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技術研究論文

  計算機網路技術是一個不斷更新、不斷髮展的學科,同時也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所以網路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改革將是一個長期的、動態變化的過程,並且課程改革一直要以能力為本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計算機遠端網路通訊技術分析 》

  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在我國有了快速的發展,網路通訊技術也開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最常見的車載移動電視、手機通訊等都屬於遠端網路通訊技術的實際運用方式,由此可見,資訊化技術已經成為了人類社會朝著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基於以上因素考慮,本文就針對計算機遠端網路通訊技術展開詳細論述,並以農田管理為例,探討與並分計算機遠端網路通訊技術在實際生活方面的應用。

  關鍵詞:計算機;遠端網路通訊技術;研究

  計算機遠端網路通訊技術,採用了作業系統、計算機技術、運輸線路和通訊裝置,完成了資料編碼、訊號傳輸、綜合儲存和良好轉接的功能。該資料通訊體系的核心是計算機,運用通訊線路實現終端連線,達到資料通訊目標。計算機遠端網路通訊技術有著龐大的資料量、廣泛的應用功能、高效的傳輸效率,可以滲透到公眾服務、大眾生活、社會生產之中。該通訊技術能實現新聞直播和遠端互動,提高節目內容的時效性和觀賞性。大型公司能夠運用該通訊技術實現視訊會議,討論企業的經營方案,實現綜合的效益目標。

  一、計算機遠端網路通訊技術

  計算機遠端網路通訊技術主要由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組成。通訊技術發展可以確保遠端通訊的穩定,並將文字、影象、聲音融入計算機遠端通訊的網路內。計算機技術發展增加了微機的資訊儲存量,提升了資訊處理的速度。處理的資料還能連線企業區域網,以便更好的共享資源。如此,中小企業便能選擇不一樣價格的高新科技,將各地企業、跨省企業彼此連線。

  1.1 組成部分。計算機遠端網路通訊共有四部分,即計算機終端、計算主機、資料交換裝置和資料傳輸線路。企業的通訊量和規模、資料的儲存量和處理,主計算機能夠依次採用小型機和微機。常用的是微機。書庫傳輸線路能夠使用現有的各類通訊線路,比如微波線路、有線線路、光纖通訊線路。公用電話線路是最為普遍的。在計算機和傳輸線路相連時,資料交換裝置作為介面,依照統一式的網路協議開展工作。公用電話線路情況下,資料交換裝置則是調變解調器。調變解調器將資料訊號作為交流的模擬訊號傳送出去,並將模擬訊號再次轉變成為資料訊號。

  1.2 傳輸方向。資料通訊根據傳輸方向的不同,可分為半雙工通訊、單工通訊和雙工通訊三類。半雙工通訊傳送分為兩個方向,某一時刻裡只能向一個方向傳輸;單工通訊的傳輸只在一個方向。比如,計算機終端將資訊傳給主計算機;雙工通訊可同時開展雙向傳送。只是線路結構過於複雜,只能運用四線制的方法。在不斷實踐中發現,所建網路運用半雙工的通訊方式,不僅可以實現雙向的傳遞,而且將通訊線路簡化。計算機終端和主計算機只需要有單個電話線路,既經濟又實用。

  1.3 連線方式。遠端網路通訊共有四類的連線方式,即多路複式、分支式、點到點、集線式。按照實際需要,連線方式可採取點到點,主計算機是中心,傳遞資訊時以調變解調器連線電話線。同一時間段內,主計算機只能連線攪拌站終端,相似於一般的打電話。如果別的攪拌站需要傳送資訊,計算機螢幕會提示忙號。

  二、遠端網路通訊技術的原理和應用條件

  實現遠端網路通訊功能,計算機需要有整體、安全、高效的傳輸能力,傳輸到遠端計算機內。用網路IO和協議規定達到通訊功能。Socket概念上的傳輸協議有UDP、TCP、HTTP等,網路IO上的傳輸協議有NIO、BIO、AIO三類。任何分散式的應用通訊,都是這個應用原理而得以實現。但為了更容易的使用,所有語言都會提供貼近的應用層協議。遠端網路通訊,是在某個計算機上發出請求資訊,其他計算機接收到資訊以後進行處理,把最終結果彙報給請求端。這其中包括非同步請求、同步請求等。遠端計算機接收資訊後再行處理,並將結果變為流,以傳輸協議的形式調還給呼叫端。計算機遠端網路通訊技術,要有良好的通道條件,構建高品質的通訊線路。目前,常用的通訊線路有三種,即架空明線、對稱電纜、同軸電纜。架空明線是雙導線組成的,傳輸塑料杯大約在600bps;對稱電纜是多層絕緣層的,容易被相瓦回波干擾;同軸電纜是外導體組成的,是封閉式電纜。傳輸速率約在1200bps。一般情況下,架空明線和對稱電纜會受到外界環境和電磁場的干擾,傳輸效率深受影響。可選擇封閉式的同軸電纜,保證網路通訊的高效、安全、可靠。同時,還要配備良好的通訊介面和終端設施,滿足網路系統的傳輸標準。配備高效的轉換裝置、控制軟體,營造一種和諧良好的網路通訊環境。

  三、計算機遠端網路通訊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計算機遠端網路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可促進區域管理中的監督管理和控制其操作二並且在遠端位置上,對計算機實施重啟和關機操作,能夠促進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遠端管理。近年來,計算機遠端網路通訊技術在石油開採、工業鍋爐、化工生產和水處理等領域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我國目前的農業管理中,多采用精細化的農業管理技術,為此,本文卞要分析該技術在農田資訊管理中的應用。

  3.1農田資訊管理系統的設計方法。

  對農田資訊的管理系統進行設計可按照遠端網路的通訊技術,將其分為農田資訊的資料庫方面設計以及系統軟體的介面方面設計兩部分:其中農田資訊的資料庫方面設計指資訊管理的系統把PDA所應接收的一些農田資訊往資訊的資料庫裡儲存。而環境的溼度表、取樣點的資料表,網格表,農場設施的表、感測器表、農場的資訊表以及地塊的資訊表是農田資訊的資料庫所需要的各類表對系統軟體的介面進行設計主要包括使用者介面的設計以及軟體介面的設計兩部分內容。其中軟體結構的設計屬於農田資訊的管理以及GIS系統間通訊的設計。

  3.2需求分析。實現農田的資訊管理,離不開遠端農田資訊管理系統。遠端農田資訊系統實現PDA的實時無線通訊,接收有關的農田屬性資料和位置資料。並將這些資料放置在農田資訊資料庫內。如此,便能分析和處理各類的農田資訊,以此給出相應的決策資訊。在農田的遠端網路通訊技術中,主要有采樣點分佈圖、基礎地圖和屬性資料。取樣點分佈圖的生成,取決於資訊管理系統,是PDA取樣點佈置的基礎。等到取樣點放置完之後,重新回到新取樣點,對取樣點分佈圖進行更新。PDA實時的將屬性資料傳輸給資訊管理系統,資訊管理系統將田間資料分佈圖、取樣點分佈圖、土壤水分處方圖輸出。需求分析能夠將資訊管理系統分為PDA管理、地圖管理、系統管理和資料管理四類。PDA管理負責農田移動終端的刪除、註冊和狀態查詢;地圖管理負責管理地圖資料;系統管理為農田資訊管理提供幫助與支援,分為幫助系統和使用者管理兩部分;資料管理包括取樣點的屬性資料管理、位置資料管理和資料傳輸。

  結語

  計算機終端、計算主機、資料交換裝置和資料傳輸線路構成了遠端網路通訊技術,該技術能夠滿足計算機之間的實時通訊。許多情況下,現場裝置分佈廣泛,不方便採集尖端資料,使用計算機遠端網路通訊技術能更加便捷、準確的管控好裝置的執行情況。該網路通訊技術還有一定的不足之處,比如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擾,傳輸不穩定等。因此需不斷研究開發,彌補其中的不足。隨著現代化技術的發展,計算機遠端網路通訊技術將會更加完善,向高效率、規範化、低成本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夏志競.計算機遠端網路通訊技術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23:8-9,27.

  [2]包東飛.計算機網路通訊技術故障分析與處理[J].資訊系統工程,201012:66-68.

  篇二

  《 計算機網路資訊保安技術探討 》

  摘 要

  隨著計算機網路的發展,網路安全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本文通過分析有關網路安全涉及的網路犯罪、網路安全測試、網路安全防範等的原理,對網路資訊保安技術進行探討。

  【關鍵詞】網路資訊保安 網路安全技術 網路安全問題

  20世紀90年代以來,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網路技術的快速融合與發展,極大地推進了資訊化和網路化的程序,把人類帶進了一個嶄新的網路資訊時代。計算機技術的高速 發展,為人類進行現代化建設提供技術保障。計算機應用已經滲透到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文化和家庭生活等社會的各個領域,實現了社會的計算機化,改變著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的其他活動方式,朝著社會資訊化進軍。但是,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摩爾定律”,使得國際網際網路絡的普及與使用不可避免地帶來諸多安全與社會問題。例如網路資訊保安及計算機犯罪、意識形態和文化滲透、假新聞、假資訊傳播、色情氾濫、智慧財產權遭到侵犯等等。在社會資訊化過程中,大量的資料資訊通過Internet/Intranet傳送,如果沒有適當的安全措施,這些資訊在儲存和傳輸期間受到非法擷取、更改或增添,從而導致對個人資料、商業記錄以及政府或軍事資訊的洩密、篡改與竊取。計算機資訊系統安全的本質就是避免各種偶然的和人為的破壞與攻擊,保證系統安全可靠地工作。

  1 計算機資訊保安技術介紹

  計算機資訊保安分為人事安全和技術安全。人事安全是指系統相關人員對資訊的保密及完善的管理制度,對有關查詢、接觸資訊系統的內?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苯?邢晗傅淖柿系羌羌骯芾碇貧取H聳路矯媧嬖詰囊?跡??笞齙椒婪隊諼慈唬??⑼晟頻南低徹芾碇貧齲??笙低徹芾砘蠆僮魅嗽庇辛己玫鬧耙檔賴戮?瘢?繁O低嘲踩?<際醢踩?侵岡擻眉際跏侄畏樂剮畔⑿孤丁⒎樂瓜低襯諶菔艿椒欠üセ鰲⑵蘋檔取<際醢踩?切畔?踩?際醯暮誦牟糠幀<際醢踩?鍾布?踩?腿砑?踩?S布?踩?羌撲慊?布?璞贛捎詿嬖謐乓歡ǖ牡鞝歐?洌?枰?滄捌簾紊璞富螄喙馗扇旁矗?樂貢凰?死?眉際跎璞付苑?湫藕嘔乖???ば畔⒌陌踩?K孀?a href='//' target='_blank'>電腦技術的發展,硬體效能越來越高,輻射強度越來越小,硬體洩露將越來越微。軟體安全存在的隱患是指使用者利用計算機語言所程式設計序,對資訊系統資源進行非法進入、拷貝、破壞、攻擊,使合法使用者的權益受到侵犯。軟體安全技術就是採取技術手段,防止系統上述隱患的發生,保證系統安全執行,保護系統資源合法使用者的利益。

  2 計算機資訊保安技術的重要性

  利用計算機進行資訊處理,對提高工作效率是必不可少的,但對於機密資訊的收集維護或傳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對保密性的危害卻大大增加了。最近十幾年來,政府、工商界、軍事部門以及各行各業所積累和傳送的數字資訊呈爆炸性增長,這些被傳送和儲存的數字資訊往往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敏感性。隨著這些記錄的數量、價值和機密性的增加,人們對非法擷取與使用這些記錄的重視與關心程度也隨之增加。無論在政府、軍事、工業、商業、教育及個人生活上,資訊資源系統如果受到破壞,都會帶來極大的損失。如1998年6月4日,一“黑客”闖入剛剛進行了核實驗的印度核實驗控制中心,控制其計算機系統,竊取了其核實驗“最為重要的機密檔案”。

  3 資訊保安技術中的安全問題

  計算機的迅猛發展,使社會經濟、科學技術和軍事技術等前進了一大步,但隨之而來的計算機犯罪和安全問題卻不斷困擾著人們。隨著計算機犯罪的急劇增加,促使人們重視對計算機犯罪的研究。熟悉計算機犯罪手段,才能研究出防範對策,增強計算機資訊系統的安全性,減少由於安全問題而造成的損失。總的來說,計算機犯罪所採用的方法和手段有:

  3.1 計算機病毒

  根據公安部的定義,計算機病毒是一種程式,它能夠通過修改其他程式,把自身拷貝“貼”在其他程式之內,從而完成對其他計算機的傳染。計算機病毒傳染的先決條件是捕獲計算機作業系統的磁碟讀寫的中斷向量,並修改正常磁碟及其他外設讀寫的中斷服務程式。

  3.2 計算機洩密

  計算機洩密是指儲存在計算機系統的資訊由於主觀或客觀的原因而導致資訊洩露的行為。主要有:由操作者蓄意洩露給第三方;計算機管理制度不嚴造成的計算機單機洩密;通過Internet/Intranet洩露的網路洩密。

  3.3 計算機攻擊

  計算機攻擊是指通過網路向遠端機器發出的攻擊,包括內部攻擊和遠端攻擊。內部攻擊是在區域網內採取攻擊的手段獲取超越許可權的資訊資料。遠端攻擊是攻擊者通過使用某些網路工具,來收集非法擷取有關網路的弱點、連線、目標環境等資訊,對遠端計算機進行控制。

  4 計算機網路安全問題

  隨著資訊網路的發展,發展的方向逐漸向網路化轉變,破壞、攻擊計算機資訊系統的犯罪手段在網路環境下有了很大的變化,網路安全問題逐漸成了電腦保安問題的主流。網路資訊系統受破壞、攻擊,受影響的是一大批使用者,而網路犯罪不受地域、時間、空間的限制。在政府、企業大力發展網路產業的今天,網路犯罪將給政府、企業、使用者等帶來信譽和經濟的損失,給網路經濟的健康發展帶來不穩定的因素。

  4.1 網路犯罪手段

  隨著Internet的迅速發展,網路安全問題成為電腦保安問題領域的主要問題。隨著各種網路的普及和發展,網路犯罪的技術手段也不斷變化,為適應形勢的發展,我們必須對網路犯罪手段有所瞭解。網路資訊保安方面的犯罪手段有下列幾種:

  4.1.1 網路洩密

  網路洩密是指用單機連線到Internet上,在操作上未能把機密資訊與非機密資訊分開,或者蓄意將機密資訊在網路上釋出,而導致資訊洩露行為。由於Internet具有世界性,資訊的傳遞速度非常之快,一旦機密資訊造成洩露,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因此應將公開資訊與機密資訊區分開來,把上網計算機與處理內部機密資訊的計算機嚴格隔離控制,以免資訊洩密。   4.1.2 遠端攻擊

  遠端攻擊是網路犯罪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通過掃描程式等網路工具對遠端機器的網路概況、作業系統資訊的搜尋,攻擊者發現有關目標機器的詳細資料,利用口令攻擊程式等工具,對目標機器的檔案資料、配置進行閱讀、拷貝、修改、刪除,從而達到遠端攻擊的目的。遠端攻擊者採用了很多網路工具來獲取目標機器的資訊和安全缺陷,主要有:

  1利用自動檢測遠端或本地主機安全性弱點的程式的掃描器。

  2口令攻擊者利用口令攻擊程式對原來加密的程式進行解密,並使口令顯露出來的程式。

  3將系統資訊洩露給程式的作者,或者控制該系統的特洛伊木馬程式。

  4截獲在網路上傳輸的資訊的Sniffer。

  5利用郵件炸彈對郵件伺服器進行攻擊,破壞目標機器資料,甚至使目標機器中止執行的程式。

  4.1.3 網路病毒

  網路病毒是通過網路作為載體進行傳染的。傳播的方式主要有電子郵件和訪問傳染。電子郵件在網路中被廣泛應用,同時也為計算機病毒創造了新的傳播途徑。訪問傳染主要是一些具有惡意的網站,利用使用者訪問自己網站或下載檔案資料的機會傳播病毒,達到破壞使用者的利益的目的。

  4.2 網路安全測試手段

  在維護網路安全,與網路犯罪作鬥爭的同時,我們必須主動出擊,對網路進行安全測試。網路安全測試,就是對我們所使用管理的計算機網路執行的安全性,用技術手段進行測試。網路安全測試,能夠使我們及時發現網路內的各種安全隱患,最終消除所發現的隱患,做到防範於未然。網路安全測試的內容有下列幾種:

  4.2.1 網路埠測試

  網路犯罪者在攻擊時,經常採用網路掃描器對目標機器進行掃描,來獲取有關目標機器的資訊。出於維護網路系統的目的,對網路埠測試,利用掃描器,可以幫助系統管理員發現網路主機的埠安全缺陷等安全性弱點。

  4.2.2 網路平臺測試

  作業系統是任何一個系統都需要的平臺,它是使用者與計算機之間的介面,它可以有效地管理計算機,提高計算機的效率。網路平臺測試就是對網路主機使用的作業系統進行分析、測試,以便找出漏洞,關閉漏洞。作業系統最主要的漏洞是平臺操作口令的安全性。網路平臺測試的方法有兩種:

  1模擬黑客攻擊,發現平臺的漏洞。

  2對機器操作平臺的相關口令檔案進行測試。

  4.2.3 網路病毒測試

  由於計算機網路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介面以及各連線層次的相互轉換環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某些漏洞或薄弱環節,在網路軟體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更多,所以使得網路病毒有機可乘,通過感染網路伺服器,在網路上迅速蔓延。網路病毒檢測的方法有人工檢測法和自動檢測法。我們日常使用的各種防毒軟體就是自動檢測法。

  4.3 網路安全防範技術

  全球資訊高速公路的建設,Internet/Intranet的飛速發展,計算機的資源共享進一步加強,因此資訊保安問題也日益突出。網路安全防範是保障合法使用者在網路上的權益的一道屏障。根據網路犯罪技術的情況,網路安全防範技術主要分為三大類,包括洩密防範、攻擊防範和病毒防範。

  4.3.1 洩密防範

  網路洩密的發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機密資訊管理人員利用處理機密資訊的計算機單機終端違規撥號上網,無意中造成洩密的。因此,加強涉及機密或內部資訊的計算機管理人員的保密意識,建立完善的機房管理制度,是網路洩密防範的主要內容。

  4.3.2 攻擊防範

  攻擊防範是網路安全防範中最重要的防範。根據遠端攻擊的手段,網路攻擊防範包括下列內容:

  1防火牆。防火牆是指建立在內外網路邊界上的過濾封鎖機制。其作用是防止不希望的,未經授權的通訊進出被保護的內部網路,通過邊界控制強化內部網路的安全政策。應用中防火牆是一個位於內部網路與INTERNET之間的計算機或網路裝置中的一個功能模組,是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建立起來的硬體和軟體的有機組合體,在一臺機器上有至少兩個網絡卡、一個聯接內部網路,另一個連線INTERNET並執行防火牆軟體,為內部網路或主機提供安全保護控制,誰可以從外部訪問網路受保護的物件,誰可以從內部網路訪問INTERNET以及相互之間訪問的方式。它也是網路安全政策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控制和監測網路之間的資訊交換和訪問行為,來實現對網路安全的有效管理。根據需要,可採用網路級防火牆或應用閘道器防火牆。防火牆技術可分為IP過濾、線路過濾和應用層代理等三大型別。目前常混合使用這些技術,以獲得最大的安全性和系統性能。

  2口令安全防範。口令安全是使用者用來保護自己系統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在網路上,使用口令來驗證使用者的身份成了一種基本手段,但是使用口令也面臨著許多的安全問題。為防止口令被攻擊者破解,必須合理安全設定口令和加強對口令的使用管理。

  3資料加密。在網路上,資料加密就是用密碼學的方法和技術對傳送資料進行加密,防止資料資訊不被篡改和洩露,提高終端和網路通訊的物理安全。加密傳輸資料可採用連結加密、節點加密、首尾加密等加密方法。

  4.3.3 病毒防範

  根據網路病毒的傳染途徑,病毒防範要求使用者在收發電子郵件時,對不明來歷的郵件儘量不要開啟,直接刪除;同時,安裝具有預警功能的防毒軟體,該類防毒軟體能夠在電腦感染病毒時即時提醒,及時刪除病毒,消除隱患。

  5 網路安全技術的發展趨勢及建議

  隨著網路技術的成熟和發展,網路越來越貼近我們的生活,也使我們面臨越來越多的安全問題。面對網路安全不斷產生的新問題,我們必須對網路安全技術的發展趨勢有一定的瞭解和認識,不斷提高網路安全技術水平,才能保障網路的安全。

  5.1 網路安全技術發展的專業化

  網路犯罪手段的不斷更新,系統管理員面臨的技術難度越來越大,這就要求有大量專門的科研機構對網路安全涉及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促使網路安全技術更新,使網路安全技術發展專業化。

  5.2 網路安全技術的普及化

  所謂普及化,是指網路安全技術使用的普及化。隨著電子郵件、電子商務、個人主頁等的流行,從CIH病毒到“愛蟲”病毒,從網路病毒到網路攻擊,網路安全意識已走進我們生活之中。這就更加表明網路安全技術普及化的重要性。

  在涉及網路安全技術的工作中,通過對相關問題的接觸,從安全防範的角度,對涉及網路的從業人員,特別是接觸機密資訊的人員提出自己的建議。根據目前的情況,網路病毒是網路安全最普及的隱患,造成的損失也非常大,要求大家從網路病毒傳播方式來防範;從資訊保安的角度要求注意資訊載體的分級隔離,保護各類資訊的安全;在防範技術處理上儘可能採用多種防範技術,避免過於單一,加強網路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網路安全技術內幕美,前導工作室譯[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2] 張小斌,嚴望佳.黑客分析與防範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3] 王銳,陳靚,靳若明,周剛.網路最高安全技術指南[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

  [4] 殷偉.電腦保安與病毒防治[M].安徽: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5] 劉淵,樂紅兵,宋誌慶,孫燕唐.因特網防火牆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