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子商務行業存在問題的研究論文

  隨著網路經濟的廣泛興起,電子商務已成為以資訊產業為先導的新經濟中的經濟增長亮點,它衝擊著相關行業傳統的經濟管理模式。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關於電子商務行業存在問題的研究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關於電子商務行業存在問題的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近年來電子商務行業的飛速發展,改變了傳統的消費模式,整合了多方產業的聯結,帶動了經濟的高速發展,與此同時,電子商務行業中的不規範、缺乏信用等問題又成為電商行業的發展阻礙。如何才能規範電子商務行業,使電子商務行業帶動更大的經濟溢位,作者思考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電子商務;發展;問題;解決建議

  近年來,電子商務行業的快速興起,不僅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消費模式,融合深化了多個行業的蓬勃發展,而且對於經濟發展的快速性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促進。同時,與電子商務帶來豐盛的經濟效益相匹配的,還有由於其快速發展所引起的與發展相抗衡的諸多問題。

  一、電子商務平臺空間巨大,但缺乏規範專業性

  電子商務行業能夠快速發展與電商對當今經濟模式的創新不可分割。經濟社會中的企業由最開始的實體經濟到網路平臺模式的運營,不僅為企業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資源,同時也突破了傳統實體經濟模式中消費行為的多重侷限性。在電子商務平臺的運轉過程中,真正實現了“生產+消費者”的直銷模式,不僅減少了企業產品到消費者手中的流通環節,為企業在渠道的運轉開源節流,同時也為消費者的購買過程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新模式下的購物環境和消費模式很快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這也為企業帶來了更加豐厚的利潤。

  但由於企業過度追捧的網路平臺運營模式,很快也暴露出電子商務運營的弊端。首先,涉及電商行業的企業眾多,但電商網路平臺的行業針對性不夠明顯。在電商網路平臺中,企業往往是一擁而上,消費者可以有全方位多方面的購物體驗,但由於各個電商網路平臺缺乏針對性,使之行業專業性的說服力降低;其次,涉足電商網路平臺的門戶眾多,但其資質良莠不齊。能夠利用網路平臺這個資源進行產品銷售和市場拓展的不乏各行各業大中小型企業,同時個人的創業夢想也可以在電商平臺得到實現,不僅能夠降低個人創業的風險評估,也能縮短個人創業的籌備,更沒有地域、行業的侷限性等,但正因為如此,也導致在電商網路平臺上賣家資質不等;最後,電商行業興起時間較短,行業的規則還存在較多的漏洞,這為一些居心叵測的不良商家提供可乘之機,也對正規的經營商家和網路的運營模式造成不可挽回的聲譽影響。

  二、缺乏監管,維權困難

  2015年1月23日國家工商總局公佈的在2014年下半年對網路交易產品的監測結果。從其資料的分析結果來看,對於網路交易產品的真實性不容樂觀,但我們在看到這樣結果的同時,也提出這樣的問題:是誰縱容了網路平臺上假冒偽劣產品的泛濫?當消費者遭遇假冒偽劣產品的時候,是如何處理的?

  根據某網站的資料報道,消費者在網路購物的滿意率僅為64.3%,而其中造成消費者不滿意的包括商家的虛假宣傳、售後服務和快遞服務等方面。而當消費者遭遇各種形式網路欺詐後,只有23%的消費者選擇了維權,而剩餘的77%的消費者選擇了沉默。對於選擇維權的消費者來講,其中有3成的消費者選擇了向購物網站投訴,最具有效果的政府設立的監管機構接到的投訴率不足10%。在這樣的資料統計中我們不難發現,電子商務網路平臺的確改變了消費者的傳統消費模式,也調整了新型的消費結構,但是由於消費者不滿意因素的增加,其中所涵蓋的大量消極情緒勢必也為電子商務未來的發展堪憂。而究其原由,電商行業也應該進行如下的思考:

  1、在消費者進行網路維權時,是否所進行維權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的解決?

  2、對於政府設立的網路監管機構宣傳不到位,造成大部分消費者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進行維權;

  3、作為第三方的網路平臺,為了避免承擔連帶責任,在接到消費者維權投訴時,是否偏袒商家。

  當然在這個維權的過程中,消費者所要付出的時間、精力成本也是影響消費者維權的重要因素。

  三、配套產業的發展仍需完善

  電商的快速發展,也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興起,這其中就包括緊密結合的物流快遞行業。物流作為電子商務行業的配套產業,是電子商務行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但是消費者出現在網路購物上的消極情緒也有54.9%是由物流行業所引起的,這說明想促進電子商務行業的快速邁進,其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不能忽視,在能夠完善其自身發展的同時,必須對相關的行業進行合理有效的規範化。

  對於電子商務行業所存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而消費者的關注程度也越來越高,如果電子商務行業中現在遭遇的問題不能夠得到妥善的解決,或者說電子商務行業在如此現狀中沒有明確的立場態度,其發展效益必然要在消費者的口誅筆伐中受到牽連。而對於該問題,有如下的解決建議僅供參考。

  一、完善相關立法

  對於如此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行業,但其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上還缺乏相應的執法依據。法規的滯後性,法律條款的可操作性低,不僅無法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為在網路平臺上的不法參與者提供了空間,也增加了處理投訴維權的部門機構在查處中的難度。

  二、審查資質

  除了電子商務行業的相關立法需要逐漸完善,對於網路平臺的參與者的資質需進行嚴格的審查,這既包含對參與者本身資質的審查,也包含參與者所提供貨源的篩查。提高進入的門檻,嚴格規範所屬的網路平臺內容,適當給予激勵。對於不能夠提供合理貨源的商家一律採取拒絕的態度,對於所經營的產品類別進行嚴格的規範化,防止惡性競爭的存在,也加強了行業的針對性。同時制定出明確的激勵政策,以鼓舞平臺中商家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電子商務行業的騰飛。

  三、線上線下統一化

  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對於實體店的衝擊是巨大的。由於電子商務所具有的價格優勢,方便快捷,主體優勢,都讓這個行業剛剛興起就給實體店鋪帶來巨大影響。實體店鋪本身在成本方面相較電子商務處於極大的劣勢,而當電子商務行業的興起減少了實體店的經營收入之後,實體店的經營更是慘淡。消費者依賴熱衷於網路交易的原因之一,還有相信網路平臺能夠提供貨真價實的商品,但一旦這個“貨真”不足以保證時,想必“價實”也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如果電商網路能夠與實體店鋪相結合,尤其突破地域限制的因素,在加強科技的因素之後,使消費者的購物模式可以由網路訂購,選擇最近的實體店鋪拿貨,想必消費者將提高對商品真實的信賴程度。

  四、勤查嚴打

  能夠造成消費者對網路交易的滿意程度的下降和電子商務平臺虛假產品的肆虐,和作為第三方網路平臺的提供者不能夠進行嚴肅查處密切相關。除了在立法方面明確提供第三方網路交易平臺所要承擔的責任外,對其所要履行的義務也必須予以明確。要保障網路交易平臺的長期發展,就必須先肅清存在的不良商家及虛假商品,還給網路交易平臺一份純淨。相信3月25日阿里永久關閉26家店鋪的新聞將是電子商務行業的里程碑,也將是電子商務行業騰飛新的起點。

  時代的進步,電子商務行業必然將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向規模化躍進,不斷提高其創新能力,完善其行為規範化。價格的低廉,便捷的條件已經不能成為電子商務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優勢,個性化的購物體驗,完善的購物搜尋服務,甚至針對爆發增長的手機使用者,應如何做好手機客戶端的開發,保障手機客戶端的操作便捷等,將成為電子商務行業培養消費者忠誠度需解決的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