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表達運動處方的論文

  運動處方是指標對個人的身體狀況,採用處方的形式規定健身者鍛鍊的內容和運動量的方法。其特點是因人而異,對“症”下藥。下面小編整理了關於運動處方的論文,供你參考。

  運動處方的論文範文篇一

  運動處方的制定程式和原則

  運動處方是醫生給病人開的醫療運動處方,由醫生或體育工作者按鍛鍊者年齡、性別、健康狀況、身體鍛鍊經歷和心肺功能或運動器官的機能水平等,用處方的形式,規定適當的運動內容、鍛鍊方法和運動量的大小稱為運動處方。它是指導人們有目的、有計劃,科學地進行鍛鍊的一個重要方式和環節,尤其是在倡導健康、終身體育的今天,掌握必要的處方鍛鍊知識,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運動處方的基本原則

  1區別對待原則。由於每個人的年齡、性別和體力不同,故在制定運動處方時,必須注意區別對待;並且體力差別比性別和年齡的差別更為重要,體力差別應作為最重要的考慮內容。

  2全面性原則。為了全面發展身體機能,在制定運動處方時,要考慮處方內容、方法和對身體鍛鍊的部位、順序、效果。針對鍛鍊目標和身體的薄弱部位,有針對性地實施健身運動處方的內容和方法,從而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

  3漸進性原則。人體生理機能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僅用一種健身運動處方數月或長年不變地進行健身運動,就不可能逐步提高健康水平和增強體質,它只能起到維持原有健康水平的效果;如果突然進行一次大強度、長時間和多重複的鍛鍊,則可能導致身體機能失調,使身體受到傷害,更談不上增強體質。 4制定運動處方時,應以耐力水平全身耐力為基礎。

  5為了提高全身耐力,運動時間應在5~10min以上,攝氧水平應達到最大攝氧量的60%~70%。

  3運動量的掌握很重要,運動強度是關鍵。運動強度上限可達最高心率的85%,時間控制在60min以內,每月3~5次為宜。

  二、運動處方的制定程式

  1通過體檢和臨床醫學檢查,瞭解鍛鍊者的一般情況如性別、年齡、職業、病史、鍛鍊情況、食慾、睡眠、常用藥等,及其身體健康狀況採用醫學手段檢測生化指標及身體素質水平。

  2根據檢測結果和鍛鍊者需求確定鍛鍊的目的,選擇鍛鍊的手段。

  3按照科學鍛鍊的原則和方法,制定運動處方。 4實際鍛鍊。

  5鍛鍊一段時間後,再次檢測健康狀況,根據其承受運動負荷能力和體力狀況所反饋的資訊,評價運動處方效果。

  6修訂原運動處方和制定新的運動處方。

  三、運動處方的主要內容

  -運動專案 主要根據醫療所要達到的目的而定。一般健身或改善心血管及代謝功能,預防冠心病、肥胖病等,可練習耐力性有氧訓練專案,如走、慢跑、自行車、游泳、爬山及原地跑、跳繩、上下樓梯等;改善心情,消除身體疲勞,或防治高血壓和神經衰弱等,可選擇運動量較小的放鬆練習,如太極拳、散步、放鬆操或保健按摩等;針對某些疾病進行專門的治療,必須選擇有關疾病的醫療體操,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應作專門的呼吸體操;內臟下垂者應作腹肌鍛鍊;脊柱畸形、扁平足者應作矯正體操等。

  二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對運動效果與安全有直接的影響,掌握適宜的運動強度是制定及執行運動處方的主要內容之一。反映運動強度的生理指標有運動時的心率、運動時吸氧量佔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數及“梅脫”,即運動時代謝率為安靜時代謝率的倍數。一個梅脫是安靜狀態下的代謝率,約相當於消耗3.5ml/kg.min的氧。這些指標問有著密切的關係見表7-1。醫療體育常用運動強度為40%~60%的最大攝氧量。

  三每次運動的持續時間 耐力性運動有氧訓練可在15min以上至1h,其中達到適宜心率的時間須在5min以上。醫療體操持續的時問視具體情況而定。運動中應常有短暫的休息。計算運動量時要注意運動的密度,並扣除休息的時間。

  運動強度和運動持續時間決定其運動量。運動量確定後,運動強度大時,持續時間應相應較短表7-2,採用同樣運動量時,體質好的宜選擇強度大、持續時間短的練習;體弱者宜選擇強度小而持續時間較長的練習。

  四運動頻率 即每日或每月運動的次數。一般每日或隔日運動一次,但應視運動量的大小而定。運動量較大時,休息間隔時間稍長些。

        運動處方的制定程式和原則

  運動處方是醫生給病人開的醫療運動處方,由醫生或體育工作者按鍛鍊者年齡、性別、健康狀況、身體鍛鍊經歷和心肺功能或運動器官的機能水平等,用處方的形式,規定適當的運動內容、鍛鍊方法和運動量的大小稱為運動處方。它是指導人們有目的、有計劃,科學地進行鍛鍊的一個重要方式和環節,尤其是在倡導健康、終身體育的今天,掌握必要的處方鍛鍊知識,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運動處方的基本原則

  1區別對待原則。由於每個人的年齡、性別和體力不同,故在制定運動處方時,必須注意區別對待;並且體力差別比性別和年齡的差別更為重要,體力差別應作為最重要的考慮內容。

  2全面性原則。為了全面發展身體機能,在制定運動處方時,要考慮處方內容、方法和對身體鍛鍊的部位、順序、效果。針對鍛鍊目標和身體的薄弱部位,有針對性地實施健身運動處方的內容和方法,從而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

  3漸進性原則。人體生理機能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僅用一種健身運動處方數月或長年不變地進行健身運動,就不可能逐步提高健康水平和增強體質,它只能起到維持原有健康水平的效果;如果突然進行一次大強度、長時間和多重複的鍛鍊,則可能導致身體機能失調,使身體受到傷害,更談不上增強體質。 4制定運動處方時,應以耐力水平全身耐力為基礎。

  5為了提高全身耐力,運動時間應在5~10min以上,攝氧水平應達到最大攝氧量的60%~70%。

  3運動量的掌握很重要,運動強度是關鍵。運動強度上限可達最高心率的85%,時間控制在60min以內,每月3~5次為宜。

  二、運動處方的制定程式

  1通過體檢和臨床醫學檢查,瞭解鍛鍊者的一般情況如性別、年齡、職業、病史、鍛鍊情況、食慾、睡眠、常用藥等,及其身體健康狀況採用醫學手段檢測生化指標及身體素質水平。

  2根據檢測結果和鍛鍊者需求確定鍛鍊的目的,選擇鍛鍊的手段。

  3按照科學鍛鍊的原則和方法,制定運動處方。 4實際鍛鍊。

  5鍛鍊一段時間後,再次檢測健康狀況,根據其承受運動負荷能力和體力狀況所反饋的資訊,評價運動處方效果。

  6修訂原運動處方和制定新的運動處方。

  三、運動處方的主要內容

  -運動專案 主要根據醫療所要達到的目的而定。一般健身或改善心血管及代謝功能,預防冠心病、肥胖病等,可練習耐力性有氧訓練專案,如走、慢跑、自行車、游泳、爬山及原地跑、跳繩、上下樓梯等;改善心情,消除身體疲勞,或防治高血壓和神經衰弱等,可選擇運動量較小的放鬆練習,如太極拳、散步、放鬆操或保健按摩等;針對某些疾病進行專門的治療,必須選擇有關疾病的醫療體操,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患者應作專門的呼吸體操;內臟下垂者應作腹肌鍛鍊;脊柱畸形、扁平足者應作矯正體操等。

  二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對運動效果與安全有直接的影響,掌握適宜的運動強度是制定及執行運動處方的主要內容之一。反映運動強度的生理指標有運動時的心率、運動時吸氧量佔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數及“梅脫”,即運動時代謝率為安靜時代謝率的倍數。一個梅脫是安靜狀態下的代謝率,約相當於消耗3.5ml/kg.min的氧。這些指標問有著密切的關係見表7-1。醫療體育常用運動強度為40%~60%的最大攝氧量。

  三每次運動的持續時間 耐力性運動有氧訓練可在15min以上至1h,其中達到適宜心率的時間須在5min以上。醫療體操持續的時問視具體情況而定。運動中應常有短暫的休息。計算運動量時要注意運動的密度,並扣除休息的時間。

  運動強度和運動持續時間決定其運動量。運動量確定後,運動強度大時,持續時間應相應較短表7-2,採用同樣運動量時,體質好的宜選擇強度大、持續時間短的練習;體弱者宜選擇強度小而持續時間較長的練習。

  四運動頻率 即每日或每月運動的次數。一般每日或隔日運動一次,但應視運動量的大小而定。運動量較大時,休息間隔時間稍長些。

  運動處方的論文範文篇二

  運動處方是在身體測評的基礎上,根據鍛鍊者身體的需要,按照科學健身的原則,為鍛鍊者提供的量化指導方案。它以生理學為理論依據,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以增強體質、促進身體全面發展、提高生活質量為根本目的。具有科學性、靈活性、針對性強,便於自我控制和自我評價等特點。運動處方是從自然體育實行兩個多世紀的經驗總結中和現代科學發展的基礎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新的體育工作思想。西方几個發達國家從五十年代開始研製和應用運動處方,六十年代初美國開始正式研製應用,七十年代日本開始注意研製應用。我國在七十年代末也引起了有關運動處方的理論。世界各國對運動處方的研製應用都有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從不認識到認識,由不重視到重視,由重點實驗到逐步普及。

  運動處方的科學合理發展,對我國大眾體育事業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運動處方作為全民健身的理論基礎,對人們科學的從事體育運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如何最大限度的發揮運動處方的科學性?

  1 發揮運動處方的科學性,促進百姓鍛鍊的科學化

  生命在於運動”這一觀念可謂大眾健身的“真理”。在2008年,隨著“科技奧運”的渲染以及體育科研力量的不斷彰顯,“運動講究科學”的觀念不斷深入人心。以人為本,關注健身質量,倡導更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讓體育科技力量在其中積極干預,促進了老百姓健身的科學化。2008年新年伊始,國家體育總局在全國31個省區市對16週歲及以上的城鄉居民在2007年中參加體育鍛煉的狀況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調查,年底釋出《2007年中國城鄉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現狀調查公報》。這是我國群眾體育領域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調查,較為全面地瞭解了基本狀況,將對下一步全民健身政策制定、工作安排等提供有效的參考,必將惠及廣大老百姓。 除此之外,科技助力讓全民健身的活動在2008後“全國開花”全民健身網路的構建層層展開,“國民體質檢測車”開到群眾身邊,大大小小的健身科普宣傳、講座等貫穿全年,這些都大大促進了群眾健身的科學化,深受老百姓歡迎。北京奧運會上,中國健兒的傑出表現給了國人莫大的驚喜,體育科技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在全民健身大舞臺,體育科技一直以來同樣默默居功至偉。在後北京奧運時期,隨著全民健身熱潮的不斷高漲,體育科技將更多地向群眾體育“傾斜”,讓“金牌選手”與老百姓共享體育科研的成果。 2 體育和和科研部門不能僅僅為金牌服務

  北京奧運會之後,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成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方向,而全民健身則是成為體育強國的重要標誌之一。然而,體育部門不是隻搞體育運動,體育科技也並非只為金牌服務。國家體育總局體科所群眾體育研究中心的職能就是:為群眾體育的體育科研工作,追求一種“鋪開”的效果,與競技體育科技追求高精尖不同,更要追求平均化,挖掘競技潛能不是該部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而更要關注的是老百姓的體質狀況,為老百姓的健康和健身服務。

  3 全民健身的力度要加大

  2008年過後,體育科研向全民健身明顯的傾斜加大。在科技部“十一五”社會發展科技工作重點領域的體育方面,研究增強國民體質和運動促進健康的關鍵技術,建立全民健康評估資訊系統,建立具有中國特色在國際上領先的全民健身科學指導和服務體系位列其中。該研究涉及了體質檢測系統關鍵技術、能量代謝關鍵技術,老百姓的運動健身效果評價,健身指導、全民健身資訊系統的建立等方面,與老百姓的健康與健身息息相關。此外,隨著全民健身的不斷深入,群眾體育也呈現出競技化趨勢,不少健身愛好者已經具備了相當高的運動水平和技術。

  全民健身首先要抓住青少年,抓住了青少年體育也就是抓住了全民健身的基礎和根本。把學校體育做好了,群眾體育的社會化、科學化和可持續發展就有了基礎,終生體育的理念才能得到更廣泛的普及,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才能得到保障,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才能得到切實的落實。青少年兒童是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重點。

  學校體育是整個體育工作的重要基礎。實施 “全民健身計劃 ”和 “奧運爭光計劃 ”都離不開學校體育,離不開青少年兒童。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必須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促進體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切實把以學校為重點的青少年體育工作的基礎和重點,貫徹好、落實好。

  4 加強運動處方的科學性,預防健身的誤區

  4.1 歇五天練兩天≠健身:每到雙休日,一些上班族都要約上同事到體育館打兩三個小時的羽毛球,為已“斷頓”幾天的鍛鍊“補課”。但是令他們困惑的是,這種健身方式堅持一段時間,而且每次都累得大汗淋漓,精疲力竭,可運動的體力和耐力幾乎仍在原地踏步。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不少人利用雙休日進行集中式健身以彌補平日鍛鍊的不足。其實這種利用週末的充裕時間,卻並非體育健身的最佳時間,這種“暴飲暴食”的鍛鍊方式無益於健康。4.2 “週末戰士”當心運動損傷:比如在冬天進行滑雪這也是冬季運動的新寵,一些滑雪場在冬天都迎來了紅火的客源高峰。在盡享滑雪的刺激、快樂的同時,每年冬天都會有上百人因為滑雪造成的運動損傷而走進了醫院。一些醫院的醫學醫師介紹說,春節期間和週末是他們接診的高峰期,其中最常見的是骨折和韌帶斷裂。因此,平時肌肉鍛鍊不夠,而僅僅在節假日或週末進行大量的、劇烈的運動,就一定要注意防範肌肉拉傷式關節扭傷等運動損傷。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不運動是萬萬不行的,但運動卻並不一定會給人們帶來健康。其實只要人們堅持每天都能輕輕鬆鬆的活動,如散步、打乒乓球等半小時以上,不出兩個月精神面貌便可煥然一新。

  5 要注重體育人口的培養

  在進行群眾體育開展情況調查時,我們國家對“體育人口”這個概念是這樣定義的;每週身體活動頻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體活動時間30分鐘以上;每次身體活動強度中等程度以上。直接參加各種身體活動,即具有親身體育實踐,是體育人口的基本特徵。他們經常通過採取某種特定的身體練習方法,達到體育的目的,即增強體質,增進身心健康,提高運動技能,改善生活方式,促進人的全面協調完善發展。反過來說,如果沒有達到體育人口所定義的要求,體育運動僅僅是偶爾為之,就不能達到增強體質、增進身心健康等目的。

  6 結論

  總之,運動處方的普及,對全民健身,有著科學的指導意義。1運動處方能夠滿足人們的健身需求,避免他們盲目從事健身活動,普通百姓可以在醫務人員指導下,科學地從事健身活動,真正使人們在自覺健身活動中受益匪淺,併為人們的

  終身體育打下基礎。2運動處方的存在,客觀上實現了“運動處方”理論與實踐應用結合,使“運動處方”理論有的放矢.通過運動處方人們動態開具“運動處方”,指導人們健身活動,並進行效果評價,理論上豐富了“運動處方”理論,使“運動處方”與實踐活動結合的更加緊密。3運動處方可以由教師和醫務人員開出,人員流動性較大,對指導物件會產生科學合理的影響。當被指導人員數量較大時,就顯得力不從心。因此我們可以採取,現場指導和通過遠端指導相結合.遠端指導包括:電話熱線進行心理調整和網際網路上進行“運動處方”的案例宣傳等。人們也可以通過網路參考案例,尋找適合自己的健身“運動處方”。

  運動處方的論文範文篇三

  1運動處方治療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研究動向

  大學生是心理障礙的高發群體,其心理健康問題正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和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近幾年發展很快,研究成果逐年增多,但對大學生心理障礙的預防和治療方法的研究還比較少.近幾年來,採用體育手段干預心理障礙的方式正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把患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的健康狀況定為“亞健康”,對其採用不同的體育運動手段,也就是開出“運動處方”.例如:遇事易急躁,感情易衝動者建議多參加下棋、打太極拳、慢跑、長距離的步行及游泳和騎自行車等緩慢、持久的專案,這一類體育活動能幫助調節神經活動、增強自我控制能力;遇事過分緊張,容易發揮失常如考試者建議多參加公開的、激烈的體育比賽,特別是足、籃、排球等專案,因為場上形勢多變,比賽緊張激烈,只有冷靜沉著地對付,才能取得優勢,遇事就不會過分的緊張.通過許多的實踐都證明了運動能有效調節大學生的緊張情緒,緩解心理上的壓力,使積極的情緒得到加強,同時又能夠釋放、轉移、緩和情緒的負面作用,從而形成穩定的心理狀態.目前如畢秀淑等的研究認為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抑鬱症、焦慮症以及人際關係敏感有顯著的調節作用,丁慶建等的研究採用12min跑練習10周,心理障礙患者的強迫因子、人際敏感因子、抑鬱因子以及痛苦水平等比練習前均有顯著性降低.這些研究都證明了運動處方對治療大學生的心理障礙起著積極的作用.

  2運動對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治療作用

  通過運動使人的注意力轉移、情感發洩、興趣改變、緊張程度得到鬆弛,情緒趨向穩定,可以為各種消極情緒提供一個合理的發洩口,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後產生的衝動通過運動得到昇華或轉移,從而消除情緒障礙,達到心理平衡.運動對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調節大學生心理障礙以及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效果.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方便易行,不受限制,而且便於自我控制.所以運動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預治大學生心理障礙的重要手段.

  3運動處方在治療大學生心理障礙中的應用

  2001年本人在剛人校的新生體育課中,發現兩名學生經常不上體育課,而且體育運動能力很差,體質測試總是不達標,並且很少與人說話,性格內向.通過與她們交心談心,瞭解她們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鼓勵她們積極參加體育運動,根據她們的身體狀況及愛好,安排運動專案及運動量,針對她們在運動中出現的心理障礙進行適時的引導,從而克服生活中的其它難題.經過兩年的調適,她們的心理障礙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緩解,並且體育運動能力得到了提高.通過這兩例及平時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採用運動處方治療心理障礙,可分為三個階段:

  3. 1第一階段:緩解心理壓力階段

  由於心理障礙患者心理壓力本身就大,而且大多數人平時很少參加體育鍛煉,運動能力較差,體質狀況不是很好,因此對體育運動缺乏自信.所以安排運動處方時,不宜安排過於複雜或對技巧要求較高的專案,因為一旦患者不能完成,會影響運動處方的鍛鍊效果,甚至會加重其心理壓力.安排處方時多以動作簡單,容易控制的週期性的有氧運動為主,如長跑運動、爬山等.負荷量大小應根據患者的體質狀況而定,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並注意根據患者練習後的反饋資訊及時進行調整.每週練習次數應不少於5次,每次不少於30min二這一階段的治療要達到有效緩解心理壓力,增強體質的目的,同時增強患者對運動處方療法的信心,為下一階段的治療打好基礎.

  3. 2第二階段:矯正心理障礙階段

  經過上一階段的治療,如果患者的心理壓力得到很大緩解,身體狀況也有所改善,而且對運動處方的療效更加堅信,那麼就可以進人這一階段的治療.在這一階段中要根據患者心理障礙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的專案,採取不同的手段,利用不同強度、速度、方向和節奏的變化干擾,破壞患者消極的心理導向,消耗患者因患心理障礙所積聚的大量心理能量以達到心理平衡,消除已形成的病態心理秩序.具體地說:抑鬱症患者可以選擇集體性的練習專案,像籃球、排球、足球等運動,重點強調與他人的合作,同時要注意觀察速度、強度、節奏的變化;焦慮症患者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且趣味性較強的專案,像乒乓球、羽毛球等各種球類運動,練習時強度要大,速度要快,每次練習完後要做好放鬆練習;而對於神經衰弱患者可以選擇速度稍慢的長跑或重意念的太極拳等運動,且運動量要適中,速度和節奏要稍慢些.最後要注意這一階段的治療初期要與上一階段交替進行,根據個人的情況慢慢過度,同時要營造一個寬鬆的環境,多給予鼓勵,使患者產生一個良好的心態.

  3. 3第三階段:鞏固並提高心理素質階段

  經過前二個階段的治療,如果患者的心理得到有效地矯正,則可以進人第三階段的鞏固並提高心理素質的治療.這一階段的初期仍然要採用矯正心理障礙的運動處方進行練習,以後逐漸增加練習的趣味性和難度,也可以根據需要調整練習的專案和方式.其主要的目的是讓患者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練習專案和方式長期進行練習,使其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和能力,並在練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的心理素質.

  採用運動處方治療心理障礙,治癒後一般不易復發,因為患者會把治療的運動處方當成習慣方式長期進行.本人對運用運動處方治療心理障礙的兩名01級學生進行了跟蹤採訪,她們即將邁出校門走向社會,到現在仍然每天鍛鍊身體,其心理健康狀況一直很好,並且對未來充滿著希望.

  4認知療法與運動處方的配合運用

  4. 1對認知療法的認識

  認知療法是根據認知過程影響情緒和行為的理論假設,通過認知和行為技術來改變不良認知的一類心理治療方法的總稱[3].認知療法強調人們的情緒與行為發端於想法或信念,這些想法或信念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不合理的信念導致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如果人們長期持有某些不合理的信念,並因而處於不良的情緒中,就會導致心理障礙的發生.假如消除其不合理信念,改變或修正其曲解的認知,則可以改變其心理和行為.

  中國人是一個重理性的民族,注重說理,所以認知療法從總的傾向看比較符合中國文化的特點.認知療法對那些能夠接受理性分析過程、具有較好智力水平的人尤為適合.大學生受過良好的教育,其心理障礙主要是以學習、人際關係及愛情方面的問題為焦點的情緒障礙,因此認知療法在大學生心理諮詢中得到廣泛應用.

  4. 2認知療法的作用

  許多心理障礙患者剛開始並不承認自己有病,因此選擇認知療法的切人點非常重要.渴望成才是大學生的普遍心理,而大學生要想今後有所作為,就必須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通過分析大學生成才所應具備的各種素質,使其認識到心理素質在成才中的重要性.然後再通過幫助患者分析其所特有的對已、對人、對周圍事物的看法,從中去發覺其所與主訴的問題有密切關係的“看法”或“態度”,並協助其檢討這些看法或態度與一般現實的差距,指出其不合理性與病態性.在患者能正確認識其心理障礙並希望能改變這個現狀後,最後通過分析運動調節治療心理障礙的原理、效果以及運動對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的作用,使其接受以上的運動處方治療.

  4. 3認知療法與運動處方的配合運用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運動對心理障礙具有很好的調節作用,但對於嚴重心理障礙患者,僅僅依靠運動處方很難達到治癒的效果,須與認知療法相結合.如:01級A同學天生體小身弱,家庭條件較差,她想通過大學的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為自己定下了一個很高的人生目標,而在實際生活中她的能力又有許多事不能為之,於是產生了逆反心理,出現了心理焦慮、過分緊張、神經衰弱等症狀,久而久之形成了嚴重的心理障礙.通過體育課對其身體狀況進行了解,配備不同的運動處方,在運動治療的同時幫助她分析自己、尋找差距,並使她產生改變自己“不良心理素質”的強烈願望.也就是說必須在運用運動處方療法中同時運用認知療法,這樣才能對大學生抑鬱症、焦慮症以及神經衰弱等情緒障礙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因此我們在運用運動處方療法的同時必須注意認知療法的配合運用.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