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資訊方向的論文

  隨著國家統計工作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統計資訊被廣泛運用到各項經濟活動中,統計資訊在國民經濟巨集觀調控和社會服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全社會的重視。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統計資訊失真的危害

  摘 要:統計資訊反映了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是進行企業巨集觀管理和經營決策、配置社會資源的重要依據,直接關係到資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和國家的巨集觀決策是否合理有效。因此,現代會計將提供可靠公允的會計資訊作為其基本目標。

  關鍵詞:統計資訊;經濟;誠信

  一、統計資料失真概述

  一統計資料的概念

  統計資料是指統計單位通過財務報表、財務報告或附註等形式向投資者、債權人或其他資訊使用者揭示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資訊,可見統計資料在一個企業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那麼統計資料也是有一定的質量要求的,它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對於這些要求是否能做到是否能做好,都是需要在實際的操做中來實現的。

  二統計資料失真的含義

  統計資料的失真是統計核算的依據,不真實或反映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虛假不符合實際情況,統計資料失真是統計資料真實的對立面,是統計資料所反映的資料和披露的內容與客觀事實不符,不能正確反映統計主體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同時統計資料失真的現象十分普遍,可謂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大頑症,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做假賬一定意義上成了一種公開的祕密,有其社會基礎,做假賬也成了一門技術或絕活,有廣泛的社會需求。

  三統計資料失真的型別

  在現實工作中統計資料失真可分為無意失真和故意失真兩種型別。

  1.無故意失真

  無故意失真是由於統計從業人員技術熟練程度不足、粗心大意等非故意的因素造成的,是基本統計資料的控制人員由於專業素質等內因,以及行業統計制度等外因的影響,造成對政策法規理解不透、運用相關條款不當或帳務處理錯弊而導致的統計資料失真,而且從事人員沒有從中獲得好處,是可以通過對統計人員業務水平的培訓來提高,專業精神的強化教育來改正的。

  2.故意失真

  故意失真是指在企業的惡意授意下,利用統計法律法規的不完善性,有目的性地提供資訊,或者違背統計規範和職業道德製造假賬,是控制統計基本資訊的人員為了統計主體本身或相關主體的區域性利益,不顧統計資料使用者的利益和對統計資料真實性的要求,故意篡改、偽造、變造有關統計憑證,虛報、漏報、瞞報有關的統計資料而造成報出資訊與主題本身的實際資訊不符的現象。

  二、統計資料失真給企業帶來的危害

  真實客觀的統計資料是投資者和債權人進行投資決策的前提,是市場經濟秩序得以正常發展的基礎,是政府和同家進行巨集觀調控的重要依據。閱此,虛假失真的統計資料其危害是極人的。

  一傳遞錯誤資訊,誤導經濟行為,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

  統計資料能夠為我國的行政者以及相關的企業提供階段性的巨集觀發展資料,這種資料是主導我國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的重要依據。這種依據的最主要來源就是統計部門的統計資料,資料資訊的準確性就是這種資料可靠性的評價標準。統計資料代表著相關企業部門的誠信度,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誠信也需要真實的統計,但是當統計資料的真實性受到社會主要的群體質疑時,這種後果是可怕的,社會將會失去信用,整個社會的經濟與發展將會停滯。統計資料的提供能夠使企業之間的競爭與發展達到良性的平衡,而錯誤的統計資訊能能夠誤導社會的經濟發展破壞良好的經濟秩序。

  二侵害統計資料利益相關者利益

  隨著市場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對客觀,準確提供統計資料的要求,不僅是單位統計人員的權利和義務,且越來越廣泛影響到相關統計資料利益相關者,是對其及時掌握、全面瞭解、有效利用,取得合法權益的保障。諸如企業的政府、投資人、股東、債權人,他們投資的動因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公司對外所公佈的有關財務資訊和統計報表的可信性和真實性,而統計不誠信引發的統計資料失真,嚴重扭曲了公司實際財務狀況及盈利能力,直接導致投資者的利益不能保障,消減其投資關注熱情。最終造成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影響和破壞了國家經濟政策的制定和巨集觀調控措施的執行。損害國家利益。

  三社會自然資源的大量浪費,引發信用危機,損害市場經濟的發展

  虛增利潤,粉飾業績,把投資列入問題企業,導致了銀行、廣大投資者與股民的鉅額損失,也動搖了投資者的信心,導致信用危機。同時也造成了資源浪費,使真正需要資金的企業得不到資金,延緩了它們的發展。

  統計資料失真提高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弱化了其競爭能力。企業正常經營需要對公司進行財務分析,這才能知道公司的現狀,對公司的財務分析是建立在對公司統計資料分析基礎上的。失真的統計資料會導致失真的分析結果,企業以其作為經營決策的參考無疑是危險的。失真的統計資料成為企業帳目上的漏洞,例如少列費用,虛列資產,導致企業對自身的錯誤估計,以此參與市場競爭,尤其是加入WTO的國際性競爭,外強中乾,不堪一擊。這就不難解釋近年來一些金融企業紛紛破產、倒閉。

  四擾亂經濟秩序,造成國有資產流失,誘發經濟犯罪

  統計資料失真的一些問題,如假造統計票據,亂攤成本,搞“兩本賬”隱瞞收入,偷逃國家稅收,轉移國家資金搞“小金庫”等。這些行為使這些小集團甚至個人侵佔集體利益,一方面導致企業經營決策失誤,企業秩序混亂。另一方面,錯誤的統計資料使國家稅收收入遭受鉅額損失,國家財力不能有效集中,影響政府職能的發揮,導致政策失誤,以致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同時,混亂的經濟秩序容易滋生經濟犯罪,失真的統計資料是經濟犯罪活動的產生的溫床。作者單位:瀋陽師範大學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 靳少華:《淺談會計資訊失真的原因》,《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21。

  [2] 宋豔:《企業會計資訊失真成因及對策》,《華章》,2007年10期。

  [3] 劉巍,趙琴:《略論會計資訊失真現狀危害及原因》,《學術交流》,2010年1期。

  篇2

  淺談統計資訊化建設

  摘要:統計資訊化建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資訊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統計工作的基礎建設,是政府統計發展的必然趨勢。它的目標包括統計資料採集資訊化、統計資料傳遞資訊化、統計資料分析資訊化、統計資料釋出資訊化。我國目前的統計資訊化建設水平還比較低,為實現統計資訊化建設的目標,需要從網站建設、資料庫建設、資訊保安保障、人才培養等方面入手進行建設。

  關鍵詞:統計資訊;經濟發展;建設

  1 統計資訊化建設的目的和意義

  統計的基本任務是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進行統計調查、統計分析,提供統計資訊和諮詢意見,實現統計監督,為各級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依據。統計資訊化就是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提高統計機構和人員的工作效率,以較少的投入,獲取更多、更快、更準的統計資訊,提高統計的時效性。就目前資訊科技水平而言,統計資訊化就是要實現網路化統計,在網路環境下根據科學的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調查方法完成統計設計、統計資料的採集、處理、傳遞、儲存和釋出等統計資訊的生產和管理活動。統計部門作為政府收集社會資訊的主要機構,它承擔的最基本職能就是資訊職能,即利用科學的統計指標體系和統計調查方法,採集、處理,傳遞,儲存和提供大量的以資料描述為基本特徵的社會資訊,並把豐富的統計資訊資源整合好,管理好,開發好,為國家決策提供更充分的依據,為社會各界提供更優質的資訊產品。統計資訊化建設是國民經濟和政府資訊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根本目標之一就是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改造傳統的統計資料生產模式,以適應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為國民經濟發展服務。

  2 統計資訊化建設的現狀

  我國統計資訊系統建設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過20年來的發展,統計資訊系統建設已初具規模,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國的統計資訊化建設實現了快速發展,基礎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統計資訊網基本通達到全國地市級,統計的網路環境已經形成,各級統計部門的計算機硬體裝置效能也普遍有了很大提升,統計系統內網路傳輸方式已基本實現了資料報送。統計資訊內部網已成為統計部門間資訊交換的主渠道,網路化服務正在成為統計部門為各級政府部門提供優質服務的主要方式,特別是面向社會建立的統計資訊網外網,正逐步成為各級黨政領導和社會各界瞭解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變化的重要途徑。但是,也存在許多問題,如統計資訊化建設的水平還比較低,只停留在網頁更新資訊、區域網共享等層面上;缺乏複合型的資訊系統管理人才,資訊化應用水平不高;資訊網路通道不夠通暢,資源不能高度共享;多重視硬體建設輕視應用軟體投資;資訊保安保障問題未得到根本解決等,這些都阻礙了統計資訊化建設的發展。

  3 統計資訊化建設的目標

  3.1 統計資料採集資訊化。

  要實現統計資訊化建設,首先要改造現有的統計指標體系,具體工作可從以下幾方面人手,第一簡化統計指標,將其與業務資訊系統相結合,努力實現基本統計資料到統計資訊的自動實時加工。第二資料採集方法資訊化,儘可能採用統一的資訊採集平臺。第三完善統計計量方法,在原有統計計量方法的基礎上,引人數理統計的方法,加強對不確定性和風險性的測定,儘可能使統計計量方法規範化,標準化,以便於內外系統之間資訊交換與對比分析。

  3.2 統計資料分析資訊化。

  統計分析是統計工作的靈魂,不實現資訊化的統計分析,就無法領悟到統計資料所蘊含的豐富資訊的含義。利用先進的統計分析處理軟體,建立統計資料庫,對資料進行資訊挖掘和分析,是統計分析資訊化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3.3 統計資料傳遞資訊化。

  要實現統計資料傳遞資訊化,首先要建立基於網路環境的統計調查工作模式,提高統計工作效率,保證統計資訊的時效性、準確性。第二以資料庫為依託,實現網上統計資訊的線上處理、查詢等,實現線上資料處理工作模式。第三推動統計工作的電子化、網路化,豐富統計資訊為政府和公眾服務的內容和方式。第四藉助現代通訊技術,通過網路環境完成資訊傳遞和資訊管理,優化統計資源配置,提高統計的效率和準確度。

  3.4 統計資料釋出資訊化。

  統計資料釋出資訊化是以資訊網路為依託,以統計資料庫、資料分析資訊化為源頭,利用統計服務網路子系統,建立統計資訊網站和綜合資訊反饋服務的統計資料庫體系,開闢統計服務的新內容、新形式和新領域,實現統計服務的網路化、社會化。

  4 統計資訊化建設目標的實現

  4.1 加強網站建設。

  統計資訊網站建設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它是計算機網路技術與統計業務知識密切結合的產物。統計資訊網站的建設是統計資訊化發展的具體體現,是統計工作自動化、網路化的依託,是統計行業自我宣傳、服務社會的視窗。統計資訊網站應成為資料採集、資訊釋出、政務管理的平臺,所以統計網站建設的好壞,是否得到有效利用,直接關係到統計資訊化的成敗。網站的建設還應實現基層單位資料直報系統。

  4.2 做好統計資料庫建設。

  資料庫建設是統計資訊資源管理與應用的主要基礎工作,也是統計資訊釋出與服務的主要手段和視窗。統計資料庫的建設應包括:統計元資料庫、基礎資料庫、工作庫、釋出庫、巨集觀經濟資料庫、國民經濟執行情況進度資料庫、基本單位名錄資料庫、人口資料庫及相關的綜合資料庫和專題資料庫等。

  4.3 加強資訊安全防範措施。

  統計資訊作為資訊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基於網路環境的統計資訊的蒐集、加工和釋出,經常受到來自各個方面的入侵、攻擊,造成統計資訊的安全隱患。針對這些問題,應建立統計資訊網路災難恢復備份系統、統計資訊網路安全管理系統、統計資訊網路系統防病毒系統。還應制定資訊保安的規章制度,經常進行安全保密教育,對重要的資訊交換環節進行監控和管理,有效保障資訊網路和資訊內容的安全。

  4.4 加強資訊科技培訓。

  高素質的統計人才是統計資訊化建設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統計資訊化建設涉及到統計資訊應用的各個階層,需要大量既掌握計算機網路技術、通訊技術又懂統計業務的複合型人才。為適應統計資訊化建設的發展,在現階段,應加大在職員工的各類資訊化培訓力度,以提高統計員工的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辦公自動化等的應用能力。通過各類培訓,為統計系統造就一支既懂現代化技術又懂統計業務的複合型人才的統計隊伍。只有通過全員統計資訊化教育,提高系統內全體員工的資訊化技術水平,才能使統計工作真正跟上資訊時代的發展步伐,更好地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服務。

  隨著資訊產業化的發展,各行業的資訊化水平在不斷提高。統計資訊化建設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和網路環境,以網路建設為基礎,以資料採集、統一軟體平臺、資料庫體系建設為重點,全面推進統計資訊資源建設,提高統計資訊化水平和公共服務水平,使統計資訊化建設再上新臺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