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安全管理論文最新版

  建築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的重要行業,同時也是高危險、事故和職業病多發行業,因而構建精幹、高效的建築安全管理體系尤為重要。下文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建築安全管理現狀

  【摘 要】建築安全為跨學科管理工作系統,不但涉及到土木工程、管理經營、安全學科知識,還需要運用設計知識、經濟學、法學原理以及統計學技巧。本文就當前建築安全管理工作現狀展開研究,並制定了科學有效的應對策略。對提升建築安全管理水平,彌補缺陷不足,提升核心競爭力,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建築;安全管理;現狀

  0 前言

  建築安全關係到大眾財產生命安全,對現代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奉化市“4・4”居民樓坍塌事故再次向我們敲響了警鐘,為何許多“80後”、“90後”樓房頻成事故主角,當前建築實際壽命與設計目標為何出現了較大的距離?究其原因不難看出,建築工程專案包含特定物件,由於資金、經費、時間以及經濟標準限制,管理工作的複雜性與工程系統性特徵,因而導致了建築行業頻繁發生安全事故。由2000年至今,我國建築行業平均每年均發生一千餘起傷亡事故,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影響。為此進一步探究建築安全管理尤為必要。

  1 建築安全管理現狀

  1.1 政府監管部門力度有限

  當前,建築安全管理工作呈現出政府監管力度有限、沒能樹立良好的安全意識、培訓教育不完善、責任主體操作無法遵循標準規範、安全生產投入不夠充分等問題。當前,政府安全執法管理工作隊伍的現實狀況無法同新時期不斷更新變化的形勢有效適應。建築工作人員同執法工作人員的總體比例存在不良失衡問題。一些區域令安全工作同質量監督管理部門的合併導致安全專職管理監督流於形式。還存在政府監督管理人員欠缺良好安全業務素質,沒能形成超前預見性的現象,導致監督管理工作效能形成了層層衰竭的問題。

  一些政府單位同建築企業,進行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得過且過的問題,呈現出紙上談兵,無法付諸實際行動的現象。沒能充分意識到建築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重要性。較多單位無法將安全生產至於正確位置,規章體制沒能有效健全,工作責任無法落實到位,各類工作體制的執行僅僅停留在表面形式,管理制度形同虛設。

  1.2 人員素質水平較低

  當前,建築行業從業人員多為進城務工的廣大農民,因而文化素質水平較為有限,沒能掌握豐富全面的安全知識。另外,建築行業建設發展步伐快速,且總量與規模較大,因而會形成更加激烈的行業競爭,較多施工方將大量資金應用於更新裝置以及投資建設新專案中,進而對員工安全建設、施工操作技能、質量意識的培訓有所忽視。呈現出建築行業安全教育培訓無法全面到位的現實狀況。

  1.3 建築企業管理不完善

  建築專案施工包含較多安全問題,導致成因均為責任主體沒能規範的操作管理。一些建築企業機構以及監理方針對應承擔的安全責任沒能清晰的認識,建材商供應了質量較差的安全施工建設材料。還有一些建築單位隨意的壓縮工期,不按時支付工程款項,一些稱之為重點專案的工程則遊離在監督管理之外,形成了漏洞以及盲區現象。

  一些建築施工單位沒能打下堅實的安全生產工作基礎,呈現出實踐工作的混亂性,經費投入有所欠缺,安全生產水平不足的問題。一些施工方基於中標價較低,為了贏得更高利潤效益,因此在安全投入層面呈現出一定的不足,生產設施無法全面到位,作業防護不科學,無法符合應用需要,導致形成了明顯的安全隱患問題,安全事故頻繁發生。

  2 建築安全管理更新改革策略

  2.1 優化安全生產建設責任制,強化政府監督管理

  全面履行當前建築行業安全生產法規制度的同時,應由法規層面進行責任主體的有效劃分。針對重大傷亡事件,施工方應依據鑑定結果負有一定責任。業主則在該事故之中負有間接責任。政府監督管理機構承擔檢查失職的責任,該體制細化,將令建築安全管理受到不同部門的廣泛重視,建立形成一整套優質的安全管理制約控制機制。另外,政府部門應積極支援組建技術諮詢中介單位,進而為建設施工方、監督機構提供更為有效專業的安全管理諮詢服務。

  2.2 加強安全管理教育,宣揚安全文化,提升員工素質水平

  縱觀我國發生的安全事故案例,較多由於管理人員不注重安全生產管理,一味的僥倖心理而導致,一些單位領導將正常安全經費投入錯誤當做額外支出,至員工安全勞動保障利益於不顧,沒能配備必要的保護設施,隨意的延長員工生產時間,令其長期在超負荷狀態下工作。再者,基於工人自身素質有限,加之受到較大的就業壓力影響,無法利用合法渠道保障自身合法權益,常常變成安全事故中的犧牲品。為徹底轉變該類不良現象,在法律威懾、市場經濟影響的基礎上,應持續不斷的加強安全管理思想教育,宣傳企業安全文化,令安全責任重於泰山、人命關天、生命為先、嚴防違規作業等意識全面的滲透到企業各個階層,提升企業領導以及基層員工安全保護意識,提升安全生產管理綜合水平。

  2.3 完善企業管理,提升安全建設水平

  安全生產法中雖規定事故登記申報工作體制,然而在現實執行階段中,卻常常無法良好的落實貫徹,存在故意瞞報、漏報等問題,更有甚者隱瞞不報。為應對該類現象,應由管理制度層面防控漏洞,建立安全事故登記公告管理體制,受到廣大社會的全面監督。另外,應提升對安全事故中受損害主體的賠償金額,有效的預防私了問題的發生。對於安全事故之中存在違規亂紀的員工,應進行嚴厲的處罰,進而真正構建形成一整套公平、透明、可靠權威、接受大眾監督的施工單位建築事故申報核查管理制度以及重要資料歸檔記錄的檔案管理體制。

  單純的藉助法律制度的外力,無法由根本層面有效的應對問題。為此應全面調動各界力量有效的進行主動積極的安全管理,激發市場經濟調節槓桿作用。應全面培育並有效規範建築保險行業市場,加快完成保險立法,推進保險行業市場的良性競爭。同時,應強制施工方為僱傭員工辦理工傷保險手續,將其同開工許可緊密掛鉤。保險單位應基於工程狀況、建築企業安全生產績效制定彈性保險賠付費率,通過市場槓桿,確保市場執行制度的良性運轉。令安全生產業績優秀的單位獲得更大的實惠。相反,業績較差的單位則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最終被淘汰。

  3 結語

  總之,針對建築安全管理現狀,實踐工作存在的問題,我們只有制定科學有效的應對策略,方能真正的防患於未然,降低事故發生機率,開創安全可靠的生產建設環境,實現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元福.淺析我國建築安全管理與對策[J].安全,20106.

  [2]李慧民.現代建築安全管理髮展對策及研究[J].山西建築,20106.

  [3]林縣,趙飛偉.建築工程全過程安全管理[J].價值工程,2010,295:37,39.

  [4]徐桂芹.我國建築業安全生產狀況淺析[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0,66:145-149.

  篇2

  試談建築機械安全管理

  摘要: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市化程序在不斷加快。同時對建築施工的需求量也就越來越大,建築機械裝置是當代建築施工單位的必不可少的生產工具,所以說做好其安全管理工作是十分有意義的。近些年來,我國對建築機械安全管理越來越重視。但是距離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在實際工程中,仍然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通過對我國目前在建築機械安全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針對相關問題,對如何加強建築機械在實際施工中的安全性進行探討。並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建築機械;安全管理;對策

  一、概述

  目前,我國建築工程行業處於一個快速增長期。各地不斷湧現出新的工程與新的施工技術。這也就意味著對建築機械安全效能的要求提高了。某些重大的建築機械傷害事故甚至造成眾多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較長時間的工期延誤。為了今後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必須引起有關人員的高度重視。不僅要從建築機械的維護與保養的角度加以改進,還要從加強相關人員安全質量意識,如果相關人員意識不足,那麼裝置再先進,技術再改良也是收效甚微的。

  建築機械的種類很多。包括焊接裝置、混凝土機械裝置,起重裝置等等。不同的施工型別和施工階段,所需的建築機械型號和數量也不相同。保證建築機械裝置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合理的配置施工現場的機械裝置和在施工總平面佈置中規劃好施工機械的平面佈置,並選擇好優質生產廠家的產品,然後加強建築機械的進出場管理、過程管理、人員管理。在編制施工方案或策劃之時要對機械裝置管理方面進行全面的統籌和規劃,才可以做到安全、耐用、高效。

  二、建築機械裝置的特點與傷害原因

  大多數情況下,建築機械都採取的是露天作業的方式,環境較為惡劣。在此種情況下,所承載的大都為砂石、混凝土之類的粉塵對裝置有一定的侵蝕性。而且在建築施工現場,裝置種類和數量較多,而相關機械裝置管理人員較少和作業人員較多,所以造成了一定的管理難度。而且施工現場的工人們流動性大、安全意識和技能業務水平參差不齊、工作強度大、待遇不高。而建築機械對維護保養的要求較高,專業技術難度也較大。所以由此也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發生事故的原因有很多,首先從人員因素說起。目前,一些相關的專業技術人員較為欠缺;施工方案和策劃的編制水平有待提高,而且相關工人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識也參差不齊,經常出現重大違章和習慣性違章而不知的現象。其次就是裝置因素。有些施工單位的對建築機械裝置的平面佈置有誤,這是安全隱患之一。還有一些施工單位長期使用劣質廠家生產的和被淘汰的裝置,甚至有些機械裝置安全裝置到期、失效或不齊全、或裝置本身已到報廢年限卻還在繼續使用,這些也給裝置使用帶來了很大的安全隱患。

  三、安全管理對策

  一嚴格建立相關規定並完善管理體制

  首先是建立完善的機械裝置管理部門,對機械裝置實行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專人負責,實行系統的、全面的綜合管理。同時,還應做到專業管理與全員管理相結合,以便充分發揮各級職能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使得建築機械裝置得以發揮最大效益。

  其次是結合國家法律法規和上級部門的規章制度,制度適合本企業的實施細則。嚴格貫徹執行“定機、定人、定崗位”的“三定”管理制度,每臺機械裝置都有專人負責保管、檢修、操作的責任。事實證明,“定機、定人、定崗位”的“三定”管理制度是建築機械裝置科學管理的基礎,對這項制度執行的成敗直接決定著建築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以及機械的完好率與使用率,因此在執行過程中要使相關專業人員的崗位具有永續性和穩定性,一般情況下不要隨意變動這些人員的工作崗位,以免影響新作業人員對建築機械裝置效能的瞭解與熟練程度,從而給生產帶來損失。

  二強化裝置的保養

  首先,建築機械裝置的保養、維修、使用是相輔相成、互為關聯

  的三個方面,質量再好的建築機械裝置都會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這樣那樣的技術故障,因而,為了有效降低故障率、延長建築機械裝置的使用壽命,避免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建築施工企業應根據機械裝置的使用情況,緊密配合生產實際,按照建築機械裝置生產廠家或相關技術標準規定的運轉週期,按照“潤滑、緊固、清潔、防腐、調整”的“十字作業法”定期做好各項保養與維修工作。建築機械裝置管理部門在制訂和執行維修、保養計劃時,要從實際出發、從科學出發,針對各種裝置的不同特點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對於老舊裝置,一般要以保證執行、消除隱患、及時修理為工作重點;對於新裝置,則要從提高操作人員的技術能力、加強維護和保養等角度開展工作,以此來有效保證每臺建築機械裝置都能夠安全、正常地投入生產運營。

  三加強相關人員的素質教育

  現代企業管理學認為,職業道德教育、職業素質培養與企業的

  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息息相關,是現代企業的無形資本和核心競爭

  力。如今一些建築施工企業在裝置使用與管理上依舊存在野蠻操作、缺乏保養、隨意浪費、馬虎維修、以劣充優等弊端,這些問題成因各異,但說到底都與相關人員職業道德觀念不強、安全意識和職業素質不高有關係,所以建築施工企業必須全面地、持續地加強全體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安全意識和職業素質培養,既要讓廣大職工牢固樹立愛惜機械裝置的良好風氣,又要讓他們熟練掌握使用裝置、安裝和維修裝置的技能。

  安全的第一要素是人,人是首要決定因素,應建立和完善機械工人職業資格制度,加強建築機械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安全教育,保證工人持證上崗,加大對無證上崗的查處力度,堅決杜絕無證操作現象。

  隨著建築機械的產業升級,建築機械產品的更新換代,大量先進的、現代化的建築機械進入施工現場,我們不但需要合格的操作工人,更需要合格的維修工人。同時,企業應配備相應的專業技術人員,完善企業內部監管機制。

  安全教育要注重針對性、有效性和時效性,不搞形式化採用通俗易懂的漫畫圖解的形式或製作幻燈片的形式開展安全教育,往往效果明顯。此外,作業前的安全技術交底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

  四、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加快,對建築機械安全管理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總的來說,我國在建築機械安全管理領域已經有了很大進步。但是還需要進一步地探索和研究,以彌補我國在相關領域起步較晚的缺憾。另外,還要加強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與安全意識。並制定相關安全責任制度,使得責任落實到人;對可能發生危險的部分要重點看護,定期檢查,確保安全。並對需要改進的部分加以改良,以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損失。使建築機械裝置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並探索研究出一條全新的建築機械安全管理之路。

  參考文獻:

  [1]葉小光.淺談建築機械的安全管理[J].現代物業上旬刊.2011.07.

  [2]施鄭昌.建築機械裝置科學維護與安全管理[J].企業研究.2012.18.

  [3]徐建中;王凱.建築施工機械裝置的安全管理淺議[J].建築機械化.建築與文化.2007.0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