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第三方物流論文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產經營企業為集中精力搞好主業,把原來屬於自己處理的物流活動,以合同方式委託給專業物流服務企業,同時通過資訊系統與物流企業保持密切聯絡,以達到對物流全程管理控制的一種物流運作與管理方式。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運營模式

  摘要:近幾年,跨國物流公司憑著雄厚的資金和先進的管理先後進入我國,給我國企業造成很大的威脅。第三方物流企業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生存並發展,成為目前大多數物流企業面對的首要問題。本文就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運營模式展開研究,希望能給物流企業提供一個參考。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 運營模式

  面對激烈的競爭,第三方物流企業必須儘快擴大規模,增強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傳統經濟條件下,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而新經濟時代,一些企業的發展就完全不同了,往往只需幾年時間就發展為大企業,甚至成為世界500強,比如戴爾、亞馬遜等等。這些奇蹟依靠的就是運營模式。還有一些傳統企業,如沃爾瑪、英邁等企業,下面重點介紹了第三方物流企業可採用的幾種運營模式。

  一、戰略聯盟模式

  戰略聯盟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企業之間,為了實現資源共享、風險或成本共擔、共同擁有市場或者優勢互補等特定戰略目標,在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同時,通過股權參與或者契約結成較為穩定的合作伙伴關係。由於大多數第三方物流企業資產規模較小,在競爭中處於劣勢。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互補所短的聯盟策略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的可行性選擇。可採取以下方式:

  1 簽訂長期合作協議。需求方把全部或部分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由其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務,這是最為普遍的聯盟方式。在需求方本身不具備物流系統的情況下可採用這種方式。

  2 系統接管。第三方物流企業全盤買進客戶的物流系統,接管後,可以只為該企業提供物流服務或與其它公司共享以改進利用率並分享管理成本。這種形式可應用與傳統大型企業的物流聯盟中。

  3 委託管理。第三方物流企業對擁有物流設施資產的客戶提供物流管理服務。物流設施的所有權還在需求方手中,第三方物流企業只是收取管理費用。這種形式擁有完備物流設施的企業可以採用。

  二、電子商務運作模式

  目前,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超出想像。在過去兩年來,國內電子商務交易保持了50%-60%的增長速度,未來幾年仍將快速發展。這給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了絕好的機會。

  電子商務只有建立起區域性、全國性的現代物流系統,才能解決因物流而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問題。雖然有少部分電子商務網站組建了物流部門。但效果都不好,畢竟屬於截然不同的兩種業務。電子商務的客戶分佈很廣,遍及國內甚至世界,地理位置分散,訂貨量相對較小,個性化需求高,這就要求企業有著強大的運輸,倉儲,配送等各方面能力,而物流需要巨大的資金,人力,技術,裝置等投入,電子商務網站所承擔的風險大,因此電子商務企業對物流的投資都比較慎重。而第三方物流企業從事電子商務配送具有一定的優勢,主要表現:物流設施力量比較雄厚、有一定的管理經驗、有遍佈全國或區域的物流網路。在這種情況下,第三方物流就可能成為電子商務企業和物流企業實現雙贏的一種最佳選擇。國外成功的電子商務企業通常將物流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如著名線上書店亞馬遜的所有業務全部外包給聯合包裹,由聯合包裹公司負責其在美國乃至全球的商品配送。

  三、行業物流業務模式

  行業物流模式是在擁有目標行業經驗和對客戶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礎上,對某一行業提供全程或部分專業化物流服務的模式。主要特點是對這個行業進行深入的研究,掌握該行業的物流運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專業服務。在國內,行業物流服務是近年市場發展的一個趨勢,服裝、家電、醫藥、書籍、汽車、電子產品等行業紛紛釋放物流需求,極大的豐富了物流市場。第三方物流應依託自身優勢和資源,分析目標行業物流特點,有選擇的為某些行業服務。

  第三方物流企業選擇運營模式時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結合自身優勢,對物流市場進行深入地分析。使選擇的經營模式能帶來最佳的經濟效益。另外運營模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選擇一種或多種模式,總之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式。

  參考文獻:

  [1]郝聚民,第三方物流,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2]崔介何,電子商務與物流,北京: 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

  [3]史佔中,企業戰略聯盟,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4]丁力,第三方物流企業運作管理,長沙: 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篇2

  第三方物流企業成本管理

  摘要 第三方物流自20世紀九十年代初逐漸在中國發展起來,並且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然而其成本管理存在著大量的問題。本文在分析第三方物流企業成本管理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關對策。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企業;成本管理當前,我國物流企業特別是第三方物流企業面臨著嚴峻的內外成本壓力。首先是油價的壓力。2009年以來,國內油價先後進行了9次調整,同比漲幅達近30%。油價的上漲使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成本管理變得日益迫切;其次是人力成本上漲。當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管理者普遍感到專業人員的缺乏,這就迫使很多企業通過提高工資待遇去留住人才,這勢必會提高企業的運營成本。另外,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還面臨著嚴峻的競爭形勢,外國物流巨頭在我國迅速擴張,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生存空間受到不斷擠壓。第三方物流企業如何通過成本管理降低運營成本,從而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已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成本管理中的問題

  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在成本管理中存在著以下幾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1、缺乏系統管理、系統控制的觀念。

  我國大多數第三方物流企業將倉儲、運輸、裝卸搬運、採購、包裝、配送等物流活動割裂開來,沒有納入一個體系對物流活動進行系統規劃和統一運作與管理。企業比較多地關注區域性功能的改善,對整體系統功能改進關注較少。企業物流管理不暢,時間、空間浪費大,物料流混亂,重複搬運,流動路徑不合理,包裝物選擇不慎,配送路線沒有最大優化,這樣不僅直接阻礙企業利潤的提高,而且影響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客戶滿意度,對企業的長遠發展不利。

  2、成本控制缺乏以客戶為導向的綜合控制觀念。

  近年來,由於市場競爭的加劇,客戶要求越來越多樣化,物流服務的個性化特徵越來越顯著。根據不同客戶的要求和各自的特點,提供全方位的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已成為物流企業新的挑戰,因此對物流的要求也傾向於實行多批次的、小批量配送和適時配送,也即物流服務多樣化。但許多第三方物流企業還在用同一水平的物流服務,對待不同的顧客,大多數企業只是企圖在過去物流系統的基礎上降低物流成本,尚未建立適應現代化生產方式的物流系統,以適應多批次、小批量物流和及時配送來滿足不同顧客的要求。成本控制上也沒有以顧客為單位進行成本核算和控制,導致客戶滿意度不高,降低了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

  3、企業組織化、規範化、標準化水平低。

  我國至今少有第三方物流企業能夠為客戶提供準確的成本核算方案,更不用說制定一套完善的降低物流成本策略,管理粗放,運作不規範。具體體現為:缺乏科學的決策程式,規範化、標準化的運作流程,完善的質量衡量機制和持續改進、創新機制。因此,企業經常遇到發展戰略與資源不匹配,不能準確預測、評估市場變化及企業內部資源;運作成本與工作質量要求不匹配,缺少業務流程、運作程式、操作指引三級質量檔案;組織架構和崗位的設定不匹配,人員管理、業務管理混亂,資源內耗大;服務的可靠性、連續性、一致性和服務承諾不匹配,服務複製能力低,服務水平參差不齊;承載設施和裝置標準不統一,匹配性差,標準化和規範化水平低,物流多功能一體化協作能力差,無效作業環節增加,影響了市場快速反應能力。

  4、物流資訊與網路建設相對滯後。

  資訊管理系統是物流企業的中樞神經和提供高效、高質量服務的技術支撐。我國物流企業資訊處理水平較低,主要問題和制約因素:一是物流企業經營網路不健全,行業內資訊交流嚴重不足;二是網際網路、條形碼、DEI、GSI等資訊科技利用率和應用水平低,資訊反饋能力有限,與客戶之間資訊相容和共享能力差等。

  二、加強我國第三方物流成本管理對策建議

  1、加快物流運營標準化。

  建設標準化是工業生產的基礎,也是物流發展的基礎。物流標準化實際上是物流企業服務技能的模組化和市場競爭能力的品牌化,是現代物流成熟的標誌。標準化基礎落後,整合成本高,已成為當前我國物流企業,乃至物流行業發展中最突出的問題。目前,我國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還不完善,各類標準的不規範、不科學、不統一導致了我國物流運營的高成本,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也不斷拉大。因此,第三方物流企業應在遵循國家有關標準的基礎上,全面制定內部標準,推進企業規範化、標準化建設,有利於加快與國際的接軌,推進競爭優勢的建立。

  2、建立完善技術、規範和資訊網路推進體系。

  不斷引進、作業成本法等先進的成本管理控制技術和方法,並逐步在相應的部門和環節推廣實施,促進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和物流成本費用率的持續降低,鞏固和提高第三方物流企業競爭優勢地位。在研究國內外行業內企業的各種先進管理和技術規範的基礎上,參考國家標準,加快第三方物流企業內部各種規範或作業標準的制定、修改和完善。要積極推進資訊網路建設,提高公司運營的整體控制能力、分析能力和應變能力,降低傳輸等相關管理成本。

  3、加強第三方物流企業內外部資源利用分析和評價。

  目前,我國物流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發展規模經濟,減少交易成本,提高服務效率,是物流企業發展的當務之急。首先要克服自身資源不足的問題,單純依靠企業自身發展實現規模經濟需要很長時間,特別是在流通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會喪失許多發展機會。盤活和整合現有社會存量設施無疑成為最佳選擇。目前,國記憶體在著倉庫、專線等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其中倉庫面積利用率平均不到40%。因此,只要處置得當,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實現少投資、多收益的目標。

  4、提高公共設施利用和管理能力。

  發展物流產業,政府的責任在於統籌規劃、協調發展、標準制定和資料調研。統籌調整國內物流的產業發展政策,改善交通運輸環境等政府行為,都能對降低物流企業運營成本產生積極推動作用。政府還可以通過完善通訊及網路設施、開放通訊裝置,降低物流企業的資訊處理成本;通過規劃建設物流園區及進駐工業區的限制,降低物流中心建設的土地成本負擔;與物流企業共同推動物流EDI的建立,加強物流資料交換;還可以通過組織、協調有關部門、行業協會、物流企業參與物流標修訂和制定,降低物流協調成本。

  主要參考文獻:

  [1]舒輝.整合化物流―理論與方法.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

  [2]陳水坤.第三方物流的組織與管理.蘇州大學出版社,2004.

  [3]唐麗敏,谷峰.物流企業運營管理.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