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教學管理論文

  小學教學是整個教育教學的初始階段,它對學生未來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QQQ,供大家參考。

  文一:小學教學管理中的困境與對策

  摘要:伴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和深化,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也隨之發生了變化,管理者要肩負更多的責任,面臨更多的問題。學校的發展與管理者得管理水平有著密切得聯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以及領導水平直接影響了學校的教育教學。

  關鍵詞:小學;教務主任;管理藝術

  隨著時代的前進和發展,新的基本教育革新不斷全面推進與深化。學校是培育人才與開展素質教育的關鍵場所,學校管治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制約學校教學質量的優劣與學生將來的發展。新的時期對基本教育的小學管理者也指出了不同的目標,教務主任為學校的最好指引者,是保障學校各類工作能夠平穩進行的關鍵所在。學校的發展與管理者得管理水平有著密切得聯絡,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以及領導水平直接影響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在當今的社會發展和教育背景下,如何採取有效的措施對學校各項工作進行科學的管理,是值得每一位小學管理者深入探究的重要課題。

  1當前小學管理者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1觀念陳舊,辦學理念不清楚:

  新教育改革針對小學管理者提出新的要求,而部分管理者本身的教學觀念比較保守,致使學校的管理工作無法與時代共進。辦學理念是學校監管的根本性引導思想與靈魂,多數管理者未明確學校的辦學觀念,未從學校的具體教育條件、學生狀況與師資水平出發考慮,而是環繞“分數”在執行,單方面的追尋升學率,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計量老師教學的標準,缺少人文關懷,這樣常常引發學校監管工作事半功倍。

  1.2教師素質和業務水平滯後:

  新課改不但對管理者指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對老師指出了新的要求。強調老師在知識構成、思想形式和教學措施等方面建立自身的認知體系並有很好的創新精神。當前,教師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心理:一是認為自己屬於事業編制人員,工作積極與否都有屬於自己的工資,不思進取;另一方面由於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要求和標準,一些教師感覺自身存在差距從而在教育教學中產生了消極的心理。這就造成了教師的素質和業務水平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1.3重物質文明建設,輕精神文明建設:

  因近幾年黨和國家針對教學的極度重視,提供大量資金。而部分小學管理者只經過建立校園環境與購買先進設施等增強物質文明建立,忽略了精神文明的建立。這樣常常導致學校的教學環境好了,而學生的日常素質差了,舒適的辦公樓建立起來,但優良的文化傳統卻沒有了。

  1.4民主意識淡薄,評估不合理:

  一方面,學校的最高領導與教務主任是管理者,很多事務基本上都是校長定論,這就易導致管理者形成一種霸道的決策思想,獨斷專行、剛愎自用,使得學校的工作氛圍僵化,同時也打擊了教職工的積極性。另一面,管理者是學校的最高領導人與教務主任,學校監管的好壞、榮譽、責任均由管理者一人負責。這樣常常致使教職工對學校監管工作的參與性較低。另外,部分學校出現教學評估不合理的情況,只重視教學效果忽略了教育流程的評估,違反了教學規律與方針。

  2小學教務主任學校管理策略研究

  2.1與時俱進,轉變學校管理理念:

  作為新形勢下的小學管理者,不但為教育體制的重點實施人,而且是學校各種管治的總管理人。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根據形勢按課改的實施要求,努力轉變學校教學理念。自傳統的應試教學觀念轉向以素質教學為核心的觀念;從傳統的以分數為主轉化為訓練、提升學生的根本素質與技能為核心。伴隨著新課改不斷深化與發展,教育不僅要增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要重點關注學生的綜合發展能力。

  2.2提升教師的業務水平,增強學校競爭力:

  老師是學校施行教育的主體,是教學系統的核心力量,老師的業務水準與整體素質很大水平上決定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及發展,。新課標中,對老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嚴的要求。首先,教師必須在其知識儲備的更新、思維形式、教學方式的多樣以及創新精神的強化上有所突破,形成適合時代教育要求的教育觀念,同時也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體系。再有,需要老師在知識構建方面突破傳統只會解決學科內知識的限制,向跨學科及多學科領域整合與拓展。最後,要求教師在教學能力方面同時具備包括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教學能力,並具有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

  2.3以創新帶動學校發展:

  創新是民族的靈魂,也是學校發展的根本保證。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社會對於人才要求和標準也隨之發生變化。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教師的教學思路和觀念都會對小學生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作為教育制度的執行者和學校的最高領導者,小學管理者要立足於學校的發展,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管理方法和教學思路方面進行創新,鼓勵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敢於挑戰傳統,善於總結分析,教師和教師之間要互相學習以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通過創新推動學校不斷向前發展。

  2.4合理的獎懲制度:

  合理的獎懲制度能夠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水平。那麼,什麼才是合理的獎懲制度呢?筆者認為,學校應讓教師瞭解學校的期望,如學校希望教師能夠關愛學生,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教學中開拓創新、善於總結,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們在此“期望”的影響和鼓舞下認真工作,學校可在此基礎上實施合理的獎懲制度。在實施獎懲制度時,學校規定把教師的教育效果納入量化考核,對其動態評價很關注,且適時檢視目標進展情況,和老師進行共同商討研究、共同成長。

  3結束語

  學校管理者要立足於以學生為基礎,朝著按基礎教學的標準及課堂革新的指標的方向,不斷進步,增長見識,全力提升自己的素質及各方面能力,用科學發展觀引導師生的各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學校的發展順應時代的潮流。

  參考文獻

  [1]張召富.小學的管理藝術[J].華夏教師,20126:53.

  [2]李險峰.淺析小學管理藝術[J].科學諮詢:教育科研,20113:8.

  [3]黎建榮.淺談農村小學校長管理藝術創新[J].時代報告月刊,20118:82.

  文二:小議小學教學管理的科學性

  1.小學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對教師也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在教學手段上,要求教師能夠利用網路和其他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在思維方法上,要求教師能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在基礎素養上,要求教師能夠做科研型教師;在教學能力上,要求教師形成自幾的教學風格並具有使用多種教學方式的能力。但是這些標準與許多教師自身的素質存在這很大的差距,加之教師的培訓工作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這就導致了相當一部分的教師因為畏懼情緒而安於現狀,造成小學校長在貫徹新課程改革標準下的教學管理工作難度的增加。

  1.2教學理念轉變不及時

  新課程標準改革帶來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如發展的理念、課程的理念、校本的理念、有效教學的理念、評價的理念、研究的理念等,由於受多年定勢思維的影響,新課標的理念沒有真正被內化為教學管理者的教學理念,這使得前沿性的教育理念沒有真正的到達教師和教學管理者的內心。當前小學教學管理者的思想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仍是按照過去對管理認識的觀念並且一直重複著過去的管理模式。實際上,人們真正對管理內涵的認識,不僅僅在是在教學管理領域,在巨集觀的教育管理和整個學校管理和中都是滯後的。有些情況是雖然校長有了先進的教學理念,但是教師具有牴觸情緒,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校長提倡的理念並沒有得到教師具體的貫徹執行,這就是教師在教學理念方面沒有得到轉變。還有些情況是教師雖然參加了各種型別和級別的新課程標準的培訓,對新課程的改革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對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教學方法也有自己的看法,想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實際運用,但是校長為了保證升學率,進行強化意識教育並不允許進行新的嘗試,這就是校長的教學管理理念沒有得到新的轉變。

  1.3教學管理評價陳舊

  一直以來,我國小學教學管理的工作是以適應應試教育為前提運轉的,對學生的好壞進行評價也是根據分數來定,對於教師和學校的評價是依據學生的成績來論,在學校管理質量方面只追求片面的管理方式。新課程改革以後,教師和校長不但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生獲取知識方面,而且也開始關注學生在能力提高和獲得幸福感等方面上,校長不僅僅關注教師教學成績,同時也開始關心教師的身心健康。但是以前的考試評價制度仍舊制約著新課標的實施,學校的管理也還是以分數為主,這種傳統的成績評價方式,為小學教學管理工作帶來了重重困境。

  2.加強小學教學管理科學性措施

  2.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筆者認為:各個學科要有專業的教師上課才是理想的教育資源。只有強有力的教師資源,才能提高教師質量,才能讓家長對學校教育放心選擇,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子女教育的需求。學校要用發展的眼觀來看待教師隊伍的建設,不應該只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要積極的為教師提供各種深造和學習的機會。作為學校的決策者和領導者應該把好人事這一關,各科都要有相應專業的教師。

  2.2轉變教學管理理念

  轉變教學管理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目前,我國大多數小學管理者的理念都還不能適應“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要求,因而不能充分發揮“以人為本”管理的作用,因此教學管理者應該不斷地加強能力、知識和管理藝術的提高,一切活動都要為教師和學習能夠擁有更好的發展服務。還要善於將自己的教學管理理念轉化為全校師生的實際行動,轉化為學校的規章制度,再通過制度的約束把教學的管理理念轉化為教學管理實踐。

  2.3科學評價

  校長要激發教師潛能,關注教師個體。在小學教學管理工作中,教師是基礎,校長是關鍵,只有擁有較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才能得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校長要深入課堂,瞭解實際教學中的情況,對教學工作作出具體的指導與檢查,校長要將教學資訊與動態加入到教學管理的科學決策中來,將最新的教學理念融入到具體的教學中。教學管理工作需要科學的評價,小學校長的教學管理要從選拔性、終結性評價理念過度到發展性、過程性的評價理念,注重評價的多元性、診斷性、過程性、綜合性與激勵性,將以分數為主的教學評價標準轉變為以人為主的評價標準,從而促進學生自主成長和教師專業的發展,實現全校師生的全面發展。

  3.結語

  總之,新課程標準改革下的教學管理工作不能持續在以前日常教學管理的單一層面上,要從新角度出發,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以教育人、培養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更新陳舊的管理理念,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調動教師在教學管理中的主動性,爭取把教學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使教師和學生共同營造出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