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設計小學生的課外作業

     課外作業不僅是教師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複習、鞏固和運用課堂所學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的一種重要形式。好的課外作業既便於教師及時獲取教學資訊,瞭解教學效果,又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消化已學的知識,提高實際運用能力。因此,在國家教育部門極力要求給學生“減負”的今天,為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必須精心地、科學地設計課外作業。
        一、作業的適度性
        課外作業不在多,而在精。小學教學強調當堂完成教學任務,當堂達標並反饋教學效果。小學低年級一般不留課外作業,注重向課堂40分鐘要效果,要質量,在課堂內完成教學任務;高年級的作業量也不能超過一個小時。這樣既可避免學生陷入題海,打疲勞戰,又能使學生及時掌握所學知識。 
        二、作業的典型性
        教師要認真暄薪萄Т蟾俸徒灘模?鮃恍┯氳碧燜?材諶菹喙氐牡湫拖疤飧????庋?缺苊飭送?嘈拖疤獾幕?抵馗矗?鸕醬ダ嗯醞ā⒕僖環慈?淖饔茫?幟芡懷鮒氐悖?Vぶ?斷蚰芰Φ撓行?ㄒ啤?br />         三、作業的針對性
        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好差之別,統一佈置作業會出現“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象,時間長了,差生就會降低做作業的興趣,視作業為負擔而應付或拖延;優等生就會感覺作業太容易,得不到更好的訓練。為了兼顧到各方面的學生,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分出基礎知識題和技術能力題,佈置作業時應分別指定哪些要完成、哪些可以選擇完成、哪些屬於較難的補充題,對優生和差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樣分出層次,既有利於優等生智力的開發,又照顧了差生。
        四、作業的多樣性
        教師在設計和佈置作業的過程中,也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個性特點,適當變換形式。不要天天都是書面作業,使學生一回到家就是不停地寫作業。教師可以佈置一些學生喜歡的能夠動手、動口、動腦的作業,如朗讀、實驗等非書面作業。這樣既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各種能力,又有利於培養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
        總之,教師合理設計和佈置作業,能提高課外作業的質量,大大減輕學生的負擔,有利於學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