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論文範文3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其前提和基礎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發散思維,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和實踐,探索多種解題思路,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論文範文,歡迎閱讀!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論文範文篇一:小學數學人教版教材實踐

  一、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的分析

  人教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是秉持“以人為本”的基本設計思想來設計編排的,其實現了將數學知識點由難到易的排版,讓學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教材在教學內容上與生活實踐相聯絡,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比如,在三年級下冊的教材中,就有“製作年曆”和“校園設計”這兩個實踐活動,這兩個實踐活動能夠鍛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數學演算法的要求上更是多樣化,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避免學生學得的知識範圍過於狹隘。

  二、教學實踐的具體要求

  1.結合教材要求,站在學生的立場進行教學安排

  教師對教材的使用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一個主要因素。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更多地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瞭解學生的學習動向,結合本班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訂有效的實踐教學方案。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學生學習的薄弱點,然後進行鍼對性的訓練,幫助學生完成小學數學學習。比如,在第二冊數學實驗教材中,要求學生學會認識時間,而一些學生在對時間的學習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在進行時間認識的教學前,教師可以先問學生:“同學們知道現在是第幾節課嗎?”樹立起學生的時間觀念,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時,可以先講解時針的轉動規律,接著介紹分針與秒針,由難及易,步步深入。

  2.將課堂作為教學實踐基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數學的教學形式主要是課堂教學,教師應當充分地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是學生學好小學數學的關鍵,教師可以進行教學方式多元化的教學,結合教材要求,開展一些與數學學習相關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趣的最好方法就是進行遊戲教學,比如,在進行10以內的加減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設定一個讓學生買菜的情境,讓學生在買菜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加減法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情況,幫助學生進行算術練習。

  3.課後進行教學反思,優化教學方式

  每次的實踐教學結束後,教師應該及時地對教學進行反思,找到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並且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優化。在教學工作中,不斷地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是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教師應當很好地結合小學數學實驗教材,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進行教學,讓學生更加全面地學好小學數學知識,為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邵小潔 工作單位:江西省上饒市實驗小學

  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論文範文篇二:小學數學小學生創新意識培養

  一、創新情境數學教學模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學模式對於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不同的情境來講授知識能夠激發和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的思維,由情境可認啟發學生對解題思路的獨特的想法與思路,這一過程既是形成數學構思的過程,也是展開合理解題思路的思維過程。在情境教學模式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創新思維,並積極主動地發表對解題思路的見解,從積極參與教學的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就培養起來了。此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還要注意數學語言的使用要與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相適應,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情境教學模式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準備各種圓柱形的實驗品,如圓柱的玻璃器皿、圓柱木塊等,分發給學生要求其動手量出長、寬、高等所需資料,並通過實踐來求得體積。通過實驗啟發學生自己總結出計算圓柱體的體積公式,並引導學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計算體積差等方式求得體積。

  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穩定性差的特點,在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非常重要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興趣的驅使下,小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課程,才能在興趣的驅使下展開更多的創造性思維。數學教學本身具有理論性強的特點,理論的講解枯燥乏味,難以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也有很多小學生對數學課程有著厭學情緒,這時教師就要注意採用新鮮多樣的方式來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例如,利用多媒體、幻燈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展現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在學習數學上的興趣。數學課上教師還要注重將數學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拉近數學與小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他們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認識左右、上下、前後”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座位編號的方式,利用學生的座位編號並進行確認練習,學生在相互認識的互動中對左右、前後、上下形成認識,這樣能夠有效提高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通過互動合作的方式來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開展學生之間的互動式合作能夠形成學生之間思想的交流,對其創新意識培養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互動式的合作中學生通過交流可以對所討論的問題產生不同角度的認識和思考,有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其創新意識。通過互動式的合作,在學生之間能夠對問題進行廣泛討論,也能找到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走曲徑小路,觀賞美景時就可以假設問題:對於曲折的小路,如何計算出它的長度?並號召學生展開討論,學生有的說用尺子,有的說用步測……通過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合作討論的方式,能夠對學生的思維產生啟發,這對創新思維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創新型的思維方式對於創新意識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在創新思維的引導下,小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勢必會增強。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可以通過一些有效的訓練方法來實現,例如逆向思維的訓練,有時會對數學問題的解答產生更為簡便高效的作用;聯想思維的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從多角度來思考問題,對全面思考問題具有很好的效果,聯想能夠拓展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是創新意識培養的基礎。

  四、通過實踐活動的方式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數學課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實踐課,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在實踐中創造並感知,從而激發小學生創新意識的養成。實踐能夠在小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更為穩定的知識,因為從具體形象的事中才能強化人們對知識內容的感知和記憶。例如,“1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章節的教學,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通過數一些玩具木棒、數花生等方式來加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化知識內容。實踐活動的方式還包括課下練習內容,安排練習題時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樂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探索活動加強對知識的感知和認識,小學生在自己的實踐探索過程中不但會加強知識的認識,還會形成自己動手的成就感,也會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五、結語

  創新意識對個人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要從小學階段就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也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此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對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了研究探討。筆者針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特點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建議,包括情境時教學模式的採用、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互動式合作的方式以及實踐活動的方式。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地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不斷提高小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其今後的人生髮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為國家的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作者:林維旭 工作單位:山東省萊西市望城馮北小學

>>>下一頁更多精彩“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