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青年創業政策

  上海的青年計劃創業,現在有哪些是創業相關的政策呢?小編把整理好的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上海市區多項創業扶持政策

  上海市推出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三年行動計劃以來,今年首次將“幫助成功創業一萬人”列入市政府實事專案,以幫助創業者突破創業“瓶頸”,今年1至4月,已幫助3200人成功創業。為了切實緩解創業者融資難和經營場地缺的矛盾,本市新出臺小額貸款利息補貼和創業場地房租補貼的新政策,繼續加大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扶持力度。不僅如此,從社群到全市,各級政府都在積極探索幫助創業者成功的長效機制。

  給創業企業“輸血”“加油”

  創業並非易事。調查顯示,融資難和經營場地短缺,是困擾創業者的兩大難題,今年4月上海出臺了小額貸款利息補貼新政策,明確在本市註冊開業的勞動密集型小企業,以法人或者法定代表人名義,因生產經營需要,申請獲得經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批准設立的小額貸款公司發放的200萬及以下小額貸款的,按期還清貸款本息的,也可以申請利息補貼。這被不少創業草根解讀為在給企業“輸血”、“加油”。

  根據該新政,具體的貼息金額以企業吸納本市失業、協保人員和農村富餘勞動力穩定就業情況計算,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2000元;每筆貸款的貼息總額不超過該貸款以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貸款基準利率計算出的貸款利息額。小企業可在按期還清貸款本息之日起三個月內向貸款所在地的區縣開業指導服務部門申請利息補貼。

  各區縣也在積極嘗試。今年,閘北區開始實施“創業驛站給力計劃”。如果小企業滿足在閘北註冊資金在200萬元以下且存續一年以上,符合區域產業導向等條件,就有望得到一次性10萬元的補貼。截至4月底,已有近20家企業前來申報。

  崇明縣今年在原有創業政策的基礎上推出了一系列補充政策。在崇明縣行政區域內新創辦的創業組織,招用本縣勞動力且按規定繳納社保費的,可享受實際繳納社保費50%的補貼;以上創業組織在成立一年內帶動就業人數穩定在6人及以上,且為從業人員辦理用工手續、繳納社保費的,將予以一次性500元/人的獎勵;此外,經市開業指導服務中心確認的享受開業貸款擔保的單位,開業貸款的到期日為2011年1月1日以後,貸款到期之日起3個月內還本付息的,將獲得一次性獎勵。

  四方面政策突破緩解場地難

  場地難找和租金貴,是創業者面臨的另一大難題。為此,上海將從四方面入手,加大創業場地支援力度。

  據悉,2003年本市出臺相關政策,創業組織每吸納一名失業、協保人員和農村富餘勞動力,每年可享受最高2000元的房租補貼標準。根據4月出臺的創業扶持新政策,上海蔘照近幾年商業經營用房租賃價格的上漲幅度,將補貼標準從每人每年2000元提高到了每人每年2800元。

  此次還加大補貼力度,將原來針對初創期創業組織的18個月補貼期限延長到36個月,即創業組織從註冊成立之日起的三年內均可享受創業場地房租補貼。

  不僅如此,上海還首次將本市高校非上海生源畢業生納入申請創業場地房租補貼的物件範圍。申請房租補貼的週期也從原來的每年申請一次,調整為創業者租賃固定經營場地滿半年後可提出首次房租補貼申請,以後可每季度申請一次。

  各區縣也紛紛出臺個性化的場地扶持政策。楊浦區設立了“創業苗圃”,創業者即使沒有資金、經驗,但只要有好的創新專案和激情,拎個包就能入駐。去年6 月,26歲的白光與5位年輕夥伴帶著他們的“優學計劃”商業計劃書走進創業苗圃,享受免費辦公室,有專業老師輔導,他們不用註冊公司,就可在商海試水。4 個月之後,他們成立了上海光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3個月銷售額達20多萬元。在這裡經過孵化出殼的“幼苗企業”,可進入楊浦科技創業中心的“孵化器”進一步發展壯大。如今,這樣的“創業苗圃”也在其他各區縣的創業園區和創新基地出現。

  今年,盧灣區也積極籌建青年創業苗圃,為處於創業起步階段的青年、大學生創業群體提供3-6月免費的辦公場地、創業資訊和指導服務,預計將在5月中旬開始招商。創業苗圃毗鄰八號橋創意園區,集辦公、會務、展示等功能於一體,是為青年創業者搭建的公益性、示範性的創業實訓平臺。經評估入駐的青年創業者可在6個月的創業準備期內學習創業知識,積累創業經驗,磨合創業團隊,降低創業風險。為完善服務,加速孵化,區開業指導服務中心將邀請財務、法律、企劃等領域的資深開業專家定期服務苗圃,為創業者提供財務指導、法律諮詢、開業策劃等方面的指導服務。

  培訓見習 讓創業帶動創業

  針對青年人有熱情但經驗不足的特點,不少區縣開創了“創業拜師+練攤”、“跟著老闆學做老闆”等方式幫助創業者。社群青年小徐從去年開始,在浦東新區浦興街道創導的“創業拜師”結對服務模式中,認識了帶教師傅、創業成功者王師傅。小徐在王師傅的店中從營業員做到店長,學到了不少經營要領,自己的飾品服飾店將於近期開張。

  參加培訓和創業見習也是積累創業經驗的途徑之一。為加強創業服務和創業者的管理,楊浦區開業指導服務中心結合該區創業環境和創業者實際需求,確定以青年大學生創業者為跟蹤服務物件,以“測評-培訓-見習-開業”為創業服務鏈,由區開業工作人員、街道開業工作人員、開業指導專家、社會中介機構的分工協作,共同提供有針對性和全程化的服務。近日,14名楊浦區的意向創業青年在創業專題培訓後,通過創業見習招聘會,與區內的創業見習基地簽訂了協議,準備接受實地的創業能力鍛鍊。

  上海大學生創業比例高達12%

  日前,在出席上海理工大學舉辦的大學生創業訓練營開營儀式時,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副主任楊永華透露,截至到2014年末,上海共有7.1萬人創業,直接帶動就業70餘萬人,上海16歲至60歲人群的創業活動率為10.4%,而上海大學生創業的比例高達12%。

  “有資料講,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比例只有1%,至少在上海,這個比例是不成立的。”楊永華說,上海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要高於這個數字。他說,上海即將實行大學生創業新三年計劃,根據這一計劃,未來只要在上海高校就讀的學生,無論是滬籍還是非滬籍,都能享受同樣的創業扶持政策和培訓。且創業教育不僅侷限於應屆生,而是對每個年級的學生都平等開放。

  上海市教委學生處副處長李長治介紹,上海創業的成功率較高,且女性創業者人數佔比相較全國其他地區更多。“按照領取創業證的人數來看,上海女性創業者超過40%。”李長治說,上海的創業專案附加值也更高,特別在IT、專業服務和貿易領域,專案盈利空間可觀。

  但同時,李長治也注意到上海在創業教育和創業服務領域的一些短板。比如,上海的創業扶持政策很多,但能享受這些政策的大學生卻很少。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政策“到達率”較低,創業大學生對政策的知曉度低。又比如,高校的創業教育當前在形式、內容、師資上都存在上升空間,“應該打通第一、第二課堂,以培養有志創業者的企業家精神為己任。”

  據悉,下一步,上海市將在所有高校開設創業指導站,收集學生需求,對接政策資源,為學生提供一站式的創業服務平臺。

  上海:符合條件的五類創業人才可直接落戶

  從上海人社局獲悉,上海從11月1日起實施一系列人才新政策,明確符合一定條件的創業人才、創新創業中介服務人才、風險投資管理運營人才、企業高階管理和科技技能人才以及企業家五類人才可以直接落戶。

  根據新政策,創業人才在居住證積分、居轉戶、直接落戶三個政策梯度上有了突破。其中,獲得科技企業孵化器或創業投資機構首輪創業投資額1000萬元及以上或累計獲得創業投資額2000萬元及以上的上海企業中,持股比例不低於10%的創業人才,在企業連續工作滿2年可直接申辦上海常住戶口。

  風險投資管理運營人才,則在居轉戶、直接落戶兩個政策梯度進行了突破。其中,在上海創業投資機構的合夥人或副總裁及以上的高階管理人才,已經完成在上海投資累計達到3000萬元的,可以直接申辦上海常住戶口。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