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人口對流動穆斯林選擇性接納研究論文

   根據調研結果顯示,約40%的當地人口生活和工作周圍沒有穆斯林流動人口,即使周圍有穆斯林流動人口,也有約70%的當地人口與他們沒有過接觸。而這一部分人對流動穆斯林的認知以及接納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媒體的導向。所以日常生活中新聞對穆斯林正面或者負面訊息的報道也將決定一部分當地人口對流動穆斯林的態度。

        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當地人口對流動穆斯林選擇性接納研究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與參考:


當地人口對流動穆斯林選擇性接納研究
 

  流動穆斯林就是指穆斯林以謀生營利為目的,自發在社會經濟部門從事經濟和業務活動的城市暫住人口,也就是指非城市戶籍,但又在城市從事各種經濟、文化活動的穆斯林。穆斯林在城市融入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如何使他們更好的在城市生存等問題一直都是學者研究的重點。

  大部分的學者從穆斯林的主動融入展開研究,本文在學者們的研究前提下,從另一個視角,即流動穆斯林所在城市的當地人口的角度進行調研,瞭解他們對流動穆斯林的態度、看法以及接納的程度,把握他們對流動穆斯林的心態,為以後二者之間更好的融合提供參考。
 

  一、當地人口對流動穆斯林選擇性接納現狀

  本文以武漢市為調研點,武漢市當地人口為調研物件,這裡的當地人口是指擁有武漢戶籍且在武漢居住的居民。根據問卷調研反映來看,當地人口對於流動穆斯林的接納的選擇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當地人口普遍與流動穆斯林有過來往,但是表現為經濟上的接納和心理上的不接納

  穆斯林在城市中大部分都以拉麵生意為謀生手段,調研結果顯示,有大約80%的當地人口與穆斯林有過接觸,但這種接觸也僅僅表現為經濟活動上的往來,絕大多數都是因為飲食上愛吃麵食才會和穆斯林有來往,而對於穆斯林拉麵店的飲食禁忌大多當地人口表示不理解,而即使理解的,在深入瞭解後,這些理解背後都是對穆斯林宗教文化以及飲食習慣的誤解。約75%當地人口對於穆斯林的宗教信仰表示不瞭解也不願意瞭解。

  而在談到如果有機會是否願意與穆斯林交朋友時,只有約20%的當地人口願意與其交朋友,40%居民將視情況而定,這類居民表示特別有需要才會與其交朋友,40%的居民表示不願意與其交朋友。在問卷、訪談中,筆者發現,絕大多數的當地人口對穆斯林存在較大誤解,除了經濟生活上的往來,私下裡基本上沒有接觸,從心理上還是排斥與其交流。

  二對於流動穆斯林進入城市對於城市的利弊來看,也取決於當地人口在心理傾向

  當地居民一方面肯定流動穆斯林對城市的貢獻,另一方面認為流動穆斯林進入城市對城市也帶來了諸多不良影響。從有利的一面來看,穆斯林流入城市就業,有利於城市經濟水平的提升,加快城市建設,為城市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也會促進城鄉、民族之間文化的融合。相反,則會帶來公共資源的減少,絕大多數當地人口甚至認為隨著穆斯林來到城市,城市治安以及城市衛生環境都會下降。所以說當地人口對穆斯林流入城市利弊的接納狀況來看,也表現出一定的選擇性。

  三針對不同物件在接納態度上的選擇性

  從個體來看,流動穆斯林從其職業、年齡、受教育程度程度等方面會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城市當地人口針對不同的物件其接納態度也會表現出選擇性。總體來說,人們更希望與年齡跟自己差不多的人進行交流,這是人的不同年齡階段不同的心理特徵所決定的。就職業看,本地人口更易接納與自己職業相同或者相似的穆斯林,或者是更願意接納社會地位較自己高的穆斯林。文化程度是一個人受教育的水平,當地人口更願意接納文化水平跟自己相似或者高於自己的穆斯林,他們認為,一個人的受教育水平越高,越能夠體現出它的自身修養和社會責任感。
 

  二、當地人口對流動穆斯林選擇性接納的影響因素

  一接觸機會的多少

  沒有接觸,就根本談不上接納或者排斥。在當地人口的眼裡,在沒有接觸穆斯林之前,對穆斯林的印象完全取決於社會主流文化或者主流媒體的影響,隨著穆斯林人口在城市的增加,穆斯林與當地人口的接觸機會也會隨之增加,接觸機會的增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當地人口對穆斯林的接納態度。

  案例一:張先生

  張先生之前對於穆斯林幾乎是一無所知,只是覺得他們穿著比較奇怪,大熱天還戴帽子包頭巾,覺得他們很難接近,會有一種距離感。他參加工作後,有個大學生在公司實習,實習生是個穆斯林小夥,每天都會在一起工作,下班有時也會有聚會,經過長時間的接觸,彼此之間都有了深入的瞭解,他發現他們之間根本就沒有什麼隔閡,這個穆斯林小夥子特別勤勞肯幹,待人也非常熱情,整個公司的人都非常尊重和喜歡他。

  案例二:王女士

  王女士是一家公司的員工,由於特別愛吃麵食,她中午經常會叫外賣,偶然的一次機會她發現蘭州拉麵味道不錯,便會和公司裡的人打電話到蘭州拉麵館叫外賣。王女士是每次給他們送外賣的都是一個20歲不到的小女孩,戴著頭巾,非常懂禮貌,有時候沒有零錢找他們就會說算了,但那個小女孩每次都會多跑一次路把該找的錢送回來。因為這個小女孩的原因,他們對穆斯林的印象特別好。

  這兩個案例表現出,當地人口生活、工作周圍是否存在流動穆斯林,與流動穆斯林的接觸機會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決定這當地人口對流動穆斯林的態度。

  二大眾傳媒的導向

  根據調研結果顯示,約40%的當地人口生活和工作周圍沒有穆斯林流動人口,即使周圍有穆斯林流動人口,也有約70%的當地人口與他們沒有過接觸。而這一部分人對流動穆斯林的認知以及接納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媒體的導向。所以日常生活中新聞對穆斯林正面或者負面訊息的報道也將決定一部分當地人口對流動穆斯林的態度。
 

  三、討論與建議

  流動穆斯林進入到城市,為城市的建設和進步注入了新鮮血液。如果長期在城市中得不到認可和尊重以及真正的接納,就很可能加劇當地人口與流動穆斯林之間的矛盾,對城市社會的和諧發展造成威脅。因此,如何使本地人口與流動穆斯林更好的融合,使本地人口真正的接納流動穆斯林具有重大意義。

  一加大穆斯林宗教文化以及民族團結意識的宣傳力度

  偏見很大程度來源於誤解。政府應組織、宣傳穆斯林的宗教文化,讓城市人口真正瞭解他們的文化習俗、宗教信仰,使得當地人口對於在以後與流動穆斯林的接觸過程中知道該如何於他們相處,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友愛。中國是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是我國不可忽視的一部分,56個民族是一家,城市本地人口真正做到民族團結,把流動穆斯林也當作城市的主人,整個城市才會向前發展,和諧發展。

  二重視大眾傳媒的影響力,加強正面宣傳

  大眾傳媒的影響裡是巨大的。在宣傳上我們既要做到實事求是,對於不良的行為我們應進行如實報道,而對於良性的社會互動,我們更應該鼓勵和支援。城市本地人口與流動穆斯林良性互動的正面經驗,會促進更多的人與流動穆斯林的接觸與接納。

  三流動穆斯林應該增強城市主人翁意識

  流動穆斯林作為城市的外來流入人口,其自身的表現決定了城市本地人口對其的接納態度。只有把流入城市當作自己的家,愛護環境,遵紀守法,讓自己真正的融入到城市中,做城市的主人,就能使本地人口真正的接納自己,與本地人口一起為城市的進步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