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工作論文

  班級管理工作是學校的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學生髮展為本,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已經成為共識。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析班級管理工作中班級文化的建設

  摘 要:班級文化是將師生作為主體,共同創設集體文化氛圍、行為習慣、規章制度的一種精神載體,班級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由物質文化、班級精神文化和班級制度文化有機組成。本文主要針對班級文化的功能進行分析,並探討班級管理工作中班級文化的建設措施。

  關鍵詞:班級管理;班級文化;建設

  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於生價值觀的形成、個性的發展有著關鍵性影響。但是就目前班級文化建設現狀來看,其中還存在著一些嚴峻的問題,如何建設良好的班級文化,促進學生的發展是需要重點關注的課題。

  一、班級文化的功能分析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一書中說過,“用環境,用學生創造的周圍情景,用豐富的集體精神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一個微妙的領域。”班級文化正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創設出良好的文化環境,其功能體現在幾個方面:

  1.導向性:班級文化與師生利益是高度一致的,班級文化的形式與內容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思方式。班級文化是客觀存在的,如果班級文化可以引導學生的意識,對於學生的成長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於處在階段的青少年而言,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並不成熟,這是離不開班級文化的引導的。

  2.凝聚性:班級文化的建設目標就是要在班級中營造出發展、團結的風貌,理想的班級文化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溫暖,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團結友愛、互幫互助。一旦這種文化被建立起來,那麼就會形成積極的合理,將師生團結起來為了班級的發展共同奮鬥。

  3.約束性:班級文化有著極強的凝聚力,可以將師生的共同理想、利益和追求密切結合起來,形成一種合理。同時,班級文化也有著約束性,每一個成員都需要受到它的制約,這樣才能夠讓所有的成員都可以規範與約束自己的各項行為。

  二、班級管理中班級文化的建設對策

  1.制定出完善的量化管理制度

  要建設出良好的班級文化,制度的約束是必不可少的,用制度來約束學生可以讓他們產生自我管理與預警管理能力,當然,開展班級管理的最終目的並非是為了約束學生,而是為了對學生產生正確的引導。要讓學生接受班級文化,首先要具備完善的管理制度,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為此,有必要鼓勵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工作中,這不僅可以達到集思廣益的目的,還可以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調動起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在制度的實施過程中,可以採用執法輪流制的性質,讓班級管理工作朝著制度化的模式發展。

  2.注重培育班級主流文化

  目前,班級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必須要加強主流文化的建設工作,避免班級文化建設出現實效不明顯的問題。各個班級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建立班級主流與文化,確定好共同的核心價值與行為準則,讓其成為學生的共同願景。作為班主任,要注意將學校願景與學生願望相結合,用共同的願景來鼓勵學生進步,這種願景需要有清晰的目標,讓學生可以積極的為之奮鬥。實踐活動顯示,只要具有共同的班級願景,就可以通過願景來建設出主流文化,激發出學生的創造力。

  3.加強自我教育,增強集體榮譽感

  開展主題班會或者情景討論進行自我教育,讓學生設計不同情節,進行自我教育,展開互相辯論,讓學生的思想、學習等方面問題得以解決。筆者就在開學之初,就發現學生們對學校的一切都很新鮮而所學內容又很少,於是他們就放鬆了警惕,打鬧、躥班、交友、看與學習無關的課外書、隨意帶電子產品及零食進班等現象蔓延。針對這種現象,我開展了“做一名文明守紀的生”主題班會。會上,學生們都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看法,最後達成一致意見,不良作風有所減少。在情景討論班會中,筆者有一段成功經驗,正巧一段時間要外出開會,就設定了“當班主任不在的時候”為主題的班會,學生們模擬了學習和生活的情景,表演了班主任不在的表現。經過全體評價,讓學生們在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過程中得到影響。這種無形的教育克服了死板的說法教育,而是創新性的實現自律教育,參與性強,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過活動和討論,強化了學生的自我教育,造就了“比學趕幫超”的良好風貌。

  4.尊重主體角色,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班級文化建設中,學生作為主體之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班級管理中也要堅持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和主體意識,調整班級內部的組織結構。班級內部的組織結構重點在於學生幹部的推選,發揮好學生幹部在班級管理中的主體作用,帶動學生都參與班級管理事務中。在班級學生幹部的推選過程,還要建立班級班務公開制、值班班長制等機制,給予學生幹部充分展示管理才能的平臺和機會,也利於培養學生的負責態度和責任心。在管理的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在服務的過程中,學會為集體和他人服務,相互協作和相互幫助。同時,還應建立相應的班級自律小組,實現學生的自我監督和自我教育。

  三、結語

  綜上所述,班級文化是一個重要的教育載體,通過班級文化的建設,可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加強班級文化建設,不僅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徑,更是學校育人方式的轉變,從而實現對學生的管理從制度約束向文化影響、文化育人的教育行為轉變,以達到教育人、薰陶人、培養人、發展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雲,程巨集. “隊委制”取代“班委制”的小學班幹部管理實踐[J]. 基礎教育研究. 201511 .

  [2] 鍾紅. 定位 整合 設計――在“一班一品”活動中探索班級文化建設之策略[J]. 中國德育. 201103 .

  [3] 侯小佔,陳婭. 農村中學班級文化建設的發展現狀調查及研究[J]. 科學諮詢科技・管理. 201406.

  [4] 史衛華. 把牢德育教育陣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淺談[J]. 亞太教育. 201531 .

  [5] 張興春.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文明習慣養成[J]. 中國校外教育. 201510 .

  >>>下頁帶來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