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築概論論文

  房屋建築工程是指各類房屋建築及其附屬設施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裝置安裝工程及室內外裝修工程。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試論房屋建築結構設計

  摘要: 本文在分析時下常規建築結構設計的同時,結合時代發展特色及時代需求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 建築結構;設計;時代特色;見解

  0 引言

  現代房屋建築結構設計發展至今天,除了必須要滿足的安全性,適用性,耐久性以外,隨著時代的發展,作為房屋擁有者的業主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被作為設計主要的因素,成為設計者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而要讓建築工程能夠順利開工並按時按質竣工,房屋建築結構設計就必須滿足如下幾個重要的建築因素。

  1 房屋建築的地基考量

  建築地基的地質勘探必須真實詳細,而不能任憑建設單位單方面的說明,或者僅以附近的建築物參考,不做實地勘探,僅借用地質類似的建築物基礎資料為參考而進行的施工設計圖。在這樣的施工設計圖之上做出任何設計都是不嚴謹,不規範的。房屋建築的地基考量與設計必須得一步一步按照技術規程及操作規範,按程式進行,將安全保質永遠放在第一位,而這樣資料必須得建立在現場實地的地質勘察之上,然後再以些為基礎將基礎型別以及上部結構等重要加入進去進行系統,綜合的考量,而且不能想當然地依靠地耐力來完成這些考量,也不能將地耐力容許值人為地進行降低,這樣的做法都是違反操作規程,嚴重時會給工程質量帶來不可預計的安全隱患。

  在地基勘探後,對於地基地質較弱的,在設計時要採用換土墊層法進行處理,對於地質軟弱的地基如果處理不當,其造成的影響將是災難性的。因此在處理軟弱地基地時,不能僅僅依靠砂墊層的方式來加強承載力,從而忽略了對墊層的寬度及厚度進行科學計量,因為忽略這兩項重要引數,帶來的不僅是安全隱患,同時也造成了資源浪費增加了建築工程的成本。

  2 房屋建築中構造柱的設計

  房屋建築中的構造柱是結構設計中的比較重要的部分,構造柱的運用不但能夠提高建築牆體的抗剪能力,還能夠與圈樑聯合運用,能夠有效地對建築中的砌體形成良好的約束作用。通過這樣的結構運用,可以有效地限制牆體發生裂痕現象,或者即使因為不可抗原因發生裂痕後,也能夠有效地控制裂痕,使之不繼續擴大,從而很好地維持豎向承載力,達到增強整體結構抗震水平的作用。另外,在設計構造柱時,應該嚴格地將構造柱與承重柱區別開來,而不要因為節約成本的目的,將構造柱設計用作承重柱,因為這樣的設計將導致構造柱提前受力,從而極大地影響了其對建築物內砌體的約束作用,在建築物遭遇自然災害,比如地震一類的災害作用時,其破壞力將集中受力於構造柱,這樣構造柱就難以承受住地震強大的破壞力,從而最先遭到破壞,這樣的設計使得構造柱根本起不到原有的承力作用,而成為結構設計中的無用設計。

  3 房屋建築中承重柱的設計

  承重柱在房屋建築中起到的是承重及抗震的作用。因此在對承重柱進行結構設計時,要特別注重承重柱的受力分析設計,不能將承重柱的截面高度設計得太小,因為這樣的設計會使得柱體的線剛度比過大,在結構受力時,由於柱頂抗彎強度達不到技術要求,通常就會使承重柱在樑底周圍產生裂縫,這樣的裂縫會讓使用中的業主難以接受。並且裂縫在遭遇地震時,原來的安全隱患極有可能形成災難性的倒塌。因此在設計承重柱時,特別應該注意避免不符合抗震規程的設計,堅決杜絕出現抗震性差的承重柱設計。

  4 房屋建築中框架結構設計

  在磚混結構逐漸淡出行業視線的今天,框架結構成為了時代的新寵兒,目前新修建的房屋建築中框架結構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主體。而時下的框架結構設計中,首要考慮的就是其要符合最新的抗震設計規範,依據抗震規範,將框架結構中的各個抗側力構件,需要同時應對來自各個方向的地震作用,通過這樣的設計能夠極大地增強建築物的抗震效果。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同時注重縱向框架結構與橫向框架相互結合。此外,在設計時必須要注意不應該將縱向框樑作為普通樑來進行設計,因為普通樑的節點,縱筋等的配置都達不到框架結構的構造要求,因此在進行設計應特別注意將其區分開來。

  5 房屋建築中樑的結構設計

  在房屋建築結構設計中樑的強度與抗傾覆是所有設計者都必須要注重兩項重要指標,隨著結構科學不斷髮展與進步,除了上述兩項最為重要的指標外,樑撓度這一平時不受設計師注意的結構引數逐漸進入到人們的視線中。在建築結構如果樑的截面除錯過小,通常會引起樑截面的受壓區應力超出預定設計值,嚴重時會使樑產生非線性徐變,隨著時間的推移,樑撓度不斷增大,挑樑由於長期不堪重負而逐漸變形,而樑板也會隨之出現裂縫,而隨著挑樑形變的加重,樑的各個層面都將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縫,這時如果再遇上地震一類的自然災害,樑在內在與外因共同作用下很容易就失去原有的抗震作用,而出現崩裂,倒塌的現象。因此在現代房屋建築樑的結構設計中,樑撓度成為繼樑強度,抗傾覆之後第三項重要指標。

  6 房屋建築中樓板的結構設計

  樓板作為建築結構中最基本的承重構件,同時也是建築完工後使用者主要的活動場所,這兩項因素使樓板的設計成為了整個房屋建築結構設計中,對其他構件影響最大的設計。樓板的主要功能就是將樓面的荷載整體轉送到四周的牆體,構造樑上,因此樓板的設計同時影響到樑,牆體,柱的設計,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在設計樓板的受力狀態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該設計成為雙向板的時候,不能將其簡化為單向板,因為這樣的簡化設計將會使得設計受力值與實際受力狀態出現偏差,在實際施工時就會引起構造配筋的混亂,致使配筋分佈不均,而使樓板出現裂縫。

  而對於在房屋建築中常常出現的非承重隔牆而言,通常應該將這些非承重牆的線荷載折算成等效的均布荷載,再進行合理樓板配筋計算,而不應該貪圖簡單,就將其總荷載附以板的總面積,這樣的方法看似簡便,實則很容易得出錯誤的結論,常常會給建築物留下些難以預計的安全隱患。另外,在進行雙向板的設計時,應該注意到雙向板會在兩個不同的方向產生彎矩,因而應將鋼筋縱橫疊放,將短跨方向的鋼筋放置於最下面,而長跨方向的鋼筋則應該放置於短跨鋼筋的上面,在進行設計計算時,應該充分考慮兩個不同方向的各自有效高度,在配筋計算時將其分開計算,這樣就不會出現配筋不合理,既避免結構不合理的質量隱患,同時也節約了建築成本,提高了工程質量。

  7 結束語

  房屋建築結構設計是一項系統複雜且又比較全面的工作,在進行設計工作時,不僅僅需要深厚的理論功底,還要求設計人員思維要靈活,能夠突破舊有設計思路,而又不能偏離基本的技術規範及設計規程,工作態度更是要求以嚴謹認真。特別在這個科學技術全面發展,日新月異的新時代,如何站在時代的前沿,將行業內最新的發展動態,設計新思路,合理地結合到建築結構設計中,用以不斷提升設計水平,及自身的業務素養,並最終達到突破自我,勇於創新,從而達到超越以往普通結構設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黃棠,王效通主編.結構設計原理[M].中國鐵道出版社,1999.

  [2]邵全,韋敏才.土力學與基礎工程[M].重慶大學出版社,1997.

  [3]李國強.建築結構抗震設計[M].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2.

  [4]黃雙華主編.房屋結構設計[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1.

  [5]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 50011-2001.建築抗震設計規範2002.

  [6]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 50023-1995.建築抗震鑑定標準1996.

  [7]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GB 50003-2001.砌體結構設計規範2002.

  [8]中國地震局GB/T19428-2003.地震災害預測及其資訊管理系統規範2004.

  [9]郭繼武.建築抗震設計,2002.

  [10]熊丹安.混合結構房屋設計,2005.

  [11]蘇小卒.砌體結構設計,2002.

  篇2

  論房屋建築學

  【摘要】建築作為名詞是指一切建築物和構築物。它是人類利用所掌握的結構技術手段與物質生產資料,在科學規律與美觀藝術的指導下,通過對空間的組織而形成的社會生活生產環境。最重要的是,這個過程必須協調好人、環境和建築的關係。

  【關鍵詞】房屋;建築

  一、建築實用性質量控制

  當然作為建築要以實用為準,藝術及觀賞價值為輔,那麼建築的質量就尤其的重要,房屋的質量是決定住宅安全效能的關鍵核心,是住宅建設的最重要的部分。在現在這個山寨版流行的中國,我們不難知道,建個大橋,剪綵時剛防水橋就塌了,這都是嚴重的質量問題惹的禍。可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這不得不讓我們反思,本人以民用建築施工質量控制方法為研究物件,分析了民用建築質量控制的特點,進而探討了質量控制的階段,在此基礎上,分析了質量控制的方法。

  控制階段方法特點施工是形成民用建築實體的過程,也是決定最終產品質量的關鍵階段,就必須狠抓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工程專案施工涉及面廣,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影響質量的因素很多,使用材料的微小差異、操作的微小變化、環境的微小波動,機械裝置的正常磨損,都會產生質量變異,造成質量事故。工程專案建成後,如發現質量問題又不可能像一些工業產品那樣拆卸、解體、更換配件,更不能實行“包換”或“退款”,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對工程質量的控制就顯得極其重要。

  質量控制的特點由於房屋民用建築工程專案施工涉及面廣,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綜合過程,再加上專案位置固定、生產流動、結構型別不一、質量要求不一、施工方法不一、體型大、整體性強、受自然條件影響大等特點,因此,施工專案的質量比一般工業產品的質量管理難度更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二、質量關注點

  1.影響質量的因素多如設計、材料、機械、地質條件、水文、氣象、施工工藝、操作方法、技術措施、管理制度、投資成本、建設週期等等,均直接影響施工專案的質量。

  建築工程容易產生質量變異由於工程專案的施工不像工業產品的生產,有規範化的生產工藝和完善的檢測技術,有成套的生產裝置和穩定的生產環境,同時,由於影響專案施工質量的偶然性因素和系統性因素都較多,因此,很容易產生質量變異。例如:材料效能微小的差異、機械裝置正常的磨損、操作微小的變化、環境微小的波動等,均會引起偶然性因素的質量變異;當使用材料的規格、品種有誤,施工方法不妥,操作不按規程,機械故障,儀表失靈,等,都會引起系統性因素的質量變異,造成工程質量事故。為此,在施工中要嚴防出現系統性因素的質量變異;要把質量變異控制在偶然性因素範圍內。

  易產生判斷錯誤專案施工由於工序交接多,若不及時檢查實質,事後再看表面,就容易產生判斷錯誤,也就是說,容易將不合格的產品,認為是合格的產品;反之,若檢查不認真,測量 儀表不準,讀數有誤,則就會產生判斷錯誤,也就是說容易將合格產品,認為是不合格的產品。這點,在進行質量檢查驗收時,應特別注意。

  2.質量控制階段為了加強對施工專案的質量控制,明確各施工階段質量控制的重點,可把施工專案質量分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後控制三個階段。

  事前質量控制指在正式施工前進行的質量控制,其控制重點是做好施工準備工作要貫穿於施工全過程中。

  施工準備的範圍:1全場施工準備;2施工準備;3分項、施工準備;4專案開工前的施工準備,即在將建專案正式開工前所進行的一切施工準備;5專案開工後的施工準備。

  施工準備的內容:1技術準備;2物資準備;3組織準備;4施工現場準備。

  事中質量控制指在施工過程中進行的質量控制。事中質量控制的策略是,全面控制施工過程,重點控制工序質量。其具體措施是:工序交接有檢查;質量預控有對策;施工項日有方案、技術措施有交底,圖紙會審有記錄;配製材料有試驗;隱蔽工程有驗收;計量器具校正有複核;設計變更有手續;鋼筋代換有制度;質量處理有複查;成品保護有措施;行使質量監控有否決;質量檔案有檔案。

  事後質量控制指在完成施工過程形成產品的質量控制,具體工作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1組織通電、試水;2準備竣工驗收資料,組織自檢和初步驗收;3按規定的質量評定標準和辦法,對完成的分項、分部工程,單位工程進行質量評定;4組織竣工驗收。

  3.質量控制的方法專案施工質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稽核有關技術檔案、報告和直接進行現場檢查及必要的試驗等。

  稽核有關技術檔案、報告或報表對技術檔案、報告、報表的稽核,是專案經理對工程質量進行全面控制的重要手段,其具體內容如下:

  1稽核有關技術資質證明檔案;2稽核開工報告,並經現場核實;3稽核施工方案、施工組織設計和技術措施;4稽核有關材料、半成品的質量檢驗報告;5稽核反映工序質量動態的統計資料或控制圖表;6稽核設計變更、修改圖紙和技術核定書;7稽核有關質量問題的處理報告。

  現場質量檢查的內容:①開工前檢查。目的是檢查是否具備開工條件,開工後能否連續正常施工,能否保證工程質量。②工序交接檢查。對於重要的工序或對工程質量有重大影響的工序,在自檢、互檢的基礎上,還要組織專職人員進行工序交接檢查。③隱蔽工程檢查。凡是隱蔽工程均應檢查認證後方能掩蓋。④停工後復工前的檢查。因處理質量問題或某種原因停工後需復工時,亦應經檢查認可後方能復工。⑤分項、分部工程完工後,應經檢查認可,簽署驗收記錄後,才許進行下一工程專案施工。⑥成品保護檢查。檢查成品有無保護措施,或保護措施是否可靠。

  總結

  21世紀是質量的世紀,由於我國目前的建築施工企業基本上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況,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益挑剔的顧客,質量將成為佔領市場最有力的武器。專案施工管理,要站在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工程質量的重大意義,堅持“以質取勝”的經營戰略,科學管理,規範施工,以此推動企業拓寬謀求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