何環節處理不當都會影響投資建設。

  1 水電專案投資主要風險

  水電專案投資面臨著名目繁多的風險種類,投資決策者需要擦亮雙眼,將關注和分析的焦點轉移到風險的影響上,由此需要考慮的風險種類還有設計風險、移民風險、管理風險、地質風險、金融風險等五種型別。

  1.1 移民風險

  水電專案面臨的第一大難題就是移民問題。水電專案的建設涵蓋周邊數十公里甚至幾百公里,工程佔地面積廣,涉及的搬遷人口多,需要賠付的搬遷物件情況不一,建設週期長,國家也沒有明確、長久的移民政策,所以移民投資的金額在水電專案建設投資中佔據了相當一部分比例。即便這樣,移民投資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由於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移民投資超預算的情況仍時有發生。由此可見,解決移民投資風險是水電投資者需要考慮的關鍵問題。

  1.2 地質風險

  影響水電專案工程投資風險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地質風險。水電專案在建設前期有一定的審批流程,專案開發者要全面、仔細地對工程地質進行勘察,詳細瞭解工程建設區域的地質面貌,以使工程設計和開發符合自然規律和科學原理。但是由於自然環境因素的多變性,所以導致實際施工過程中的地質狀況與勘察情況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施工方重新設計施工方案,這在無形中就增加了專案投資,拉長了建設週期。上述情況主要受兩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市場經濟的發展導致人們對經濟利益的狂熱追求,二是科學技術發展水平有限。

  1.3 金融風險

  水電專案建設初期需要的投資金額極大。投資業主必須嚴格遵守《關於調整固定資產投資金比例的通知》的規定準備足夠配套資金,另外還必須從金融機構融集到大部分工程建設款項。國家對經濟實行巨集觀管理政策,實行相對嚴謹的財政政策,由此增加了業主融資的難度,水電專案面臨嚴重的困境,業主無法提供電站運轉的後續資金,更無力償還鉅額的債務壓力,所以導致電站運轉困難或者業主破產。

  1.4 設計風險

  設計是水電專案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水電專案涵蓋面廣,涉及施工、管理、測繪、環保、預算、金屬結構、地質等一系列複雜因素,操作起來較為複雜,所以必須有專業的設計院參與水電專案的開發設計。由於歷史積澱下來的各種主客觀原因,水電專案的開發設計並未經過專業、嚴謹的招標工作,業主在選擇設計單位時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和條件,所以最終導致設計理念的不成熟、設計缺乏科學的支撐,有些設計單位甚至直接照搬以往成功經驗或經典案例,這樣不符合實際的設計方案必然導致與現實的衝突,最終不得不變更原有設計,給業主的投資帶來巨大的風險和損害。

  1.5 管理風險

  水電專案的管理以往一般由業主自己負責,業主的專業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決定了水電專案建設的進展和成效。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工程投資主體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導致現在專案管理人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各個管理者經營理念、經營方式等存在諸多方面的差異,由於自身專業素質以及所受教育程度的影響,他們在管理工程專案時必然存在各種思想上的交鋒。假如在磨合階段他們能妥善處理矛盾,那麼將對工程建設產生極為正面的影響,但如果磨合期沒有解決分歧,將嚴重影響工程進度,影響工程成效。

  2 水電專案投資風險防範

  水電專案的投資風險各方說法不一,基本都是以理論風險分析為主,但要從根本上解決水電專案的風險問題,還必須從現實著手,有針對、有計劃的提出改革措施,有效降低投資的風險。

  2.1 採取地方包乾解決移民問題

  水電專案移民工程浩大、繁瑣,企業必須謹記“和諧移民”的宗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的政策法規,同時與政府簽訂“移民任務與資金雙包乾協議”,尊重政府在移民事務中的主導地位,協調待遷居民與企業的矛盾,企業要儘可能滿足群眾需求,為居民提供足夠的搬遷資金,做好移民安置工作。企業與政府之間各盡其職,各司其職,確保移民工作有步驟、有計劃地進行。

  2.2 遵守規章制度,科學勘探,預防地質風險

  在工程建設初期,由於施工單位和設計單位的失誤導致所用材料不合格,影響工程質量,造成了極為嚴重的經濟損失。為了彌補損失,工程在後續建設中嚴格遵守專案管理法的若干規定,對工程地質進行了嚴格勘察,對工作程序和工作計劃有了嚴格的要求,嚴格稽核地質勘探結果,科學反映施工區域的地質地貌狀況,防範地質災害的發生。

  2.3 制定科學合理的融資方案,降低金融風險

  國家對經濟採取了巨集觀調控的政策,極大地增加了融資的難度,導致水電專案投資成本的增加。所以,融資方案必須科學、合理、可靠。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點:一是優化投資環境,科學配置各種融資方式的規模和比例,實現資源結構的優化配置,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二是確保融資規模的科學合理,企業一定要實事求是,根據自身的規模和實際情況制定融資金額;三是實現融資組合的優化配置,企業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融資方式,轉變思路,降低金融風險。

  2.4 加強設計階段的投資控制

  工程建設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設計工作的開展。自古以來,人們一直把工程建設的焦點放在施工階段,忽略了至關重要的設計環節,嚴重影響了工程建設的質量。所以必須加強設計階段的工程監管工作。

  3 總結

  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水電專案也不可避免。但是隻要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科學、嚴謹的態度面對投資風險,抓住問題的關鍵,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規避風險,我們就能獲取最大的投資利益。

  【參考文獻】

  [1]劉鋼;水電專案投資決策研究[J]西南財經大學;201204

  [2]趙偉;高林章;水電專案投資決策及其市場風險分析[J]四川水利;201110

  [3]楊秀梅;海外電力投資開發體系研究[J]中國礦業大學;201212

  篇2

  淺談專案投資決策風險成因及控制對策

  [摘要]投資決策風險控制是整個投資風險得以控制的核心與關鍵,然而企業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對投資決策風險並沒有足夠的認識,本文針對企業面臨的投資決策風險問題進行探討,對投資決策風險產生的型別成因與防範措施進行做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投資風險 控制對策 信用機制

  投資風險是指投資收益損失的可能性,具體體現在投資決策、投資籌資、投資使用與收益等四個階段,其中投資決策風險控制是整個投資風險得以控制的核心與關鍵,因為投資專案的確定,有利於確定其籌資數額,便於籌資風險的降低,進而使經營風險得以控制。當前,我國經濟整體處在平穩高速發展之中,各行各業投資的勢頭越來越強烈,然而,企業的經濟效益卻沒有明顯提高,即使是在規模和效益方面都處於行業排頭兵地位的上市公司,其經營業績也不容樂觀。

  當然,引起企業效益下降的原因很多,如政策因素、行業因素、企業經營管理不善、投資失誤等方面,但是,通常企業在探討虧損的原因時,對政策面的影響、行業不景氣、行業競爭激烈及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等原因強調得比較多,而對投資失誤的原因則缺乏較深的認識,特別是對企業投資決策風險約束認識不夠。因此,企業在不斷擴大投資增長力度的同時,更要認識到提高投資決策風險管理水平的重要性,而要提高投資決策風險的管理水平,投資決策風險發生的特點及其成因與防範的分析就顯得猶為重要了。本文將對這一問題展開初步的探討。

  一投資決策風險產生的型別

  1.選擇投資進入方向引致的決策風險

  一般來說,投資決策的方向與市場需求的吻合程度是密切相連的。如果一個專案建成投產後沒有市場,造成產品積壓生產能力閒置,不但使企業投資無法回收,而且還使企業處於嚴重虧損狀態,這就是投資決策的最大風險。因此專案在建設前,要在調查研究分析市場的基礎上,估算出專案的最大市場需求量和相應的價格,以免造成投資決策的嚴重失誤。目前,全國大約有幾百家化妝品生產商的產品存在嚴重的滯銷情況,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對投資進入方向的誤判。

  2.選擇投資時機引致的決策風險

  投資進入的時機與決策風險的高低有很大關係。眾所周知,每個產品都有它的生命週期,即產品的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一般來說,在中長期內,當產品處於成長期或成熟期時,投資進入的時機較為適宜,專案投資後就會佔有相應的市場份額,投資決策的風險較低;當產品已經處於衰退期時,專案投資後就難以佔有相應的市場份額,從而導致投資滯後,加大了投資決策風險。

  3.選擇投資規模引致的決策風險

  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只有當企業的生產達到一定的規模時,企業才能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為了降低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降低企業決策的風險就必須在投資時先了解該專案應達到的經濟規模。一般來說,當企業從最初的很小的生產規模開始逐步擴大的時候,企業所面臨的投資決策風險則是先大後小的。在企業得到了生產規模擴大所帶來的全部好處之後,一般會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將投資決策風險保持在一定水平。在這以後,企業若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就會使投資決策風險又有加大的趨勢。

  4.選擇投資區位引致的投資風險

  我們知道,資源的分佈在不同的地區是不同的,從而使的各個地區有著不同的資源比較優勢。因此,在進行專案決策時,必須考慮到不同地區的這種優勢,從而在投資後能充分的利用這種競爭優勢,提高產品的競爭能力,使得投資進入的決策風險大為降低。如果不考慮客觀存在的比較優勢的要求,僅從經濟效益的目標出發確定專案投資區位,將使專案投產後有可能處於區域競爭的劣勢地位,從而增大投資決策的風險。

  二、投資決策風險產生的原因分析

  任何一個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投資也不例外。投資進入某個領域的決策過程既涉及到外部環境,又牽涉到內在條件的變化狀況。因此,投資決策風險產生的原因取決於外部環境與投資體制內在條件的影響。

  1.投資決策風險產生的外部因素分析

  投資進入任何領域都要遇到政策、法律、體制與市場等外部環境的限制。而這種外部環境限制實際就是投資進入的壁壘。因此,投資決策風險根源於投資進入的政策壁壘、體制壁壘、法律壁壘與市場壁壘的變化。

  1投資進入的政策環境與決策風險的產生

  任何建設專案的投資決策都要符合國家的一系列投資政策的規定。這樣,國家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的需要制定的投資進入的經濟政策,這就構成投資進入的政策壁壘。總體說,國家應當高度穩定投資進入的政策壁壘,避免建設單位發生“一窩蜂”式大上專案之後,國家又被迫大面積停緩建設專案從而遭受投資決策的風險。因此,在投資以前應仔細研究國家的政策條件及它們的變化趨勢,是控制投資決策風險的前提。一般來說,當國家採取一系列較為寬鬆的進入政策時,會使投資進入的政策壁壘較小,投資決策的預期風險降低;反之,就會使投資進入的政策壁壘加大,投資決策的預期風險加大。

  2投資進入的體制環境與決策風險的產生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專案的投資決策需要通過政府的審批程度,得到政府授權與許可之後方可上馬。這樣,政府就通過專案審批把關為投資設定了體制壁壘。同時,由於政府也有許多不明白的原因不可能使某項投資得到立刻審批,所以就會造成誤工,致使整個投資專案無法按計劃進行,從而使投資專案決策風險明顯加大。因此,在進行決策投資時要必須考慮到審批的程度和審批的時間。一般來說,專案的審批程度越簡單、審批的時間越短,投資專案決策風險就會適當降低,反之亦然。

  這充分說明當前投資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仍是企業的投資決策權沒有完全落實,政府審批專案的範圍仍然過寬,企業仍然難以成為真正獨立的投資主體和市場主體。由於政府並不比企業瞭解市場,再加上繁瑣的審批程式,漫長的時間,尤其是投資建設使用的行政審批權基本被少數權力部門和個人控制,專案在高度壟斷、封閉的狀態下層層審批,缺乏有效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等所有部門都批下來後,市場最佳投資機會已經錯過。所以依靠行政手段審批大量的具體專案必然是低效的,必然會使投資決策風險加大。

  3投資進入的法制環境與決策風險的產生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為了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避免不正當競爭,保證良好的市場秩序,要求有關投資進入時必須遵守與投資有關的法律法規,這就是投資所進入的法制壁壘。一般來說,如果與投資有關的一整套法制健全,如在保護公司產權免遭侵犯方面嚴格執法、在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方面嚴格執法、在信用擔保方面嚴格執法、在履行經濟合同方面嚴格執法,那麼國內外不同型別的投資主體就會在專案決策前感到很安全,在發生經濟與法律糾紛時可以有效維護專案所涉及的各種權益,從而有效降低合理投資決策的風險,加大不合理投資決策的風險。

  目前,與外商投資法律環境相比,國內廠商的投資法律環境很不完善,國內投資決策的風險缺乏必要的法律規範與強有力的法律保護,使得投資決策中的侵犯智慧財產權,不平等競爭與長官意志的行為屢屢發生,如投資立項時通過的“關係工程”、“侵權工程”、“無本工程”“條子工程”,往往既違反了投資決策的科學化與民主性原則,又與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相牴觸,從而嚴重擾亂了投資建設領域的經濟秩序,加大了投資決策的風險程度。因此,努力健全與投資進入有關的法律環境,可以大幅度降低投資決策風險。

  4投資進入的市場環境與決策風險產生

  建設專案投產後的效益取決於其產品在銷售市場中的表現。因此,投資決策面臨的市場風險主要指需求風險、價格風險與競爭風險。也就是說,專案投資決策前,要對其產品所面臨的國內外市場、近期與長遠市場需求情況進行調查分析,預測專案產品賣出多少,以什麼價格賣出,有多少家企業生產,專案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如何等等。從目前來看,由於“大而全,小而全”的生產結構的存在,使得相當一批專案脫離市場需求而盲目決策,造成全行業生產能力過剩。因此,投資決策需要高度重視市場風險,謹慎選擇投資進入的領域。

  2.投資決策風險產生的投資決策體制原因分析

  1投資限額管理依舊存在

  在以往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們對固定資產投資的管理,是運用行政指令,規定各級政府審批投資的限額和企業自主投資的限額。實踐證明:這種辦法弊端甚多。一是在缺少投資自我約束機制條件下,各級政府為逃避限額控制,都設法“饒過去”。例如,無權審批一千萬元以上的專案,就批兩個八百萬元的。結果,造成投資分散化、專案小型化、規模效益差、且建設戰線失控、資金缺口加大、建設週期拉長。二是由於省以下政府的投資審批許可權過小,造成省級政府事實上集權過多。由於資訊不靈,鞭長莫及,加之其他種種原因,使其投資決策風險加大。三是不利於企業根據需要和可能及時增加投入,調整經營方向,提高競爭能力。雖然近幾年來,我國大力深化投資體制改革,但投資限額管理並未從根本上得以取締。

  2各級政府和企業的投資範圍不合理

  改革以來,我國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發生重要變化。省以下各級政府和企業的自主財力有了增強,省級財力所佔份額下降。與此相對應的是,事權與財權不統一,政府特別是省級政府過多的承擔經濟建設的職能,矛盾日益突出。一是不利於發揮各級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性以及解決投資吃“大鍋飯”的問題,且容易產生互相扯皮。二是省級政府難以集中必要的財力,加強重點建設。三是政府包攬企業投資過多,不利於理順產權關係和轉換企業經營機制。致使各項投資的主體不明確,責任難以追究,投資決策風險加大。

  3投資決策權利主體不明確

  企業的投資決策權沒有完全落實,政府審批專案的範圍仍然過寬是當前投資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由於政府並不比企業瞭解市場,再加上繁瑣的審批程式,漫長的時間,尤其是投資建設使用的行政審批權基本被少數權利部門和個人控制,專案在高度壟斷 、封閉的狀態下層層審批,缺乏有效監督和責任追究機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投資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擴大了地方政府和企業的投資自主權,但投資的審批程式並沒有與時俱進,仍然沿用改革開放初期的不分投資主體,不分資金來源,不分專案性質,一律按投資規模大小分別有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審批的管理辦法。不僅影響了企業作為投資主體地位的確立,直接侵蝕了企業的投資自主權;而且繁雜的審批程式和環節,產生了巨大的尋租機會;助長了行政領導直接決策的“首長工程”和“樣板工程”的產生;擾亂了市場經濟運作規劃,降低了投資效率,導致投資決策風險加大。

  4投資管理責任制不明確

  一是決策機制不科學、不完善。一些投資管理者缺乏科學態度,僅憑主觀熱情和興趣決策。對投資專案,投資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缺乏周密的調查研究,個人盲目拍板,造成決策失誤,決策風險加大,給企業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和嚴重影響。二是投資預警系統弱化,監督機制不到位。三是決策失誤責任追究不力。

  由以上可知,投資決策風險受以上內外因的共同制約,但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因此為了降低投資決策風險,我們有必要對投資機制存在的問題進行防範,進而規避投資決策風險。

  三、投資決策風險的防範措施

  1.改投資限額管理為資金來源管理,進一步下放投資審批許可權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凡應由企業辦的事交給企業辦,能由下面決定的問題交給下面決策,把投資自主權交還給企業。凡是地方和企業自己籌措資金,自行平衡建設器材和產供銷的專案,不論規模大小,均由地方審批和企業自主決策;對“三資”企業專案,亦應由提供配套資金的部門或企業審批。

  2.把事權與財權統一起來,合理確定各級政府和企業的投資範圍

  實行“誰收益,誰投資”的市場經濟原則要求正確劃分政府和企業的投資範圍。從改革的方向上看,凡屬經營性建設專案,原則上由企業和建設單位自行籌措建設資金,政府宜逐步退出對經營性建設專案的投資,重點安排好非經營性建設專案。考慮到市場體系尚不健全,市場功能較為有限,有些投資額大,建設週期長的大中型非經營性建設專案,不宜再有政府都承包。如:高校住宅過去都有政府撥款。因此,對社會效益較好,而自身經營效益比較低的經營性專案應由政府直接參與投資或給予一定的貼息支援;而對自身經營效益好,投資回收期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的專案,應廣泛吸收社會資金投入,必要時由政府給予一定的墊息支援。

  3.明確投資決策主體及其投資決策風險責任

  要對專案投資決策做到“事前”防範與有效約束,首先,必須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明確企業市場主體資格,將投資決策權完全下放給企業法人,使投資決策者真正成為投資風險的控制者,並且實行“誰投資、誰決策、誰負責、誰收益”的原則,對企業不使用政府投資建設的專案,一律不再實行審批制,均有審批制改為登記備案制,由企業自主決策,自擔風險,並依法辦理相關手續。將投資決策的風險責任落實到企業法人,從而避免用政府責任頂替企業責任,用集體責任頂替個人責任,使得投資決策真正受到風險約束。其次,審時度勢,靈活進行投資決策。在確定投資目標時,必須認真權衡決策的安全性與效益性。要注意量力而行,避免過度負債與貪大求洋,強調“大本大利,小本小利”。

  4.落實投資決策責任,加強投資約束機制

  下放投資審批權,落實企業投資自主權,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應當堅定不移地推進,實施。問題是決策權下放之後,必須讓各投資主體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落實投資決策責任,加強投資約束機制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實行專案業主責任制

  基本要求是有投資方委派代表組成具有法人資格的業主,從建設專案的籌劃、籌資、設計、建設實施直至生產經營、歸還貸款和債券本息、實行全過程負責。原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改建,擴建的則無需另設業主,因為企業組織本身就是法人。

  2重視運用信譽機制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信譽機制十分重要。它是把專案或企業負責人權利結合起來的重要手段之一。這是因為,市場經濟是社會化經濟,專案或企業負責人要與社會打交道,必須十分重視自己的信譽,否則寸步難行。一個專案或企業負責人如果事業卓有成效,他就會享有很高的信譽,經濟和社會地位就會上升,甚至身價百倍;反之,如果專案失敗或企業破產,他就會喪失信譽。按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時間內所有企業或公司都不準聘用。因此,在一定意義上說,信譽機制比經濟責任對專案或專案負責人更有約束力。

  3把專案管理同經濟責任掛起鉤來

  一個建設專案失誤或管理不善,少則損失幾十萬元,上百萬元,多則損失幾千萬元甚至上億元。從這個意義上說,任何投資專案負責人都難以或根本無法承擔這樣大的經濟責任。但是,完全不承擔經濟責任,也是不可取的。比較可行的辦法是,規定專案負責人交納一定數量的風險金。如專案建設成功,符合要求,則退還風險金,並付給利息。對成績顯著者,還要給予獎勵。相反,如因管理不善而造成損失,則視程度扣減部分或全部風險金。這樣,有利於落實專案投資管理的經濟責任。

  4落實政府機關審批專案的責任

  為搞好經濟總量平衡,重大結構調整和優化佈局,政府不僅要直接掌握一部分建設資金,而且需要對一些專案進行審批。這就需要讓審批者也承擔應負的責任。如果審批人因工作失職而造成專案重大失誤和嚴重損失,那就應當追究其責任,給予必要的行政上和經濟上的處罰。當然,如何處罰,需要慎重研究。但無論如何,不能只講權利不講責任,必須把二者統一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