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引導學生思考研究問題

     常言道:學起于思“思”是創新學習的核心,是課堂的“軸”。通過思考探索的過程拓寬思維,才能進發出創新的火花。思考是學生髮展智力的起點,也是推動他們積極學習、奮發上進的一種推動力“引思”就是要實現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思維間的和諧統一,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去引導學生多思、深思、會思,使學生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中,讓他們思有所學、思有所得。那麼,怎樣引導學生思考,從而達到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叉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呢?在不斷教學的探索過程中,我有以下感悟:
        一、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從而促進思維發展的源動力
        首先應該創設問題情境的趣味性,以趣激思,在教學中通過環境佈置、課前談話、遊戲活動等,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熟悉了將要學習知識的背景,為學習新知作了準備,進而激發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在思考中感受思維的美,在探索解決問題中體驗快樂,從而獲得最佳效益。其次挖掘教材內容的趣味性,以趣激思。在教學中,當學生進入了探求新知的最佳狀態時,你若能充分挖掘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因素,依據教學目標抓住時機,有意識地展示有利於學生學習模仿、概括的教學內容,同樣也可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啟用思維。最後你可以藉助教學媒體的趣味性,以趣激思。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要引起學生對知識的強烈渴求感。根據中學生愛新鮮、好奇心強的特點,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電教手段,發揮電化教學特有的“鮮明色彩”、“生動形象”、“聲像同步”等優勢,刺激學生的視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新奇的快感,喚起求知慾,促使學生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所以課堂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學起于思.思源於疑
        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其主動在思考和解決問題中不斷滋長而發展起來的。“主動參與式”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的設疑、破疑、再設疑的過程。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首要的基本教學技能虛該就是善於設疑和激疑,並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敢於和善於質疑,從而啟迪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教學方法應該多種多樣
        任何有效的教學方法應該不僅能讓學生獲得知識,而且能獲得思維的啟迪和發展。不論運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教師應允許學生標新立異、奇思妙想,甚至異想天開、無中生有,應鼓勵學生獨立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分析、去判斷。最後,一個教師要想敦好學生就要全面、深入地瞭解學生,用教師特有的敏銳觀察力洞察學生的內心世界,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用融融的師愛搭建溝通心靈的橋樑,以最大限度的寬容去理解、接納每一個學生,為學生營造寬鬆、愉快的成長環境。師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是語言,不同的語言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句真情的問好、親切的語言、熱情的鼓勵使學生如淋春風。一個讚美的手勢、會心的微笑、示意的眼神、讚許的點頭,也能使“心有靈犀一點通”,拉近了師生的心靈距離,使師生的思維產生有效的“共振”。在平時授課中,我不但注意規範自己的儀表言行,還特意拉近與同學們的距離,儘量使每節課都在一個民主、和諧、輕鬆、愉快的節奏中進行所有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就下課,還有點意猶未盡。
        通過認真反思,我深刻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角,開展發現疑問、分析疑問、辯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在參與整個教學活動,自己去體驗、去領悟、去感受、去收穫知識真理的同時,獲得學習方法、科學治學態度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接受成功與挫折的體驗進而使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生存”,為“可持續發展”和“終生教育”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