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結業考複習知識點

  複習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每個學生都要知識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地理結業複習資料以供大家學習。

  :地中海生命線

  直布羅陀海峽除了溝通地中海和大西洋外,還是地中海的“生命線”。由於地中海的特殊地理位置,使這裡海水的含鹽量高,密度大。

  大西洋因為年平均氣溫較地中海的年平均氣溫要低,海水的蒸發量小,因此大西洋的年平均鹽度也比地中海的年平均鹽度低,只有35‰。即使是和地中海相同緯度的鄰近的大西洋海區鹽度稍高一些,也只有36‰,這樣就形成了地中海和大西洋兩個以直布羅陀海峽溝通的海域,年平均鹽度高低的不平衡局面。海水密度的大小取決於海水的溫度和鹽度,而更主要取決於鹽度。鹽度越大,密度越高,因此地中海海水密度大於大西洋海水密度。

  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海水在海表面兩者所受壓力相同,都是一個大氣壓。由於海水的壓力和海水密度成正比,這樣,在同一深度,地中海的水壓要大於大西洋的水壓,而且深度越深,兩者的壓力差越大。有了壓力的差異,海水便產生運動。壓力差越大,運動越劇烈。海峽的海流便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水200米以上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下層水200米以下由地中海流向大西洋。這樣地中海底部的海水便經由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大西洋底部,從而使大西洋海水被抬升高。在大西洋表層,被抬高的海平面,海水因壓力作用而通過直布羅陀海峽流向地中海,由於海峽西端水淺、海底有橫檻,減小了地中海海水流入大西洋的水量,以致從大西洋通過海峽流入地中海的水量大於從地中海流向大西洋的水量。

  另外,除了壓力,氣候也是一個方面。直布羅陀海峽風向多為東風或西風,從北方進入西地中海的冷氣團在這裡以低層高速的東風穿過,當地人稱這種東風為累凡特風。累凡特風帶動大西洋表層洋流含有鹽度較低的海水向東經過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而且這股洋流的流量也大於地中海122米深處的西向洋流含有較咸和較重的海水。這就保證了地中海水量的穩定。因此,直布羅陀海峽的存在使地中海避免成為一個萎縮的鹽國,其功績實在不小。

  而且,這一現象使直布羅陀海峽表層海水的流向卻是永遠從西向東流,所以輪船從大西洋駛往地中海,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時,永遠是順水航行。同樣,潛水艇從地中海海底進入大西洋也是順水。

  總結:早年這一現象就被大西洋航海家們所利用。地中海沿岸國家的探險船隊曾頻繁地通過這裡而到達大西洋,從而完成他們的探險之舉。

  :太平洋港口

  太平洋港口是具有水陸聯運裝置和條件,供船舶安全進出和停泊的運輸樞紐。是水陸交通的集結點和樞紐。

  主要港口與海港

  亞洲

  俄羅斯海參崴 日本神戶 日本札幌 日本橫濱 日本橫須賀 日本大阪 日本千葉 韓國釜山 韓國仁川 韓國蔚山 韓國浦項 朝鮮清津 朝鮮南浦 泰國曼谷 泰國蘭加鎊 泰國宋卡 菲律賓馬尼拉 菲律賓布特加斯 菲律賓宿霧市 中國高雄 中國基隆 中國花蓮 中國臺南 中國香港 中國大連 中國青島 中國上海 中國寧波—舟山 中國福州 中國廈門 中國深圳 中國廣州 中國唐山 中國天津 中國煙臺 中國秦皇島 中國營口 中國連雲港 中國日照 新加坡

  北美洲

  美國安克拉治 美國檀香山 美國長灘 美國洛杉磯 美國波特蘭 美國奧克蘭 美國聖地牙哥 美國舊金山 美國西雅圖 加拿大基蒂馬特 加拿大魯珀特王子 加拿大溫哥華 加拿大維多利亞

  中南美洲

  墨西哥聖路卡斯 墨西哥阿卡普爾科 墨西哥恩塞納達 墨西哥拉巴斯 墨西哥曼薩尼尤 墨西哥巴亞爾塔港 墨西哥蒂華納 智利安託法加斯塔 智利阿里卡 智利伊基克 智利蒙特港 智利聖安東尼奧 智利塔爾卡瓦諾 智利瓦爾帕萊索 哥倫比亞布埃納文圖拉 祕魯卡亞俄 厄瓜多瓜亞基爾 巴拿馬巴拿馬市

  大洋洲

  澳大利亞悉尼 澳大利亞墨爾本 澳大利亞布里斯班 紐西蘭奧克蘭

  通訊設施

  太平洋第一條海底電纜是1902年由英國敷設的,1905年美國在太平洋也敷設了海底電纜。目前加拿大至澳大利亞,美國至菲律賓、日本及印度尼西亞,香港至菲律賓與越南,南美洲沿海各國之間都有海底電纜。近年在太平洋上空開始利用人造通訊衛星進行聯絡。

  總結:由於港口是聯絡內陸腹地和海洋運輸國際航空運輸的一個天然介面,因此,人們也把港口作為國際物流的一個特殊結點。

  :黃赤交角地理意義

  白天和黑夜,亦可代指事物兩個相反的方向。晝夜由自轉產生,謂之“太陽日”,但晝夜的長度並非等於自轉週期,因為當地球自轉一週後,同時進行了公轉。

  影響地球運動

  黃赤交角的大小決定了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範圍,即南北迴歸線的緯度,也決定了地球上五帶的範圍。若黃赤交角變大,則熱帶和寒帶的範圍變大,溫帶的範圍縮小。

  黃赤交角的大小決定著各地晝夜長短的比例。以夏至日的北半球為例,當黃赤交角變大時,北半球的晝變長夜變短有極晝現象的地區除外,也就是晝夜的差距擴大了;當黃赤交角變小時,北半球的晝變短夜變長有極晝現象的地區除外,也就是晝夜的差距縮小了,即:各地一年中晝長的年變幅隨黃赤交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由於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在一年中作有規律的變化,產生了四季的更替,並影響著五帶的範圍。

  對其他自然現象的影響

  黃赤交角除對地球運動的意義產生影響外,還深刻影響著與其緊密聯絡的其他自然地理現象。如:黃赤交角變化→太陽直射點移動範圍變化→五帶範圍變化和氣壓帶、風帶移動範圍變化→氣候帶分佈範圍變化→自然帶分佈範圍變化等。

  總結:前已述及,黃赤交角是地軸進動的成因之一;它還是視太陽日長度週年變化的主要原因。黃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變化和五帶區分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