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融利率市場化的論文

  利率作為調節經濟的重要槓桿,具有優化資源配置、調節資金供求的作用,是國家進行巨集觀經濟調控的有效工具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中小銀行利率市場化應對策略 》

  摘要:

  利率的市場化會對整個社會經濟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以存貸款為主要業務的商業銀行。面臨衝擊和負面影響較大的應當是資金總量處於中小水平的中小銀行,這是因為他們規模相對較小,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弱,由此促使中小銀行不斷進行金融創新,以期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本文分析了我國中小銀行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受到的影響,結合實際提出了中小銀行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

  利率市場化;中小銀行;金融創新

  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利率市場化的基本構思,會議在《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中央銀行按照資金供求狀況調整基準利率,並允許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在規定幅度內自由浮動。自此經過二十多年的穩步推進,直到2015年10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同時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同時,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定存款利率浮動上限。而且隨著央行基準利率的確定和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中國利率市場化基本全部完成。利率市場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使資金的流向更加合理化、效益化,實現資金的合理利用,促進銀行進行金融創新;另外一方面利率市場化給銀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一、對中小銀行利潤方面的影響

  克里斯蒂安.韋勒ChristianEweller,2001在阿斯利.德米爾居奇-昆特AsliDemirguc-Kunt和恩裡卡.特拉賈凱EnricaEetragianche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危機的相關性進行了更直接的研究,發現實際利差在金融自由化後呈下降趨勢。[1]泰翰.菲茲羅、楠斯.頗特、艾得.泰科斯2010使用了我國規模前20名不包括農行銀行2007年的資料,模擬分析了利率市場化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他們認為利率市場化後,我國銀行業市場結構將會基本保持不變,規模較大的銀行依然是銀行系統核心,中小銀行的資金成本和貸款業務將會處於劣勢,但中小銀行將會與大銀行進行激烈競爭,並且效率可能提高,同時市場上存貸款利率將會上升,但利差會可能縮小。

  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在2013年11月出席金麒麟論壇時也表示,完全利率市場化後,銀行傳統存貸業務將受到挑戰,銀行業的利潤將受到影響。①中小銀行由於市場份額小、綜合實力不佳等原因,在“爭儲攬貸”競爭中必無法與大銀行抗衡,再加上其對利差收入依賴性大,傳統的盈利模式必將受到巨大沖擊,無法持續。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宗良2013表示,從近期我國銀行業利差的變化來看,銀行業利差普遍有所減小,中小銀行減小的幅度更大。②本文通過分析1996至2015年利率市場化中的銀行業存貸利差變化情況變化顯示利率市場化引發的銀行的存貸利差的變化,從表格可以看出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從2006年開始銀行的存貸利差逐步減小見表1,可見利率市場化後,存貸利差收窄是大勢所趨。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推進,一方面,存款作為稀缺資源,利率管制放開將加劇銀行間的價格競爭,為了爭奪存款資源,商業銀行將不得不上調存款利率;另一方面,放開貸款利率下限後,銀行爭奪優質企業的競爭更加激烈,為了維持貸款份額,紛紛降低貸款利率來吸引借款人;再者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蓬勃發展,非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在與銀行競爭著資金來源,由此推高了資金成本。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推進,一方面,存款作為稀缺資源,利率管制放開將加劇銀行間的價格競爭,為了爭奪存款資源,商業銀行將不得不上調存款利率;另一方面,放開貸款利率下限後,銀行爭奪優質企業的競爭更加激烈,為了維持貸款份額,紛紛降低貸款利率來吸引借款人;再者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蓬勃發展,非銀行業金融機構也在與銀行競爭著資金來源,由此推高了資金成本。

  根據銀監局《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表》整理得知見表2,自從2011年來,雖然我國商業銀行非利息收入佔比逐年提升,但佔比仍然相對較低,目前利息收入仍是國內商業銀行的主體收入。尤其多數中小銀行對傳統存貸業務的依賴度更高,有些甚至90%以上的營業收入都來自於利息收入。由此可見,利差收窄引起的淨利息收入減少是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減少的重要因素。

  二、對中小銀行風險方面的影響

  1.加大流動性風險對於銀行來說,市場利率發生波動和銀行的資產負債期限匹配不一致是利率風險產生的兩個條件,只要這兩個條件同時存在,就存在利率風險,造成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的大小取決於市場利率波動的大小和銀行資產和負債不匹配的程度。由於利差減少,為提高收益,銀行也許會選用比較冒險的方式去搭配業務,比如短期負債搭配長期資產會產生最大的收益,但其所面臨的流動性風險也會隨之提高。

  2.加大道德風險隨著銀行准入門檻降低,銀行間競爭加劇加上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銀行利潤空間會進一步縮減,銀行人員為維持利潤的高增長,就會准入高風險客戶,從而不能理性的評估貸款風險,而高風險客戶往往具有更高的違約風險。

  3.加大匯率風險由於未來較長時間我國經濟仍能保持較快發展,利率市場化後國內利率上升,如果匯率加大浮動,可能引發人民幣快速升值和大幅度波動,加大銀行匯率風險,並引發新的套利行為,如果匯率不能自由浮動,可能加速熱錢流入,衝擊國內市場和金融秩序,如果匯率波動過大,會加大和給銀行帶來新的匯率風險。固然在利率市場化這場戰役中,中小銀行相對於大型銀行來說,抵抗風險能力較差,但中小銀行也有其自身的優勢:

  一是從時間方面分析,中小銀行由於信貸決策層次相對較少,對業務的審批速度也相對較快,審批方法比較靈活,因此對於那些時間緊促的業務具有更大的吸引力,能夠更好的吸引客戶。

  二是從空間方面分析,中小銀行具有很強的地域性特徵,其資訊成本優勢比較明顯。地域優勢以及資訊成本優勢使其對當地的主要存款來源和貸款去向都相對了解。在吸引存款方面,中小銀行由於與當地政府以及其他機構相對熟悉,更容易合作,再加上決策靈活度比較高,可對在本行存款的客戶提供更多的的便利和優惠,對儲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貸款方面,地域優勢和資訊成本優勢使中小銀行對當地企業的經營狀況和資信狀況有更深入的瞭解,並且也更方便對後期貸款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可能性,從而降低了資訊成本和監督成本。

  [3]機遇與挑戰並存,面對利率市場化大趨勢,中小型商業銀行在正視困難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優勢條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彌補短板,在優化自身業務過程中贏得生存空間。首先,提升自身定價能力,建立有效的產品定價機制。

  商業銀行應該從自身定價能力的現狀出發,選擇適當的定價方法,商業銀行在產品定價過程中,不能單從利潤著手哄抬貸款利率或者為了吸引客戶隨意降低貸款利率,而是從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的層面上出發,在考慮資金和服務成本、擬獲取利潤、企業形象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客戶的服務需求,設立分層的利率體系。對優質客戶可以提供更多、更優惠的利率選擇,對高風險客戶可以正確評價收益與風險的關係,對不同地方和區域的客戶實行差別定價原則,這樣既能提升競爭力,又能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另外,國家應設定相應的部門,制定相應的法律制度規範利率制定中的行為人,使其行為符合有關規定,防止違法制定利率的不軌行為,真正做到按風險加成原則確定貸款利率。其次,積極發展金融服務,提升中間業務比重。

  以提供金融服務為主的中間業務相對於傳統貸款業務,具有風險小、發展空間大、成本低、客戶價值挖掘度高等優勢。國際上商業銀行的中間收入一般佔總收入的40%-50%,有的銀行佔比甚至超過70%,而我國中間業務發展較晚,尤其中小型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佔比較少,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美國和香港的利率市場化經驗證明大力發展家庭管家、生活祕書、理財、諮詢、金融衍生品交易類等較少佔用資本金的中間業務或表外業務未來將成為銀行未來爭奪的重要領域。因此積極發展中間業務將是我國商業銀行有效增加利潤、應對利率波動風險的有效措施。

  再次,不斷進行金融創新,發展特色產品業務。中小商業銀行同時具備業務審批環節少、市場反應速度快、地方性支援較多等優勢,唯有充分挖掘這些優勢,根據市場和客戶的不同需求不斷地推出適合客戶發展的新產品,譬如,中小銀行可緊跟時代潮流,大力發展“電子業務”,社群銀行,除傳統的網上銀行外,手機銀行、PAD銀行、微信銀行、小微雲、農金通等也是中小銀行大力發展的方向。只有穩步推進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發展特色產品業務以及綜合化經營服務,才能滿足客戶日益豐富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有立足之地。

  參考文獻:

  [1]向文華.金融自由化與金融風險相關性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95.

  [2]巴曙鬆.利率市場化會對銀行業的市場結構形成顯著影響——基於美,日等國的國際比較與借鑑[J].江淮論壇,20124:5-10.

  [3]葉亞飛,陶士貴.西南金融[J],20149:63-68.

  篇二

  《 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動因現狀研究 》

  摘要:

  利率市場化改革是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環節和客觀要求,對我國應對經濟全球化和促進資源優化配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闡述了利率及利率市場化的內涵,接著分析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動因,指明瞭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現狀。最後,針對中國利率市場化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

  利率;利率市場化;內涵;動因;現狀;展望

  一、利率及利率市場化的內涵

  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錢所支付的代價,亦是放款人延遲其消費,借給借款人所獲得的回報,對資源配置、資金週轉、消費、儲蓄和投資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調節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是金融市場的價格訊號,影響著巨集微觀經濟的發展。利率市場化是指由市場供求關係來來決定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經營融資的存貸款利率水平。它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的市場化。

  二、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動因

  一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利率市場化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問題,是發展與改革過程中資源優化配置的需要。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央銀行直接對存貸款利率進行管制,具有穩定經濟發展的作用。但伴隨著改革開放,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由於中央銀行調整利率不具有連續性,利率難以按照市場需求來調配資金,也不能為金融機構的運營提供正確的市場參考資訊,不能真實反映資金的供求狀況,降低了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因此,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通過利率市場化,才能使得利率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相符,從而優化資金配置,提高資金利用率。

  二經濟金融開放的需要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利率市場化改革已成為世界性潮流,美國早在1986年3月就成功地實現了利率市場化,隨後,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和眾多新興市場國家也先後完成了利率市場化改革。隨著中國加入WTO,國際金融資本加入到國內競爭中來的趨勢不可避免,按照國際公認的共同市場規則執行已成為金融產業改革的迫切需要。

  三利率管制的消極影響日益凸顯政府實行利率管制的目的是維持經濟增長保障金融穩定,但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利率管制的弊端愈發明顯,越來越不能滿足時代需求。首先表現在利率失去“無形的手”的自發調節,容易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其次,。再者,正規的融資渠道被嚴格管制,往往投資大型國金融機構,從而導致大量資金遊離於正規金融體系之外,造成“脫媒”危機,非法集資氾濫,民間利率攀高。

  四金融創新倒逼利率市場化改革隨著金融創新的不斷髮展,一方面,各種創新工具的廣泛使用使銀行利率實際上超出了政府的利率管制範圍,並且導致銀行出現嚴重的“脫媒”現象,從而逼迫各國政府開啟利率市場化的程序。另一方面,以“餘額寶”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金融的迅速發展,憑藉其存款的高回報率,吸收了大量存款,使得依靠高存貸比牟利的商業銀行資金來源不足,最終導致利潤下降。加之網際網路金融的投資門檻為零,任何網際網路使用者都能投資,因此網際網路金融有著非常巨大的客戶資源。面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激烈競爭,金融機構不得不進行自主改革,加快利率市場化程序。

  三、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現狀

  一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程序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起步階段1978-1993、穩步推進階段1993-1998和加速發展階段1998-2015。1.利率市場化改革的起步階段該階段,中國處於經濟體制改革的初始階段,計劃經濟仍佔有主導地位。對利率的改革只是對利率管制稍加放鬆,利率仍具有較強的管制色彩,利率浮動的範圍需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

  2.利率市場化的穩步推進階段我國於1993年確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設想。1996年,在開展金融改革的會上“通過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管理性系統”指出了“利率市場化”,初次正式呈現在國家檔案。從那個時候開始,利率市場化改革正式開展[4]。

  中國人民銀行於1996年和1997年先後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和銀行間債券回購利率及現券交易利率,為利率市場化改革奠定了基礎。1998年又進行貼現利率機制改革,人民銀行放開貼現與轉貼現利率,實現了初步的利率市場化。3.利率市場化的加速發展階段在1998年和1999年兩年之中,我國人民銀行三次擴大金融機構的貸款利率浮動幅度;1999年10月,人民銀行初步嘗試存款利率改革,批准中資商業銀行法人對中資保險公司法人試辦由雙方協商確定利率的大額定期存款。

  2000年,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公佈改革的總體思路是先開放外幣利率、後開放人民幣利率;先開放貸款利率、後開放存款利率。2000年9月,放開了外幣貸款利率,300萬美元以上的大額外幣存款利率由金融機構與客戶協商確定。2004年1月1日,央行再次擴大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並於當年10月,完全放開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利率上限。2005年3月,央行完全放開了金融機構同業存款利率。

  在2012年至2014年三年內,實現了貸款利率的完全開放,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同時,存款利率擴大了存款利率的浮動區間,其上限調整至基準利率的1.2倍。2015年,為應對經濟疲軟狀況,利率作為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發揮了重要作用,央行在一年內五次降準降息。

  二利率市場化改革存在的問題總體來說,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使利率的制定更加靈活、利率的結構趨於合理,促進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對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很多潛在的風險和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1.基準利率形成機制問題我國目前的基準利率是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是16家信用等級較高的報價行以拆借利率為基礎,每日對各期限資金拆借品種的報價所形成的基準利率。

  但由於16家報價機構等級並不完全相同,加之市場分割使其利率傳導效應被極大削弱,導致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效力存在滯後性,應對短期危機的能力不足,Shibor報價的準確性有待提高。由此可見,我國尚未形成一個完全合適的市場基準利率,市場基準利率形成機制不健全,Shinbor報價體制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2.金融市場不完善我國當前金融市場仍處於發展初期,市場監管不完善,投資機構數量不足,金融工具匱乏,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及其內部各子市場之間分散和割裂現象嚴重。這種分割一方面使市場之間的利率聯動效應減弱,影響人們對利率的合理預期,如2013年6月“錢荒”事件,銀行體系流動性下降使利率不斷攀升,然而銀行間債券市場利率與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的波峰相差將近一個月[5]。另一方面,使市場的流動性大大降低,金融資產替代的可能性減弱,資產之間的競爭不足,以至於抑制創新和經濟發展。

  3.銀行業、企業風險加大現代經濟學研究表明,由於資訊不對稱造成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決定了金融脆弱性,而金融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就在於商業銀行[6]。由於利率市場化,銀行系統將面臨著更加嚴重的不確定性,其中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尤為突出。隨之存貸款利率放開管制,利率波動範圍擴大,在商業銀行所面臨的四類基本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中,利率風險將逐漸成為最主要的風險。利率市場化使得商業銀行對利率管理的自主性提高,易導致商業銀行追求利率、忽視風險,通常的結果是利率水平的升高。利率水平升高,一方面會增加企業的籌資成本,降低企業的投資積極性,不利於經濟規模的擴大。另一方面,貸款門檻降低,可能會有一些企業不考慮自身償還能力,以高利率盲目貸款,最終導致商業銀行壞賬增加。加之我國風險管理的人才和經驗匱乏,沒有建立完善的利率風險管理人才的培養和經驗的引進機制,利率市場化後的風險問題不容小覷。

  4.金融創新領域發展不健全首先是由於市場因素。銀行業是壟斷性較高的行業,出於防範風險的目的有著較高的進入壁壘,因此面對的競爭壓力較小,導致創新動力不足。其中佔有市場壟斷地位、以存貸款為主要業務的國有商業銀行更是如此,只需擴大業務規模即可獲取額外的壟斷利潤,且壟斷成本小於創新成本[7],自然創新動力不足。其次是由於制度問題。有關金融創新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沒有起到良好的導向和激勵作用。我國金融行業實現“分業經營、分業管理”模式,雖有利於單個領域之間的管理和經營,但減弱了各交叉領域的聯絡,不利於整個行業的協同合作,從而限制了跨行業金融產品的創新發展。

  四、對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展望

  一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回顧發達國家的利率市場化之路,穩定的金融環境創造了市場化的條件,而究其根本是有嚴格的、法制化的監管作為支撐。而我國的金融監管始終存在漏洞,法律也有其不盡完備的地方,這極可能導致市場化下的利率頻繁與異常波動,銀行利用其優勢形成壟斷或是不合法的民間金融組織、影子銀行影響金融體系的安全性、穩定性[8]。政府必須在相關部門,即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現有的監管模式上,構建更為嚴格的、高效的監督體系,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規範操作流程,防止出現惡性競爭。同時,加強立法,保證監管的全覆蓋性,從而提高金融體系的安全性,達到降低銀行業和企業風險的目的。

  二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利率市場化伴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是金融市場必然經歷的一個過程,它將引導我國金融市場向一個發達的市場過渡,從而構建一個完善的金融體系。目前我國仍處於利率市場化的初期,無論是市場現狀、法律以及監管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金融市場的深化發展無疑會為銀行業和企業的發展創設更加高效的經營環境,也將大大刺激金融創新的發展。同時,良好的貨幣市場環境有利於發現資金的市場價格,促進基準利率的形成。

  三推動金融創新的發展首先應該完善金融創新的制度環境,加強金融體系的風險防範,制定相應的創新激勵機制,從而更好的鼓勵金融產品的創新。其次,由於二元金融結構的存在,導致稀缺的資金無法分配到更富有活力和效率的非國有部門,嚴重阻礙了金融創新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採取有力措施消除二元金融結構。

  參考文獻:

  [1]林語涵,魏冰玲.利率市場化推進之路[J].人民論壇20161

  [2]戴國強,方鵬飛.監管創新、利率市場化與網際網路金融[J]現代經濟探討20147

  [3]彭俞超,顧雷雷.論利率市場化與金融體系完善[J].山東社會科學20152

  [4]江春,劉春華.發展中國家的利率市場化:理論、經驗及啟示[J].國際金融研究,2007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