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科護理畢業論文

  就婦科護理而言,患者能否快速痊癒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護理服務工作的質量。由於患者病情的差異及私密性使得婦科護理人員需要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理論知識、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高度的職業素養以及敬業奉獻精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健康教育在門診婦科護理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門診婦科護理中的作用。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門診隨診看病的婦科疾病患者13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6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和護理滿意度。結果研究組護理有效率為96.9%,顯著高於對照組的72.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健康教育應用於門診婦科護理能顯著提高護理效果。

  【關鍵詞】健康教育;婦科;護理

  婦科疾病是女性常見疾病,也是一種多發性疾病,是因女性的生殖系統出現感染或功能障礙引起的。婦科疾病對患者具有較大困擾,給患者正常生活造成較大不便[1]。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婦科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健康教育能根據患者的情況不同,有針對性的進行個體化的護理,進而改善患者的情況,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促進患者早日康復[2]。健康教育已經被應用於臨床各個學科,且取得較好臨床療效,其應用於婦科也具有獨特的優勢。本研究旨在分析健康教育在門診婦科護理中的作用,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門診隨診看病的婦科疾病患者13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65例。研究組65例,年齡28~40歲,平均年齡為***32.7±0.5***歲,根據不同疾病型別分為宮頸炎22例,陰道炎13例,子宮內膜炎16例,子宮糜爛14例;對照組65例,年齡29~40歲,平均年齡為***33.1±1.2***歲,根據不同疾病型別分為宮頸炎23例,陰道炎15例,子宮內膜炎14例,子宮糜爛13例;兩組患者年齡、生產情況以及疾病種類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和常用藥物,並根據患者的情況調整用藥。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向患者介紹醫院門診的各功能區域,並根據患者的需要進行護理等。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健康教育,並與患者交流,瞭解患者的情況,然後根據患者的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宣教,告知患者常規婦科知識和日常生活習慣,並且設立心理諮詢,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各種治療和檢查的作用,及需要患者如何配合,向患者講述疾病的情況及轉歸,用藥後會有什麼反應,增加患者的知曉率。若患者存在門診手術治療,則指導患者術前、術後注意事項。將健康教育貫穿於整個護理過程。對患者進行電話隨訪跟蹤護理。

  1.3護理有效率[3]。治癒:

  患者疾病臨床症狀消失,生活質量顯著提高,無復發;有效:患者婦科疾病逐漸好轉,可以於3個月內康復;無效:患者婦科症狀無顯著改變,甚至出現加重。護理有效率=治癒率+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全部資料均在SPSS17.0軟體上統計,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檢驗標準以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護理有效率為96.9%,顯著高於對照組的72.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婦女出現婦科疾病時會出現較大心理負擔,也會顯著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正常生活帶來較大不便。臨床上常規治療婦科疾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情況,但是患者仍會存在較大的心理負擔,會擔心是否會復發,是否暫時緩解等,而較大心理負擔對疾病康復具有較大影響。患者出現不良心理負擔的較大原因是對疾病不瞭解,對婦科疾病的知曉率較低,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哪些事項不清楚有關[4]。因此,健康教育對於婦科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健康教育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一對一教育,使患者對於疾病及注意事項充分認識,進而對於疾病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充分了解,避免出現患得患失等心理負擔。患者對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何種事項瞭解,能顯著改善患者日常不良生活習慣,進而從根源上降低疾病復發的可能性,提高治療效果。患者接受健康教育後,也會增加患者治療的依從性,進而現在增加其治療效果。患者對疾病充分了解,治療效果顯著[5]。本研究顯示,研究組護理有效率為96.9%***63/65***顯著高於對照組的72.3%***47/65***,與其他研究結果具有相似性[6],說明健康教育應用於婦科護理中具有較好的護理效果,能顯著提高疾病的治癒率,降低複發率。綜上所述,婦科疾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健康教育應用於門診婦科護理中具有較好的護理效果,能顯著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值得在門診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鞏李娜.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在婦科腫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14***:2022-2024.

  [2]曾夥梅,陸紅豔,陳勉.個體化健康教育在婦科護理工作中的效果探討[J].中國醫學科學,2014,4***3***:134-136.

  [3]郭衛萍.健康教育在臨床護理中的應用及意義[J].中國實用醫藥,2014,9***3***:242-244.

  [4]時桂梅.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臨床護理路徑的健康教育的作用研究[J].現代養生,2014,30***22***:262.

  [5]高伊玲.個體化健康教育模式在婦科護理中應用效果的評價[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3***6***:222-223.

  [6]孫秀傑.健康教育在婦科護理中的作用探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誌,2015,8***6***:170.

  範文二:婦科護理的安全隱患與應對策略

  近年來隨著人們自我意識的提高,患者對醫療護理工作的期望值增加,婦科患者情緒複雜,病情變化不可預知,導致婦科護理工作繁瑣、風險高、責任大,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常常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不利於構建和諧的護患關係[1]。本研究分析了婦科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與應對策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婦科2013年1月至12月共收治312例住院患者,年齡20歲~56歲,平均年齡***38.53±10.27***歲;體重46kg~67kg,平均體重***58.37±12.65***kg;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0例、大專56例、高中118例、初中82例、小學36例;其中發生護理風險事件22例。2014年1月至12月共收治335例住院患者,年齡19歲~58歲,平均年齡***39.12±10.43***歲;體重45kg~68kg,平均體重***58.75±12.36***kg;文化程度包括本科25例、大專62例、高中122例、初中87例、小學39例;其中發生護理風險事件8例。所有研究物件均剔除合併精神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智力障礙、嚴重視力、聽力或語言功能障礙者。對2013年和2014年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發現其在年齡、體重、文化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良好。

  1.2安全隱患分析

  1.2.1護理人員因素部分護理人員法律意識淡薄、責任心差、專業技能不紮實,不能對病情變化做出及時準確的判斷和處理。長期超負荷工作造成護理人員身心勞累,對工作產生倦怠感,巡視力度不夠,在進行護理操作時未充分考慮患者隱私[2]。

  2.2.2患者自身因素患者由於不熟悉醫院規章制度、診療流程而不能較好地配合各項治療和護理工作。對康復極度渴望,對療效產生過高的期望。出於自身考慮故意隱瞞孕史、病史,不聽勸阻擅自下床、出院[3]。

  1.3應對策略

  首先從護理人員入手,規範護理規章制度,加強對其法律知識、專業技能的學習,定期進行護理安全的培訓和考核,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設立相應的獎懲措施,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設定人性化輪班制度,確保護理人員的休息時間,避免超負荷工作。提高護理人員的溝通交流技巧,在患者入院後及時告知住院期間規章制度,進行科學的健康教育,如實告知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預期效果、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使患者掌握正確的知識,對治療效果產生合理的預期。與患者交流耐心、認真,在護理過程中如遇到問題要與患者充分溝通,避免因誤解而導致糾紛。加強巡視,以便及時掌握病情變化,做出正確處理。加強對婦科護理專業技能的培訓,提高對緊急情況的處理能力。護理過程中注意尊重患者的隱私,對其存在的精神壓力及時疏導。告知患者住院期間可能出現的風險,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如有異常情況及時告訴醫護人員[4]。

  1.4資料處理

  將本研究中所涉及資料採用SPSS18.0軟體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對比分析採用卡方檢驗,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採用卡方檢驗分析進行資料統計,2014年婦科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於2013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婦科患者多為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複雜性,對護理工作的要求更高,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風險更高,更易發生護理糾紛。這就要求婦科護理人員不僅應具備精湛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巧,還應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本研究統計分析了2013年婦科護理風險事件,探討婦科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發現:婦科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包括護理人員和患者兩方面因素,在2014年的護理工作中實施相應的應對策略,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下降,這一結果提示,在婦科護理工作中實施規範護理規章制度、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溝通技巧、加強護理巡視等措施可有效控制護理風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