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期貨論文代發

  近些年,我國在促進國內經濟持續有效發展、促進農業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方面都非常重視對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建設,它在農產品價格發現、為農業生產規避風險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農產品期貨市場發展建議

  摘要:在資本市場迅速發展的時代,能否充分利用好資本市場是產業能否實現穩步發展的關鍵。世界農產品期貨市場已經發展成熟,其價格發現和風險規避等功能對於農業的促進作用已經顯而易見。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初見規模,但是與國際市場相比,仍有許多尚需完善之處。

  關鍵詞:農產品期貨市場;審批機制;品種結構;投資者結構

  經濟迅速發展,農產品作為重要的商品,不能僅僅由獨立的農戶個體在初級農貿市場進行簡單的交易。為了提高農業的競爭力,必須將農業作為一個獨立的產業來經營,實現標準化、程式化、市場化,以此來保證農業的持續、穩定、迅速發展。資本市場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不僅解決了企業的資金需求,也為產品的銷售提供了更加科學的途徑。

  一、農產品期貨市場的作用

  一提供價格資訊,規避農業風險。農產品期貨市場能夠提供農產品的價格資訊,並通過期貨市場的資訊系統為資訊使用者所瞭解。期貨價格是由與農產品相關的各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價格資訊中包含了大量有價值的資訊,涵蓋了市場供求、產品播種面積、產量、加工消費、農產品貿易和農業政策等全部資訊。農業生產受到自然因素影響較大,自然災害、蟲害疾病等都會給生產帶來極大損失,自然風險大而自身抵禦力量不足。在沒有價格資訊指導的生產和銷售市場上,農業生產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生產經營者可以利用農產品期貨市場提供的超前的價格訊號,合理安排生產,及時調整種植計劃,避免盲目生產,提高種植效益。農產品期貨市場的價格資訊避險功能為生產經營者提供了避險渠道,增強其市場競爭力。

  二嚴格質量標準,提供優質產品。期貨合約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其對交割標的物有嚴格的質量標準。在合約簽訂時,交易雙方就會對農產品的規格做出具體規定。這就要求農產品提供方,包括農業生產者、加工者、甚至運輸方為達到所要求的質量標準進行必要合理的安排,否則將承擔違約的後果。

  期貨交易的實現,有助於廣泛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促進農戶實行集約化、標準化的生產經營,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的實現。在國際農產品貿易中,統一的質量標準體系有助於我國的農產品貿易擺脫發達國家非關稅貿易壁壘的限制,提高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三鼓勵產品研發,調整種植結構。期貨市場超前提供了價格資訊,有效地引導農業生產經營者的生產導向。充分利用期貨市場的導向作用,能夠實現農業種植結構的合理調整,提高農業種植收益。

  種植新的農產品品種可能產生高額回報,但是同時種植者也承擔著巨大的風險。農業種植的生產週期固定而且相對時間較長,絕大多數的生產者會放棄種植新品種帶來的收益。利用期貨市場,在保證了後期回報的前提下,必定會有更多的農戶選擇冒險。新品種的推廣得到了保障,研發才能積極有效地進行,農產品期貨市場引導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作用巨大。國家可以根據農產品期貨價格引導農業生產,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加大新品種推廣力度。

  二、市場發展現狀與問題

  一現狀。1990年10月12日,鄭州糧食批發市場開業,中國期貨市場誕生。2000年在北京召開的亞洲資本論壇“21世紀中國農業經濟與資本市場高階研討會”上,厲以寧提出,要理順資本進入農業的通道,當前開設主要農產品的期貨交易勢在必行。2001年3月5日,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穩步發展期貨市場”寫入“十五”規劃綱要。

  目前,中國內地農產品期貨交易所目前有大連商品交易所和鄭州商品交易所。這兩家商品交易所上市了小麥、棉花、大豆、玉米、白糖、豆油等農產品期貨品種,生豬、大米、菜籽、菜油等農產品期貨品種正在積極研究與開發中。

  期貨市場是現代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資本市場整體發展還不完善,勢必會對期貨市場的發展產生影響,而且我國期貨市場發展時間較短,理論和實踐經驗尚不足。

  二問題

  1、農產品現貨市場發展不完善。現貨市場體系和期貨市場體系,是現代市場兩套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補充的市場體系。總結髮達國家市場經濟的發展歷史,市場演變經歷的是三階段模式:標準化現貨市場――活躍的遠期市場――成熟的期貨市場。期貨市場建立在比較發達、成熟的現貨市場基礎之上。

  我國目前的農產品現貨市場還不成熟,其定價體系、流通體系、倉儲管理體系等都與歐、美、日等國家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系存在著相當的差距。以糧食為例,我國的糧食現貨市場總量上供大於求,市場疲軟;品質結構上優少劣多,優質品種供不應求、甚至需要大量進口,而劣質品種供給遠大於需求,造成積壓過剩。糧食流通體制不暢,市場化程度不高,不利於形成合理的市場價格,不利於農產品種植結構的調整。農產品現貨市場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發展。

  2、期貨交易品種少,新品種上市的審批機制不科學。當前國際期貨產品有1,000多種,美國上市期貨期權品種高達500多個,僅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就有上市期貨期權品種90多種,其中農產品期貨期權交易品種20個,印度的農產品期貨有100多種。目前,我國農產品期貨品種數量僅相當於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農產品期貨品種的40%。品種是期貨市場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期貨品種結構的不完善不利於我國農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削弱了我國農產品在國際價格形成機制中的競爭力。

  新品種上市的審批機制缺乏成文的審批標準及程式規定,增加了上市期貨交易品種的複雜性和難度,也嚴重限制了我國期貨品種結構的優化。美國期貨新品種的審批權集中而明確,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平均45天就有一個新品種上市。而我國目前期貨新品種上市機制環節較多、程式較為繁瑣,往往導致新品種推出的時間週期過長,失去最佳上市時機。

  3、市場主體分散單一,不利於市場監管和農業競爭力的形成。目前,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上,市場主體絕大多數為中小散戶。統計表明,我國100萬元以下的客戶佔到交易量的80%以上。中小散戶所佔比例過大,缺乏穩定市場的機構投資者,期貨市場資金規模有限,市場穩定性差,市場功能難以正常發揮。多種基金和機構投資者廣泛參與,才能推進期貨市場穩定而長久地發展。國內期貨價格不能對世界農產品價格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世界農產品價格又不能反映我國農產品市場的實際情況,這大大降低了我國農業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損害我國農業企業的利益。

  三、發展建議

  一創新期貨品種,完善農產品期貨品種結構。引入農產品期貨新品種,既要保證高效率,推動期貨市場的發展;又要保證高品質,降低市場參與者的風險。對市場化程度高、不影響國計民生的小品種可考慮實行備案制,報經期貨監管部門備案並監控風險,然後由市場優勝劣汰;對關乎國計民生的大品種報期貨主管部門批准轉為正式上市。

  二擴大市場主體規模,優化投資者結構。引導有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積極穩妥地參與農產品期貨市場,增加投資主體與入市資金,擴大農產品期貨市場規模。大力培育期貨市場機構投資者,考慮到我國農業個體種植規模過小的現實,應該發揮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和行業協會的作用,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中介;把期貨管理政策納入整個金融體系中,發揮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對農業企業利用期貨市場套期保值的支援作用。

  三普及期貨知識,引導農業生產者參與期貨市場。期貨市場專業性強,而農業生產者大多缺少金融知識,對期貨市場不瞭解。要充分利用各種媒介,加大對期貨知識的普及,通過典型案例的宣傳,組織好相關企業和農民的培訓,要逐步引導生產者走上新的合作,建立起農村市場中介組織,帶動小規模農業生產者參與期貨交易。

  作者單位:山東財政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何蒲明.利用農產品期貨市場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中國食品產業,2008.

  [2]高偉.推動農產品期貨市場發展.中國經濟時報,2007.

  [3]黃明.完善與發展農產品期貨市場.上海證券報,2007.

  [4]盧建鋒.論農產品期貨市場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經濟問題,2003.4.

  [5]孫少巖.我國農產品市場期貨市場將走向何方.吉林農業,2003.2.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