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爾對布倫塔諾描述心理學的理論推進分析論文

  布倫塔諾是德國哲學家、心理學家,意動心理學的創始人。1894年退休後,在義大利和瑞士從事研究和寫作。他在心理學方面最著名的著作是:《亞里士多德的心理學》1862、《從經驗的觀點看心理學》1874、《論心理現象的分類》1911。他的學生,如C.施通普夫、C.von埃倫費爾斯和S.弗洛伊德在心理學史上都是重要人物。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胡塞爾對布倫塔諾描述心理學的理論推進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胡塞爾對布倫塔諾描述心理學的理論推進分析全文如下:

  一、引言

  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歐洲,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已有了迅猛發展,科學特別是自然科學幾乎“綁架”了包括思想文化領域在內的一切,形而上學作為一切知識之基礎和各門科學之紐帶的根本地位發生了動搖。人們逐漸拋棄傳統形而上學而崇尚和迷戀科學與經驗,科學主義統治下的歐洲出現了科學沒有基礎、文化發生分裂、生命失去意義、心靈陷入空虛得令人窒息局面。面對這場人性缺失的思想文化危機,各行各業的有識之士都在積極地從自身學科和專業立場出發為改變時局而努力,哲學出身且具有遠大學術抱負的布倫塔諾F.Brentano自然也不例外。

  19世紀70年代科學心理學初創時期,布倫塔諾受經驗哲學、亞里士多德哲學、笛卡爾哲學和樸素現象學等多種哲學思潮綜合影響,帶著把哲學改造成像自然科學那樣的嚴格科學的神聖使命,從經驗立場出發提出了構建描述心理學的巨集偉構想,以便為建立“嚴格科學的哲學”提供概念和原理的起源,從而開創了描述心理學的嚴格科學傳統,在心理學史特別是人文科學心理學史上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並得到了延續、傳承和發展①。這裡需要提及的是,描述心理學的另一傳統即浪漫主義傳統是由狄爾泰W.Dilthey開創的,狄爾泰和布倫塔諾是整個描述心理學的共同建立者②。

  布倫塔諾從經驗活動的視角理解人的心理現象,主張通過內部知覺對作為意識活動的純粹心理現象經驗進行如實描述,因而其描述心理學是經驗的。正如他所說:“只有經驗影響著我,好像情人一樣。”③ 胡塞爾E.Husserl對布倫塔諾所開創的描述心理學傳統進行了傳承和發展,特別是後期,他激進地突破和推進了布倫塔諾描述心理學的經驗框架,通過對本質的強調而將描述心理學推向了一個獨特的新方向④。

  胡塞爾是開啟現象學運動的德國著名哲學家,也是布倫塔諾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學生。正如齊碩姆R.M.Chisholm所言:“我們應把胡塞爾看作布倫塔諾的學生,而非把布倫塔諾看作胡塞爾的老師。”⑤ 胡塞爾深受布倫塔諾影響,確立了建立作為嚴格科學的哲學的理想,併為實現這個偉大理想,在其哲學生涯的最初十年1891-1901年對描述心理學進行了探索性研究,甚至把現象學等同於描述心理學。他早期主要是繼承布倫塔諾的經驗描述心理學,將之拓展和應用於算術領域,並把它作為算術研究的基礎。他於1891年發表的《算術哲學》第1卷是其早期主要研究成果,也標誌著其描述心理學研究的發軔。但早期算術階段的胡塞爾,在描述心理學研究方面並不成熟,他除了繼承以外並沒有對布倫塔諾的描述心理學做出根本性突破。

  經過數年反思和探索,他逐漸認識到布倫塔諾的意向結構模型存在著將意識內容與意識物件混淆的錯誤,從而提出了一種新的“三維”意向結構模型。以這種新的意向結構模型為基礎,他在堅持描述心理學的直觀原則的前提下,使直觀內涵擴充套件到包括觀念直觀,從而把布倫塔諾注重經驗的意動描述心理學發展為注重觀念的本質描述心理學,實現了對布倫塔諾描述心理學的根本性突破。他於1900-1901年發表的兩卷本鉅著《邏輯研究》是其後期描述心理學研究的標誌性成果,但在《邏輯研究》之後他幾乎拋棄了描述心理學而完全轉向了現象學哲學。因此,可以說,胡塞爾的描述心理學始於《算術哲學》而止於《邏輯研究》。

  胡塞爾通過其本質描述心理學體系,有力地推動了布倫塔諾描述心理學的發展與進步,成為嚴格科學傳統的描述心理學發展史上頗為精彩的一筆。然而,我們綜觀國內外研究文獻發現,胡塞爾主要是作為一名哲學家而在學術界備受關注,其對描述心理學發展史的獨特貢獻則較少受到重視,甚至在心理學界也是如此。德布林T.D.Boer的《胡塞爾思想的發展》1979和羅林格R.D.Rollinger的《胡塞爾在布倫塔諾學派中的地位》1999兩本著作,可以說是專門研究胡塞爾的學術思想和歷史地位的經典之作,但它們對胡塞爾描述心理學的理論觀點、變化過程以及歷史地位的呈現仍然遠遠不夠系統、具體和明晰。鑑於此,我們從歷史發展的比較視角系統梳理胡塞爾對描述心理學的貢獻將具有重要意義。

  二、對布倫塔諾經驗描述心理學的早期繼承

  胡塞爾早期的描述心理學研究,主要是將布倫塔諾的經驗描述心理學繼承性地拓展和應用到了算術領域中,通過基於經驗事實的描述心理學分析,探究了“數”概念的表象基礎或心理起源,進而證實了其正當性與合法性。

  自笛卡爾以來,許多哲學家一直把具有知識確定性的數學視作嚴格科學的典範,並自覺以數學為榜樣來構建哲學。數學出身的胡塞爾,對數學有著天然的偏好,並對布倫塔諾的嚴格科學的哲學頗為青睞,但他並非要以數學為榜樣來構建哲學,而是要通過闡明純粹數學的基礎來闡明作為嚴格科學的哲學的基礎⑥。他認為,哲學概念與數學概念的基本性質相同且具有共同基礎,弄清數學的基礎便弄清了作為嚴格科學的哲學的基礎。

  數學或算術中各種數概念和關係的地位並不相同,整個算術的合法性與正當性最終奠基於那些自身簡單且邏輯優先的概念和關係之上,而最簡單和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數”,因此算術哲學應從闡明和分析“數”的基本概念出發。依他之見,對“數”概念的分析首先要對作為普遍概念的“數”和歸屬於它之下的個別自然數概念加以區分⑦。基於這種區分,對“數”概念的分析實質上就是對作為普遍概念的“數”的基本內涵進行分析,而這種分析在他看來只能通過藉助布倫塔諾的經驗描述心理學方法,分析我們的意識活動特別是表象活動來完成。

  胡塞爾不主張把“數”概念視作符號形式中所給予的東西,而是將之看作具有某種客觀性的抽象物件,但這些抽象物件又總是作為我們的表象即某種主觀之物出現於我們認識之中。這說明“數”概念既是自在自為的客觀之物又是在認識中被給予的主觀之物,但它們最終是從某些具體現象中通過抽象作用而產生的抽象表象,因而算術概念分析首先應從主觀心理方面追溯其在具體現象之中的直觀基礎。

  胡塞爾認為,以具體表象為基礎的抽象表象可分為外部抽象外部知覺和反思抽象內部知覺,前者所形成的是反映外部事物的共性、關係或屬性的概念,後者所形成的是反映心理活動或自我狀態和特性的概念,“數”概念的基礎是基於內部知覺的反思抽象,因而它是心理活動或心理行為而非外部事物的共性、關係或屬性。我們欲產生抽象表象首先要以具體表象為基礎,而且要具有從具體表象的內容中分離和抽象出共同部分從而形成抽象表象之內容的能力。對“數”概念的描述心理學分析除了要首先追溯其在具體表象中的直觀基礎外,還要詳細描述抽象表象被抽象出來的具體過程。他認為,“數”概念的直觀基礎是“個別地自為地被給予的、並以集合的方式被把握在一起的客體的全體”⑧。

  此處的客體即是表象內容或表象內容的一部分。他把作為“數”概念的直觀基礎的表象稱為集合表象,即當我們擁有它們之時我們可以用“一些東西”來對它們加以命名。集合表象的重要特徵是,被集合起來的各客體可以完全隨意,即它與元素自身的性質毫無關係。但集合表象之中除了具有元素之外,還具有一個超出諸元素但能將諸元素結合起來的聯結,稱為“集合聯絡”,實際即元素之間的關係,且作為共同點構成抽象的基礎。

  胡塞爾根據布倫塔諾的物理現象與心理現象的區分,區分出兩類關係即原始關係和心理關係。原始關係對應著物理現象,即非意向地包含其基本部分的那些關係,其基本部分完全是根據內容聯絡在一起的;心理關係對應著心理現象,即意向地包含其基本部分的那些關係,其內容只是由於我們的心理活動才聯絡在一起。他認為,集合聯絡作為把諸元素集合起來的集合行為屬於心理關係,在語言中用“和”來表示,因而對它的抽象只能是反思抽象。在對集合聯絡進行反思抽象的過程中,某些作為“一”或“某物”的個別內容並沒有消失,而是在集合聯絡中仍然被給予,只是我們未予以特別注意而已。因此,“數”概念的基本內涵是由“集合聯絡”“和”與“某物”“一”兩個概念構成的。

  胡塞爾獨闢蹊徑地運用描述心理學的方法和理念對“數”概念的基本內涵進行了闡釋和分析,從而對描述心理學進行了早期接觸和研究,但他的描述心理學觀點並未根本突破布倫塔諾的經驗描述心理學理論框架,甚至兩者所存在的問題都基本一致,即混淆了主觀之物與客觀之物。布倫塔諾因執著於物理現象與心理現象的區分,而沒有對意識內容和意識物件明確區分,以致把意識內容誤認為物理現象而排除在心理學研究大門之外。

  胡塞爾則把客觀的作為意識物件的集合聯絡與主觀的作為意識活動的集合行為等同起來,從而混淆了客觀靜止之物與主觀活動之物⑨。此外,他的“心理關係”也曖昧不清,既可被理解為一種心理實在,又可被理解為某種理想的普遍統一⑩。這充分反映出胡塞爾在算術哲學階段對描述心理學的認識和研究尚不成熟,也為其後來描述心理學的根本突破提供了動力。

  三、新的“三維”意向結構模型的提出

  胡塞爾自其《算術哲學》遭到批評之後經過數年反思,認識到布倫塔諾的意向結構模型存在嚴重不足,通過對其改造進而提出了一種新的“三維”意向結構模型。

  布倫塔諾以是否具有“意向記憶體性”intentional inexistence為根本標準對心理現象與物理現象作了嚴格區分,認為心理現象具有物件的意向記憶體性,總是指向或關涉某個物件或內容,並且這個物件或內容不存在於外在世界而存在於內在世界,而物理現象總是自給自足地自己包含著自己,不包含任何其他事物於其內。他通過意向性提出了自己的意向結構模型,涉及意識活動、意識內容和意識物件三部分。但他的意向結構模型存在模糊不清之處,認為意識活動是指各種心理的活動或動作,意識內容是指意識活動所涉及的各種物件,這便混淆了意識內容與意識物件的界限,以致兩者在他那裡可以等同和互換使用。

  事實上,布倫塔諾因過於專注把心理現象與物理現象區分開來,而忽視了意識內容與意識物件的區分,並且認為意識內容和意識物件都不是心理現象本身而是物理現象,只有意識活動才是心理現象。這便把原本屬於心理現象的意識內容等同於屬於物理現象的意識物件而將之排除於心理學研究範圍之外。

  胡塞爾充分認識到布倫塔諾的不足,認為意識活動經驗的內容與超越心靈實體的意識物件具有根本不同的屬性特徵。當我們從不同角度或在不同條件下觀看某個物件時,我們意識活動之中所產生的意識內容是大不相同的。例如,當我們翻轉某個精品盒觀賞時,我們所看到的是盒子的不同側面,我們明白我們在不同的知覺活動或知覺行為中所看到的是同一個物件,但在我們意識中所產生的經驗內容則會隨著觀看角度的不同而變化多樣。再如,就聽某場音樂會而言,我們可以端坐在音樂廳裡收聽,也可以站在音樂廳外面隔著牆壁收聽,但無論在這兩種情況下我們的聽覺多麼不同,我們都深信我們自己所聽到的是同一場音樂會。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是某個盒子而非某些視覺,我們所收聽的是某場音樂而非某些聽覺。

  胡塞爾認為,意識物件並非是意識活動內部用來代替所指涉物件的替代物,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所表現出來的意識物件與外部現實事物實際是一回事,並不存在意識物件或意向物件之外的物自體,意識活動所指向或意向的就是外部世界的現實事物。但意向物件在我們腦海當中是個什麼狀況,則取決於我們以什麼樣的意向方式去對待。例如,詩人審美意向中的花鳥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花鳥,而科學家判斷意向中的花鳥則是生物學意義上的花鳥,儘管詩人與科學家所意向的是相同的物件,但因意向方式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意識內容。這也足以說明,意識內容與意識物件不是一回事。

  胡塞爾在對意識內容和意識物件作了明確區分後,進一步對布倫塔諾關於心理現象與物理現象的分類提出了質疑。他認為,布倫塔諾所謂的心理現象並未囊括全部的心理現象,而在其所謂的物理現象中實則包含了很大部分的心理現象。布倫塔諾僅把意識活動視作心理現象,而把主觀的意識內容等同於客觀的意識物件劃入了物理現象範疇,從而縮小了心理現象的概念範疇。針對布倫塔諾意向結構模型的不足,胡塞爾提出了一種新的“三維”意向結構模型,並以聽音樂為例做了說明。

  對音樂的聽是意識活動,所聽到的音樂是意識內容,聽所指向的音樂是意識物件,其中意識活動和意識內容都屬於心理現象範疇,意識物件屬於物理現象範疇。意識活動、意識內容和意識物件構成了人類心理不可或缺的三要素。意識活動根據意向關係總體上可分為客體化意動和非客體化意動,前者是指具有構造物件能力的意動,包括表象和判斷等意動,後者是指不具有構造物件能力的意動,包括情感、欲求和意願等意動,並且後者以前者為基礎;意識內容嚴格意義上是內在於心靈和私人的,由個人意向方式所決定;意識物件在現實世界中是否真實存在與知覺經驗的本質並不相干,因而虛構的人物、荒謬的觀念等實際不存在的事物也可以成為意識的意向物件。胡塞爾新的“三維”意向結構模型的提出,為其本質描述心理學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四、本質描述心理學

  胡塞爾以新的意向結構模型為基礎,突破和推進了布倫塔諾的描述心理學,提出了本質描述心理學。他把描述心理學重新界定為主體從第一人稱視角出發對其內心中所顯現的普遍“觀念之物”進行直觀描述的本質科學,並規定其具體任務是通過本質直觀描述性地探究由意識活動和意識內容所構成的心理現象的本質種屬和複合形式,故被稱為“本質描述心理學”。他站在人文科學的基本立場上確立了描述心理學的基礎地位,指出了描述心理學的研究物件是具體心理經驗之外的普遍觀念之物,並主張運用本質直觀的描述方法加以研究,最終把描述心理學打造成一門嚴格精密的本質科學。

  一描述心理學的人文科學觀

  胡塞爾與布倫塔諾一樣,主張心理學總體上包括描述心理學與發生心理學兩部分。描述心理學致力於根據自我體驗無先見地描述自身顯現的現象,只對那些直接給予的東西感興趣,而不關心那些關於各種現象起源的理論,也不關心所予現象在自身之外可能意味著什麼以及它可能對什麼有效;發生心理學則致力於通過假設驗證在生理過程和物理過程中尋求心理髮生、演變和消失的原因機制,主張以心理事實的因果確定性為基礎去發現那些正確判斷特定心理事實賴以發生的法則,而且往往會把因果說明的結果與直接所予的現象混淆在一起。胡塞爾認為,描述心理學所堅持的是心理學的人文科學觀,而發生心理學所堅持的是心理學的自然科學觀,科學立場的不同導致它們在研究目標和研究方式上大相徑庭。

  胡塞爾曾明確指出發生心理學是“一門闡釋性的自然科學”。他雖未明確提出描述心理學的人文科學立場,但其描述心理學中卻透露出嚴格的人文科學理念,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他認為描述心理學屬於哲學體系範疇,旨在澄清純粹邏輯的基本觀念並因此成為這種邏輯的哲學補充。其次,他認為描述心理學是一門對心理經驗之外的普遍觀念之物進行直觀描述的本質科學,不涉及任何形而上學的先在假設,也不包含任何經驗論傳統中的現象主義理論。可以說,描述心理學的人文科學立場具有無前提性。最後,他主張描述心理學堅持“面向實事本身”的描述精神,既反對把心理世界視為物理世界的客觀主義立場,也反對把物理世界視為寓居於心理世界之中的主觀主義立場。

  胡塞爾站在人文科學的基本立場上確立了描述心理學的基礎地位,認為描述心理學不僅與邏輯學等其他學科相比處於基礎地位,而且相對於發生心理學更是處於優先和基礎地位。描述心理學可以獨立於發生心理學開展研究,但發生心理學必須建立在描述心理學基礎之上才可以開展研究,描述心理學是發生心理學的必要準備和前提。正如他所指出:“心理學必須根據自我體驗或意識內容的本質種類和複合形式來———描述地———研究這些自我體驗或意識內容,然後才能———_莀_筈_漘_發生地———探尋它們的產生與消亡、它們的構造和改造的因果形式與規律。”

  二描述心理學的研究物件

  胡塞爾所提出的意向結構模型,把意識內容與意識物件作了明確區分,並把意識活動與意識內容歸為心理現象,而把意識物件歸為物理現象。在此基礎上,他對心理現象作了實在之物與觀念之物的劃分,前者指隨時間而變化的具體心理體驗及其組成部分,後者指存在於具體心理實在之外而不隨時間變化的普遍種屬之物、一般之物或本質之物,是主體對諸個別心理經驗事實“觀念化”idealizing和“抽象化”abstracting的產物。

  胡塞爾把隨時間而變化的具體心理現象即實在之物視作心理的“實項”reell部分,認為它們“都是某個自為的個別物,是它所屬的心理本質的一個實在狀態,它在分配給它的這個時間段中存在,而當這段時間結束之後它又退回到虛無當中”。心理現象的“實項”部分具有兩個典型特徵:首先,它們依附於具體經驗事實,是個別、具體和相異的,幾乎所有心理實在之物都具有各自的獨特性。其次,它們是在特定時間中出現並隨時間延續和變化的“真實心理事件”,具有時間上的不穩定性。我們心理經驗中的具體意識活動和意識內容都屬於心理的“真實實在”。胡塞爾認為,心理現象中的“實項”部分所遵循的規律是事實規律,事實規律是通過各種普遍法則來因果地說明個別經驗事實的自然科學的研究物件,發生心理學便是這樣一門學科,它研究的是“作為實在之物的心理活動的共存、相繼的規律”。

  胡塞爾認為,在心理的“真實實在”之外還存在著一種普遍的“觀念之物”,我們不僅存在著指向單個個別對象的心理活動,而且還存在著指向具有普遍性和觀念性的本質之物的心理活動。“觀念”承載著自柏拉圖至康德和黑格爾的哲學史的觀念論烙印,等同於“本質”essences概念。

  胡塞爾所謂的普遍“觀念之物”獨立於一切經驗結果,而與純粹邏輯密切相關,是能夠在本質直觀中被把握的種屬species之物,表現為“數”、“一”、“多”、“關係”等不帶任何質料的純粹形式,它能夠為不同人所把握,具有超時性、同一性和自存性等特徵。例如,對於任何一種名詞性活動而言都存在著一種與之相對應的命題活動,對於任何一種名稱而言都存在著一種與之相對應的陳述,這些“合乎理念法則”的相關性與實際發生的經驗事件毫不相干,而是先天的“觀念之物”或“本質之物”。它們並不斷言某物是否實際發生,而只斷言如此這般的一類事實是可能的。

  胡塞爾明確主張,描述心理學是一門先天的本質科學,旨在確立那些純粹以觀念而非經驗為根據的心理法則。也就是說,它應該純粹以觀念或本質為依據,以心理中的普遍“觀念之物”為主要研究物件,而非過多地關注那些依賴於經驗、個別具體的意識活動或意識內容。描述心理學只有以這種純粹的觀念之物為研究物件,才能為哲學成為一門嚴格的科學奠定基礎。這裡的“純粹”意味著描述心理學所研究的不是經驗主義或實證主義的心理現象,而是既具有主觀性又具有客觀性的心理現象的普遍本質。

  正如他所言:描述心理學“只關心在直觀中可在其本質普遍性上被把握和分析的體驗,而不關心那些在顯現的、被設定為經驗事實的世界中由經驗感覺為實在事實和體驗著的人或動物的體驗的那些體驗。它必須純粹表達本質,必須根據它們的本質概念及其對本質的支配性準則來描述本質,本質在直觀中直接使自己被認識。”

  因此,對於意識活動而言,描述心理學應該主要關注意向關係,它構成了意識活動的本質種屬。正如胡塞爾所言:“我們只關注對我們至關重要的一點:意向關係,或者簡言之,意向———它們構成‘意動’的描述性的種屬特徵———具有各種本質特殊的差異性。”對於意識內容而言,描述心理學應該主要關注實物意象的觀念內涵。例如,與腦海中呈現的那些具體紅色相比,“紅”作為種屬特徵就是本質或觀念之物,那些具體紅色在鮮豔程度和深淺上會各不相同,但就其種類而言都屬於“紅”這種顏色。

  三描述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胡塞爾認為,心理現象的觀念本質是直接顯現於我們腦海中的,可以通過直觀方法來加以證實、澄清和把握。直觀Anschauung堅持“面向實事本身”的原則,是一種在複雜知性運作下將物件自身親身帶給我們的活動。正如胡塞爾所指出:“直觀是認識的真正源泉。一切在直觀中提供給我們的東西都應被接受為它自身顯現的東西,並僅是在其自身顯現的範圍內而言的。”事實上,直觀並不必然是素樸、感性或非推理的,無論是理論論證、概念分析還是抽象證明,只要能夠帶給我們本原的給予性事態就都可被看作直觀。

  胡塞爾把直觀分為感性直觀和本質直觀兩種型別:感性直觀只能提供個別、具體和實在或知覺的物件,如一張紅色的紙、一支紅色的筆、一朵紅色的花等;而本質直觀則能夠直接指向並把握事物本質,能夠提供普遍、一般和觀念性、範疇性或種屬性的物件,如把握到“紅”的本質等。本質直觀作為一種顯現“先天”觀念之物的認識方式,是胡塞爾現象學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唯一最具操作性的方法,凡接受過現象學訓練或者進行過現象學還原的人都具有這種認識方式。

  胡塞爾的描述心理學所使用的自然就是本質直觀的方法。他認為,心理現象的本質在本質直觀中以一種原原本本的方式作為物件被給予,正如個別心理實在物在經驗直觀中被給定一樣。本質直觀置個別變動不居的心理經驗事實於不顧,而直接觀看作為普遍“觀念之物”的穩定不變的心理本質。當然,本質直觀具體要通過抽象或想象來獲得心理現象的觀念本質,但這裡的抽象或想象與傳統意義上的抽象或想象有著根本不同。我們既不是在感性材料中發現觀念本質,也不是在特殊意識活動中創造觀念本質,而是通過不斷進行抽象或變換想象來擺脫心理的具體經驗內容,進而把握它們的共同本質或種屬特徵。

  例如,我們通過對一張紅紙、一朵紅花和一團紅火等具體紅色事物進行想象變換,捨棄它們中的所有變項,保留它們中的常項,從而便直接把握了“紅”的統一的本質或觀念。胡塞爾指出:“這種把握是建立在對某個紅的事物的個別直觀的基礎上的。我們對紅的因素進行觀察,但同時進行著一種特別的意識活動,這種意識活動的意向是指向‘觀念’,指向‘一般之物’的。”這種“觀念化”或本質直觀學說使得胡塞爾能夠在維護先天判斷的同時又保持對直觀原則的忠實。

  五、結語

  布倫塔諾帶著根本改造哲學的歷史使命,構建了經驗立場的描述心理學,從而也開創了描述心理學的嚴格科學傳統,與狄爾泰所開創的描述心理學的浪漫主義傳統一起,形成了對抗馮特W.Wundt和艾賓浩斯H.Ebbinghaus等人的自然科學心理學的強大同盟。胡塞爾在與布倫塔諾共同哲學理想的驅使下,經過多年的描述心理學探索,最終形成了其本質描述心理學理論體系。他的本質描述心理學與布倫塔諾的經驗描述心理學總體上一脈相承,但在基本主張和具體觀念上突破和超越了後者,從而成為嚴格科學傳統的描述心理學的獨特分支。

  一方面,胡塞爾繼承了布倫塔諾所持有的描述心理學的人文科學觀和不進行因果假設的直觀研究原則,力圖把心理學打造成像數學那樣嚴格和精確的描述科學,明顯偏愛部分、具體和精確的研究,致力於界定明確和界限清楚的問題,反對自然科學心理學毫無根據的理論建構、人為破壞心理完整原貌的元素主義分析和生理/物理視角的外部因果說明;另一方面,他在修正布倫塔諾舊的“三維”意向結構模型從而構建新的“三維”意向結構模型的基礎上,也突破了布倫塔諾研究個別和具體心理活動經驗的思維框架,實現了由“具體經驗”向“普遍本質”的理論推進。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胡塞爾的本質描述心理學雖然強調研究物件的超驗性和先天性,但其所說的本質仍然是處於經驗世界中的人的意識活動及其內容的本質,即經驗仍然是觀念抽象的具體依據,因而從根本上說,它並未徹底突破經驗層面,某種程度上仍然可以說是一門經驗心理學。正如他所說:“《邏輯研究》賦予現象學以描述心理學的意義……可以把描述心理學理解為經驗的現象學。”

  再如,他還指出:“這種描述心理學不僅是要分析經驗科學家們所使用的觀念,而且要在對心理現象之本質的描述分析基礎上為經驗研究確立那些規範性的一般法則。”此外,胡塞爾的本質描述心理學更加抽象,哲學味更濃,這給後人的理解帶來了一定困難。不過坦誠地講,任何理論都不可能盡善盡美。總體而言,胡塞爾通過其本質描述心理學體系,確實從多個方面深刻有力地傳承和發展了布倫塔諾所開創的嚴格科學傳統的描述心理學,並對後來的格式塔心理學、存在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等產生了深遠影響,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