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符合青年學生的思想特點,加強教育引導和思想疏導,以人才培養目標作為思想教育導向的基點,開展各有側重與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當符合青年學生的思想特點,加強教育引導和思想疏導,以人才培養目標作為思想教育導向的基點,開展各有側重與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法上應以導求嚴、求活、求和諧。要發揮思想教育導向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提高專業素質,實現人員專家化、工作科學化、個體博學化、特長多能化。

  【關鍵詞】 大學生;思想教育;導向作用

  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這就要求高等院校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由於受到各種思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大學生思維活躍、知識豐富、個性突出,以及價值取向多元化、行為極端化等特點越來越明顯。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須結合大學生思想特點,加強教育引導和思想疏導,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達到育人目的。筆者就如何加強教育引導和思想疏導,從三個方面探討如下。

  一、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是思想政治教育導向的基點

  高校的一切工作,歸根結底,都是為培養人才服務的。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以此為航標與準繩,調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體方向和程序。如果脫離了培養目標,僅僅滿足於不向走廊潑髒水、不撕公共圖書的彩頁等低層次的行為規範的維護上,那麼,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會始終浮在“人生觀價值觀避而不談,對細枝末節誇誇其談,對日常行為規範老生常談”的水平上。

  在實現培養目標過程中,要突出思想教育的重點與特色。例如。醫科院校重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培養高尚的醫德:地質專業則更重艱苦奮鬥的思想培養;師範院校更重熱愛教育、獻身教育的思想培養;國防與軍事院校則更重犧牲精神的培養。只有這樣,思想政治教育才會在大學生心中紮根,日後才會湧現出千萬個2l世紀的白求恩、金慶民、於漪和蘇寧。因此,離開高校不同的培養目標,一味隨風漂浮,跟著感覺走,就不可能將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也不可能表現出獨具的風格與特色。所以,培養目標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思想政治教育導向的基點。

  二、把握規律和特點,加強教育引導與思想疏導

  近年來,無情的事實催人反思,只抓專業學習,放鬆德育,就會得難償失。尊重學生的獨立性與人格,決不意味著取消和排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堅持嚴格要求與教育引導相結合,理論灌輸與思想疏導相結合,尤其重視“導”的作用。嚴格要求,無疑需要必要的規章制度,在制度約束的同時,更應注重導向作用。有思想上的春雨、甘露,才會有德育上的金色收穫。大學生思想上的閃光點,需要有人去發現、去聚光,聚成熊熊燃燒的思想火炬。

  思想政治教育應當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思想變化規律,具體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有效的教育引導和思想疏導。一要抓住根本。這是大學生的理智性所決定的。近幾年的正面教育,使大學生具備了積極健康向上的思想基礎。“吾愛吾師,吾猶愛真理”在他們心中閃光。同時,大學時代正值他們感情世界處於豐富鉅變的人生時期。趁此世界觀從形成確立並逐漸走向成熟之際,抓住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榮辱觀的思想教育,應當成為疏導之本。人類的進步、祖國的榮辱、人民的憂樂,應當成為大學生心中永不熄滅的火炬;貢獻高於索取,拼博高於享樂,應當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旋律。二要深入細緻。這是大學生感情與思想變化的隱蔽性所決定的。大學生已步入青年中期,獨立性與情感控制能力顯著增強,思想情感變化的.“形”與“神”已漸呈非線性聯絡。所以,他們思想上的一系列真實變化,有時使人難以及時覺察。南美洲的一隻蝴蝶煽動翅膀所引起的空氣細微波動,可能導致一場風暴,這就是突變理論所稱的“蝴蝶效應”。它啟示人們應當密切關注大學生***特別是大一學生***思想上面的“蝴蝶效應”,深入細緻地把握大學生思想脈搏,見微知著,防微杜漸,將工作做在苗頭處,減少亡羊補牢之失與被動。三要不失時機。這是大學生思想變化的迅速性所決定的。人的思想轉化,往往有個轉瞬即逝的黃金時機,有的是一失難再的。四要採用人時的形式。這是大學生思想的求新與時代性所決定的。形式要服從效果。古有胡騎善射,當今我們思想引導要採用多種有效形式。可以是春雨潤物的個別談心,讀書報告會,心得交流會,多種專題的演講比賽、辯論會,與科學家、模範人物座談等等。也可參與社會調查,與各行名家能手會見等。在教育中要以豐富多彩的、多樣化的教育方式取代單一、枯燥乏力甚至強化逆反心理的僵化教育方式,以其喜見樂聞、富有磁力的方式,去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五要抓住重點。這是大學生思想變化的不平衡性所決定的。中國的應試教育,使高中階段的政治工作成了“斷層”,加重了千軍萬馬中擠過獨木橋的大一學生的思想工作負荷。入學前後,環境與條件的改變,給學生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衝擊。譬如,以往十幾年寒窗皆以父母作生活保護傘,而大學則開始了獨立生活。以往為班上的佼佼者,而大學裡則相形見絀,體驗到生活上的疏離感與群體中的失落感。其中個別行為消極反常或滯後性較為明顯者,應列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究其因、曉之理、導其行,使其迅速走出思想誤區,步入向上軌道。六要持之以恆。這是大學生思想變化的反覆性所決定的。改革開放的大潮,致使思想領域難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既有現代的先進思想觀念、競爭意識、拼搏精神,也有來自敵對勢力策動的“思想演變”、拜金主義、享樂至上、頹靡腐朽的思想侵蝕。作為時代最敏感的社會群體的大學生,面對各種新的思潮、觀念與矛盾,他們要自覺不自覺地做出抉擇。許多東西“日近長安遠,日遠長安近”,撲朔迷離、真假難辨。因此,絲毫不能放鬆思想上“環境淨化”工作,任何“一勞永逸”、“畢其功一役”的思想,都是違背大學生思想變化規律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大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是非觀、榮辱觀、戀愛觀與健康的品德情操之形成與鞏固的長期性。

  三、高素質的專業隊伍是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導向作用的關鍵

  如果將專業課教師稱作“經師”,那麼,思想政治政治工作者則是“人師”。相對而言,前者側重“授業”,後者側重“鑄魂”。他們的作用物件是活生生的人,是思想多變的“時代驕子”,這就決定了高校“鑄魂”者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才能有效開展教育引導和思想疏導工作。

  我認為,此隊伍應該實現如下“四化”。一是人員專家化。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是“鑄魂”的專家,要加強自身修養,善於做思想工作。他本身具備堪稱師表的高尚情操。二是工作科學化。必須如一位軍事家作戰前有周密的整體計劃―樣,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有科學的思想工作計劃。對學生的思想變化有準確的預見性,措施具有前瞻性。三是個體博學化。一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具備李燕傑、彭清一那樣廣博的知識結構。四是特長多能化。實踐證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結合大學生活動特點去做,往往事半功倍。一道高等數學題,經你指點,茅塞頓開,換來了大學生一瞥驚異興奮的目光;擺一擺圍棋,則立即縮短了許多無言的距離;聯歡會,來幾嗓子很有味的男中音,心中頓覺很熱;遠投籃,也可亮一手,學生回一句“真行啊!”無形中大學生便向你敞開了心扉,或許會信任地請你幫他解解丘位元的斯亞克芬之謎。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引導和疏導,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把握規律、掌握特點、抓住根本,有效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時風乘而不隨,以導求嚴、求活、求和諧。這樣,像山東建築大學“心靈導師”任曉勤⋯、復旦大學“包含天下心”的包涵一樣的一支專家化、科學化、博學化和多能化的精幹的思想教育專業隊伍,必將成批地造就出志在中華騰飛的人才來!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