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電子商務三方物流論文

  物流行業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延伸,國際化分工的深入,已經成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子商務三方物流論文,供大家參考。

  電子商務三方物流論文範文一:論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戰略選擇

  摘 要:我國的物流產業處於起步階段,第三方物流得以誕生。選擇一種適合企業自身的發展之路被提到了戰略高度,在此背景下詳細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選擇的戰略型別及選擇的依據。?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戰略選擇;SWOT分析法?

  1 引言?

  隨著全球化競爭的加劇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物流科學成為最具影響力的新學科之一。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西方掀起的放松管制浪潮,讓市場機制推動運輸發展,第三方物流得以誕生,並日漸成為西方物流理論和實踐的寵兒。然而我國的物流產業處於起步階段,第三方物流更是如此,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一是成本高,二是週轉慢,三是庫存大,四是效率低。雖然我國物流市場潛力大、發展迅速,但從目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企業本身還存在許多抑制其發展的問題。因此我國現今物流企業面臨著一個必需正視的問題就是戰略問題。?

  2 戰略選擇的必要性?

  戰略的本質是選擇。企業之所以要進行戰略選擇,是因為企業的資源和能力畢竟有限,不能所有的戰略都選擇。一般來說,企業的戰略選擇是為了發揮企業內部的資源、能力、知識、文化優勢來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從而擊敗競爭對手獲取可持續的競爭優勢。外界環境的機遇與威脅、同行業不同企業的戰略競爭是企業戰略選擇的外在動力;企業內部特有的資源、技術、能力、知識、文化等因素是戰略選擇的內在約束條件。只有與企業內部資源、能力、知識、文化相匹配的戰略才能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才能使企業獲取可持續的競爭優勢。而除了高度壟斷的行業,單體企業很難改變其所處的市場環境,那麼其成功的決定因素就在於企業如何正確分析市場環境、客觀評價自身實力,從而選擇正確的發展戰略。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選擇恰當的戰略,從而揚長避短,趨利避害和滿足顧客,使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3 戰略選擇的型別?

  第三方物流企業可以選擇的戰略可以歸結為三大類:基本戰略,成長戰略,防禦戰略。?

  基本戰略。基本戰略以成本領先,特色優勢,目標聚集為代表。成本領先戰略就是當第三方物流企業與其競爭者提供相同的產品和服務時,想辦法做到產品和服務的成本長期低於競爭對手,從而在市場競爭中最終取勝。特色優勢戰略就是第三方物流企業力求顧客廣泛重視的一些方面在產業內獨樹一幟,它選擇被產業內許多客戶視為重要的一種或多種特質,併為其選擇一種獨特的地位滿足顧客的要求。目標聚集戰略就是第三方物流企業選擇產業內一種或一組細分市場,並量體裁衣使其戰略為他們服務而不是為其他細分市場服務。?

  成長戰略。成長戰略包括聯盟戰略,加強戰略,虛擬運作戰略等。聯盟戰略即是第三方物流企業與其他企業在研究開發,生產運作,市場銷售等價值活動進行合作,以相互利用對方資源。加強戰略即是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加強市場營銷,提高現有產品或服務在現有市場上的市場分額進行市場滲透;通過將現有產品或服務打入新的區域市場進行市場開發;通過改進或改變產品或服務而提高銷售進行產品開發。虛擬運作戰略即是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合同,參少數股權,優先權,信貸幫助,技術支援等方式同其他企業建立較為穩定的關係,從而將企業價值活動集中於自己優勢方面。?

  防禦戰略。防禦戰略有收縮戰略,剝離戰略,清算戰略等基本型別。收縮戰略是指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減少成本和資產對企業進行重組,以加強企業所具有的基本的和獨特的競爭能力。剝離戰略是指第三方物流企業出售分部,分公司或某些部分,以使企業擺脫那些不贏利,需要太多資金或與公司其他活動不相適宜的業務。清算戰略是指第三方物流企業為實現其有形資產價值而將公司資產全部或分塊出售。?   4 戰略選擇的依據?

  第三方物流企業選擇何種戰略對於企業的發展顯得至關重要,然而企業選擇何種戰略並非可以隨意,而是必須在充分分析企業自身,競爭對手,目標市場,行業環境等因素的基礎上作出科學合理的選擇。因此選擇一種幫助第三方物流企業分析內外環境等因素的方法就顯得十分關鍵,SWOT分析法就是一種非常適合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綜合環境分析的方法。?

  SWOT分析法,是一種綜合考慮企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各種因素,進行系統評價,從而選擇最佳經營戰略的方法。這裡,S是指企業內部的優勢Strengths,W是指企業內部的劣勢Weaknesses,O是指企業外部環境的機會Opportunities,T是指企業外部環境的威脅Threats。企業內部的優勢和劣勢是相對於競爭對手而言的,一般表現在企業的資金、技術裝置、職工素質、產品、市場、管理技能等方面。判斷企業內部的優勢和劣勢一般有兩項標準:一是單項的優勢和劣勢。二是綜合的優勢和劣勢。為了評估企業的綜合優勢和劣勢,應選定一些重要因素,加以評價打分,然後根據其重要程度按加權確定。企業外部的機會是指環境中對企業有利的因素,如政府支援、高新技術的應用、良好的購買者和供應者關係等。企業外部的威脅是指環境中對企業不利的因素,如新競爭對手的出現、市場增長率緩慢、購買者和供應者討價還價增強、技術老化等。這是影響企業當前競爭地位或影響企業未來競爭地位的主要障礙。SWOT分析法依據企業的目標,列表定出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及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的內部及外部因素,並且根據所確定的標準,對這些因素進行評價,從中判定出企業的優勢與劣勢、機會和威脅。常用的方法是對所列出的因素逐項打分,然後按因素的重要程度加權並求和,以判斷其中的內部優劣勢以及外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企業在此基礎上,選擇所要從事的戰略。?

  5 結語?

  不同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的服務物件不一樣、服務區域也不相同,企業所處周邊環境,成長階段也有差別,導致了各個第三方物流企業選擇的戰略也應該是不一樣的,因此沒有那一種戰略是適合所有的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要做的就是立足於我國物流企業本土優勢的基礎上分析自身的優勢,劣勢,機會,挑戰,選擇一種真正適合自己的戰略從而獲得長遠的成功。?

  參考文獻?

  [1]?駱溫平.第三方物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蘭洪傑.物流戰略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邵一明,蔡啟明.戰略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李蔚東,張文霞.物流戰略[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

  [5]?週三多,陳傳明,魯明泓.管理學-原理與方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電子商務三方物流論文範文二:淺析選擇第三方物流企業時應注意的問題

  摘 要:第三方物流對物流企業和託運方是一個合作共贏的事情,物流的內容不僅僅是運輸,還有客戶管理、存貨管理、訂單等內容。在引入第三方物流前,委託方首先需要在內部控制上對物流進行銜接,然後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物流企業,以促進雙方的長期發展。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託運方的相關配套措施、託運方的選擇程式

  一般認為,物流服務涉及三方當事人,第一方是生產者,第二方是消費者,在二者進行有效移動各環節所發生的一切服務,因此又稱為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或3PL。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服務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客戶服務、需求預測、訂單處理、運輸配送、存貨控制、庫存管理、加固解固、搬運裝卸、包裝加工、資訊服務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其它各類服務內容。

  現代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業是一個有15年左右歷史的相對年輕的行業,其有著巨大的發展前景。在美國第三方物流業被認為處於產品生命週期的成長期,其產值佔整個物流業總值的57%,在歐洲平均在20%,物流成本佔商品銷售額的25%,在中國按3萬億人民幣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計算,物流業產值將達到7500億元左右,第三方物流若達到歐洲的20%左右的水平,則將達到1500億元。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中國的第三方物流必將迎來長足的發展。

  目前我國的代理業還不十分發達,人們對現代物流更是覺得生疏。過去各單位潛在的物流需求,往往被當作單純的運輸任務,或者是交由本單位的車隊去完成,或者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交專業運輸企業託運。近些年來,隨著外資企業在我國日益增加,伴隨著它們對物流服務的需求,外資物流企業紛紛進駐我國,從而使我國運輸業也擴大服務範圍,向現代物流業轉變。

  第三方物流供應者是一個為外部客戶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作業服務的公司。其在貨物的實際移動鏈中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參與者,而是代表發貨人或收貨人來執行。選擇第三方物流,對顧客來說主要是基於對第三方物流業的期望:作業利益、經濟利益、管理利益和戰略利益。當今社會正處在一個“即插即用”的時代,人們希望所使用的任何東西都是簡單、快捷、方便的,這對於那些想尋求第三方物流服務的企業來說,的確是一個特殊的挑戰。企業無論是將單個的倉儲管理或是將一整套分銷系統交由第三方去做,發展一個有效率的第三方物流關係,對於賣家和託運人來說,都需要做很多的工作。花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到底是否值得?儘管有許多這方面的疑慮,有過這方面經驗的人都知道它的價值所在。專家們認為,把第三方物流活動簡化並融入到企業的運作中去,這是有可能實現的,但這種做法必須要保護買家不能有任何的多餘支出,並且企業要營造一個良好的服務與支援環境,以方便第三方物流的最佳運作。

  一、針對託運人來講,在選擇第三方物流時,應當明確以下問題

  1.清楚你的需求。由第三方來提供物流服務,要求託運人每一項活動都要緊隨其後,並做徹底的自我檢查。要關注整個供應鏈的運作,而不僅僅是某一具體部分。對於物流管理者,要關注的是產品從原材料產地直到終端使用者這一整套流程,包括售後服務。

  這樣做的目的是切實瞭解企業的運作,需求和目標是什麼,企業現在的運作是否滿足了這些需求和達到目標?一個企業只有在真正瞭解本企業的運作之後,才能從使用第三方物流中獲得真正的利益。

  2.自上而下,全面支援。引進第三方物流將會影響到企業各部門的運作,從銷售、營銷部門到財務部門,這就要求在合作政策、文化、行為等方面作相應的調整,最重要的一點,企業的高層領導要全面支援這項計劃。但僅僅有這些還不夠,還要保證企業的各部門領導接受這項計劃。 3.計劃的實施需要額外的時間、資源。從一開始就要讓第三方物流關係步入正確的軌道,因為在管理過程中,第三方物流公司經常有人員甚至是整個運作單位的變動,因此需要專門的知識來管理初次合作。一些第三方物流公司針對初次合作創造了一整套方法論,這裡有一個常見的“START”模式,每一個字母代表物流實施過程的不同階段,“S”strategic代表戰略眼光;“T”tactical表示戰術制定;“A”assembling指條件配備——人員、資訊系統、硬體、輔助設施、通訊;“R”resource指資源發展——主要是人力資源諸如財務經理、供應鏈經理;“T”training代表人員培訓——培養使用新技術。

  4.消除溝通上的障礙。各有關部門之間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企業就會在貫徹第三方物流協議的時候遇到阻力。例如,供應商在為新客戶服務的時候會遇到一個最為普遍的問題,即常常會收到一些矛盾的資訊,這些資訊有的來自交通部門,有的來自財務或是營銷部門。因此,為解決類似的問題,各部門應該緊密配合協調工作,找出溝通上存在的障礙,並解決之。有一個解決溝通問題的方法是直接委派某人監督物流協作關係。

  5.將IT融入計劃中去。物流是一個數據密集型活動,每一個第三方物流協議都包括資訊的處理和共享,所以將資訊科技部門從一開始就歸入專案計劃是理所當然的,這對於物流協議的成功貫徹具有很大的幫助。

  二、對於大的貨主單位怎樣利用外部力量,即怎樣選擇物流公司,具體操作上可參考以下流程

  1.形成一個跨部門的組織。物流涉及面廣,不是物流專業人員孤軍作戰就能作好工作的,一定要把本企業生產、市場營銷和質量管理等方面的代表人物吸收進來,形成為一個跨部門的物流組織。

  2.確定本企業在利用物流服務方面的目標。確立這樣的目標並使大家有明確的認識,這是選擇物流公司的前提條件,也是以後衡量物流績效大小的一個標準。目標確定以後,就不難預計需要克服的種種困難和選擇最合適的物流公司。

  3.測定使用者對物流服務的要求。在確定本企業利用物流服務方面的目標以後,還要了解和測定使用者本企業產品的買主在使用物流服務方面有哪些要求,以保證將要選擇的物流公司能夠揚長避短,更好地提供物流服務。

  4.制訂選擇標準。根據本企業的目標與有關使用者的要求,制訂出選擇物流公司的標準。這個公認的標準,一方面作為評選物流公司的依據,另一方面也是今後對選中的物流公司提出要求的依據,所以要認真對待。

  5.提出備選的物流公司名單。根據選擇標準,在物流界物色備選物件。這些備選物件既應符合本企業的業務方向又應能適應本企業的地區範圍。為了找到最佳合作伙伴,可以徵求本企業供應商和客戶的意見,也可以向專業機構諮詢,甚至還可在國際網際網路上廣為物色。

  確定了合作的物流公司,與其簽訂第三方物流協議,該協議的貫徹實施過程針對每個企業而各不相同,不過某些重要的考慮因素會有助於每個託運人處理好這些關係。

  綜前所述,企業與物流供應商應該監督與檢查專案運作的進展情況,並要意識到他們之間的關係將隨著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所以事先準備是必要的。事實上,無論企業的目標如何,事先有所準備將會增加合作成功的機率。這樣與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一定是共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