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方面論文優秀範文

  通過財務報表分析,可以清楚的反應企業的發展的速度、趨勢以及發展方向,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狀況。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合併財務報表的編制流程梳理

  摘要:以企業集團為報告主體的合併財務報表,是會計理論與實務界的重大難題之一。企業集團內部股權投資、其他內部交易的調整與抵銷,是合併工作底稿的關鍵內容。2014年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併財務報表》,不再限定基於權益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母公司可以直接在按成本法核算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基礎上編制。首先,本文對集團內部股權投資的調整與抵銷,梳理基於權益法、成本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的基本流程。然後,綜合考慮集團其他內部交易的調整與抵銷及遞延所得稅影響對子公司淨損益的調整,系統地梳理基於權益法、成本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的擴充套件流程,為貼近合併財務報表實務,提供視覺化的編制流程。

  關鍵詞:合併財務報表;權益法;成本法;內部交易;流程

  以企業集團為報告主體的合併財務報表,是會計理論與實務界的重大難題之一。如何抵銷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間的內部股權投資和其他內部交易①的影響,是母公司編制合併財務報表的關鍵問題。2014年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併財務報表》,取消了母公司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按照權益法調整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規定下文簡稱“基於權益法”。這意味著,可以在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礎上,直接編制合併財務報表下文簡稱“基於成本法”。

  現有的合併財務報表編制研究,主要是基於權益法抵銷母公司與子公司之間的內部股權投資,並且集中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形成的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調整與抵銷處理,較少考慮企業集團的其他內部交易抵銷及遞延所得稅影響對子公司淨損益的調整,進而對企業集團內部股權投資的調整與抵銷帶來的影響。另外,基於成本法的合併財務報表編制研究很少,考慮集團內部交易抵銷及遞延所得稅影響的研究則更少。因此,本文分別基於權益法、成本法,系統地梳理集團內部股權投資、其他內部交易的調整與抵銷,為貼近合併財務報表實務,提供視覺化的編制流程。

  一、集團內部股權投資的調整與抵銷

  一基於權益法的集團內部股權投資的調整與抵銷

  在合併工作底稿中,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由採用成本法核算,按照權益法核算調整後,控制權取得日後的子公司所有者權益變動及其淨損益中歸母公司享有的份額,已經全部反映在母公司財務報表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收益”專案。所以,基於權益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需要將母公司財務報表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按權益法調整後的數額,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歸母公司享有的份額對應抵銷。而且,對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形成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需要以購買日子公司各項可辨認淨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子公司所有者權益及淨損益,對內部股權投資進行調整與抵銷處理。

  因此,基於權益法編制不同時點的合併財務報表時,對集團內部股權投資的調整與抵銷,可以區分合並型別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按其內在邏輯梳理成“基於權益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的基本流程”,如下表1所示:

  一般地,按照如表1所示的“流程①”―“流程②”―“流程③”―“流程④”,順序地對集團內部股權投資進行調整與抵銷處理。若該流程標示“Χ”,說明不需要編制該流程,按順序編制下一個標示“√”的流程。

  例如,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形成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編制控制權取得日後當年的合併財務報表時,需要先以購買日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子公司所有者權益及淨損益流程①,再根據按以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後的子公司淨損益,確認按權益法調整母公司財務報表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數額流程②;然後,將按權益法調整後的母公司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數額、按公允價值調整後的子公司所有者權益數額歸母公司享有的份額進行對應抵銷流程③;

  最後,將按以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後的子公司淨利潤中歸母公司享有的投資收益、子公司利潤分配專案進行對應抵銷流程④。對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形成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不論編制控制權取得日合併財務報表,還是控制權取得日後當年或是連續各期的合併財務報表,都不需要按公允價值調整子公司個別財務報表流程①,跳過,從流程②開始,直接以子公司的淨損益為基礎,確認按權益法調整母公司財務報表中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數額;再順序地編制流程③、流程④,對集團內部股權投資進行對應的抵銷處理。

  二基於成本法的集團內部股權投資的調整與抵銷

  基於成本法的集團內部股權投資的調整與抵銷,是指在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成本法核算的基礎上,直接編制合併財務報表。由於採用成本法核算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是按照企業合併的初始投資成本計價除非追加或收回投資時需要調整長期股權投資成本。除子公司分配股利外,並不反映控制權取得日後的子公司所有者權益變動及其淨損益中歸母公司享有的份額。所以,基於成本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時,只需抵銷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控制權取得日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歸母公司享有的份額。

  因此,基於成本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的主要問題是,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控制權取得日子公司所有者權益數;另一部分是控制權取得日後子公司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數。

  相較於基於權益法,基於成本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不再將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按照權益法核算調整,因而不需要編制表1中流程②。參照上述“表1基於權益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的基本流程”,梳理基於成本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的基本流程,描述如下:

  1.按公允價值調整子公司財務報表同表1中流程①;

  對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的子公司,需要以購買日子公司各項可辨認淨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基礎,調整子公司所有者權益。對於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的子公司,不需要此項調整。   2.抵銷母公司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類似表1中流程③,抵銷數不同;

  需要注意,基於成本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時的抵銷數,不同於基於權益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時的抵銷數,是將母公司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控制權取得日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歸母公司享有的份額進行抵銷。對控制權取得日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不歸母公司享有的份額,按少數股權比例調整,單獨列示“少數股東權益”。

  對於控制權取得日後子公司所有者權益的變動數:其中歸母公司享有的份額直接併入合併所有者權益,不需抵銷;不歸母公司享有的份額,應分別按所有者權益的組成專案及少數股權比例,編制調整分錄,單獨列示“少數股東權益”。具體地:按子公司本期淨損益歸少數股東享有的份額,單獨列示“少數股東損益”;按控制權取得日後子公司以前年度累計淨損益歸少數股東享有的份額,調整“未分配利潤―期初”;按子公司除淨損益以外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歸少數股東享有的份額,調整“資本公積”。

  3.抵銷內部股權投資收益、子公司利潤分配類似表1中的流程④。

  對於子公司向股東分配的股利,分別按照歸母公司、少數股東享有的份額,抵銷“投資收益”、“少數股東權益”。對於子公司提取的盈餘公積,由於子公司本期淨利潤中歸少數股東享有的份額已計入少數股東權益,故應按照歸少數股東享有的份額,調整“盈餘公積”。

  二、考慮集團其他內部交易及遞延所得稅影響的內部股權投資調整與抵銷

  一抵銷集團其他內部交易及其遞延所得稅影響對子公司淨損益的調整

  除內部股權投資以外,集團成員企業之間發生內部資產購銷、債權債務、債券投資等其他內部交易時,編制合併財務報表時還涉及其他內部交易的抵銷問題。而抵銷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相關資產減值準備、債券收回損益等其他內部交易及其遞延所得稅影響,都會對子公司淨損益產生調整。

  1.抵銷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以及確認遞延所得稅對子公司淨損益的調整

  對子公司存在少數股權、子公司向母公司或向其他子公司出售資產或提供勞務產生的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2014年新修訂的《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併財務報表》規定,應按照母公司對出售方子公司的分配比例在“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和“少數股東損益”之間分配抵銷;同時,也應當對固定資產折舊額或無形資產的攤銷額與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相關的部分進行抵銷;因抵銷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在合併財務報表中應當確認遞延所得稅,同時調整所得稅費用。

  因此,需要考慮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抵銷以及因確認遞延所得稅而調整所得稅費用對子公司淨損益的調整。

  2.抵銷內部交易相關資產減值準備及遞延所得稅調整對子公司淨損益的調整

  因抵銷內部交易相關資產減值準備,包括內部存貨跌價準備、內部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內部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等,而需要調整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會對子公司的淨利潤產生調整;當內部交易中的相關資產減值準備轉回,及其導致的遞延所得稅調整,也會對子公司的淨利潤產生調整。

  因此,需要考慮內部交易相關資產減值準備及遞延所得稅調整對子公司淨損益的影響。

  3.抵銷內部債券投資收回損益對子公司淨損益的調整

  對子公司為發行方的集團內部債券投資所發生的債券收回損益債券投資成本與發行債券賬面價值的差額,雖然會計準則暫未對此做出規定,但是依據經濟實體合併理論,應當按照母公司對發行方子公司的分配比例在“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和“少數股東損益”之間分配抵銷。

  因此,需要考慮子公司為發行方的公司間債券投資所發生的債券收回損益對子公司淨損益的調整。

  二考慮集團其他內部交易及其遞延所得稅影響的內部股權投資調整與抵銷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抵銷集團其他內部交易及其遞延所得稅影響,會對子公司淨損益產生調整。由於對子公司淨損益的調整,會進一步影響集團內部股權投資的抵銷,因此,不論是基於權益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還是直接基於成本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都應該考慮抵銷其他內部交易及其遞延所得稅影響可能對子公司淨損益產生的調整,根據調整後的子公司淨損益,對內部股權投資進行調整與抵銷。

  所以,考慮集團其他內部交易及其遞延所得稅影響的內部股權投資調整與抵銷,首先對集團其他內部交易及遞延所得稅影響進行抵銷處理,並分析抵銷其他內部交易及遞延所得稅影響對子公司淨損益的調整,然後根據調整後的子公司淨損益,對內部股權投資進行調整與抵銷處理。

  因此,如果基於權益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那麼,可以在“表1基於權益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的基本流程”的基礎上,重新系統地梳理集團內部股權投資、其他內部交易的調整與抵銷的擴充套件流程,描述如下:

  1.抵銷其他內部交易及其遞延所得稅影響;

  2.分析抵銷其他內部交易及其遞延所得稅影響對子公司淨損益的調整,根據調整後的子公司淨損益,對內部股權投資的調整與抵銷;

  1 按公允價值調整子公司財務報表基本流程①

  2按權益法調整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基本流程②;

  3抵銷母公司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基本流程③

  4抵銷內部股權投資收益、子公司利潤分配基本流程④

  同樣地,如果基於成本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也需要首先對集團其他內部交易及遞延所得稅影響進行抵銷處理,並分析抵銷其他內部交易及遞延所得稅影響對子公司淨損益的調整,然後根據調整後的子公司淨損益,進行基於成本法的集團內部股權投資的調整與抵銷處理。

  三、綜合案例③

  2009年1月2日,利華公司支付銀行存款7740.18萬元從非關聯方購入利泉公司90%股權,並對其實施控制。利華公司收購利泉公司的股權登記簿顯示: 2009年1月2日,利泉公司的股東權益總額為8360.2萬元,其中股本為7060萬元,資本公積6萬元,盈餘公積239.2萬元,未分配利潤1055萬元;2009年1月2日,利泉公司可辨認淨資產的賬面價值為8360.2萬元,可辨認淨資產的公允價值為8600.2萬元。利泉公司有一項辦公樓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為825萬元,公允價值為1065萬元,該辦公樓的剩餘折舊年限為25年,其他資產和負債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相同。

  利泉公司2009年實現淨利潤828.75萬元,利泉公司按當年實現淨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餘公積,未對所有者分配利潤。2009年末,利泉公司股東權益總額9188.95萬元,其中,股本7060萬元,資本公積6萬元,盈餘公積322.075萬元,未分配利潤為1800.875萬元。2010年4月20日宣告每10股分派現金股利0.5元,並於2010年5月28日實際發放現金股利353萬元。利泉公司2010年實現淨利潤660.75萬元,利泉公司按當年實現淨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餘公積。2010年末,利泉公司股東權益總額9496.7萬元,其中,股本7060萬元,資本公積6萬元,盈餘公積388.15萬元,未分配利潤2042.55萬元。

  其他內部交易的相關資訊如下:

  一2010年,利泉公司向利華公司賒銷存貨200萬元,其銷貨成本160萬元,利華公司當年全部未實現對外銷售;

  二2010年,利華公司向利泉公司經營租賃轎車2輛,管理部門使用,當年租賃收入8萬元,該租賃轎車當年計提折舊6萬元,利泉公司已經以支票支付。

  三2010年,利泉公司應收利華公司賬款為234萬元,計提壞賬準備23.4萬元。

  另外,已知利華、利泉公司的所得稅稅率均為25%。假設未來期間各公司均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可供暫時性差異抵扣。

  最後,比較基於權益法、基於成本法編制合併財務報表的結果相同,其中少數股東損益63.87萬元 ,少數股東權益為970.505萬元,其他專案的合併金額也一致。

  註釋:

  ①其他內部交易是指發生於企業集團內部除股權投資以外的內部交易,例如,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間的內部資產購銷,以及內部債權債務,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間持有債券等。

  ②子公司相互之間持有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比照母公司對子公司的股權投資的抵銷方法,將長期股權投資與其對應的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所享有的份額相互抵銷。

  ③本綜合案例節選自《企業併購與合併報表實驗教程》第二版,P1-32,張維賓,立信出版社:上海,2013。

  篇2

  淺析基於財務報表的企業戰略

  【摘要】企業戰略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整體性規劃,主要分為公司戰略、職能戰略、業務戰略及產品戰略等幾個層面的內容。企業戰略是企業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是企業管理者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所做的規劃,而企業的經營管理也正是執行企業戰略的過程。企業的戰略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其中就包括結合財務報表資訊進行分析,下面將以山東東阿阿膠為例,結合2014年財務報表對企業戰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財務報表 戰略分析

  一、山東東阿阿膠公司簡介

  山東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阿膠及系列產品生產企業,公司擁有中成藥、保健品、生物藥三大主導產業。其前身為山東東阿阿膠廠,1952年建廠,1993年由國有企業改組為股份制企業。1996年成為上市公司,同年7月29日,“東阿阿膠”A股股票在深交所掛牌上市,隸屬央企華潤集團。

  二、基於財務報表的戰略分析

  一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資金的三種方式

  1.長期股權投資

  2014年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期末金額為6.23 億元,而合併財務報表中金額為0.74億元,“長期股權投資”專案母公司金額與合併報表金額的差額約為5.49億元6.23億元-0.74億元是控制性投資的基本投資規模,同時整個集團對外的長期股權投資為0.74億。

  2.其他應收款

  在東阿阿膠2014年度的報表中,其他應收款母公司期末金額為6.23億元,而合併財務報表期末金額為0.44億元,其差額約5.79億元就是本公司向子公司提供的除了基本入資以外的資金。

  3.預付款項

  在東阿阿膠2014年度的報表中,母公司年末預付款項金額是0.74億元,合併報表預付款項金額是2.13億元,其差額約-1.39億元。因此,本公司通過預付款項向子公司提供資金的跡象不明顯。

  二擴張戰略

  企業實現增長或擴張有兩個途徑:一是靠經營;二是靠對外控制性投資。下面主要分析東阿阿膠對外控制性投資所能產生的效應。

  下表是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度財務報表的部分資訊。

  首先,“長期股權投資”專案母公司金額與合併報表金額的差額約為5.49億元6.23億元-0.74億元是控制性投資的基本投資規模。其次,母公司通過“其他應收款”專案向子公司提供資金5.79億元6.23億元-0.44億元。這部分資金也是母公司的控制性投資。

  由於東阿阿膠的年末預付款項母公司資料小於合併報表資料,沒有出現越合併越小的態勢,因此,子公司易以預收款的方式從母公司獲得資金的狀況不明顯。

  結合東阿阿膠的資料可以得出結論:截止當年末,企業的控制性投資佔用本公司資源的規模為5.49億元+5.79億元=11.28億元。

  進一步分析:在資產總計中,合併報表和母公司報表資料的差額為-9.88億元,這-9.88億元就是控制性投資增量撬動的資源。也就是說,企業用11.28億元的投資增量撬動了-9.88億元的資源:子公司整體可利用的有效資源至少是約1.4億元-9.88億元+11.28億元。從這一情況來看,子公司擴張的狀況很差。

  三集團管理

  1.籌資管理

  首先,分析母公司報表。2014年度,母公司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應付債券和長期借款專案金額都為0。母公司貨幣資金年末是25.13億元,而合併報表中貨幣資金有25.5億元。因此,母公司沒有融資性借款且貨幣資金的利用效率不高。

  然後,分析合併報表。合併報表中,短期借款等專案也都為0,因此子公司也沒有融資性負債,子公司年末的貨幣資金存量也較高。其他應收款的合併報表資料小於母公司資料由於預付款項的合併資料大於母公司資料,因此母公司以預付款項的方式向子公司提供資金的情形不明顯,同時母公司以及合併報表財務費用資料均為負,其中母公司財務費用為-0.67億元,合併財務報表中財務費用為-0.4億元,且母公司資料絕對值大於合併報表資料絕對值,這說明母公司利息收入大於利息支出以及銀行業務手續費之和,對於整個集團來說利息收入也大於利息支出與銀行業務手續費之和。

  總結:東阿阿膠當年的融資性負債基本為0,但是母公司和子公司年末都有大量的貨幣資金存量。公司融資需求小,同時資金利用效率低。

  2.銷售費用管理

  東阿阿膠2014年報表資訊顯示:母公司銷售費用為5.45億元;母公司營業收入為33.17億元。銷售費用率大概為13%。而合併報表顯示,銷售費用為7.51億元,這意味著子公司大概有2.06億元左右的銷售費用。合併報表的營業收入約為40.09億元,從而子公司的營業額約為6.92億元,進一步計算得出子公司的銷售費用達到29.77%,比母公司的銷售費用率更高。

  總結:在銷售費用的管理上,東阿阿膠採用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方式,母公司的銷售費用率約為13%,子公司的銷售費用率約為29.77%。

  三、總結

  戰略對於企業管理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企業戰略是企業整體經營管理策劃中的核心,其次,是企業整體經營管理策劃的重點和關鍵,第三,企業戰略是企業整體經營管理策劃中的“指向標”。對企業戰略進行分析,也十分有必要,戰略分析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而從財務報表出發進行分析,也為企業戰略分析提供了一種可能。本文就結合山東東阿阿膠2014年度財務報表提供的資訊,我們對山東東阿阿膠企業戰略進行了分析,主要包括企業發展和擴張方式以及集團管理分析,通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東阿阿膠對子公司投資的撬動效應欠佳,同時公司融資需求小,同時資金利用效率低,除此之外,企業採用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管理。

  參考文獻:

  [1]王軍紅.基於戰略的財務報表分析――以太極集團為例[D].南京理工大學,2012.

  [2]朱柳鬆.基於財務報表分析的經營策略研究――以國美電器為例[D].北京交通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