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中學思想政治課怎樣指導學生學習

    【摘 要】:在中學政治教學中,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和滲透,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這樣才能給學生自主學習一把金鑰匙。具體講學法指導包括學習內容的指導和學習方法的指導。
【關鍵詞】:閱讀 聽課 發言 注意力 思考 提問
        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理論性強,概念抽象,趣味性少。如果不注意改革教學方法,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影響政治課的教學效果。傳統教學過多注重知識的教學,忽視學生學法的指導。是“授之以魚”,而學法指導是“授之以漁”是教給學生怎樣學習,即有“學會”轉變為“會學”。具體講學法指導包括學習內容的指導和學習方法的指導。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學習,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和滲透,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這樣才能給學生自主學習一把金鑰匙。結合思想政治課教學特點,談談如何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
        一、指導學生閱讀。閱讀是獲取知識、理解知識的重要手段。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指導學生閱讀要抓好三點:一是課前預習閱讀,瞭解某節內容的全貌;二是在教師講解基礎上再閱讀,理解有關知識及觀點;三是學完某課後閱讀,歸納要點,形成知識網路。在閱讀中要圈點批劃,抓課本中的黑體字,抓關鍵詞,如基礎、標誌、總之、因此等,抓排比性句子,抓某段開頭或結尾的結論性語言,標明自己在閱讀時所理解到的要點、重點、難點和疑點,這樣就能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基本內容。
        二、指導學生聽課。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聽課,首先應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用生動而富於鼓勵性的語言,用典型而又貼近學生實際的事例,用漫畫或錄音、錄象等手段,在課堂中不斷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望,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啟用他們原有的認知結構,專心聽講。其次在指導學生聽講時要抓好五點:一是聽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二是聽教師對知識的剖析與聯絡;三是聽教師在觀點應用時的提示和處理方法;四是聽教師對每節課的總結;五是聽其他同學的發言。在聽取新的知識的同時注意和自己已掌握的知識融合在一起,對知識的理解更系統、全面。
        三、指導學生髮言。在課堂教學中,應拿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髮言,檢驗學生理解的情況,給學生自由發揮或創造的機會,指導學生髮言要抓好四點:一是教師要多組織小組或全班討論等活動,鼓勵學生髮言;二是補充其他學生不足時讓學生髮言;三是糾正其他學生理解偏差時讓學生髮言;四是解答其他學生遇到疑難時 讓學生髮言。總之,讓學生動口可以進一步深化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提高認知能力。
        四、用教學藝術的魅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教學是一門藝術。思想政治課是具有情感性、抽象性、獨創性的特殊藝術。教師要善於將政治教學中的教育性和科學性,用藝術化的形式訴諸於學生,使之入心入腦。
     首先,以開講藝術萌發學生的求知慾。一堂好課的開頭如同一出好戲的序幕。開講得好,就能先聲奪人,造成學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激發起強烈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起“探究反射”。開講一般從“情、趣、疑”入手。感人心者莫過於情,教師應以飽滿的激情、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方式,匯入新課,達到醞釀情緒,滲透主題和帶入情境的目的。疑是思維的開端和啟動器。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趣是激發心理活動和思維活動的興奮劑和催化劑,它能使學生情緒高漲、思維高度活躍。
        其次,巧設練習,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把教材知識結構轉化為自己認識結構的過程。有效的練習可以促進它的完成。課堂練習不僅僅是對所學新知識的簡單重複和反饋,而是要成為學生掌握知識,形成寄埽?⒄顧嘉??嘌?巳さ墓憷?斕亍=淌σ?昧廢吧杓頻囊帳跽匙⊙??男模?顧?欽業?ldquo;用武之地”。政治課教學常用的練習設計方法主要有:①角色模擬法。是指聯絡課中的有關知識結合現實問題創設一定的新情景,讓學生模擬扮演情景中的角色,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練習方法。②知識競賽法。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知識競賽,或搶答或必答。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結合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競爭意識。③登臺演講法。教師事先給學生布置好問題,學生毛遂自薦,也可由教師指定在講臺上解答的方法。這種方法可鍛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利於培養開拓型人才。④撰寫論文法。通過參觀訪問等實踐活動,使學生以主體的身份將課本知識和社會現實結合一起,並把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寫成小論文。論文可進行展評,讓學生從中獲益。這種方法,貫徹了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有利於學生在實踐中深化認識能力和提高思想覺悟。
        五、指導學生思考與提問。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必須思考,思考從問題開始。會提出問題是獨立思考的表現,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從學生思維的最近發展區入手,在任何一個學習環節都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讓學生思考問題的疑難處,並鼓勵學生提問,創設愛提問的氛圍,再 逐步訓練提出問題,其次要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奇中生疑,疑中生問,追求對問題的透徹理解,這是思考問題的動力。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問題討論法激勵學生提問,使學生在討論中產生思維的火花,使模糊的問題明朗化,或對所討論的問題產生新的疑點。在思考提問時可採用層層遞進法,發散法等。層層遞進法即對所學知識採取“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思考方法,如學習“黨的基本路線”這一知識時,可採取層層遞進法思考:黨的基本路線是什麼?為什麼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怎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等;發散思維法即對所學知識採取以一個問題為中心,發散性地提出一系列相關問題的思考方法,如學習“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知識時,可採取發散法思考: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是什麼?特徵是什麼?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是什麼?存在哪些問題?等等。這樣有助於培養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總之,學法必須與教學改革同步進行,指導時要因材施教,對症下藥,讓學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從而形成一定的自學能力,真正使學生由“學會”向“會學”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