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和產業的影響的研究綜述論文

  隨著老齡化的發展,包括勞動力供給的相對減少,會對第二第三產業當中勞動密集型產業產生一定的衝擊,同時勞動力老齡化表明勞動人口中老齡化人口居多,而據研究表明,老員工思想相對守舊,不願意接受改變,而且學習能力較差,這些因素均不利於產業轉型升級。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和產業的影響的研究綜述相關論文。具體內容如下,歡迎閱讀與參考:


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和產業的影響的研究綜述
 

  一、當前人口老齡化特點

  人口老齡化問題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世界範圍得到重視後,中國於二十世紀也進入到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激烈討論中。當一個社會老年人人口不斷上升,年齡在60歲及以上的人口占社會總人口10%,或65歲及以上人口占社會總人口15%時,該社會極為老齡化社會。導致人口老齡化有兩個因素,一是生育率的下降,二是在生育率不變情況下,人口壽命延長。由於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漸完善,社會逐漸由“家庭養老”轉變為“社會養老,家庭養子”,在成本效益比較分析下,由於教育投資等養子成本的增加以及社會養老制度的逐漸完善,“理性人”會傾向於選擇少生子,從而降低了生育率。

  中國第五次人口普查,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8811萬人,佔總人口6.96%,60歲以上人口達1.3億人,佔總人口10.2%。若按國際標準衡量,中國已進入了老年型社會。

  學術界普遍認為中國人口老齡化基本特徵為:老齡化速度快,高齡化趨勢明顯、未富先老和未備先老、區域差異明顯、性別間老齡化差異漸現。

  老齡化速度快及高齡化趨勢明顯表現在於,與發達國家或地區用了百年或比較長的時間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僅用了18年的時間便進入了老齡化社會。按聯合國預測,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由7%上升至14%僅需要30年左右的時間。

  未富先老表示了,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財富累積度還比較低,但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同時社會的“銀色產業”發展落後,社會包括政府、社會組織並沒有為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做好準備,相關的公共品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供應不足。

  區域差異明顯包括了“城鄉倒置”以及中國地區間經濟發展程度與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不相契合。導致“城鄉倒置”是因為,城市與鄉村二元化發展體制以及戶籍制度的作用,農民進城打工,小孩與老人留在鄉村生活,導致了,城市老齡人口與擴大的總人口之比,數值減小了,而鄉村的老齡化人口比例反之。同時,區域間經濟發展程度與社會老齡化程度的不相契合表現在於,部分經濟發展水平中等地區卻成為了老齡化人口大省,如河北、重慶,而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人口老齡化程度沒有其突出,如廣東等沿海地區。

  性別間老齡化差異漸現在於女性預測及平均壽命較男性長,老齡化人口中女性比例漸長,且由於女性在社會發展中處於弱勢地位,積累的財富,收入水平等均低於男性,不利於女性年長人士的安享晚年。
 

  二、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與產業的影響
 

  1.勞動力供給

  以勞動力非完全替代為前提,年齡的差異背後代表著人的工作經驗、身體條件等差異,因此對勞動力生產率會產生影響。

  學者袁蓓通過將各年齡段勞動年齡人口勞動參與率預測資料與聯合國《世界人口展望2008》的人口總量資料相結合,發現中國青年經濟活動人口總量將一直下降,中年經濟活動人口總量有一定的波動。但由於勞動年齡人口老齡化,中年經濟活動人口在總體上將呈現下降趨勢,老年經濟活動人口和65歲及以上就業人口均呈上升趨勢[1]。

  學者劉平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中同的勞動年齡人口比例持續下降,並且老年人口的比例持續上升。整個個軌跡的變化價恰就是對中國“未富先老“狀況的描繪。且人口老齡化對於勞動人口的重要影響主要集中在這一趨勢會減少勞動力的總體規模。由於這種影響存在滯後性,且現階段勞動規模較大,持續時間長,人口老齡化在短期內不會對整個生產效率產生巨大影響。學者袁蓓通過最優勞動力年齡結構與我國勞動生產率變化趨勢預測勞動生產率較低的老年勞動力比例偏高將造成2050年勞動生產率偏低[2]。

  大多數學者認為隨著老齡化的增長,勞動力供給相對減少,對第二產業勞動當中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第三產業中服務類行業對勞動力需求大的產業影響較大。因此,這對中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及提高勞動力素質有迫切的要求。
 

  2.產業變化

  從產業的生產力以及需求兩方面來分析。

  隨著老齡化的發展,包括勞動力供給的相對減少,會對第二第三產業當中勞動密集型產業產生一定的衝擊,同時勞動力老齡化表明勞動人口中老齡化人口居多,而據研究表明,老員工思想相對守舊,不願意接受改變,而且學習能力較差,這些因素均不利於產業轉型升級。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深入,老年人的消費需求絕對值會擴大,而與老年人相關的產品與服務發展不足或是過快發展沒有形成相應的市場秩序。如與老年人相關的殘障設施等基礎設施供應不足,養老院,臨終關懷醫院等床位設施裝置落後,數量短缺;然而保健品行業因存在暴利,發展迅猛,魚龍混雜,沒有設立產業標準,導致准入門檻低,產品粗製濫造,與之相似的是保姆護理行業,職業培訓不足,沒有形成穩定的市場秩序,導致服務質量參差不齊。這表明了“銀髮產業”發展緩慢,而且程度較低。
 

  三、問題再認識

  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認識,一切尚在摸索當中,儘管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計劃生育政策逐漸放開,人們對後代教育投資力度大,勞動力素質將會有所提高,這些均是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因素,但是當前對這些因素研究均是單個研究,或是藉以理論模型結合邏輯關係將之聯絡在一起,而較少能夠建立數學模型做分析。

  而且隨著經濟模式,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的改變,社會對老齡人口的贍養不僅要適應當前的狀況,並且要對未來有前瞻性,關注與養老產業相關的行業的發展以及創新。

  本文僅是注意到了人口老齡化與相關議題的關係,並沒有深入仔細分析與各個經濟議題間的關係,以及對經濟議題影響最大的問題,例如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對養老保險的影響,急需解決的是如何做到全國一盤棋以適應當前人口流動及城鎮化發展現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