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相關的形勢與政策參考論文

  創業帶動就業的效應是指通過大學生自主創辦新企業來提供相應的工作崗位,在實現自身就業的同時帶動更多大學生或其他人員就業。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議大學生創業》

  摘要:大學生想創業的人多,參與的人少,成功率更低。很多人的迷茫是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如何掌控未來的企業,其中主要原因是大學創業教育實踐應用環節教育的缺失,在初創企業的不同階段要有不同的重點需要把握。本人把自己的研究認識呈現給大家,希望能推動大學的創業教育的實用性,進一步有效推動大學生創業。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創業教育

  引言

  近年來,我國每年畢業的大學生大約在700萬左右,每年創業的大學生佔整個學生總數的百分之五。而創業的成功率則更低,有媒體報道成功率在1%-4%左右。現實是,更多許多想創業的大學生整天徘徊在浩如煙海的資訊中,面對成千上萬的創業資訊不知該如何入手,不知該如何有效決策。只知道看一些別人的成功案例、失敗上當受騙教訓。表面上看好象增長了見識,增加了經驗,事實上還是不得要領。

  大學生創業的突破,應當是通過創業教育來完成。遺憾的是,當前的創業教育雖然有,但遠遠不夠,而且針對性不強,指導性不夠,實際功效有限。2010年,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釋出的一項研究顯示,在對河南14所高校360名創業大學生案例的調查中,50%的被調查者認為高校的創業教育缺乏實用性。目前大學的創業教育,多數往往還停留在觀念的教育上,而對創業實踐的各個環節,技能訓練等方面存在巨大的空白。對初創企業的不同階段如何掌控,這是值得我們探討研究和呈獻給學生的。本人將對初創企業不同階段的掌控的問題加以研究探討。

  一、創業準備期

  創業準備期,準備要充分。這一階段是創業的關鍵,也就是說,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到了商場上創業,才能穩紮穩打,目標明確,步伐穩健。

  首先,創業前要認真思考、反覆評估、考慮成熟再行動。除了要足夠的資源準備外,心理準備最重要。以下幾個方面問題,值得反覆斟酌,好好思考。

  1、我為什麼要創業?是否有足夠的決心,願意承擔風險嗎?過去的利益是否捨得放棄?

  2、我是否具備創業者應有的能力與素質,是否能承受挫折,是否具有綜合全面的素質,還是有專項技術特長?

  3、我創業成功的核心資源優勢是什麼?我具備的條件是:足夠的資本?對行業足夠了解?具有行業經驗?客戶資源?技術創新?商業運作能力?與即將面對的競爭對手相比是否有明顯的優勢?

  4、是否有足夠的耐心與耐力度過創業期的消耗,估計通過多長時間走過創業瓶頸階段,自己有多長時間的準備。

  5、創業最大的風險是什麼,最壞的結果是什麼,我是否能承受?不要只想到樂觀的一方面,對風險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否則,一碰到現實狀況與想象不一樣,一下會造成信心動搖。

  回答清楚以上問題之後,再決定是否創業不遲。很多創業者的失敗,都是與創業前心理準備不夠,匆匆忙忙進行創業,最後失敗得一塌糊塗,假如準備不足,條件不具備,晚一點創業也不遲。

  二、創業初始期

  創業初始期,要先熟悉業務,再建立自己的企業,並保證企業有一定的利潤。創業者在創業之前,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創業方向,再決定創業。這一階段是創業的起點,它不僅關係到你的企業能否獲利,還關係到你的創業能否成功,你的企業能否發展下去。因此,選擇創業專案尤為重要。假如,選擇了某一個行業,創業前一定要積累一些該行業的經驗,收集相關的資訊,如果有可能,可以先考慮進入該行業為別人打工,通過打工的經歷來積累經驗與資源。那麼“學費”自然由別的老闆給你付了,也就用不著自己創業時交學費,行業知識、客戶資源渠道,贏利模式都有了,再創業,距離成功就更近了。這一階段要努力做到收支平衡,逐漸產生利潤,不要著急迅速賺錢。這一階段要經歷企劃期,建立期、生存期、奮鬥期。

  1、企劃期為自己已經想好的創業做詳細的計劃,注意一切要自己親歷親為。可以運用SWOT分析法,搞清自己的優勢、劣勢、機會、風險都是什麼。

  2、建立期按照自己的計劃實施自己的創業計劃,建立期時間越短越好,花錢越少越好!效法產業中最佳的競爭者,一面學習一面持續吸收尋找更好的學習物件。不斷試著跳出框架思考事情,即不要照單全收傳統的觀念,應嘗試從新角度思考,讓自己在穩妥的前提下有所創新。

  3、生存期企業已經啟動,維持生存是很重要的,想辦法使企業生存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贏利和發展的可能。仔細控制成本,切勿鋪張浪費,凡事節儉,做任何事合理就好,儘量壓低營運成本。

  4、奮鬥期紮實的賺取自己的第一桶金,吸引更多注意力。運用各種行銷手段,利用口碑廣為宣傳,迅速開啟知名度。讓自己隨時準備對著客戶說話,設法讓客戶知道你們做了哪些與眾不同有利於客戶的創新。

  三、創業發展期

  讓企業發展到一個利潤穩定的水平,並永續經營下去。這一階段屬於維護髮展階段,努力收回創業成本,創業是否成功在這一步很關鍵,它需要你每時每刻都注意著它,同時,在這過程中,作為創業者,則更需要不斷的學習更新企業的理念、發展路徑以及經營模式等。這一階段包括:調整期、鞏固期、發展期。

  1、調整期保證勝利果實關鍵的一步,奮鬥期的目標已經實現,就該考慮新的經營思路了,是擴張還是保持現狀還是尋求新的機會?

  2、鞏固期加強調整期成果的階段,為發展做準備!這時你應該做教練,不要做球員,讓每個球員都逐步到位!

  3、發展期企業已經在一個穩中有升的利潤水平上執行,你就可以輕鬆做老闆了,但不是說你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因為今天成功的經驗,說不定明天就過時了,最安全的做法就是以攻為守,讓企業一直前進。

  篇二

  《淺談大學生理性創業》

  摘要:大學生自主創業緩解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然而,創業的成功是多種因素的綜合,有主觀的,有客觀的。其中主觀因素是內因,直接決定著大學生創業是否成功。本文就當代大學生創業的主觀因素進行討論,提出大學生創業要理性,不能靠一時的衝動而使自己的人生之路變的更加崎嶇。

  關鍵詞:大學生;理性;創業

  【中圖分類號】G40-05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09-20-0055-1

  近年來,大學生創業因“太學生”這一身份變的新穎、特別、引人注意,字裡行間和語氣中都透漏出激情、驕傲與自信,實是讓人感動、熱血沸騰。然而,創業應該是理性的,不是感性的,不是一時的衝動。

  一、大學生創業的現狀

  1 創業的衝動性

  近年來,大學生創業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前程無憂近日在網上展開了一項關於大學生創業的調查,共收到近2千份有效樣本,調查顯示:9%的學生有創業衝動,而衝動,便是一剎那,一瞬間的感性認識,無須具備條件,也無須考慮結果與後果;在創業目的上,有45%的學生是為了“積累財富與經驗”,有18%的學生是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9%的學生只是單純的不為別人打工,只有35.9%的學生認為創業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

  2 創業成功率低

  創業,並非想象中那麼容易。據浙江大學管理學博士、杭州市大學生創業俱樂部指導老師柳巨集志根據自己的帶團調查,發現90%以上的畢業生創業“虎頭蛇尾”而失敗,最終能存活下來的僅10%左右。前程無憂的網上-調查同樣告訴我們: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為2%-3%。同時警告大學生:創業就像是寬進嚴出的大學門檻,入門容易但畢業很難;創業又更像是個一觸即發的彈簧座椅,初速度猛烈,但減速又相當得明顯。當初的速度越快,落地的毀壞程度也將越大。

  二、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的主觀因素分析

  創業成功需要條件,那麼創業失敗就是缺乏這些條件。這些條件包括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創業是否成功更主要的是依賴於內因:

  1 性格特徵

  我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每個人的性格無不打上自己的價值取向的烙印,簡單來講就是做人做事的原。性格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自私、傲慢、孤僻、暴躁、對公益事業漠不關心、輕視社會行為規範的人,就不適於從事與人打交道的職業。而意志堅韌的人適宜從事諸如外科醫生、科學研究人員、資料管理人員、運動員等要求耐力很強的工作。

  當代大學生知識面廣、經濟意識強、自食其力能力提高,這些特點都推動了他們的創業,並可以使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功,但他們又多是溫室中長大,任性、自我、缺乏社會責任感,承受挫折的能力差,一些小困難、一點委屈就能促使他們萌生輕生的念頭,又怎能承受創業時的艱辛和磨難。只有那些具備成功的個性、瞭解自我、意志堅定、不畏艱難困苦的大學生創業者才能堅持下來,並最終走向成功。

  2 職業生涯規劃

  每個人的存在,都有他存在的使命和價值,這些使命和價值就是人生的目標,人生如果沒有目標,人們往往容易失去意義感,當沒有意義的時候也就不會有堅持,那麼人生就會是一盤散沙。

  然而,當代大學生創業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創業不是人生的規劃,不是通向自己人生目標的一個必經途徑,只是一種衝動的行為;一種從眾的行為。因此,大學生在創業前應該認真考慮自己的人生目標、考慮創業與人生目標的關係,避免南轅北轍。

  三、大學生如何把握創業的主觀因素

  1 瞭解自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個人想要獲得大的成就,必須先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怎樣的特性,有怎樣的天賦,需要在怎樣的文化、地理、人際環境下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天賦。每個人只有做自己最擅長、最喜歡做的事情,選擇最能發揮自己活力的領域和職業,才能創造出最大的人生價值。

  那麼,該如何認識自己呢7人員素質測評為我們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包括:心理測驗、能力測評、評價中心、360度測評等。心理測評包括智力測驗、人格測驗、職業興趣測驗等,主要通過一些量表進行測量,常用的有韋克斯勒智力測驗、推理測驗、卡特爾16PF測驗、明尼蘇達多項問卷、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等,能力測評包括一般能力測試和特殊能力測試,一般能力測試測試物件的基本體力和智力;特殊能力測試測試物件的特長,包括文書能力、藝術能力、操作能力、創造能力、學習能力等;評價中心則可以說明自己的實踐能力;360度測評通過向被測物件周圍的人收集資訊。可以使被測者全面、客觀的瞭解自己。

  2 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人在綜合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社會環境等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自己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有效安排的過程。通過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和潛在的資源優勢,著力培養某些職業質:樹立適合自身情況的職業發展目標和職業理想,從而規劃自己的學習與指導自己的實踐,比較客觀地評估自己的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制定合理的行動計劃;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不斷增強職業競爭能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目前,職業生涯規劃已經成為許多大學的一門公修課或就業指導中心的一門課程,大學生可以通過任課教師或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獲取相關知識,高校也應加大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指導,幫助大學生規劃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結論:大學生創業對大學生和社會來說都是積極的因素,然而,創業的低成功率又使大學生在創業前躊躇不前、創業後倍受創傷,儘快找出失敗的根源,幫助大學生正確對待創業,發揮創業的積極作用,不僅能促進社會的良性發展,也會減少大學生的人生彎路。

  參考文獻:

  [1]王芹,80、90後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J],科教文匯,20091:86-87。

  [2]王通訊,人才素質測評的歷史、原理與方法[J],中國人才,20091:49-51。

  [3]夏明,認識你自己[J],成才與就業,20093:87。

  [4]龔宇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析[J],中國林業教育,20091:13-15。

  [5]秦茂森,馮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策略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091:152-153。

  作者簡介:閏培林1977――,女,籍貫:河南焦作,職稱:講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