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計算機方面的論文

  計算機應用的廣泛和普及,使得大學中計算機學習重要且緊迫。對於大學生在學習計算機過程中出現的無目標性、實踐薄弱等問題,教師可採用多媒體、網路資源、課件製作、網管軟體、構建師生溝通平臺等多種途徑來提高大學生的實踐技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計算機論文,供大家參考。

  計算機範文一:電網排程實時資料庫的架構

  實時資料庫系統

  傳統的實時資料庫將實時資料集中儲存在一臺伺服器上,使用者通過實時資料庫系統對外提供的訪問介面對實時資料操作。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是實時資料庫技術與網路技術兩者相互滲透和有機結合的結果[6]。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在體系結構上與集中式實時資料庫系統有很大的不同,具有資料分佈性、邏輯整體性等特點[7]。資料分佈性是指實時資料庫通過資料分片,將實時資料儲存在不同的計算機節點上,使用者不需要關心資料的物理位置分佈情況,通過伺服器間的資料定位,完成對實時資料的透明訪問;邏輯整體性是指這些儲存在不同節點的資料在邏輯上是互相關聯的,從邏輯上形成一個數據整體。分散式實時資料庫採用全域性統一管理和區域分片自治管理結合的原則,由系統根據實際需要將資料進行合理的分片,並通過冗餘備份、資料同步等手段來保證資料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結構如圖1所示。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的資料分佈性從區域網內不同伺服器上的資料分佈,擴充套件到廣域網路內不同系統間的資料分佈,各系統上的資料由本地實時資料庫管理系統管理,具有高度的自治處理能力,能夠自主地完成本地業務。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將分散式實時資料庫擴充套件到廣域系統內,它把廣域網路內各個獨立的實時資料庫系統邏輯整合成一體化的大型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如圖2所示。

  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體系架構

  目前的實時資料庫系統一般採用資料集中式儲存和處理技術,已不能滿足大電網排程中海量資料的實時處理以及分散式儲存、廣域化全域性計算的需求。為了更高效、更穩定地支撐智慧排程業務,需要改變現有實時資料庫的體系架構,研究和設計適用於廣域電網排程的分散式實時資料庫體系架構。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由分佈於廣域範圍內多套排程系統間的實時資料庫系統所組成,通過統一的資料操縱和訪問機制,實現對各實時資料庫系統資料的透明訪問,使得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在使用上可視為一個完整的資料庫,而實際上分佈在地理分散的多個電網排程系統中。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架構採用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自下而上包括檔案系統層、資料處理層、網路連線層、資料定位層與應用層,由應用程式介面API服務介面、廣域實時資料庫資料定位系統、系統內實時資料庫服務處理系統等組成。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體系架構如圖3所示。該架構中,檔案系統層的作用包括存放分散式實時資料庫實體、處理廣域系統間資料冗餘備份和資料同步等;資料處理層負責處理具體的資料訪問請求和資料釋出,以及資料加密和冗餘系統間資料同步;網路連線層負責處理系統間資料安全認證,以及區域網絡、廣域網路連線管理;資料定位層負責廣域資料定位、結構化查詢語言SQL解析,以及廣域資料索引的建立和管理;應用層包括電網排程自動化系統各個上層業務應用,應用可以通過呼叫API介面或SQL來訪問實時資料庫,訪問的方法包括請求應答與訂閱釋出,是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的最終使用者。

  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架構的關鍵技術

  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體系架構可以解決排程自動化系統中資料儲存和訪問的瓶頸問題、排程系統間的資料互動與共享問題,提升資訊處理、計算、儲存和共享的能力,提高系統執行速度和處理能力,更好地為大電網一體化執行服務。該架構的研發需要重點研究和掌握廣域資料標識、廣域資料分散式儲存、廣域資料服務定位、廣域冗餘備份與資料同步、廣域資料安全訪問等關鍵技術。

  1電網裝置唯一標識方法

  目前實時資料庫系統中裝置標識關鍵字僅在本系統內唯一,無法滿足廣域範圍系統內排程系統間的資料分散式儲存和共享互動的需求,需要設計一種在廣域系統內唯一的關鍵字實現方法,關鍵字需要增加標識資料所屬區域的資訊,用於標識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中的系統區域。這樣,在整個電網排程自動化系統中,每個裝置對應一個廣域範圍內唯一的裝置標識。引入了廣域裝置唯一標識後,每個子區域的實時資料庫只儲存本區的記錄,從而實現廣域資料的分散式儲存。另外,這種關鍵字的設計也可用於資料定位,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通過對關鍵字的解析可以直接定位到該記錄所屬系統,完成廣域資料資源定位。

  2電網裝置統一命名方法

  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內各個系統間的資料互動方式除了按裝置關鍵字互動之外,還可以按裝置名稱互動。按裝置名稱互動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廣域範圍內電網裝置的規範化命名,保證電網裝置名稱全系統唯一,這也是整個排程技術支援體系內資料流暢通的基礎。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中裝置的統一命名方法可以參照國家電網公司頒佈的《電網裝置通用資料模型命名規範》,電網裝置命名結構如下:電網.廠站線/電壓.間隔.裝置/部件.屬性。通過這種命名規範,對於一個給定裝置名稱,可通過“電網”定位到資料所屬系統;通過“廠站線”、“電壓”、“間隔”、“裝置”、“部件”定位到子區域中對應的資料;通過“屬性”定位到該資料的屬性值。

  3實時資料分散式儲存技術

  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的分散式儲存分為2個部分:廣域系統間資料分散式儲存和局域系統內資料分散式儲存。對於前者,為適應排程系統層次化執行管理的現狀,可以按照資料物理儲存位置不同,將實時資料庫中的表進行分散式儲存。由於排程系統中對於實時資料庫的訪問絕大多數是來源於本地,因此,在儲存時要把排程系統內的資料都存放到本地,同時可在其他排程系統中建立本系統資料的冗餘備份。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的資料表在物理分佈上形成一個多層次樹狀結構。該樹的每個結點,對應系統中的一個排程系統的實時資料,該結點的子結點對應下級排程系統的實時資料,父結點對應上級排程系統的實時資料,兄弟結點對應平級排程系統的實時資料。以斷路器breaker裝置表為例,廣域分散式儲存結構如圖4所示。對於後者,可參考MongoDB[8]等分散式資料庫的分散式儲存方法,選用關鍵字或者裝置統一命名作為分佈儲存的鍵值,將資料在各個伺服器上按照負載均衡動態透明分散式儲存。

  4實時資料服務定位技術

  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服務的定位系統需要對實時資料傳入的實時資料關鍵字資訊進行解析,從給定的資訊獲取該實時資料所在的區域資訊,如果請求本系統內部的實時資料,則可以通過實時資料庫本地系統內的區域網獲取;如果訪問異地系統的實時資料,則先判斷出該資料所在的具體系統,通過定位服務獲取詳細的網路資訊,最終從遠方系統獲取相應資料,使得廣域系統內的各個實時資料庫系統組成一個類似的“實時資料庫雲”,在廣域範圍內實現對實時資料的透明訪問。一種可行的廣域資料定位實現方法是通過裝置關鍵字或裝置名字進行定位。不同系統的實時資料在儲存時被標上整個廣域系統內唯一的裝置標識或裝置名稱,API介面根據應用傳入的裝置標識或裝置名稱快速定位到電網裝置所屬系統。

  5實時資料索引技術

  資料庫索引是提高資料查詢效率的重要途徑,目前實時資料庫系統中的索引技術有B+樹索引和適用於不同用法的HASH索引[9]等。在廣域分散式儲存的環境下,索引不僅是提高查詢效率的手段,也是廣域資料快速定位的方法。廣域電網裝置唯一標識為系統提供按關鍵字定位的方法,廣域裝置統一命名為系統提供按裝置名稱定位的方法,廣域分散式資料索引為系統提供按除關鍵字、裝置名稱之外的某些屬性定位的方法。此外,利用索引技術可以為資料檢索建立一種緩衝機制,即建立裝置統一命名和廣域裝置關鍵字之間的一種緩衝索引。在使用上,應用層採用裝置統一命名訪問實時庫,而不是使用相對晦澀的關鍵字,實時庫底層資料訪問採用關鍵字檢索資料。這種訪問方法對於應用層程式來說更方便,並且通過快取索引又能夠保證訪問的效率。

  6實時資料冗餘備份技術

  在廣域系統中,不僅要在系統內不同伺服器間構建冗餘節點,還要在系統間構建系統級的冗餘機制。廣域系統間的實時資料庫冗餘備份技術需要實現2套或多套系統之間單、雙向備份。以國調、“三華”電網排程為例,可以採用“1+3”互為備份機制,構建“一體化互備”系統,如圖6所示。

  7實時資料同步技術

  廣域系統間的資料同步方式分為實時同步和準實時同步。實時同步要求各個冗餘系統之間滿足資料的強一致性[10],這種同步方式容易受廣域系統之間的網路環境影響,並會降低各個系統之間的自治性,一般情況下不考慮實時同步方式。準實時同步允許各節點之間的同步非同步進行,當某節點發生變化時,其他同步節點可以有一定的時間延遲再同步此變化,這樣就可以減少由於異常因素引起的操作失敗,提高了系統可用性。根據分散式系統的CAP定理[11],分散式系統無法同時滿足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和分割槽容忍性partitiontolerance。對於整個廣域電網排程系統,可用性的保證毋庸置疑;分割槽容忍性保證某個子系統在斷網的情況下系統能夠正常使用,這種情況出現頻率較高,也需要保證;在保證可用性和分割槽容忍性的前提下,只能通過採取部分犧牲“一致性”的方法來維持CAP之間的平衡。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在每個系統內部不同冗餘節點之間的資料同步可以利用目前單一系統內部的同步方式,而冗餘系統之間的資料同步在同步方式上選取準實時同步方式,從資料同步的結果上來看,並不要求資料的強一致性,而只是要求資料的弱一致性以及最終一致性[12]。

  8實時資料安全訪問技術

  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為廣域系統間多套電網排程自動化系統服務,需要研究廣域環境下多套系統間的資料安全訪問技術。目前,電網排程自動化系統已構建了3級縱深安全防護體系,不同系統間通過認證裝置加密認證訪問。廣域系統間的資料安全訪問應構建於電網排程自動化系統之上,採用加密、授權、認證等技術手段實現廣域系統間的資料安全訪問。

  應用展望

  隨著特高壓互聯大電網的建設,電網一體化安全穩定執行的要求越來越高,電網排程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的應用有著重要的意義。1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可以滿足大電網“一體化”執行的需要。目前,在國/網/省一體化、省/地一體化、地/縣一體化等系統的建設中,一體化應用已經體現出巨大的優勢,包括一體化狀態估計、一體化網路分析和一體化排程員模擬等。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可以為這些一體化應用提供新的實時資料儲存和訪問方式,使得在多個系統之間實時資料的共享更為快捷和高效。2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可以滿足電網排程系統容災備份的需要。國內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發,這對電網排程系統的冗餘互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級排程都在加強備用排程的建設,以提高電網排程的容災能力。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的冗餘互備功能能夠極大地提高廣域範圍內排程系統之間的互備能力,從而實現排程系統不受地域限制的應用訪問,提高備用系統的可靠性,進而提高整個廣域網內電網排程系統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結語

  本文分析了電網排程自動化系統實時資料庫只能在一個系統的局域範圍提供實時資料服務,無法支援系統間廣域範圍的實時資料儲存和共享的現狀,介紹了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的特徵,提出了一種適應智慧電網發展、滿足互聯大電網“一體化”執行需要的電網排程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架構,討論了其關鍵技術,給出了應用示例。本文提出的廣域分散式實時資料庫系統體系架構在設計上採用面向服務體系結構,是目前實時資料庫系統的廣域分散式延伸,在廣域資料分散式處理上滿足排程系統多級管理需求。該架構可以解決各級電網排程自動化系統間實時資料互動和共享問題,提高系統間冗餘備份能力,從而提高排程特大電網的能力,保證電網安全穩定執行。

  計算機範文二:地方文化資料庫建設的問題研究

  安徽文化資源很多是珍貴的文化遺產,例如方誌中含有大量社會、政治、經濟、人文等史料,具有存史、資治、交流等作用;通過譜牒可以瞭解與宗族有關的重大歷史事件、鄉村史、宗族史、家世史、名勝風俗等,具有難能可貴的史料價值;手札兼具史料參考價值和鑑賞收藏價值,已成為傳統文化的縮影……特色文化資料庫通過數字化技術和裝置,可以更長久地儲存和保護各類文化資源,並通過文字、影象、視訊、音訊等形式,藉助網路和電子裝置提供給讀者利用,可以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上的資源,提高文化資訊資源的人口全覆蓋。

  安徽文化特質表現為張揚自如,通變創新,經世致用,好學尚賢,現性求真,這五個方面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共同架構了安徽文化的精髓和靈魂[2]。資料庫的建立,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瞭解、接觸、利用安徽地方文化資源的途徑,可以讓更多的人知曉安徽特色文化,領略安徽文化精髓,感受安徽文化精神的薰陶,有利於啟迪與教育公眾,弘揚和傳承安徽優秀的文化,倡導形成能夠促進社會進步的理念和價值觀,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安徽“打造充滿活力的文化強省”目標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

  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筆者於2012年2月登入了安徽省30所本科院校圖書館和省圖書館網站,通過“特色館藏”、“特色資料庫”等連結對各圖書館所建有關安徽地方文化的資料庫進行了調研。

  1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建設現狀

  1安徽省圖書館建庫情況安徽省圖書館作為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安徽分中心,完成了“安徽美術”、“皖南事變”、“徽派建築”、“安徽路橋”、“安徽旅遊”、“安徽家譜”、“安徽戲曲”、“安徽先賢”、“名人手札”、“安徽刻書”、“徽派樸學”、“桐城文派”、“譜牒文獻”、“安徽雜技”等與地方文化相關的資料庫建設,製作了安徽花鼓燈、徽州建築、安徽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紅色記憶、安徽傳統工藝等電視專題片,以文字、圖片、視訊等形式,對安徽的文化名人、傳統工藝美術、建築、地方戲曲、歷史事件等進行介紹。2高校圖書館建庫情況

  2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建設現狀分析

  從調研結果可以看出,目前安徽省圖書館及部分高校圖書館結合自身的資源特點建設了部分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安徽文化的儲存與宣傳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解決:1資料庫建設需要總體規劃調研結果顯示,安徽省圖書館藉助於全國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設,已建成了一批安徽文化資料庫,並通過網際網路向社會公眾開放,在主頁上設立的“特色館藏”下可以檢視各個資料庫資源,但缺乏科學合理的分類組織,不能讓人全面瞭解安徽特色文化的特點。30個高校圖書館中只有10個館建立了19個與安徽文化相關的資料庫,僅佔1/3。另外,由於多以特色館藏為基礎,所建資料庫中存在著重複建設的現象,如合肥工業大學和安徽建工學院圖書館都建有徽派建築資料庫,合肥學院和合肥工業大學圖書館都建有李鴻章特色資料庫。資料庫的建設需要進行統一規劃,統一領導,協調建設,需要制定各項有利於建設和使用的保障機制和規章制度,否則不僅無法保證資料庫的建設質量,也會造成人、財、物等方面的浪費。2大量的文化資源亟待數字化加工安徽省各圖書館儲存著大量的文化遺產,如黃山學院圖書館收藏的徽州古籍、徽州文書、徽州譜牒等,池州學院收藏的有關儺文化、佛文化、地方史志類圖書,安徽省圖書館的安徽刻書、譜牒文獻等特色館藏。據統計,見諸著錄的徽人經史子集類著作總數在6000種以上,目前存世者尚有近3000種,絕大多數庋藏於安徽的圖書館、博物館等單位,安徽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和文博單位三大系統公藏單位收藏古籍總計為114萬餘冊[3],但已建成的資料庫遠未能全面呈現安徽文化的精彩,比如省圖書館的文物、手札資料庫裡,目前只製作了部分精品以饗讀者,還有大量的曲目、影像、拓片、譜牒等都還沒有在資料庫中收錄,很多珍貴的文化資源還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3資料庫社會效益有待提升調研中發現,目前各單位建設的資料庫,基本上都未對所有公眾開放,如省圖網站上的各個資料庫,一般使用者只能看到某個曲目、文物、譜牒等的文字性介紹和圖片,視訊資料只有合肥地區可以利用。各高校圖書館所建的19個數據庫,只有5個校外讀者可以瀏覽部分資源。本就有限的資源因缺少廣泛的社會宣傳,也只能為少數人所知所用,資料庫在宣傳與普及安徽文化方面尚有巨大的潛力可以發掘。4建庫標準規範必須統一由於所用的建庫軟體不一樣,資料格式標準不統一,造成已建成資料庫不同的結構、使用者介面和檢索方法、檢索結果形式也存在差異,為這些資料庫未來的整合和統一檢索設定了障礙。面對一個個資料庫,不僅要重複檢索,而且還要對檢索結果進行人為篩選去重,花費使用者更多的時間和精力。5資料庫質量差距期待縮小由於各館建庫人員的能力和素質方面的差異會影響到資料庫的質量,如有的館只建有文字型資料庫,沒有檢索功能;而有的館卻建有集文字介紹、音訊、視訊、動畫為一體的多媒體資源,且提供多個檢索途徑。在新技術不斷出現的網路時代,資料庫的建設要考慮如何通過先進技術手段吸引使用者,方便使用者利用。因此,建庫工作對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建設方案的設想

  1統籌規劃領導

  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的建設涉及圖書館、檔案館、方誌辦、文化館、博物館、黨史辦等單位的協作以及各級各類地方資源的收集,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巨集觀上加以指導和控制,應由安徽省政府以檔案的形式成立專門機構,由安徽省文化廳主管,負責聽取建設情況的彙報,協調各方工作,負責或協助解決版權問題,統籌決策方方面面的事務。安徽省圖書館負責建設的具體領導工作,制定資料庫建設方案。高校圖書館和各級公共圖書館負責建庫,文化館、檔案館、博物館等文化單位主要負責收集。安徽大學有徽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師範大學有皖南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黃山學院有徽州文化資料中心,上述單位對安徽文化有多年的深入研究,因此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的建設,應該認真聽取這些院校專家的意見,制定詳細的、科學的、可操作的方案,並根據實際情況適時進行調整,保證建庫工作的順利進行。

  2建立保障機制

  因為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為了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制定工作制度、分工職責、工作細則等;為了激發相關單位的積極性,同時保證資料庫的質量,要確立考核機制、評估機制和激勵機制等,省圖書館負責指導和監督。為了保障資料庫的長期建庫工作和使用維護,安徽省政府應該立專項,撥專項資金進行資料庫的建設工作,同時制定資金長效投入機制,規定每年一定的各級政府財政投入比例,從而保證建庫工作的持續穩定開展以及後續的有效維護,保證資料庫建得好,用得好。

  3確定收錄原則

  安徽擁有深厚而獨特的文化底蘊,可以建庫的特色文化資源是極其豐富的,特色文化資料庫的建設,要確定以下幾點收錄原則:1收錄範圍要“全”。建庫的資源應該涉及與安徽有關的文化政策法規、戰略規劃、經濟、文化活動、人口、礦產、人文環境、地理地質、社會生產、歷史事件、歷史名人及其活動、歷史遺蹟、民風民俗、宗教、製作工藝、文學、美術等各個方面。如安徽特色文化存在和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地區時代背景和地區特有條件等[4]。2收錄型別要“廣”。既要有民間口耳相傳的藝術、手工技藝、風俗等,也要有存在於竹簡、木牘、帛、陶瓷、紙張、磁介質等載體上的各種文獻,還有以實物形態存在的古建築、古寺廟、古戰場、古墓、摩崖石刻、碑刻、字畫等。有實體的,有虛擬的;有動態的,有靜態的。3收錄標準要“專”。安徽文化特色資料庫建設的最終目的是為本地區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建設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使用者對有關地方文化的文獻資料的需求[5],只有這樣,這個資料庫才有建設的意義和價值。因此,資料庫建設必須把握地域性這條主線,一定要選擇那些最能體現安徽特色的文化資源予以收藏、整理、加工、入庫。4收錄時間要循“寬”。從時間上來說,古代、近代、現代、當代等各個時期的資源都要收集,既應包括各類歷史遺存,如譜牒文書、宗譜、族譜、古戰場等,也應包括近當代的各種文化資源,如近年出版的《千年徽州夢》、《徽州訪古》、《運漕史話》、《徽州往事》等圖書及地方誌、年鑑、資料彙編、演出錄影、媒體報道等。

  4統一建庫軟體和標準

  建立安徽文化特色資料庫,是多個單位分工協作的過程,必須確定各個子庫的基本內容及主要承擔單位,選擇適合的應用軟體,制定和遵循資料庫建設標準,對資料庫的著錄格式、分類體系、通訊標準、元資料標準、檢索語言標準、安全標準、評價標準等加以規範,以求得資料庫的標準化。鑑於安徽省圖書館的安徽文化資料庫已初具規模,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的建設可以採取兩種方式:一是以此為基礎,進一步豐富資料庫內容,並給各共建館一個機構帳號,用於各館進行資料加工、製作和錄入;二是遵循CALIS《特色庫子專案本地系統基本技術規範》、《特色庫子專案元資料規範相關規則》等資料建設規範和標引細則建庫,不僅保證了資料庫的可靠性、系統性、完整性、相容性,而且便於今後與全國各高校實現資源的共建共享[6]。

  5科學設計資料庫結構

  一個好的資料庫,結構框架設計直接關係到資源的分類和利用效果。根據安徽文化資源的型別,筆者提出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的主體框架組成如下,具體欄目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增減和修改。其中音樂舞蹈包括安徽各地的民歌、小調、佛教音樂、道教音樂、花鼓燈、儺舞等的曲譜和視訊;戲曲雜技包括劇種介紹、演員小傳、珍貴唱段的視訊資料等;徽派建築包括徽派建築的介紹、圖片和視訊;工藝美術包括介紹安徽工藝美術的概況,各種工藝的歷史沿革、藝術特色、藝術作品圖片等;地方文獻包括地方文化法規,以及地方誌、家譜、譜牒、史籍文獻、地方年鑑等;宗教民俗包括安徽境內的道教、佛教、各地習俗、廟會等地方性活動;安徽刻書包括可檢視刻書家名錄、藏書印鑑,可欣賞部分皖籍名家或皖人寫版鐫刻的墨寶手跡;歷史資源包括著名的歷史事件、歷史名人及其活動、手札、手稿、文學作品、字畫真跡圖片等;歷史遺蹟包括安徽的歷史遺蹟、遺址、石刻、碑文等。

  6堅持共建共享宗旨

  安徽特色文化資料庫建設要堅持協作、共建、共享的原則。各單位要明確分工職責以及在資源、人才、技術等方面的特點,在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發揮本單位的優勢。省圖書館不僅要進一步加快本館特色資源的數字化建設程序,而且要指導各個子庫的建設單位開展工作。文化館、博物館等文化單位重點做好資源收集,並協助圖書館做好建庫工作。圖書館應結合本地區的特色文化和具體分工,儘可能完備地收藏某一領域的文化資源,做好資源的數字化加工,通過目錄、摘要及全文分級瀏覽方式,對不同的圖書館讀者設定不同的閱讀許可權,資源擁有建設館讀者可以看全文,其它讀者可以看摘要。同時,還可開展館際互借和代查代檢服務,滿足更多讀者的特定需求。

  7重視專業人才培養

  不同的資源型別需要採取不同的建庫方法,如對於一些紙質資源,直接使用建庫軟體比較簡單;對於一些戲曲唱腔等,需要進行攝錄、照相、記譜、文字撰寫、音像資料製作;對於古民居需要進行攝錄、照相、撰寫文字、繪製圖冊。因此,加工人員除了掌握圖書館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網路技術、攝影技術、影象處理技術、音訊處理技術等。省館不僅要組織開展專題技能和應用培訓,同時要建立QQ群或論壇等交流平臺,方便相關人員進行溝通和討論,共同提高資料庫質量。

  8加強資源宣傳和使用者培訓

  好資源必須要讓人知道,有人來用。讓人知道就要通過各種途徑進行宣傳,讓它深入人心,讓公眾知道有這樣一個數據庫,這個資料庫可以檢索利用哪些資源。當然,“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人們都知道這個資料庫後,就要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培訓,教會使用者怎樣使用,這樣才能讓這個資料庫真正在文化軟實力提升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