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市場營銷論文案例材料

  案例分析是以提高營銷效益為目的,依據一定的理論原則,採用科學方法,有組織、有計劃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市場資訊資料,提出解決問題建議的一種科學方法。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途牛旅遊網:下載量環比暴漲133%,淨收入同比暴漲116%

  跨界營銷,強強聯合。2014年途牛旅遊網獨家冠名王牌節目《非誠勿擾》第四季度,開線上旅遊業先河,2015年依然選擇江蘇衛視大平臺,依託受眾匹配度極高的頂級資源《非誠勿擾》作為傳播主場,聯合《最強大腦》《為她而戰》《我們相愛吧》等王牌欄目,再一次將線上旅遊行業推向了大眾關注的風口。

  品牌認知度提升30%,明星產品銷量持續提升。尼爾森資料顯示,2015年度途牛品牌認知度同比增長30%,網站日均 UV 提高一倍,而節目主推目的地馬爾地夫已然成為途牛的王牌產品。

  2015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途牛在馬爾地夫的市場份額進一步提升,每4位中國人出遊馬爾地夫,其中就有1人通過途牛預訂。

  綜合途牛財報資料,2015年第一季度,淨收入增長強勁,同比增長115.9%,至12.5億元;出遊人次增長迅猛,同比增長134.6%,交易額同比增長116.9%。

  移動端滲透率持續提升,下載量增長迅猛,途牛旅遊APP下載量近2.8億,增長133%。

  四大美股OTA,途牛營收增速第一途牛:116%;去哪兒網:100%;攜程:46%;藝龍:-14%。

  途牛旅遊網CMO首席市場官陳福煒如是說:江蘇衛視通過對途牛傳播需求的瞭解和對傳播策略的研究,率先引入T2O概念,為途牛量身打造創新植入形式,既滿足了品牌傳播的訴求,又通過與節目互動環節巧妙無縫結合,將優質電視節目的忠誠觀眾,轉化為途牛的使用者,最終帶來了切實的商業變現。

  二:

  車便利:從渠道商到服務商的轉型之路

  在“網際網路+”的形勢下,從全球範圍來看,B端電商作為本質上的渠道商,必會面臨一次大的戰略轉型。毋庸置疑,這一切都是為了生存的可能。但渠道商如果不做戰略上的轉型和調整,不擁抱網際網路,不進行上下游的資源連結,那麼其生存的價值將不復存在。

  而車便利的模式,對於經銷商而言,可謂是另一種新的轉型與整合模式。

  線上平臺與線下渠道的連結

  車便利是由新日電動車的鄭州經銷商宋永正與另外兩位電動車經銷商一位是愛瑪經銷商,一位是雅迪經銷商共同發起,他們三家基本佔到了鄭州市電動車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據宋永正說,萌生車便利的想法是在2011年年底,2012年12月31日批文下來,正式開創了車便利品牌,定位為汽車後市場的運營平臺。

  在當時還未出現“網際網路+”,車便利就已打出了線上線下的概念。

  車便利的主業設定以售後服務為切入點,具體展開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線下統一形象。車便利整合了多品牌的服務店面,將其改為統一的商標和統一的形象,把原來比較散亂的組織形式改為一個統一的模式對外傳遞線下服務體系。

  第二,線上釋出APP。車便利的線上服務軟體,基本模式與滴滴打車相同,目的是打通線上和線下。有輕量級微信端和重量級APP兩個,任何消費者通過車便利平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出一個指令比如修車,線上狀態的所有網點維修技師,包括內部技師和社會技師,都可以對它進行響應。通過和技術公司的深度合作,車便利可以精確定位到1米之內的範圍。後臺通過資料進行匹配,用資料決定誰來搶單,而不是人工搶單。互動點評、網上商城的功能,也都圍繞著維修這一業務而展開。

  第三,跨界服務。資料累積到大資料可以操作的程度時,車便利會進行服務外切。

  1.快遞服務。目前申通快遞與車便利已簽訂合同,在申通覆蓋不到的地方,車便利線下的網點可以代其設定收貨點,承接申通落地的功能,同時車便利也可以為其承接派送服務。

  2.網路線路。車便利將來還會代電信局裝寬頻,做線路的基本維護。

  3.線上商戶。車便利還是淘寶線上電動車配附件的鄭州落地商,負責淘寶商城電動車產品的配送和組裝服務。

  4.車輛租賃。目前僅限於兩輪車。車便利也研究了純電動汽車,在杭州做了第一輪調研,用網際網路方式租,直接交付使用者使用,但暫未投放市場。

  目前,車便利的核心是必須把服務做好,把品牌打響,以爽點快修業務為切入點再進一步延伸至其他業務。

  金融與社會資源的整合

  在宋永正看來,所有工作做好才可能產生金融,金融是企業的最高表現形式。車便利目前主要的金融表現是支付,等到爽點快修APP和微信端上線後,車便利將全部改為線上支付。

  目前車便利的線下網點已整合37家,登記在冊的有136家。宋永正計劃分為三步:第一步,在鄭州、杭州、北京、武漢這4個城市展開;第二步,在此基礎上拓展10個省會級市場城市;第三步,拓展到地級市。整個週期分為3年,從2016年到2018年。宋永正的最終目標是在一個省會級城市分佈到200家線下網點,一個地級市50家,而這些都是線下的加盟體系,通過線下體系確立品牌存在感,以線下為基礎,以線上服務為靈魂,把有形的和無形的共同結合起來——線下網點為附近使用者服務,也是員工休息的驛站和配件中轉地;有形的店面經過鄭州200家店面的測試,能夠實現15分鐘內響應線上指令。

  問及社會資源整合的難度,宋永正說,服務質量的管控,就是依據消費者點評。連續一個月3次投訴,3個月超過6次投訴,就不能再進行搶單服務。還有暗訪和第三方測評,以此把電動車行業的服務標準制定出來,不需要社會資源給出任何承諾,穿車便利的工裝,使用車便利統配的車輛,按照車便利的運營規則即可。

  基於消費者角度的考慮,車便利產生了大整合的體系。對於消費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夠提供信譽支援和體系規模服務的品牌,而不是像原來那樣的散、亂、差,修車沒有任何質保和承諾,如此一來,車便利減少了運營成本,提升了服務速度,消費者也增強了服務信任感。

  任何一家企業未來要想真正持續發展,就必須從個體思維轉向聯盟思維,從封建思維轉為民主思維,把自己的品牌當作社會的品牌,把自己的服務當作社會的服務。

  而B端僅僅作為渠道商肯定是要被稀釋掉的,究竟它會以什麼形式重生呢?除了車便利的服務商轉型模式以外,我相信會有更多的形式出現,只要你想生存。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