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工作論文電子版

  班級作為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是一個小集體,管理工作當然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中職學校班級管理工作

  【摘 要】班主任是最基層的管理者,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繁瑣又複雜。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理清頭緒,分清重點。本文結合自身班主任管理工作實踐,立足中職學生實際,著重從定目標、搭班子、促班風、架橋樑四個角度淺析中職學校的班級管理工作。

  【關鍵詞】中職 班級管理

  一、定目標,形成班級發展合力

  一設定班級發展目標,把握集體程序方向

  班級的建設就是集體不斷完善的過程。在班級組織的目標管理中,首先要注重提高班級的整體發展水平,設定好班級發展的總目標,從巨集觀上把握班級發展的方向。通過班級總目標的方向導向,增強學生對班級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強化班級管理的主人翁意識;通過班級總目標的任務導向,凝聚班級同學力量,形成班級發展合力,“力往一處使”;通過班級總目標的效果導向,培養學生學習自覺與自律意識,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班級總目標的設定應當根據中職各年級學生學習特點、任務和培養方向的差異,貫徹中職學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目標”的培養方針,在內容上有所側重,在層次上有所遞進。例如:中職的學生一年級主要學習基礎知識,班級的總目標設定則要更注重學習方面,引導學生夯實基礎理論知識根基,強化專業意識,為專業技能訓練做好理論鋪墊;二年級主要學習專業技能,班級的總目標設定則要更突出技能訓練方面,指導學生勤練基本功,形成專業素養,提升專業技能,培養就業能力,為實習與就業做好硬體方面的準備;三年級為實習階段,班級的總目標設定則要著眼於觀念的轉變以及技能的運用,幫助學生適應從“學校人”到“社會人”角色的變化和從“模擬實踐”到“真職場”環境的轉變,指導學生在工作實踐中不斷錘鍊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從而培養職場核心競爭能力,提升社會生存技能。通過班級總目標設定的層層遞進,前後呼應,真正達成中職學校“厚基礎,高素質,精技能”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構建個性發展目標,建立個人自我認同

  在班級的目標管理中,其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目標,並創設有利於達成個人發展目標的條件和環境。中職的學生年齡在16―18歲期間,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這個年齡段屬於青年期的初期,培養自我意識、建立自我認同感是處在這個階段青少年的重要發展任務。班級管理,在巨集觀把握班級發展目標的共性基礎上,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對於中職的學生,班主任要注重把握青年初期學生的心理特徵,根據學生的性格、興趣、特長、專業、學習特徵、職業規劃等,為班級中的每一個成員精心規劃其個性發展目標,適時創設有利環境、製造良好條件為學生的個人目標保駕護航,並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強化他們的目標意識,從而增加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增強自我認同感,集體歸屬感與班級榮譽感。學生在實現個人目標中建立自我認同,完成“理想中的我”與“現實中的我”的整合與統一,進而促進班級總體目標的實現。

  二、搭班子,建立班級層級管理

  班幹部是聯絡學生和班主任的橋樑和紐帶,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中職學生班幹部以組織者的身份協助教師管理班級同學,在自我管理和管理他人的過程中,可以較好地培養公民意識,強化自身組織能力、領導能力、集體協作能力以及突發事件處理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有助於他們儘快適應職場的挑戰與社會的競爭。培養、任用班幹部進行班級層級管理需要注意兩個問題:

  首先,從任用標準而言,要以學生的能力發展為指向。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要用聯絡、發展、變化的觀點看問題,這也就意味著要把學生放在一個動態的過程中去考核。中職的學生因成長背景、個性特徵等差異,導致在能力的顯現與展示上有所差異。因此,選用班幹部不應以學生能力的靜態標準來考量,而因以學生能力發展的動態標準來權衡。對於組織管理等能力外顯性強的學生,則可以通過班幹部職位來體現其特長與能力;對於組織管理等能力內隱性強但又有強烈意願擔任班幹部的學生,則可以通過班幹部職位以及配備學生助手協作其更好地勝任職位來培養自信心、激發潛能、發展自我。

  其次,從任用方式而言,實行班幹部輪換制度。黨的報告提出要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在班級管理中,實行班幹部輪換制度,保證學生享受教育資源的公平與鍛鍊機會的均等實質上是踐行教育公平的體現。實行班幹部輪換在輪換時間上要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有合理的把握:時間太短,易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導致能力的訓練流於“走馬觀花”似的形式;時間過長,易降低學生的參與度,導致能力的展現“向少數人傾斜”的侷限。因此,班幹部輪換制度既要保證學生擔任班幹在量上的參與,又要確保擔任過班乾的學生的能力在質上的提升。 從而讓絕大部分同學通過幹部的角色養成自我意識、民主意識,培養主人翁精神、服務他人精神,強化責任感、集體榮譽感。

  三、促班風,營造班級良好氛圍

  班風是班級組織在長期的建設中形成的言論上、情緒上和行動上的共同傾向,是學生思想、道德、人際關係、輿論力量等方面的精神風貌的綜合反映。於班級外,是一種形象的體現;於班級內,是一個規範的塑造。班風的建設實質上就是一種環境氛圍的構建,它有利於增強學生對於班級的認同,對自身角色的認可,樹立對於集體的熱愛、驕傲、歸屬的情感。班風建設,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

  一是構建積極互助的學習氛圍。中職的學生普遍存在學習興趣不濃的現象,作為班級管理者,通過在班級建立學習興趣小組、學習幫扶小組等互助學習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積極性,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有效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在體驗到學習上“成功的快樂”中,逐步提高個人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信心與人際交往的主動性和互信性,從而逐漸建立“開放、互信、積極向上、和諧”的民主學習氛圍。

  二是建立和諧的文化氛圍。班級的文化氛圍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的影響是持續而長遠的,是班級老師和學生共同創造出來的聯合的生活方式,它能夠陶冶學生的心靈,增強對班級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在班級管理中,可以通過徵集班級標語、設定學習園地、開設光榮榜、展示優秀作業、設計牆報、佈置“心語牆”等方式滲透集體的溫馨與班級的和諧,從而讓學生的個人情感得以表達,集體榮譽感得以提升。   四、架橋樑,提高班級管理質量

  中職班主任大部分除了管理班級工作之外還擔負著繁重的教學任務,班級管理工作基本上是利用課餘時間來完成。教師常常因為要處理班級的事務,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和工作情緒,而這不利於教師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係,也給班主任管理工作設定了不少障礙。

  中職的學生文化基礎知識薄弱,學習興趣不濃,再加上沒有升學的壓力,學習生活目標感缺乏。因此,針對中職生的消極學習狀況,作為班主任,就有必要加強與班級科任教師的聯絡,通過協作科任教師的工作,共同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習興趣,督促完成學生任務,提升專業技能。

  一積極與任課教師溝通,多方面瞭解學生情況

  班主任工作繁瑣而複雜,工作基本上是利用課餘時間來完成。而對於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況就需要通過科任教師來進一步瞭解。因此在班級管理中,要善於利用外力,讓科任教師成為班主任管理班級的“助手”。

  作為班主任,應當及時積極地與各學科科任教師進行溝通:瞭解班級課堂紀律、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程度、學習效果等情況,並對科任教師反映的課堂問題及時進行處理與跟進,確保課程教學的正常進行。同時,班主任可以與科任教師共同探討如何去激發部分厭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針對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質量。對於科任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班主任應當有技巧地轉達給學生。學生都希望得到表揚,如果學生在班級得到班主任間接地轉達科任教師對自己的表揚,會更大程度上喜歡上這一門課程,班主任與科任教師的“雙重表揚”,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

  二配合科任教師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從教學管理的角度而言,班主任就是科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樑”。班主任在協助科任教師的工作中。首先要在班級樹立學生尊重教師的理念。良好的課程教學都是建立在師生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應積極配合科任教師監督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確保班級學習質量。同時,對於學生反饋的教學意見,教師可以及時和科任教師溝通,以便於教師有效地掌握班級學生對該門課程的學習態度與效果。在班級管理中只有凝聚任課教師的力量做到齊抓共管,才能達到管好班級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全國十二所重點師範大學聯合編寫. 教育學基礎第二版[M]. 北京:科學教育出版社,2008.

  [2]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 心理諮詢師基礎知識[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3]黃才付.抓好五個環節. 提高中職班級管理藝術[J]. 河南教育教學管理.

  [4]陳小萍. 淺談中職學校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創新. 教育時空,2011:119-120.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