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論文

  在經濟繁榮、教育為本的今天,要實行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它們之間該如何轉變?它們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絡?這是當今的熱門話題,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但仍存在著很多待解決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論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

  【摘 要】在經濟繁榮、教育為本的今天,要實行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它們之間該如何轉變?它們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絡?這是當今的熱門話題,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但仍存在著很多待解決的問題。綜合目前教育界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成果,本文從什麼是“應試教育”,什麼是“素質教育”,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關係做一些粗淺的探索。

  【關鍵詞】應試教育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0-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9-0084-02

  一 應試教育

  1.應試教育的歷史演變

  應試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隋朝,而現今所用的教育制度也只是應試教育的一個模式。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這是目前教育改革倡導者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實現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對應試教育的歷史發展及性質變化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也只有這樣才能明確新時期教育改革的方向。

  眾所周知,應試教育的特點就是注重考試,一切教育都為了考試服務。縱觀其歷史演變,可以用科舉――八股――高考三個階段來概括。

  第一階段:科舉時代。隋唐時期的科舉,設有策論、經史等科目,分科取士。做官的權力將不再被因世襲而壟斷,普通人也可藉此鯉魚跳龍門,邁進最高權力的殿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代的科舉選拔制度並不是十分完善與嚴密,常有人為因素干預制度的公正性、公平性。這種情況在宋代得到了改善,“鎖院制”“糊卷制”的實行確保了這種選拔制度更加公平與公正。因時而論,這是一種在當時非常先進、非常公平的制度。

  第二階段,八股時期。明朝開國初期,太祖朱元璋廢除分科取士制度,改為以八股文為載體,專以“四書五經”作為選拔人才的標準。在這個時期,科舉已經發展成為了一種非常公正、公平、公開的完善的人才選拔制度。但這個時代的科舉卻歷來為人詬病,原因在於它強行為讀書人灌輸了一套有利於封建統治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嚴重鉗制了人們的思想,使讀書人大多發展成為“雙目瞪視,舌強木不能對”的書呆子,這是極不利於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因此,從教育的層面上來講:它對社會公平的意義來說是進步的;對社會發展的意義來說是倒退的。

  第三階段,高考。這一時期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從1905年科舉制度的廢除到20世紀50年代末年周恩來發表《關於教育改革問題》,姑且稱之為“前高考時期”;第二部分是“”時期,且稱之為“高考挫折時期”;第三部分是從“”結束後的1977年恢復高考至今,可稱為“現代高考時期”。高考時期為一個整體,其特點依舊是公平與公正。每一個人都有均等的機會進入國家的高等學府接受教育,但其缺點也顯而易見,即無法依據每個人的差異而量身制訂學習計劃;造成了人才綜合素質的缺失以及教學資源的浪費。

  2.應試教育的弊端

  縱觀應試教育發展的歷史,不難發現,應試教育至多可以保證公平,然而時代在改變,社會在發展,公平的要求已經不是當今教育所最應該注重的方向了,取代它的應是人才“盡其天賦、善其能才”的要求。

  應試教育把應試作為唯一或主要的教育目標,是一種十分狹隘的教育模式,這種模式正把中國基礎教育引進死衚衕,其消極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重人力素質,輕人本素質教育;2阻礙個性發展,扼殺創造力;3負擔過重,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發展;4導致學生兩極分化;5加重教師負擔;6釀成嚴重的考試弊端。

  二 素質教育

  1.素質教育的含義及特點

  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的基本特點是:全體性、基礎性、發展性、全面性、未來性。

  2.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當前教育還不能最大限度地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不論是學生抱怨課業負擔重,還是家長感慨為子女“擇校”的奔波,甚至是被人們詬病畸形發展的補習班,以及面對升學率的大壓力……都反映了全社會共同的呼聲――改變應試教育現狀迫切,實施素質教育必然。

  然而,為什麼素質教育聚焦了這麼多人的關注,牽動著全社會的視線?究其原因,它是社會發展的趨勢,是一種必然規律。1素質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2素質教育決定著國家的未來;3素質教育關係億萬家庭的幸福;4素質教育也是教育自身改革發展的必經過程。

  三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係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既有聯絡,又有區別。正是由於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間密切的聯絡,如加以規劃及應用,可以互相轉化,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第一,它們通常都存於同一領域中。如同一社會、同一學校中,有時甚至存在於同一家庭、同一個人中。

  第二,它們都重視提高科學文化素養。但由於辦學目標、培養途徑的不同,所帶來效果也不同。應試教育由於辦學目標、培養途徑的狹隘性,決定了其在提高人的素質上存在

  的片面性、侷限性。由於只注重提高文化素質,而受教育者在心理、政治、思想、道德、身體素質方面得不到應有的提高,致使所培養的人才在社會實踐中連小小的挫折都承受不了,動不動就沮喪、退卻、放棄。如此怎能面對未來世界的激烈競爭呢?而素質教育由於辦學目標、培養途徑的遠大性與相容性,決定其在提高人的素質上的全面性、綜合性。

  第三,考試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無論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都是必要的。它們都要通過考試來檢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衡量學生智力水平高低,總結教學得失,促進教師教學的進步提高,所以不要將考試當成應試教育的專利,只是素質教育反對將考試作為評價學生學業的唯一手段。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既有區別又有聯絡,兩者可以相互轉化,只有正確理解兩者的關係,在實踐中,才能促使它們往好的方面轉化,從而推動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