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結合共育生態教育

     2010年秋季學期,是我教學生涯中的又一次挑戰:教了十幾年高年級的我一下子站在一年級小朋友面前與他們共同學習、生活。孩子的率真讓我也回到了童年,享受著童言、童事、童趣……
        一天中午,組織孩子們整隊放學時,我突然發現整齊的隊伍中出現了極不和諧的一幕:小鵬走路時兩腳外擺像在滑旱冰。走近一看,令我忍俊不禁:小鵬的鞋帶全散了,像四條可愛的黃蛇在舞動。“小鵬,鞋帶散了我們暫時可以離開隊伍到旁邊繫鞋帶,完成後立即歸隊。”“老師,我不會系呀!”望著他那無奈的雙眸,我一時無語。“小鵬,你過來,老師幫你。”我蹲下幫他紮上漂亮的蝴蝶扣。“謝謝老師!”他如春風般歸隊了。回到辦公室我就納悶: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竟然連鞋帶都不會系。想想兒時的我們已會幫父母做很多事了,真是搞不懂。更令人噴飯的是下午到班上一問:“會繫鞋帶的站起來。”大家都在東張西望尋找明星,就是沒人站起來。唉!大家都不會!我失望極了,在與孩子們聊天的過程中,得知孩子們的自理能力幾近於零。
        既然大家都不會,家長又不給他們機會,那就何不來場比賽,以賽促學呢?要知道家長對於學校裡組織的各項比賽關注度是極高的。晚上,我結合十月份教育月主題制定了“祖國發展我成長”挑戰賽方案。
        第二天的晨會課上,我與孩子們作了如下交流:“同學們,你們腳上的那雙鞋對你有過哪些幫助?”學生議論紛紛,列舉種種。“既然鞋子幫助了我們這麼多,那麼鞋子有困難你會不會幫它呢?”“會!”“現在鞋帶散了,你願不願幫它繫好呢?”“願意!”“可是你又不會系,怎麼辦?”“學!”“好,老師給你們一週的時間去學習。下週班會課上,八個小組比一比、賽一賽,看誰系得快!”孩子們聞此言群情激動。課後,我通過校信通平臺將我的設想與家長們進行了交流,得到了他們的支援。
        一週以後,比賽如期舉行。孩子們展示的不僅僅是嫻熟的技法,更展示了他們的自信。望著他們額頭上的“大拇指”硃砂印,我醉了,醉在他們甜蜜的笑容裡。臨近下課,我神祕地對大家說:“同學們,月底,學校將舉行一次全校性的挑戰賽,我們大家都要參加,從開始到最後一個完成的同學為結束,又好又快的班級獲勝。大家有沒有信心參加?”“有!”“這次大賽,除了繫鞋帶之外,還有穿襯衣、整書包等等,有沒有信心為班級爭光?”“有!”“那就趕快準備吧!”
        晚上,我又與家長作了進一步的交流。從此以後,每天晨會我都與各小組瞭解他們的進展情況。大賽前夕,我組織孩子們在班級內搞了一次小組賽。從繫鞋帶到穿襯衣再到整書包,每一個環節都那麼投入,每一個動作都是那麼老練,我真有點不敢相信。 
當他們揹著書包跑到終點時,名次對我們來說已不再重要,四十七隻小鳥在“成功”的森林裡盡情言歡。
        決賽那天,我們贏了!我獎給他們每人兩塊奶糖,其實他們的心比糖還甜。活動到此本可結束,但我總覺得有什麼缺失,是什麼呢?對,是引領!月底總結會上(班會),我設定了這樣一個環節:“同學們,一個月過去了,在這個月裡,我們學會了很多很多,祖國媽媽很想知道,你們願不願意將自己學到的本領悄悄告訴她呢?”此時,歌唱祖國的樂曲聲響起。
     “祖國媽媽,我會繫鞋帶啦!”
        “祖國媽媽,我會幫爸爸媽媽繫鞋帶啦!”
        “祖國媽媽,我只告訴你一個人,我不再要家裡人幫我穿衣服啦!”
        “祖國媽媽,我會洗碗啦!”
        “祖國媽媽,我還會學到了很多本領!”
        ……
        孩子的表情亦嚴肅亦神祕亦快樂亦自豪,一切的一切都在傳遞這樣一個資訊:讓祖國媽媽高興。
        “同學們,我們可以將自己告訴祖國媽媽的話用筆寫在紙上,寫好後放進成長記錄袋。以後如果又學會了新本領,別忘了寫下來告訴祖國媽媽,她會在睡覺的時候來看你的成長記錄袋的。”
        從此以後,整個一年級的小朋友一下子在享受成功中成長了許多許多,自理、自立、自律的比學趕幫的氛圍空前濃厚,令我們的家長刮目相看。
        反思:
        德育活動不能為活動而活動,比賽只不過是一個載體。本次活動全員參與,既發展了全體學生的能力,又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及團結合作意識。整個活動過程始終將所有學生作為教育引導的物件,每個孩子在活動中都收穫了成功,在成功中得到了成長。教育活動不是精英的展現場,不是他們的專屬領地。教育活動是要面向全體的,讓每個孩子都享受成功。這一活動讓我清醒地認識到德育工作要始終為孩子的精神世界服務。活動要取得好的效果,離不開家庭的配合。要知道,德育活動不僅僅是學校的事,它需要家庭、社會鼎力相助,僅僅只有學校教育的教育是遺憾的教育、畸形的教育。育人應是社會化的,每一次的活動都應該積極主動聯絡家庭、社群,使教育形成合力,不能讓5+2=0的悲劇在現代教育體系中上演。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多數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智力教育,望子成龍心切,只要文化成績好,其他的不用過問,就是天塌下來也不用管。家長們,放開你那雙善良的手吧,我們的幼苗需要風雨的洗禮,讓我們家校結合,共育孩子成長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