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業務能力論文

  會計目標也稱作會計目的,是要求會計工作完成的任務或達到的標準,也稱為財務報告的目標。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中對會計核算的目標做了明確規定:會計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資訊,反映企業管理層受託責任履行情況,有助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經濟決策。以下是今天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業務能力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閱讀!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加強會計基礎工作,提高會計業務能力全文如下:
 

  1 會計基礎工作現狀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經濟體制的逐漸完善,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出來,企業已經意識到,會計基礎工作除了自身具有的會計職能外,還與經營管理以及現代企業制度息息相關。企業對於會計基礎工作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為了使會計工作向著更加規範化的方向發展,不斷提高會計工作的水平,企業採取了很多措施來改善和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會計基礎工作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然而,會計基礎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弊端。

  1.1 制度不健全、不規範

  與會計工作相關的制度不夠完善,企業的型別不同,相關的會計制度也有所不同,此外,會計制度還與企業內部管理的體制有著密切的聯絡。當前,很多企業的會計制度都存在著不合理、不健全、不嚴格、不嚴密的現象,導致會計基礎工作成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

  1.2 會計從業人員素質不高,配置不合理

  相當一部分企業的會計人員並不具備會計從業資格,相關的專業知識較為匱乏,主業技能不夠熟練,對於國家有關的會計法律、法規和制度不瞭解、不熟悉,會計職業道德缺失。進行會計人員的配置時,沒有依據“互不相容職務”的原則進行會計、出納等崗位的合理配置,崗位職責和崗位許可權不清晰,沒有形成互相監督和制約的機制。

  1.3 會計核算不規範

  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必須依據實際發生的業務進行核算,而且還要遵照一定的處理方法,而實際情況卻往往並非如此。在填制原始憑證時不標準、不規範,原始憑證所需的基本要素和內容缺失。例如,對於大宗物品的採購,必須提供裝箱清單、驗收證明,支付款項必須附有收款單位或者收款人的發票或收據。記賬憑證也是會計核算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經常出現記賬憑證內容不全,無法表明經濟業務的實際情況的現象,沒有嚴格執行國家相關的會計制度,對於企業的成本資料和盈餘狀況表述不清。此外,有些企業由於自身管理和發展的原因,報表報送系統不完善、不正規,報表之間缺乏合理的、緊密聯絡的勾稽關係。仍然停留在舊的會計核算模式,沒有順應時代的進步融入新科技、新概念、新方法,電算化會計知識沒有得到廣泛應用或者知識較為陳舊落後,對於電算化會計的軟體操作不熟練,對硬體裝置不瞭解,對會計資料的相關要素不明確等。

  1.4 一些重要的會計政策不明晰

  一貫性、重要性、實質重於形式,這些都是會計工作中必須遵循的會計準則,然而在實際的工作中,對於一些重要的政策不夠明晰,在選用會計處理方法時也不合理、出現偏差。對於電算會計資料的管理不科學,導致人為和自然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並且沒有有效的挽救措施,進而引起會計檔案缺失,其安全性也無法獲得保障。

  1.5 內部監督體系不健全

  企業缺乏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在制度的執行上也是存在很大的隨意性,財務部門在對企業經營上所起到的管理和監督作用難以體現。

  2 產生問題的原因

  2.1 企業會計核算中內控制度及其他財務管理制度建設薄弱

  當前,很多企業沒有建立和完善財務監督機制,在財務管理中不能夠相互制約,內部會計管理不能進行有效的控制,給企業運營帶來管理方面的漏洞,造成違法經營、偷稅漏稅、不公平競爭等現象的存在,阻礙了企業向著穩定健康的方向發展,也不利於會計行業的整體發展。

  2.2 相關法制不夠完善與健全,現有法規的宣傳和執法力度不夠

  雖然許多規範會計行為限制弄虛作假的法規已經出臺,然而很多制度和法規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需求,落後於當前的經濟形勢,因此沒有能夠營造一個良好的法制環境。

  2.3 企業經營管理模式陳舊、內部監督不力

  對於會計人員的管理在觀念上落後,集權化嚴重,做不到任人唯賢,缺乏民主化,管理上較為隨意,不遵守相應的制度和規範,會計從業人員的積極性和主人翁意識不強。此外,有的企業因為某些原因,一個人同時負責多項工作,這樣就難以實現財務管理中所必需的互相監督,不利於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

  3 提高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的措施

  3.1 提高認識,加強管理

  作為企業的領導者和主管部門,要從根本上對會計基礎工作加以重視,這樣才能提高和促進會計人員的工作水平,及時發現會計基礎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和不合理的因素,並提出解決辦法加以改進。完善獎懲機制,提高全體員工的積極性。

  3.2 建立健全內部會計管理制度

  為了對企業的財務行為進行規範、使財務職能明確,會計管理制度應運而生。而財務行為十分複雜,這就決定了會計管理制度的內容也非常龐雜。因此,在企業制定會計管理制度時,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情況,採用科學的方法,建立合理、完善、明確的內部會計制度。優化企業核算的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當前,電算化會計獲得廣泛應用,為了發揮電算化會計的優勢,規避其弊端,應該在職責劃分上加以明確。為了避免單一部門或人員控制全部的財務處理過程,必須由不同的部門和人員分別負責其中的一部分工作職能。此外,還要加強資訊化和透明化,使企業經營者可以隨時掌握企業的生產運營的各環節的詳情。

  3.3 強化內部監督機制

  在進行會計崗位的設定和財務人員的配置時,要避免出現營私舞弊的現象,對崗位職責和許可權加以明確,完善和進一步加強內部監督機制,嚴格執行內部控制制度,並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加以優化,使內部監督制度更加規範、系統,真正發揮其管理監督的作用。

  3.4 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

  在企業的內部控制中,內部審計是其中一種較為特殊的形式,通過內部審計,可以進一步加強內部控制的力度和正確性,便於企業管理者判斷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式是否合理有效,並對現有的內部控制制度加以完善和改進。通過實行內部審計制度,能夠有效避免會計資訊的失真,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真實、可靠、完整的財務資料,推動企業經濟效益的實現。

  3.5 加強學習培訓,提高財會人員的職業素養

  作為企業的財會人員,必須認真學習並正確執行國家的有關會計的法律、法規制度,並且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生產經營的狀況,積極主動地提高綜合素質和業務技能,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能,用現代化的科學理論充實自己,做好本職工作,認真負責,防止疏忽大意,做到及時準確地為企業提供會計資訊,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真實有效的資訊。經常參加業務培訓,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增強法制觀念。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會計基礎工作的規範化意義重大,其政策性較強、涉及很多方面,並且業務量也非常大。在實際工作中,必須積極開展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建設,確保會計資訊高效優質。作為企業領導者,更要加強對於會計基礎工作的重視程度,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制約機制的建設,推動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的全面發展和進步,為企業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