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則有哪些

  家長可以說是學齡前兒童人生的第一啟蒙老師,所以,父母的早教方法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家長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則,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則

  第一,平等原則。

  心理學研究證明:孩子與父母平等的爭辯,不僅是互愛的一促體現,而且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明辯是非,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而“獨裁”對孩子人格的影響是災難性的。許多家長覺得辛辛苦苦賺錢養孩子,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必須服從自己。這種觀念應該改變,要把孩子看做是與自己平等的人。

  第二,尊重原則。

  我們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我們,有的家長只希望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而不能有自己的觀點或者申辯一下,否就對孩子大聲訓斥。這種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是一個人雲亦云的人,沒有自己的觀點。

  第三,感情交流原則。

  很多家長錯誤地認為:“有書你讀,有飯你吃,有衣服你穿,還想什麼?”但人的成長不但需要物質,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長忽略孩子的精神、情感需要,孩子和家長就沒話說。長期下去,兒女和家長相處會變得越來越尷尬。

  第四,自由原則。

  很多家長把孩子管得很嚴,卻往往吃力不討好,甚至引起悲劇。應相信孩子的能力,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第五,統一原則。

  家庭的教育要和學校統一,否則孩子無所適從。另外,家庭成員之間教育的觀念要一致,否則孩子不知道聽誰的,結果就誰的都不聽。

  第六,榜樣原則。

  家長是孩子第一個模仿的物件,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別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種下不良的種子。

  第七,信任原則。

  謊言是從不信任中來的。如果你從孩子小時就很信任他她,孩子就沒有說謊的必要。

  第八,寬容原則。

  人非聖人,孰能無過?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然會經常犯錯誤。家長應該寬容地對待,大可不必“小錯大罵,大錯木棒侍候“。

  第九,鼓勵原則。

  許多家長有個壞習慣,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便說:“是不是偷看來的?”當孩子成績差時又說:“你從來都是這樣差的。”儘管是很隨意的一句話,卻大大傷害了孩子的心。在家庭生活中,應該多鼓勵孩子。

  第十, 方法轉變原則。

  教育方法要隨孩子的年齡的增大而不斷改變。

  總之,不管你採取什麼方法來教育孩子,只要讓你的孩子感到生活很幸福,很愉快,健康,樂觀,他她富有愛心,充滿信心,對前途滿懷希望,那麼,你就是成功的家長

  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

  一、樹立榜樣:榜樣是以別人的好思想好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學、鄰居、教師、英雄模範人物、文藝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領袖的優秀品質,都是子女學習、模仿的物件。不管家長的言行是錯誤的還是正確的,對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響。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時時刻刻、處處檢點自己的言行。

  二、環境薰陶: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薰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場所,家長要組織好生活,處理好成員之間的關係,堅持正確的道德行為為準則,形成團結和睦的家庭氣氛,建立井井有條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評懲罰:批評和懲罰都是對子女不良思想行為的否定,不過後者是對嚴重不良思想行為的一種教育手段。批評懲罰時,首先要全面瞭解情況,掌握不良思想行為的具體情節和嚴重程度,從錯誤的實際出發,批評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進而產生改正錯誤的動力。批評時不要諷刺,不要奚落,不要謾罵。懲罰主要是剝奪某種權利,而不是體罰,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殘身心。

  四、指導安排生活秩序: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養子女良好習慣的有效方法。指導子女安排生活起居,佈置好生活環境,教給子女學習安排和利用時間,使之有條不紊。要讓孩子自己安排,家長可以在旁指點。

  五、說服教育:說服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談話,家長根據子女的思想實際,擺事實,講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談話要有針對性、靈活性,態度要和氣,不要板著面孔,居高臨下地訓斥、挖苦。二是討論,家長與子女共同討論。討論時要尊重孩子,耐心傾聽其意見,有不正確的觀點,也要耐心地講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長觀點不正確要勇於承認。

  六、實際鍛鍊:實際鍛鍊的內容相當廣泛,如適應周圍環境,鍛鍊身體,生活自理,家務勞動,獨立作業,文明禮貌,社會交際等等。進行實際鍛鍊,首先要孩子明確目的意義為什麼,提出具體要求怎樣做,鼓勵他們克服困難,堅持到底。鍛鍊內容要適合孩子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徵,從他們的實際能力出發,交給的任務和提出的要求必須適當。要允許孩子在實踐中有失誤,不可過分苛求。家長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鍛鍊。

  七、表揚獎勵:表揚獎勵是對子女的思想行為給予肯定和好評。通過肯定和好評,以加強子女進取心和榮譽感,爭取更大的進步。表揚獎勵要實事求是,要及時,要說明原因,並且應以精神獎賞為主,物質獎賞為輔。

  八、指導課外閱讀:指導子女閱讀書報雜誌,從中吸取有益的精神營養。家長要掌握子女閱讀的內容,和子女一起討論,引導子女通過閱讀增長知識,開擴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電視:電視進入家庭,子女可以從看電視中得到許多知識,增長見識,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沒有選擇,不要時間過長。看完電視最好和子女談論,討論電視內容。

  十、帶領子女外出接觸社會:帶領孩子到公園、風景區、商店、工廠、農村去,或者去訪問同學、親友,進行社會交往,使之開擴眼界,接觸社會,認識社會。

  美國家長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則

  1.歸屬原則: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環境,也是最重要的環境。因此,要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使孩子從小就對家庭建立起可信賴的歸屬感。

  2.希望原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經常鼓勵他們樹立前進的目標。無論遇到什麼挫折,永遠都要讓孩子看到希望。

  3.平等原則:要和孩子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聲音,想方設法理解他們的想法並加以引導,不要總是居高臨下地指指點點。

  4.管束原則: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主要是父母的責任,不要把這個責任推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當然,這些老人們也要尊重子女的管束權,但不要代替。

  5.榜樣原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個榜樣。一般說來,孩子的言行往往都是從模仿父母開始的,言傳身教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因此,父母們一定要以身作則。

  6.懲罰原則:不懂事的孩子有過失時,可以批評和指點。對於故意犯錯的孩子,適當的懲罰也是必要的,但是,不準打罵或體罰孩子。懲罰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要慎用和巧用。

  7.後果原則:每教孩子做一件事的時候,就要讓他們瞭解可能產生的後果。當孩子自己打算做一件事時,也要幫助孩子分析其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從小就要讓孩子養成凡事都要想到後果,並對自己行為負責的習慣。

  8.界限原則:要教育孩子從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知道要敬畏道德和法律,讓他們懂得這兩個界限就像公路上的紅燈一樣,是永遠不可逾越的。

  9.20碼原則:尊重孩子的獨立傾向,鼓勵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是,不要放鬆監護的責任。“20碼”約合18米只是個象徵,意思是要給孩子留出成長的私人空間。

  10.四W原則:任何時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誰在一起who,在什麼地方where,在幹什麼what以及什麼時候回家when。對於自己的未成年孩子,必須時刻了解這四點。

1.家長教育孩子的14個好方法

2.鄭委教育孩子十大原則

3.教育孩子的難點是什麼有哪些

4.家長教育孩子有哪些小技巧

5.家長教育孩子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