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方面論文範文大全

  通過財務報表的會計資料,可以初步瞭解企業的經營業績,識別企業的優劣,預測企業的未來。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管理用財務報表運用探討

  [提要] 管理用財務報表是在傳統財務報表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解決了傳統財務報表的某些缺陷,是一套先進的財務報表體系。但在企業實踐運用中,卻由於眾多問題使管理用財務報表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和使用。本文基於管理用財務報表在企業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其難以推廣使用的原因,並提出幾點思路。

  關鍵詞:管理用財務報表;傳統財務報表;報表列報

  一、管理用財務報表解決的問題

  2008年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和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聯合釋出的《關於財務報表列報的初步觀點討論稿》中建議,一個主體應當將持續性業務和籌資活動分開列報。也就是說,企業可以根據業務活動的分類進行列報,具體的將企業的業務活動分為兩類,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對於一般性的非金融企業來說,經營活動是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之根本,是企業可持續發展和核心競爭力之源泉。從巨集觀經濟的角度來看,經營活動是社會生產財富價值最重要的途徑,而金融活動並不直接產生社會生產價值。正是基於這種思想,管理用財務報表將傳統財務報表中的列報要素按照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重新列報。

  與傳統財務報表相比較,管理用財務報表解決了以下幾個問題:

  1、財務報表內部的不統一性。傳統財務報表中,資產負債表及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的不統一性,並沒有像現金流量表那樣區別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融資活動,互相之間的關聯度很小。而管理用財務報表內部具有高度的統一性,3張表都區分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進行列報。

  2、計量屬性的統一。傳統財務報表中同時採用歷史成本法和公允價值法兩種計量模式,而且沒有對兩種計量模式加以分類列報,這樣直接會導致資訊的使用者難以理解所列報的專案,會在財務報表和資訊使用者之間形成一定的障礙。而管理用財務報表很清晰地對採用不同計量屬性的列報專案分別列報,增強了報表的可理解性。

  3、針對杜邦分析體系的核心公式的改進。傳統杜邦體系的核心公式為:權益淨利率=銷售淨利率×總資產週轉率×權益乘數,在計算總資產淨利率時,“總資產”和“淨利潤”不匹配,總資產為全部資金提供者享有,而淨利潤是專門屬於股東的,故兩者不匹配。管理用財務報表體系下,核心公式為:權益淨利率=淨經營資產淨利率+淨經營資產淨利率-稅後利息率×淨財務槓桿,淨經營資產淨利率=稅後經營淨利潤/平均淨經營資產。公式的改變不僅解決了傳統杜邦分析體系的一系列問題,還將“經營差異率”作為企業籌資決策的理論基礎。

  4、更注重現金流量的列報。葛家澍、陳少華2001表示,傳統財務報表中對現金流量的重視度不夠。從現金流的角度看,一個企業的價值是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而在實際中,企業往往對利潤非常看重,而輕視現金流量。其中固然有管理層激勵的因素在內,但傳統現金流量表的填寫和列報也存在很大問題。管理用財務報表將現金流專案區分為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運用“實體現金流量=融資現金流量”公式列報,不僅使列報變得清晰瞭然,也使列報的資訊更加準確,報表使用者能夠合理的預測企業未來現金流量。

  二、管理用財務報表在實踐運用中的難點

  雖然管理用財務報表已提倡了幾年時間,但在企業的實踐運用中並沒有得到推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管理用財務報表改革難以推動。企業的任何一項改革必須是高層管理者來推動,中層管理和基層員工來執行和完善。管理用財務報表條理清晰、邏輯嚴謹,這樣一套完善的報表體系理應得到重視,但在實際中,由於企業高層管理者大多並沒有較為專業的財務知識,也無法認識到管理用財務報表的優點,認為其是可有可無的,這也是管理用財務報表難以推動的核心問題。

  2、缺少政府部門的指導。從我國曆年財會制度的推廣來看,一些條例和規範的推廣都是由政府部門推動的。包括一些最新的會計制度和資訊披露,都是證監會率先對上市公司進行的要求和鼓勵。因此,管理用財務報表的推廣,缺少政府部門的支援,推廣變得十分困難。

  3、引進管理用財務報表,勢必增加企業執行成本,包括財務人員的培訓成本、人力資源成本、改革成本等。如果管理人員不能評估管理用財務報表帶來的效益,必然不會投入這部分成本。

  4、現階段管理用財務報表可操作性不強。如果企業引入管理用財務報表,就需要重新配置財務資訊系統,包括科目的設定,對於難以劃分的專案,甚至需要人工來完成,這無形中對管理用財務報表的推廣形成很大的阻力。

  三、管理用財務報表在實踐運用中的思路

  管理用財務報表在企業得到廣泛應用可能還要經過一個較長的階段,但我們應從以下幾點思路出發:

  1、完善基礎工作。傳統財務報表的體系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已經在各方面都趨於完善。現階段管理用財務報表的基礎工作還不夠完善,其中包括:科目的設定、財務人員的掌握程度、各科目的劃分標準、其他資訊使用者的理解程度、合併報表、各配套比率的設定、分析體系的完善。

  2、推廣和培訓工作。2010年起註冊會計師考試教材已經將管理用財務報表引入財務成本管理教材中,並對其作了詳細的介紹。但是大部分的會計教科書還沒有增加管理用財務報表的內容。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廣大的財務工作者對管理用財務報不瞭解,更不用說運用到實際工作當中。

  3、完善管理用報表體系。管理用財務報表相關的指標體系、分析體系以及合併等內容還不夠完善,尤其是細節的處理,如現金流量表如何細分到具體的業務中。加強對管理用報表體系的完善,需要廣大的財務專家以及財務工作人員投入一定的精力去研究和探索,因此鼓勵創新、鼓勵科研尤為重要。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4.

  [2]葛家澍,陳少華.改進企業財務報告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篇2

  淺談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

  摘 要:財務報表作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情況的書面檔案,在企業管理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直接通過財務資料能夠獲得的資訊很少,因此闡述了對財務資料的分析方法,並指出其缺陷及改進建議,旨在提高財務分析的質量,有助於報表使用者做出準確的決策。

  關鍵詞:財務報表分析;分析方法;侷限性;建議

  一、財務報表分析概述

  企業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分別體現了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情況以及現金流量的流入和流出。以財務報表為依據,結合一定的標準,運用科學系統的方法,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情況和現金流量做出全面系統的分析,結合企業歷史資料對企業償債能力、運營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進行分析,為報表使用者做出準確有效的決策提供資訊。

  財務報表分析實質上是一個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過程。由於企業的財務報表使用者有很多,例如股東、經營者、企業員工、政府部門等,不同的報表使用者在使用報表時有不同的目的,因此在分析時從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結論,從而做出各自的預測和決策。

  二、財務報表分析方法

  一比較分析法

  比較分析法是通過經濟指標在數量上的比較,從而得出各項指標之間的數量關係和數量差異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發現數據間的關係和差異,從而得出企業財務現狀,並可以由此做出一定的趨勢推斷,從而做出決策。

  進行資料對比時,可以使用絕對數,也可以使用相對數;可以通過與相關企業或相同行業之間做橫向對比,也可以通過與歷史資料的比較做縱向對比。例如在資產負債表中,通過資產的前後對比可以分析得出企業的規模變化趨勢,從整體層面評價企業的發展水平。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通過兩個相關聯的專案資料相比得到比率,從而確定企業經濟活動變動情況的財務報表分析方法。與比較分析法不同,比率分析中所涉及的資料全部是相對數,這種方法涉及很多比率的計算,結果較為直觀,容易上手操作,因此應用範圍較廣。

  比率分析包括企業獲利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短期償債能力分析、長期償債能力分析、發展能力分析等。通過分析這些比率,可以評價企業的資產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構成,分析其質量的好壞。

  三結構分析法

  結構分析法是通過計算相關指標占整體的百分比,計算出相對數來做出分析的方法。通過結構分析法得到的是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例如計算資產中貨幣資金的佔比可以推斷企業的即時支付能力等,從而給債權人做出決策提供資訊依據。在進行結構分析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繪製扇形圖或餅狀圖來將資料更為直觀具體地體現出來,使報表使用者在資料分析時更加便捷。

  四趨勢分析法

  趨勢分析法是指根據企業連續數期的財務報告,選擇一個年份一般是第一年為基期,計算每一期各專案對基期同一專案的趨勢百分比,或計算趨勢比率及指數,形成一系列具有可比性的百分比或指數,從而揭示當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增減變化及其發展趨勢。與比較分析法分析的單一的兩年資料的比較不同,趨勢分析法使用的資料是連續數年的資料,結果更加科學可靠,得出的決策更為準確有效。

  五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指一個綜合經濟指標所包含的各項因素的變動對該指標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這種方法可以說明該項綜合指標受到哪種因素的影響以及受到的影響程度大小,這樣就可以抓住重點影響因素,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

  因素分析的過程中經常用到連環替代的方法,它是將分析指標分解為各個可以計量的因素,並根據各個因素之間的依存關係,順次用各因素的比較值通常即實際值替代基準值通常為標準值或計劃值,據以測定各因素對分析指標的影響。

  六綜合分析法

  財務報表分析方法中的綜合分析法主要是指杜邦分析體系。杜邦分析體系利用各主要財務比率指標間的內在聯絡,對企業財務狀況及經濟效益進行綜合系統的分析評價。該體系的龍頭是淨資產收益率,核心是資產淨利率和權益乘數,重點揭示了企業獲利能力和權益乘數對淨資產收益率的影響以及各相關指標間的相互影響作用關係。杜邦分析體系中很多比率在計算時,分子分母不匹配,因此應當對其中的相關指標進行改進,使用改進後的杜邦分析體系進行分析能使分析結果更加準確。

  三、財務報表分析的侷限性

  一財務報表本身的侷限性

  1.財務報表中的資訊披露不完整。由於在編制財務報表時,所記錄的資料都是可以用貨幣計量的會計科目,而有時一些不能用貨幣計量的專案往往更能體現企業的經營情況,這就造成了財務報表分析結果的不準確。

  2.財務報表中的資料都來源於歷史資料,具有滯後性。在編制財務報表的過程中,資料來源於過去,並不能準確地體現企業現在的經營情況和運營情況,以這樣的資料為依據進行財務分析必然會造成分析結果的不準確。

  3.企業在選擇會計處理方法和會計核算程式時具有主觀性。由於相同行業的不同企業或者同一企業的不同會計期間所選擇的會計假設、會計估計和會計政策的不同,導致財務報表中資料之間的不可比性,在進行橫向或者縱向比較時,由於記錄資料的依據不同,財務報表分析的結果也會不準確。

  4.財務報表只能說明某一時點的財務狀況,分析所依據的資訊並不全面。財務報表分析所要得到的結果還包括對企業未來的預期,通過不全面的資料所做出的分析必然會有一定程度的不準確性,這也是財務報表本身的缺陷之一。

  二財務報表分析方法的侷限性

  1.比較分析法中,由於資料記錄期間所使用的會計處理方法、資料計算時間以及企業的規模等不同,資料之間不具有可比性,用不可比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所得的結果沒有實際意義。

  2.比率分析法中,由於所使用的資料都是相對數,資料容易被人為操控,得到的結果不真實準確,不利於報表使用者做出相關決策,而且比率分析法屬於靜態分析,對於未來的預測並非絕對合理可靠。   3.趨勢分析法中,使用了連續多個期間的資料,這樣的資料在一些情況下是不具有可比性的,會計期間的不同會受到不同的會計政策、會計準則以及會計處理方式的影響。

  4.在進行財務報表分析時,還有一些外部因素和內在因素影響企業的經營情況,這些因素都是財務報表所不能體現的,以財務報表為依據的這些財務報表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結論並不完全科學準確,因此在進行財務報表分析時應當小心謹慎,考慮到所有因素再下結論做出決策。

  四、提出建議

  一在使用財務報表分析方法時,應當提高資料的可比性

  在分析時,應當結合整個行業,整個經濟環境來進行分析,避免不可比因素,使資料更具有可比性,從而在做資料的對比時,使結果會更加準確,從而有利於報表使用者做出更為準確有效的決策。

  二要站在不同的角度對財務資料進行分析

  由於報表使用者的多樣性,對於相同的財務報表,不同的使用者會有不同的目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資料有利於使分析結果更為科學全面,最後做出的預測和決策也更為恰當。

  三要結合多種方法進行分析

  每種財務報表分析方法都有其優點和缺點,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應當結合多種方法,揚長避短,得到相對最為恰當準確的分析結果。

  四應提高財務資料的及時性

  現在是資訊科技時代,利用網際網路傳遞處理資訊有利於提高資訊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利用新鮮準確的資料所得到的分析結果必然比用之後的資料所得到的分析結果準確可靠,資訊使用者做出的決策也更加符合企業現在的經營情況。

  五分析時應注意資料的差額分析

  財務報表分析也包括了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預測,一直用某一時點的資料進行分析所得到的結果過於片面,利用各個專案的差量進行分析更有利於對企業發展能力進行趨勢分析並預測,有利於報表使用者做出有關決策。

  六應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優化整個會計監管環境

  強化有關的法規制度,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素養、職業道德培訓,有利於保證資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也有利於更加恰當地使用財務報表分析方法。

  財務報表分析是企業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高效恰當地處理財務資訊是企業做出正確決策的必要保證,因此正確使用財務報表分析方法是企業健康高速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只有恰當合理地使用財務報表分析方法,不斷優化這些分析方法,才能使企業更高效地執行。

  參考文獻:

  [1]李寶茹,馬廣爍.淺談企業財務報表分析方法[J].雲南農業大學學報,2013,72,41-43,53.

  [2]張新民,錢愛民.財務報表分析[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4.

  [3]湯佳音.淺談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及侷限性[J].學術論壇,20155.

  [4]李軍.淺談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J].財經界,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