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計算機病毒的論文

  隨著資訊時代的發展和計算機在社會生活中的廣泛運用,計算機病毒也隨之產生,給計算機系統帶來了潛在的威脅和巨大破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網際網路安全與計算機病毒預防研究

  摘要:伴隨我國計算機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還有全球網路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們相互間的郵件的傳輸和檔案快遞方面更加的方便,人們在網際網路上的應用也越來越多,相應的,伴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計算機網路安全與計算機病毒也得到了發展。在網際網路的環境中,計算機病毒進行傳播的主要方式就是指數模式,其傳播速度也非常快。如果計算機病毒入侵了計算機網路系統,因其具有較大的破壞力,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甚至會導致整個計算機軟體系統的癱瘓。本文重點研究了計算機網路安全和計算機病毒的防範措施。

  關鍵字:計算機網路安全;計算機病毒;防範措施

  一般情況下,電腦保安包含了軟體和硬體的安全,同時還包含了計算機資料資料安全以及計算機執行的安全,因此,計算機的安全對於相關資料的儲存管理與安全防護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因為計算機病毒的威脅,也對計算機系統安全具有嚴重的影響。因此,需要相關的計算機技術人員對計算機網路安全以及計算機病毒防範措施進行不斷的研究。

  1計算機網路安全和計算機病毒存在的問題

  計算機網路安全和計算機病毒所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1自然災害

  目前大多數計算機資訊系統比較容易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包括溼度、溫度、衝擊、振動等諸多因素。而不少計算機房常忽視防震、防火、防電磁洩漏等方面的工作,接地系統也考慮的不夠周到,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1.2軟體漏洞

  黑客對計算機發動攻擊往往把網路軟體的漏洞當成最好的利用條件,此外,還有軟體“後門”的問題,這些“後門”都是軟體設計程式設計人員為了自己方便才進行設定的,通常情況下。外人難以得知,而一旦“後門”洞開,其後果和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

  1.3黑客的攻擊和威脅

  在當前的計算機網路上,黑客攻擊事件頻頻發生,愈演愈烈,已成為具有一定技術和經濟條件的各種各樣的攻擊者活動的舞臺。之所以會出現黑客,大多情況下,並非黑客本身有隨意入侵的本事,往往只是因為他們善於發現並利用漏洞。資訊網路具有缺陷和不完善性,這正好成了黑客或病毒進行攻擊的絕佳途徑,資訊網路的脆弱,引起了不少資訊社會的脆弱和安全問題,對人們和社會構成了極大威脅。

  1.4計算機病毒

  計算機病毒通常是一種由人為編制、對計算機效能和資料進行破壞且能夠自我複製的程式程式碼,它感染速度快、破壞性強,且傳播形式複雜,很難徹底清除,可以輕易對硬碟、光碟機、主機板等造成破壞,是當今網路安全的頭號強敵,一旦病毒在網路上擴散,會引起網路的癱瘓,使之不能正常執行。所以,加強網路安全防範意識尤其重要。

  2計算機網路安全和計算機病毒的防範措施

  2.1加密技術

  資料加密是指根據一定的演算法,將原有的明文或資料進行定的加密轉換,對所進行的儲存和傳輸工作進行加密,只有相關的資訊使用者進行解密之後才能對相關資料進行使用,這同時也是資料保密性得以實現的有效保證。通常來說,加密演算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對稱加密演算法,另一種是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對稱加密演算法主要是指進行解密的鑰匙都是一樣的,而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所受用的鑰匙是不一樣的,相對來說,非對稱加密的方法運用更為廣泛。

  2.2防火牆技術

  防火牆技術運用廣泛,主要用於網路訪問控制、阻止外?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狽欠ń?耄?芄揮行У囟閱諭?試脣?斜;ぁ7闌鵯蕉允?蒞?械腦吹刂泛湍勘甑刂芬約霸炊絲諍湍勘甓絲詰刃畔⒔?屑觳猓?儆胩崆吧柚玫姆夢士刂乒嬖蚪?釁ヅ洌??a href='//' target='_blank'>成功,就允許資料包通過;若不成功,就丟棄資料包。狀態檢測防火牆是當下市場上最常見的。防火牆一般只能防止外部,對內部網路起不了作用。

  2.3物理隔離網閘

  物理隔離網閘的主要作用就是對資訊的安全性進行保護,其工作原理就是運用多種的控制功能進行固態開關的控制,從而保證對相對獨立的主機系統進行一定的讀寫分析。而進行連線的主系統問,並沒有相關的物理連線和邏輯連線,同時也不存在對資訊包轉發的依據,所以,從物理方面來說,物理隔離網可以有效的對黑客進行預防。

  2.4防病毒技術

  計算機病毒的特點通常就是:繁殖性強、攻擊隱蔽性強、潛伏時間長、傳播方式多樣、破壞能力大,其注入技術可分為無線電方式、後門攻擊式、固化式方式以及資料控制連線方式等。幾乎所有的計算機病毒都是人造的,這也導致計算機病毒對其系統自身和資訊儲存等危害非常大。網路病毒技術一般有三種,一是病毒預防技術,利用固有的常駐系統記憶體,優先獲得系統控制權,判定病毒是否存在,做好病毒擴散的預防工作;二是病毒檢測技術,對檔案自身特徵和病毒特徵對計算機進行偵測,判斷系統是否感染病毒;

  3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現階段資訊網路安全以及網路病毒問題越來越嚴重,相應的,資料保密也發展到了更重要的階段,資料保密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網路資訊科技研究的重點內容。當前情況下,我國的網路安全技術所運用的主要技術有入侵檢測技術、防火牆技術以及網路病毒技術等,相應的,網路安全不僅需要技術的提升,同時還需要加強社會法律法規,並對資料資訊的安全防範意識進行加強,大力的進行宣傳教育,儘可能的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範文二:計算機病毒防護思考

  摘要:資訊是人類現代文明的載體,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現代社會中人類的活動越來越離不開資訊,而計算機技術的出現更是開創了資訊時代的新紀元。但是隨之而來的諸多安全隱患也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尤其計算機病毒,極大的威脅了資訊保安,在計算機系統以及網路通訊中產生了巨大的破壞。文章主要針對目前計算機系統以及網路應用中常見的病毒特點進行了分析,並從分類、危害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從而提出了幾點有效的病毒防護措施,以促進電腦保安體系的建立。

  關鍵詞:計算機病毒;安全;防護

  1計算機病毒

  病毒指“編制或者在計算機程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資料,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我複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式程式碼”。計算機病毒往往會對計算機系統以及計算機網路造成破壞,使之無法使用,甚至會對硬體系統造成損害。計算機病毒就像生物病毒一樣,具有著複製性和巨大的破壞性,一旦感染往往無法徹底根除。

  1.1計算機病毒的特點

  計算機病毒通常附著於各類檔案中,能夠在計算機系統以及計算機網路中迅速傳播,且又難以根除。當感染了病毒的檔案被複制或者傳輸時,病毒就隨之傳播開來。病毒佈局與獨立性,其往往隱藏於執行程式中,具有潛伏性、傳染性以及破壞性。一旦被感染輕則計算機裝置執行速度降低,重則會使得硬體裝置癱瘓,資料被破壞、丟失,給使用者造成巨大損失。

  1.2病毒破壞過程

  計算機病毒對計算機系統的破壞過程主要有四個階段:首先是潛伏。在這一階段中病毒始終為休眠狀態,需要通過某一條件進行啟用。這種條件一般為時間、程式、檔案或者磁碟容量超出某一範圍等,並非所有的病毒都具有潛伏期。其次是繁殖。這一階段中,病毒會將自身在特定的系統區域或者程式中防治同自身的副本,受到感染的程式都會含有病毒副本。繼而是觸發。這一階段中,病毒會通過某一系統事件被啟用,從而實現其功能,而觸發事件往往依照病毒的不同而不同,激發功能也可能包含病毒的複製次數。最後則是執行。在這一階段中,病毒最終實現自身功能,這一功能可能無害也可能具有巨大的破壞性。

  1.3計算機病毒的種類

  計算機病毒種類多種多樣,目前常見的種類主要有寄生病毒、以及隱形病毒和多型病毒等。寄生病毒是最為常見的傳統病毒形式。其主要在可執行檔案中附著,當執行該程式時,該類病毒就會急需感染其他檔案,以此重複執行。而儲存器病毒則主要駐留於主存中,從而感染所有的執行程式。引導區病毒主要對引導記錄進行感染,從而在系統中傳播。隱形病毒是一種針對反病毒軟體設計的病毒種類,在反病毒軟體進行病毒檢測時能夠隱藏自己。多型病毒則是一種在感染時會發生改變的病毒,若通過檢測病毒“簽名”的方式檢測該種病毒,則無法檢測出。

  1.4傳播途徑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多種多樣,以下便簡要分析幾種常見的傳播途徑。首先為移動儲存裝置。移動儲存裝置給人們帶來了便利,但與此同時也給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方便。常見的移動儲存裝置包括行動硬碟、U盤以及光碟等。這些介質使用頻繁,移動性高使用廣泛,一旦移動儲存裝置中感染了病毒,不但會破壞裝置中原有的檔案,還會對裝置硬體完成損壞,一旦移動儲存裝置又連線了其他計算機,則會將病毒傳播出去,加速了病毒的擴散。其次為網路傳播。現在越來越多的計算機終端接入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以其便捷的資訊傳輸優勢得到了大眾的認可。但是網際網路中所傳播的資訊、資源等並非是完全安全的。其中夾雜的病毒產生了極大的危害。常見的網路傳播方式包括即時通訊軟體、網頁以及郵件等,計算機病毒會附著於正常檔案通過上述方式在網路中傳播,其傳播速度是目前幾種傳播方式中最快且影響最廣的。系統漏洞以及軟體漏洞是病毒傳播的又一途徑,近幾年,不法分子通過系統漏洞對計算機系統進行攻擊也成為了病毒傳播的又一途徑。另外,計算機中不可移動的硬體裝置也能夠傳播病毒,雖然能夠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傳播的病毒種類極少,但其破壞力無與倫比,且目前沒有檢測手段能夠對付該種病毒。無線通道以及點對點通訊系統也是病毒傳播的方式。由於無線網路傳輸中,資料資訊的加密很弱或者有些根本沒有加密,因此該類資訊極易容易被竊取、修改,因此存在較大的安全漏洞。而隨著無線網路技術的發展,以及無線網路應用的普及,大量針對無線終端的病毒層出不窮,無線通訊網路成為了病毒的又一“溫床”。

  2防護措施

  防治是減少、消除病毒威脅的最有效方式,從根本上杜絕病毒侵入系統。從而削弱病毒的危害性,降低病毒攻擊的成功率。但這隻在理論上可行,實際中這個目標無法完美實現。目前對電腦保安技術中防護病毒的措施主要有三步,即檢測、標識、清除。若被感染的程式被檢測出來但無法予以標識和清除,那麼就只能被丟棄,使用者可以重新安裝一個乾淨的程式,以此消除病毒威脅。病毒防禦技術在發展,同樣病毒技術也同樣在發展,二者的發展具有相似性和同步性。最早出現的病毒主要由程式碼片段構成,相對較為簡單,當時使用的反病毒軟體也同樣較為簡單,秩序對病毒程式碼進行標識清除即可。但隨著病毒技術的不斷演化發展,反病毒也越來越精密複雜。計算機技術在發展,計算機的安全防護常識也隨之普及,人們也逐漸的掌握了一些簡便有效的計算機病毒防護知識和技能,下面便針對幾種常見的病毒預防方法進行簡要的論述。1系統備份。在確認計算機未感染病毒時,對使用者系統中重要的檔案進行備份,以便在系統受計算機病毒攻擊而崩潰時進行恢復。除了系統本身的備份外,也要及時備份使用者資料。2安裝防病毒程式、及時更新病毒特徵庫並定期掃描,同時,要及時進行計算機病毒特徵程式碼庫升級,目前可以通過因特網進行及時的線上升級。3安裝防火牆。安裝較新的正式版本的防火牆,並要及時升級。同時為作業系統及時安裝補丁,阻止程式入侵作業系統。經常使用防殺計算機病毒軟體對系統進行計算機病毒查殺。4關閉系統還原。右鍵單擊“我的電腦”-“屬性”-“系統還原”-選中“在所有驅動器上關閉系統還原”。5注意遠離惡意網站或不健康網站。上網瀏覽時一定要開啟防毒軟體的實時監控功能,特別是“網頁監控”,以免遭到病毒侵害。6不要開啟不明來歷的郵件。郵件是傳染病毒最快的也是影響最廣的途徑之一,若郵箱中發現不明來歷的郵件,一定不能輕易開啟。

  3結束語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以及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普及應用,極大的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在此基礎上建立的經濟、文化秩序也烙上了資訊文明的烙印。但是技術帶給人們以方便的同時,也帶了諸多的挑戰,安全問題始終是目前計算機技術以及網路應用技術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來自網路外的計算機病毒就是現代資訊科技發展面臨的首要難題,如何應用合理有效的防護措施,以最小的代價最大限度提高計算機的安全性,是目前電腦保安技術研發的重點。對計算機病毒及其預防進行研究能夠令人們對計算機病毒攻擊進行正確的認知,從而有效進行防範,保障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網路安全,發揮計算機技術及計算機網路的積極作用,令其更好的服務於人類文明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功宜.計算機網路[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5.

  [2]閆麗娟.計算機病毒的防範[J].資訊與電腦,20105.

  [3]張冠群.淺談計算機病毒防治[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