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面條店賺錢嗎

  既然決定好要開面食店了,那我們就要了解一些開店費用等資訊。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麵館開店利潤分析,以供參閱。

  麵館開店利潤分析

  開面館簡單為你算一下:

  1.定價按照7、9、10元算除開材料成本,毛利潤65%;

  2.加上加菜例如:滷蛋、煎蛋、素菜、肉的利潤;

  3.店面租金,水電氣,人工工資;

  4.搞活動,廣告宣傳;

  每天銷售400份面,100份各種配菜,自己家人一起,再請3個員工人均2500,房租安6000每月,水電氣月消耗4000.

  400x9+100x4x65%-2500x3除以30天-6000除以30-4000除以30=1821日利潤

  一年350天營業,利潤637350元出來消耗品,50萬還是有的,經驗來自五味面白哥!

  麵館開店技巧

  店面地址非常重要。店面的選擇要依據麵館的運營定位來肯定,依據你所針對的人群選擇最恰當的地址,以儘可能佔領更大的市場。例如你打算開一家範圍小、管理簡單的麵館,就能夠選址在社群、商業街、學校等中央。

  麵館要特徵鮮明。麵館的特徵不只表現在口味上,麵條自身也大有文章可做。最近面之源推出的營養湯麵,就是在口味根底上突出了麵條的特徵,同時這也迎合了現代人對綠色餐飲的追求,值得我們自創。此外,麵館的效勞質量,以及飲食環境等也對面館構成特徵有重要影響。

  注重麵館運營細節。細節決議成敗。比方在吃飯頂峰期如何做到讓顧客先到先吃,不因等得不耐煩而走掉,不讓顧客產生埋怨等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常常能決議生意的成敗,因而你必需對廚師和效勞員停止定期的,嚴厲的業務和素養培訓,使他們之間可以配合默契。 提供優質的效勞。顧客永遠是麵館的衣食父母,特別是老顧客,他們不只僅能帶來持續的後續消費,更重要的是他們能為你帶來良好的口碑。金盃銀盃不如口碑,口碑好了,老顧客的數量也便越來越多,市場也就越來越大,你生意就會越來越紅火。

  永葆麵館的“新面孔”。“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店面不時推出新的口味,讓顧客對面館一直堅持一種新穎感,每次都能激起他們的消費願望;另一方面要經常展開一些優惠活動,讓顧客感到一種由衷的實惠。

  店面的環境。固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麵館,但是要留意店面的環境問題,假如店內環境不好,很難再吸收顧客蒞臨,所以一定要及時清算店內衛生,不讓渣滓堆在室內。

  開面館必知知識

  第一種開特色麵館方法就是固守某些所謂的祕方,方寸小店做精做專,這種店常常有幾個特點:一個是成本控制到極低的水平,在這類店裡,不會存在什麼師傅,也不會有太多的雜工,基本上家庭化一肩挑,它的起點,比路邊攤檔高出少許,但是難度很大,不經過常年累月的口碑,一般不容易達到這個境界,舉個例子,有一段時間大家談起上海的阿孃黃魚面,我去吃過,要說味道很好,那是假話。因為時間形成的口碑,才是它的生存根基。

  第二種開小麵館方法,就是超級濃縮法。可以舉幾個例子,比如在日本一些商場裡,有一種烏冬面店,面積小到僅僅數米長一截櫃檯,外面只有一排緊貼櫃檯的高腳椅子,它的品種只有一個,烏龍麵,這種面的加工還有一個特點,非常快速。一個員工手腳麻利一點的話,基本上可以搞掂,一個開水鍋,分量成團的烏冬面,一個湯底鍋,一些調料,客人來了即點即上,幾十秒鐘就能完成一個點餐。

  這種做法的特點,就是在人流量最大的地方,用最快速最袖珍的方式提供食物,這種店必須開在商業氣氛較濃的地段,租金壓力相對較大,但是從贏利前景來看,這種方式要遠比整體店面佔優勢。

  用這種方式開店的,還有一些例子,比如臺灣好象有一種鍋貼餃子店叫大吃八方,這種店僅僅幾個平方,基本上也是類似的開法,它提供的食物搭配是湯與鍋貼,相對而言它的食品加工過程,並沒有經過優化,並不算完美。

  我再舉個例子,你可能見過,在人流量比較大的地方,有時候你會見到賣四川酸辣粉的小車,很多人對這些小攤檔不以為然,然而在這種小車上,真正蘊含著快速餐飲的玄機,這一點似乎很多人都不太相信。

  我們可以探討一下,這是為什麼?首先,它實現了品種的極端優化,酸辣粉作為重慶小吃應該說是有一定的江湖聲譽的,這種知名度容易拉近顧客心理,其次,加工過程實現了快速化,燙煮的過程非常迅速,另外,調料容易實現複合化,最後一點,實現了成本的最小化,一人一攤、一次性碗筷等等。

  我們一向有個毛病,眼睛都喜歡往上看,很少留心觀察最富生命力的細微現實,有時候即使看到了,也不會用心總結,不會運用流程化工業化的方式來看待現有的小店小吃,這才是為什麼一直以來想做的人很多,而成功的人很少的原因。

  第三種開連鎖麵館的方法,就是挾資本縱橫市場,這種方法從根本上說屬於資金密集的龐大投資,這並不是個人可以輕易做到的,這種方法就是吸收麥肯這樣的西式餐飲經驗,在區域性上洋為中用,比較成功的現在有味千拉麵、真功夫、麵點王等等,它們所做到的僅僅只是區域性的工業化流程,並不能稱之為絕對成功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