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子商務專業畢業論文

  電子商務是利用資訊化技術、網路化技術,建立相應的平臺,實現商品互動,實現貿易往來,簡化交易活動,提升交易的效率,促進商業的進一步發展,實現不受空間限制、不受時間限制的全球交易。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論電子商務對第三產業的相互影響

  一、電子商務與第三產業

  電子商務是以資訊網路技術為手段,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商務活動;也可理解為在網際網路Internet、企業內部網Intranet和增值網VAN,ValueAddedNetwork上以電子交易方式進行交易活動和相關服務的活動,是傳統商業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網路化、資訊化。

  電子商務通常是指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因特網開放的網路環境下,基於瀏覽器/伺服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線上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的綜合服務活動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各國政府、學者、企業界人士根據自己所處的地位和對電子商務參與的角度和程度的不同,給出了許多不同的定義。電子商務分為:ABC、B2B、B2C、C2C、B2M、M2C、B2A即B2G、C2A即C2G、O2O等。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國家統計局關於建立第三產業統計報告上對中國三次產業劃分的意見,中國第三產業包括流通和服務兩大部門,具體分為四個層次:一是流通部門:交通運輸業、郵電通訊業、商業飲食業、物資供銷和倉儲業;二是為生產和生活服務的部門:金融業、保險業、地質普查業、房地產管理業、公用事業、居民服務業、旅遊業、資訊諮詢服務業和各類技術服務業;三是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服務的部門:教育、文化、廣播、電視、科學研究、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事業;四是國家機關、政黨機關、社會團體、警察、軍隊等,但在國內不計入第三產業產值和國民生產總值。由此可見,這種第三產業基本是一種服務性產業。

  二、電子商務和第三產業的自身的發展趨勢

  一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

  電子商務未來有幾大趨勢,分別是:移動化,平臺化,三四五線城市,物聯網,O2O,雲服務,大資料等

  1.移動化。一所謂移動化,是指的移動手機使用者比pc使用者無論是現有量還是未來增長量都是更加樂觀。所以手機移動購物的時代將會來臨,而如何將手機特有的方便快捷和及時性與電子商務的特點結合起來,這又是一個研究論題。

  2.平臺化。平臺化是指電商都將擁有自己的平臺,讓大家在平臺上將自己的產品或者服務展現給大家,同時通過渠道整合,還能將全社會資源整合,來彌補自己的商品,提高自己的覆蓋率。

  3.小城市電子商務興起。小城市的電子商務的興起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是移動裝置的普及給了電子商務一個基礎平臺,其次一二線城市的網購逐漸覆蓋完成,那麼商業戰場將會延伸到小城市,同時又由於小城市的購物不變,諸多原因造成了小城市的電子商務將一定會興起。

  4.物聯網。可以通過掃描,讓所有的物品呈現出它應有的資訊,比如生產時間,保質期,已經存放多久,或者產品的材質,市場報價等等,等到消費者對產品又產生需求的時候,可以直接通過物品來連線到網上下單成交,從而將生產,零售,物流和網購聯絡起來。

  5.O2O。這個已經在大面積的實行了,線上線下的直接對接,廠商直接對接客戶。效果是非常成功的。

  6.雲服務。雲服務是基於網際網路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網際網路來提供動態易擴充套件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這種服務可以是IT和軟體、網際網路相關,也可是其他服務。它意味著計算能力也可作為一種商品通過網際網路進行流通。

  7.大資料的應用。從營銷到平臺,從平臺到金融,從金融到資料,通過不斷地積累,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升級為資料之後,通過對資料的過濾和分析,建立起來的決策和預測,對以後電商的發展影響至關重要。

  二第三產業的發展趨勢

  首先,第三產業的佔比將會逐步提升,通過國家戰略性結構調整,讓第三產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其次第三產業的資訊化,以及因為資訊化所帶來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改變,大大提高了企業的效率和收益,同時又給客戶以更加優質和快捷的服務,所以第三產業未來必將依託於現代科學技術。再次,國際貿易,也就是說服務的進出口已然構成了世界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電子商務和第三產業的相互影響下的發展趨勢

  毫無疑問的是,電子商務的發展降低了第三產業經營成本。主要是從以下方面:電子商務減少企業交換資訊的成本。企業之間的資訊溝通與交流是企業間形成各種關係的基礎,開通電子商務的企業,藉助於網際網路可以很方便地與其他企業建立網路型商務聯絡。而這種企業間網路型商務關係形成的直接效果是減少企業的交換資訊成本。電子商務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電子商務的一大優點是能夠節約交易費用。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降低第三產業中的採購成本。電子商務環境下第三產業中的產業可以通過網路,在更大的範圍內選擇供應商,通過網路傳遞商業單證,網路拍賣更是為第三產業提供了很好的採購途徑。電子商務降低了第三產業中的營銷成本,第三產業中的產業可以建立網站,釋出產品介紹、技術資訊、售後服務等資訊,進行產品宣傳,並樹立企業良好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電子商務使第三產業的客戶維繫成本明顯降低,電子郵件和線上聊天代替了原先昂貴的長途電話費用。電子商務降低了庫存成本。第三產業中的產業可以通過與供應商建立良好的信譽關係,從而降低自己的庫存,進而合理規避經營風險。同時,通過電子商務可以直接將供應商的商品提供給顧客,甚至不需要儲存到倉庫,實現零庫存管理,同時加快第三產業對市場客戶的反應速度,提高中第三產業的運作效率。

  第三產業由於是以服務業為主,而電子商務無國界的特點會為它們帶來更大的市場空間,大大拓展他們的市場機會。電子商務使傳統的貿易流程得到簡化,使資訊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接收,處理和傳輸,從而使第三產業用最快的速度獲取資訊資料,順利完成交易。這樣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夠顯著提高運作效率,有利於第三產業把握商機,在競爭中獲得優勢,從而提高競爭力。電子商務為第三產業營造了一種全新的資訊交流和商務貿易環境。總之,電子商務的發展使得第三產業不但可以獲得更多的的資訊,而且獲得了開拓國際市場的機會,對第三產業開展國際貿易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篇2

  中職電子商務基礎體驗式教學法

  【摘要】《電子商務基礎》在中職電子商務課程體系中具有核心地位,其實施效果對後續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傳統的教學方法由於其侷限性,容易存在學生難以理解基礎概念、無法把握電子商務知識和技能體系、對專業的學習感到迷茫等問題。本文研究了體驗式教學法在《電子商務基礎》課程的應用,可以較好地解決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電子商務基礎;教學設計

  1研究目的和意義

  1.1中職《電子商務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電子商務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電子商務基礎》一般作為中職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基礎課,目標是讓學生理解電子商務基礎概念和應用,明確專業的學習內容體系。該課程在課程體系中具有核心地位,課程的實施效果對學生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在該課程的教學中,傳統一般採用理論解析加案例分析的方法。而電子商務一般是在虛擬的網路環境中進行的,沒有實體模型和教具,這使學生的學習幾乎在沒有知識基礎和直觀體驗。同時課程本身不是某類知識或技能的學習,它是綜合性、概述性和引導性,涉及多學科的交叉,知識和技能暨相互聯絡,又獨立性較強。因此,容易造成學生難以理解電子商務的基礎概念、無法把握電子商務知識和技能體系、對專業的學習感到迷茫。

  1.2中職電子商務教學的研究現狀

  在電子商務的教學方法上,國內學者主要提出的方法有案例教學法,專案教學法,網路開店實踐等,而具體到《電子商務基礎》上的研究還不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翻轉課堂、任務驅動教學、專案教學等。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具體的教學設計和流程,因此,本文結合前人的研究和作者的教學實踐,取長補短,提出將體驗式教學法應用於《電子商務基礎》課程,能更好地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對中職學校電子商務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推動作用。

  2體驗式教學法與《電子商務基礎》教學

  2.1《電子商務基礎》課程的特點

  在教學內容上,《電子商務基礎》一般包括基礎概念、計算機和網際網路基本知識、網路資訊、網上商店開設與管理、網路營銷、網路支付、物流、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等內容,以概念、理論為主,分別是對電子商務各領域的基本知識的介紹和論述,各章之間的獨立性較強。同時由於電子商務行業處於不斷的創新和發展中,教學必須融入當前的熱點和趨勢。因此課程的內容具有綜合性、概述性和前沿性的特點。在教學物件上,《電子商務基礎》課程一般面向中職一年級學生,普遍在生活中還較少接觸電子商務,缺乏實際經驗,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不高,但愛動手實踐,動手水平差異較大。在教學軟硬體上,《電子商務基礎》課程的學習載體以教材為主,理論部分表現形式為文字、圖片、案例等,中職學生難以理解,且教材內容往往滯後於行業的發展;教材中實踐環節多利用模擬軟體進行教學,但實踐的操作一般跟理論知識不對應,模擬軟體與真實的電子商務環境也差距較大。而且現實生活中電子商務模式眾多,單純用一套軟體包含所有的內容,學生容易混淆,不利於其理解基礎知識理論。

  2.2體驗式教學法概述

  體驗式教學法主要是通過教學者創設的真實情境,使學生親身參與到體驗活動中,透過學生的觀察、感悟、思考、辯證從而獲取知識,並促進學生知情合一的發展。它是從實踐到理論的過程,體現學生的主動學習。該教學法在語文或德育中的應用比較多。體驗式教學法對於傳統教學方法有著獨特優勢。首先,它以學生直接的經驗為基礎,學生的知識內化來源於自身參與體驗,有助於知識的成功內化;第二,它是學習者主動學習的過程,學生具有主體地位;第三,它能訓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獲得知、行、情的全面發展。

  2.3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分析

  體驗式教學法具有直觀性、參與性、主動性的優點,根據《電子商務基礎》課程的特點,使用體驗式教學法,有助於將知識理論和真實的電子商務世界相結合,實現知識的直觀呈現和學生的主動學習,使學生更有效的吸引內化,從而形成電子商務的基礎知識體系。此外,在體驗式教學中,實踐和理論同時進行,在內化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就完成了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由於電子商務的知識概念一般是虛擬存在的,不形成直接的產品、場景或工藝流程,需要專門針對《電子商務基礎》課程設計體驗式教學法,使其符合教學的需求。

  3體驗式教學法的設計

  3.1體驗式教學法的構成

  根據《電子商務基礎》課程的特點,體驗式教學法包含教學組織、教學資源庫和學習管理三大部分。教學組織含有教材處理、情境創設、實踐體驗、問題引導、理論迴歸和課外擴充套件等環節。1教材處理是針對當前電子商務的發展,捨棄過時的和生澀的內容,並補充最新的熱點,這是體驗式教學法的前提;2情境創設是針對教學中的知識點,恰當選擇某個或多個電子商務行業的應用標的,如電商平臺、購物商城、論壇、APP、支付工具、社交網路、公眾平臺、網店以及其它網際網路應用等,按照與理論知識的對應關係,選擇和設計出學生參與體驗的某個流程、功能或任務;3實踐體驗是學生參與到教師設計的情境中進行實踐體驗,根據課堂內容可分為模式/概念類體驗———如對各型別的電子商務分類、網路營銷方式、網上商店組成、客戶服務、軟體工具等進行觀察、對比、試用和情境模擬等操作。流程類體驗———如對網上開店、交易流程、支付方式、商品釋出、軟文釋出等進行一系列的流程操作。任務類體驗———如針對網路商務資訊收集、網路調查、網店裝修基礎、運營術語計算等完成指定的體驗式任務;4問題引導是結合理論知識點,設計相應的思考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思考,搭建起實踐體驗和理論知識的聯絡橋樑;5理論迴歸是通過學生的辯證討論和教師的歸納總結,將實踐體驗的過程迴歸到理論知識點,實現知識的內化,要注意的是電子商務專業不同於其它學科有著標準化的理論和作業,教師應鼓勵學生有自己獨到創新的觀點;6課外擴充套件是根據需要,佈置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的課外的體驗任務,如線下支付、營銷任務、收貨發貨等。教學資源庫包括軟體工具集、素材庫、操作指引表等部分。軟體工具集主要指學生實踐體驗所需用到的軟體安裝包、手機應用程式等;素材庫主要指學生實踐體驗所需用到的網址、賬號、圖文素材、資料、案例模板、教學ppt等;操作指引表主要是一系列輔助學生完成實踐體驗的操作指導文件,文件中有步驟性和提示性的指引。學習管理包括體驗效果記錄和學生作業庫。體驗效果記錄是對學生每次實踐體驗過程和完成情況的記錄,如完成時間、疑難點、知識點理解情況、作業提交情況等,以便教師改進教學設計,及時修補學生出現的問題;學生作業庫是對學生每次實踐體驗過程所完成的作業的收集,作業的形式有文件、截圖、網址、照片等。

  3.2體驗式教學法的框架模型

  如前所述,體驗式教學法由教學組織、教學資源庫和學習管理三大部分,每個部分之間及其各個環節都相互聯絡,由此形成整體的教學框架模型。在體驗式教學法框架模型中,教材處理是在課前準備中進行,情境創設是對實踐體驗的設計,也包含對學生體驗作業的入境介紹和引導。選擇什麼樣的電子商務標的,設計學生參與哪些實踐體驗,如何與理論知識對應,是情境創設中要解決的問題。實踐體驗環節可以與問題引導環節同時進行,由學生在操作中進行思考,也可以體驗後再問題引導。實踐體驗環節需要用到教學資源庫中的軟體工具集和素材庫,而操作指引表是必要的教學資源,它可以輔助基礎薄弱的學生順利完成體驗任務,也可以指導學習速度較快的學生率先開始下一個任務,從而降低教師單獨臺下輔導的侷限性。教學資源庫根據學校的教學條件,可以在校內學習平臺、網路硬碟、網路檔案中心、教室主機共享文件等各種渠道建立。理論迴歸是體驗式教學的歸宿,教師需要對體驗過程作出分析歸納,引導學生辯證討論,學生在獨立的真實的體驗過程後,形成知識的內化,更有可能形成獨到的創新的理解。此環節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效果記錄和學生提交的作業作為的下一課時教學設計的依據。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體驗式教學法的總體框架,而具體到每課時的教學設計,還需要進行相應的教學環節補充與完善。

  3.3體驗式教學法的實施流程

  體驗式教學法的實施貫穿於整個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它的實施流程有以下7點。1學生基礎調查。主要是通過問卷,談話等方式調查學生對網際網路操作和應用的熟悉程度,制定體驗任務要以此為依據。2制定教學計劃。整個課程的教學計劃的制定,包括教學內容的取捨和增減,明確適合應用體驗式教學法的章節,並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用到體驗式教學法。3教學資源準備。對適合應用體驗式教學法的章節,選擇相應的電子商務體驗標的,進行賬號註冊、軟體下載、試操作、選擇或製作模板、撰寫操作指引、收集圖文素材等教學資源的準備。4課時教學設計。每課時的具體教學設計,需要根據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動態的改進和完善。5課程教學實施。包括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後作業等部分,是體驗式教學法的最終實現。6課程考核設計。除了課程的教學,課程的考核也可以將體驗的內容融入到傳統理論試題中,並可以增加實踐操作的考核環節。7教學效果評價。根據課程考核、學生座談、課堂記錄等資料對整個課程教學效果作出評價。

  4體驗式教學法的情境選擇策略

  要成功實施體驗式教學法,選擇合適的電子商務體驗標的至關重要。教師不能只侷限於淘寶、京東等幾個的經典例子。

  第一,要有行業廣泛性。電子商務已經開始融入到各行各業當中,教師在選擇體驗標的時,不應只選取大型的綜合電商,還應當涉及各行業細分中的典型例子,如中糧我買網、本來生活網、美團、12306、愛回收、螞蟻短租、大眾點評、去哪兒、趕集網、時光網、各航空公司官網、林氏木業、猿題庫、電子政務等等,各行業的電子商務應用有不同的特點,廣泛的行業選取有利於擴寬學生的思路,更好的理解電子商務各基礎知識。

  第二,儘量選擇近年的熱點。電子商務是一個不斷髮展創新的行業,教師在選擇體驗標的時應儘量選擇近年的熱點,增減教材內容,使理論知識跟上行業的發展。如個性化定製生產、網際網路醫療、網際網路教育、生活類O2O、線上家居設計等網際網路+的應用,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線下支付,打車APP軟體、P2P眾籌、車聯網、智慧家居、微信公眾平臺等熱門應用,甚至工業4.0、智慧製造等網際網路與工業的融合,也可以作為介紹的內容。

  第三,有利於學生進行體驗。教師應當結合中職生的興趣和可操作性,選擇合適的標的。例如選擇時光網,既可以透過它的電影票銷售業務,學習電子商務的中介模式,分析網際網路的特點和優勢,也可以真實的線上選座購買電影票,學習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又能通過網站中的影評,學習網路營銷中的口碑和軟文營銷。

  5結語

  本文提出將體驗式教學法應用於《電子商務基礎》課程,可以有效改進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對本專業教學方法的完善和創新。要成功實施體驗式教學法,要求專業教師不斷了解行業動態、更新業務知識,同時根據實際教學效果,對教法不斷改進,將多種教學方法合併運用,這樣才能最終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段採莉.中職《電子商務基礎》課程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534:181.

  [2]孫曉慶.基於翻轉課堂《電子商務基礎與應用》課程教學設計[J].電子商務,201508:75~76.

  [3]楊鈺.任務驅動型教學法在《電子商務基礎》中的應用———以物流支撐體系為例[J].學理論,201420:222~223,286.

  [4]李海英.《電子商務基礎》課程的專案教學探析[J].電子商務,201504:74~75.

  [5]利莉.《電子商務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電子世界,201402:140~14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