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心理健康小論文有哪些

  從現代心理學角度分析,目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令人擔憂。最近幾次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弱勢群體,心理處於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態的學生約佔50%左右。生活想要健康,想要精緻,大學心理健康小論文可不能忽視,大學心理健康小論文正是我們需要的,下面就讓小編帶你瞭解當中細節吧!

  大學心理健康小論文第一篇

  人一生中,每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都會遭遇一系列新的問題,都會遇到一些成長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的新矛盾。人類成長智慧啟示我們:成長中的矛盾,正是推動我們進行新的學習、獲得新的適應能力的力量。本篇將擇要介紹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般問題。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健康觀、人生觀,能掌握正確理解社會、文化與自我的方法,學會有效籌劃自已的大學生活,儘快適應環境,接受新的挑戰,以清醒的認識、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整體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們在追求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關注著心理健康,作為天子驕子的大學生也不例外。現今的大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活躍的思維,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著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心理問題和衝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作為天子嬌子的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衛生的概念延伸過來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心理衛生則是指一切維護心理健康的活動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學問。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積極的情緒、適度的情感、和諧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格品質、堅強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為等。心理鍵康與一個人的成就、貢獻、成才關係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水平的評定,一般參照四個標準:

  經驗標準,即當事人按照自已的主觀感受來判斷自已的健康,研究者憑自已的經驗對當事人

  心理健康進行判定;

  社會適應標準,以社會大多數人的常態為參照標準,觀察當事人是否適應常態而進行心理是

  健康的判斷;

  統計學標準,依據對大量正常心理特徵的測量取得一個常模,把當事人的心理與常模進行比較;

  自身行為標準,每個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穩定的行為模式,即正常標準。

  二、大學生的心理過程

  人的心理活動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心理過程有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個性心理包括個性傾向。在人的一生中,心理過程隨著年齡的發展而展示出不同的特點。大學生作為特定年齡段、生活在特定環境中的社會群體,心理過程具有特殊性,主要表現在記憶、思維、想象等方面。如何根據這些特性來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擺在高等院校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樑和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事關國家富強、社會發展、人類文明。

  三、大學生中常見的不良認知

  大學生對自我的不良認知主要表現為自卑。典型想法有以下幾種:

  1我這麼矮,別人肯定瞧不起我;

  2我長得不漂亮,肯定沒有人喜歡我;

  3別人有幾項比我強,我就只有認輸了;

  4我什麼愛好也沒有,也沒長處,真是沒用;

  5我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不好;

  6我表達能力不好,別人都不怎麼和我說話,我人際交往不行;

  自卑有兩種表現:一是與他人比較,覺得在知識、能力、體貌等方面,自已都不如別人;二是面對要做的事或試圖達到的止標,懷疑自己的能力。自卑者的認知特點是:低估自已,只看到別人的優點,吸看到完成任務的困難,而忽視有利條件。把自已的成功歸因於機遇,把失敗歸因於無能。在外表和家庭條件方面誇大他人的優勢,貶低自已。這樣的人生往往既自卑又自尊、敏感多疑、情緒壓抑、心境煩亂、膽小怕事、優柔寡斷。

  大學生一方面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既要看到自憶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短處;既要看到別人的優點長處,也要看到別人的缺點短處。另一方面要悅納自已,優點長處、缺點短處都要接受,一個人的長相、出生是無法選擇的,只有悅納自已,才是最實際明智的態度。

  成功與失敗不能簡單歸因。主觀努力、個人能力強、機遇好、有外界力量相助、任務容易是獲得成功的有利條件;而機遇不好、任務難度大、主觀不努力、能力欠缺是造成失敗的因素。要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擴大“視野”,既要看到自身因素,又要看到處部因素;既要看到客觀條件,又要分析主觀努力程度,從而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和相應的調整。

  四、大學生的情緒心理

  大學生的心理也需要釋放,他們在學業、情感、經濟等方面受者困擾,壓力也可能失衡,例如馬家爵就是典型例子,我們應正確釋放自己的壓力。

  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解決壓力的正確途徑,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開些,不要鑽牛角尖,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悶氣,抽悶煙,甚至喝悶酒,這都是不應該的。

  現在的大學已經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樣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時,由於現在的大學裡,已經形成了一個不好的環境,我們要適應他們,就要自己要有一種積極的心態去面對他,這是一個過程。總之,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要學會,自己樂,同時要做一粒快樂的分子,去調動你周圍的積極因素,使你總可以在一種積極的環境中,去最大限度的發揮你自已的潛力。

  五、如何正確地認識自我

  我們時常在各種報刊雜誌上看到目前大學生中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大學生中有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病的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但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並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從外部環境看,當前不斷變化的思想觀念、社會生活環境等都對大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必須快速適應緊張的社會生活節奏;就業競爭的加劇所帶來職業選擇的提前以及與之相關的高強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學生的心理壓力進一步加大。從大學生自身看,大學正是人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時期,大學生的生理、心理與社會化的協調發展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矛盾衝突,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往往會發生矛盾。面對這些問題,如果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適應環境解決問題,就會產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礙甚至精神疾病。

  因此,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揚長避短,不斷完善自己。其次應該提高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在挫折面前不驚慌失措,採取理智的應付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與個人的思想境界、對挫折的主觀判斷、挫折體驗等有關。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積極參加各類實踐活動,豐富人生經驗。

  大學心理健康小論文第二篇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係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係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本文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大學生心理狀態的等級、常見的心理問題、原因及解決方法等做了介紹。時代呼喚心理健康,人才需要心理健康,因此,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更不容忽視。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 標準 問題 原因 解決方法

  人的一生中,總會變換環境,每當到了一個新的環境,都會遇到一系列新的問題。本文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做了一系列的闡述,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學會有效籌劃自已的大學生活,儘快適應環境,接受新的挑戰,以清醒的認識、積極的心態、頑強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們在追求身體健康的同時,也關注著心理健康,當然大學生也不例外。現今的大學生喜歡追求個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浪漫的情感,但同時也面臨著新的心理問題和衝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對大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更是順利完成學業、拓展視野、培養能力的基石。 1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1]

  1、身心感覺良好

  2、智力功能得到充分實現

  3、具有積極的情緒體驗和恰當的情緒表達

  4、意志品質優良

  5、具有積極向上、協調完整的個性

  6、自我評價客觀積極

  7、積極交往、人際關係和諧

  8、適應能力強

  9、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徵

  10、具有較強的心理自助能力

  2 大學生心理狀態的等級[2]

  從健康狀態到心理疾病狀態一般可分為4個等級:健康狀態、不良狀態、心理障礙、心理疾病。

  2.1 健康狀態

  心理健康狀態與非健康狀態的區分標準一直是心理學界討論的話題,不少國內外心理學學者根據自己研究調查的結果提出了多種心理健康標準。簡捷的評價方法,即:從本人評價,他人評價和社會功能狀況三方面分析

  1 本人不覺得痛苦,即在某一時間段中快樂的感覺大於痛苦的感覺。

  2 他人不感覺到異常—即心理活動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不出現與周圍環境格格

  不入的現象。

  3 社會功能良好—即能勝任家庭和社會角色,能在一般社會環境下充分發揮自

  身能力,利用現有條件實現自我價值。

  2.2 不良狀態

  又稱第三狀態,是界於健康狀態與疾病狀態之間的狀態。是正常人群組中常見的一種亞健康狀態,它是由於個人心理素質如過於好勝、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壓力大、被上司批評、家庭瑣事等、身體不良狀況如長時間加班勞累、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點是:

  1 時間短暫,一般在一週以內能得到緩解。

  2 損害輕微—處於此類狀態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只是

  感覺到的愉快感小於痛苦感。

  3 能自已調整—此狀態者大部分通過自我調整如聊天、運動、釣魚、旅遊、

  娛樂等放鬆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狀態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長時間得不

  到緩解可能形成一種相對固定的狀態。

  2.3心理障礙

  心理障礙是因為個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狀態的某—方面或幾方面發展的超前、停滯、延遲、退縮或偏離。它的特點是:

  1 不協調性—其心理活動的外在表現與其生理年齡不相稱或反應方式與常人不

  同。

  2 針對性—處於此類狀態的人往往對障礙物件有強烈的心理反應包括思維、信

  維及動作行為,而對非障礙物件可能表現很正常。

  3 損害較大—此狀態對其社會功能影響較大。具有心理障礙的人一般很難融入社

  會活動中,也無法像其他人那樣與讓人正常的交往。

  2.4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是由於個人及外界因素引起個體強烈的心理反應思維、情感、動作行為、意志並伴有明顯的軀體不適感。是大腦功能失調的外在表現。其特點是:

  1 強烈的心理反應—可出現記憶力減退,意志消沉,思維遲緩等等。

  2 明顯的軀體不適感—消化不良,內分泌失調,神經衰弱等等。

  3 損害大,此狀態之患者不能或勉強完成其社會功能,缺乏輕鬆、愉快的體驗,

  痛苦感極為強烈。

  4 需心理醫生的治療—此狀態之患者一般不具有自我調節能力,因此需要心理醫

  生的專業治療。

  3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3.1 環境適應問題

  在大一新生中較為常見。

  3.2 學習問題

  大學期間,學習的自主性加強,不像高中那樣有老師的管教,加上沒有自習時間,一些學生因此不那麼重視學習。目的不明確、動力不足、態度不好構成了學習問題的主要方面。

  3.3 人際關係問題

  來到大學,離開了以前的朋友,面對彼此陌生的面孔,由於生活習慣、性格愛好等方面的差異,往往短時間很難交到知心的朋友。而且有的學生缺乏必要的交往技巧,不知如何處理和他人的矛盾與分歧,由此而引起孤單、苦悶、缺少支援和關愛等痛苦感受。

  3.4 戀愛問題

  一些大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出現了一系列的戀愛問題,如單戀,分手後仍對該段感情念念不忘,甚至對對方做出報復行為等。

  3.5性格與情緒問題

  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在性格方面都難免有些缺陷,但有些人過於為自卑或者怯懦,有的還有些神經質,性格孤僻,不願與人接觸,有些自閉症。遇到一些小事就大發雷霆,心胸狹窄。

  3.6求職與擇業問題

  大學畢業將近時,如何規劃自己的生涯,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參加面試時需要些什麼樣的技巧,如何著裝等問題,都難免會給大學生帶來困擾和憂慮。

  3.7神經症問題

  有些同學由於長期的失眠、焦慮、抑鬱,導致睡眠質量差,無法得到正常的休息,可能會導致神經方面的問題。

  4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複雜、多變,具有獨特性,其引發原因多種多樣,在具體處理過程中應全面細緻地分析其誘因,以便對症下藥,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

  4.1環境變化引發心理衝突

  離開家鄉,離開父母,來到陌生的城市,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處理。由於某些學生以前沒有住宿經歷,生活自理能力極差,依賴性很強,因此大學生活會給他們帶來苦惱。另外,也有一些學生因為學習方法的改變而難以適應,學習成績沒有高中那樣優秀而日益苦惱。

  4.2學習壓力造成焦慮心理

  現在的大學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要求嚴格,成績的高低直接影響學位證、畢業證。而且有的學生平時不學習,到了考試前期靠突擊來應付考試,因此往往出現考試焦慮現象。

  4.3 人際交往帶來的困擾

  由於現代大學生獨生子女比較多,他們往往生活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因此不善

  於與他人交際。而在大學中,人際關係比較複雜,要求學生會與各種型別的人交往,逐步邁向社會。但有的學生不善於改變自己,適應新的環境。導致心理緊張,交流受阻,影響生活和學習。

  4.4愛情引起的情緒困擾

  大學生談戀愛史正常的,但是如果在這個問題上處理不當,就會直接影響心理健康及學習和生活。

  4.5就業造成的心理壓力

  現代社會競爭非常激烈,想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工作很是困難。在擇業過程中,有的學生擔心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經驗而不能勝任工作,而產生消極心理。 5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方法

  5.1 學校方面

  1充分發揮學校心理諮詢作用。

  2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現與預防。

  3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境。

  5.2 自身方面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要學會感受學習的無窮樂趣,暢遊在學習的海洋裡,盡情的遨遊,以提高自身修養,培養能力。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

  要有樂觀的心態,做到勝不驕,敗不餒,以愉悅的心情面對人生的挫折。

  3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

  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要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與他人的相處,更好的融入社會,更好的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總之,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是關係到成才與否的頭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一顆顆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大學心理健康小論文第三篇

  作為現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 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 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 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去適應當前和發展的社會環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生,加強對大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 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 康的狀態。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其一,心理與環境的統一性。正 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一和協調一致的過程。其三、人格 的穩定性。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徵的具體體現。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 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 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 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 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 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髮展過程。教育提供 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於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 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要以 心理素質為先導。在複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 的強弱,主要取決於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 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並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範、行為方式、環境資訊、社會期 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並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 轉化為人格特質,從

  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於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 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 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受教 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角色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 現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展,而且也關係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係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一項關於當代人主要素質的調查 表明,當代人的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 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 願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係不和而逃避群體自我封閉。大量調 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髮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鬱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我校 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學生心理素質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土木水利學院 2002級學生入學第一年便因心理問題休學4人,他們四人分別因為:

  1、追求女生遭到拒絕而情緒不穩定;2、長時間懷疑同學背後議論自己、鄙視自己,因而 不敢面對別人;3、對生活目標喪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鬱;4、狂躁不安,行為異常。最終都不能繼續學業。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還表現為環境應激問題、自我 認識失調、人際關係障礙、情緒情感不穩、感情適應不良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四、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髮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 分不開。大學生一般年齡在十七、八歲至二十二、三歲,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於心理髮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面臨一 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課題時,心理衝突矛盾時有發生,如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理智與情感的衝突、獨立與依賴的衝突、自尊與自卑的衝突、求知與辨別能力 差的衝突、竟爭與求穩的衝突等等。這些衝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特別是當代大學生,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爭中取勝, 幾乎是全身心投人學習,家長的過度保護、學校的應試教育、生活經歷的缺乏使這些學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學習、生活、交友、戀愛、擇業 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們中的一些人難以承受,以致出現心理疾病,甚至離校出走、自殺等。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 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衝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凡此種種,對變化的環境適應不良而出現的各種 困惑、迷惘、不安、緊張在明顯增加,社會的變革給正在成長著的大學生帶來的心理衝擊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更強烈、更復雜。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 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髮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二十一世紀的晨鐘已經敲響,在這新舊世紀交替之際,培養跨世紀人才是時代賦予高等學校的歷史重任。如何培養跨世 紀人才,其核心是加強對青年學生基本素質的教育和培養,全面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二十一世紀人才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全面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的生 理心理素質,且相互和諧統一,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學內涵。我們應該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們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學識才能素質,而較為忽視的是思想道德 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即使在比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對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心理衛生死角”引起足夠的重視,其結果是導致學生中出現了大量的 心理問題,嚴重擾亂了學校正常的教學、生活秩序,影響了人才的整體素質,阻礙了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給國家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態,不 僅關係到廣大學生健康生理、心理的發展,良好思想道德的養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關係到人才素質的整體提高、高教目標的全面實現、直至現代化建設的順利 進行。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 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 激盪、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衝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複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 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 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慧、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 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看過了“大學心理健康小論文

1.大學心理健康小論文

2.大學心理健康課論文

3.關於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範文

4.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500字

5.1500字大學心理健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