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考複習知識點

  地理科目測試我們對自然的瞭解度。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梅雨降雨特性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這首宋朝趙師秀的《約客》詩中,第一句就描述出梅雨的降雨是家家雨,也就是鋒面帶所覆蓋的地區都是雨。另外江南諺語「雨打黃梅頭,四十五日無日頭」,又說出了梅雨時陰雨連綿的特性;「梅子成熟傾盆雨」則是表示梅雨時雨勢相當大。從這些記述可以知道,梅雨的降雨特性是持續性並夾有較大雨勢的天氣。不過也有些記述,如:「梅子黃時日日晴、黃梅時節燥鬆鬆」,卻是說梅雨時出現的晴朗天氣;「吃了端午粽,還有三天凍」的「冷水黃梅」,則表示梅雨來得特別早;另有「陣頭黃梅」及「小暑一聲雷,黃梅倒轉來」,表示梅雨來得特別遲,以及梅雨過後又再度出現持續降雨天氣,這又說明了梅雨降雨的變動性。這種變動性,不論是梅雨開始時間的早遲、梅雨期的長短、雨量的多寡、下雨天數的多少等,每年都有很大的差異。不但長江梅雨如此,變動性更大的臺灣梅雨,更是變化多端:梅雨期有時長達五十天以上,卻也有短到十天以下;雨量有超過一千公釐,也有少於一百公釐;下雨天數有時比不下雨的日就連續下了二十二天雨。由於臺灣的梅雨的變動性高,每年都有不同,很難訂出梅雨開始與結束定義,所以只能約略將五、六月訂為臺灣的梅雨期。

  梅雨期的天氣特徵與降雨特性總分析

  梅雨期最主要的天氣特徵便是持續性降雨。臺灣地區各地出現連續性或間歇性下雨,間或夾帶豪雨,形成典型的臺灣梅雨。宋朝時代曾有三位詩人對長江梅雨的天氣變化有極傳神的描述:趙師秀的「黃梅時節家家雨」、曾紆的「梅子黃時日日晴」和戴復古的「熟梅天氣半晴陰」,也都是臺灣梅雨天氣的極佳寫照。由於臺灣梅雨期間經常引發豪雨,因此臺灣大學陳泰然教授乃填上「梅子成熟傾盆雨」之警世詞句。梅雨期主要受到梅雨峰面系統的影響,有時大量降雨,有時雨量很少,有時降雨時間很短暫,有時連續多日。事實上,梅雨期有時會有二個峰面系統先後連續影響臺灣地區,致使連續陰雨的天數相對增長。當一道鋒面過後、另一道鋒面抵達之前,會有幾天晴朗天氣,但持續的時間長久或短暫都不一樣,有時鋒面接二連三而來,幾乎無晴朗的日子可言,有時又相隔甚久,晴朗多日。在每年的梅雨期內,平均有四至五個梅雨鋒面系統影響臺灣地區。由於受到鋒面系統的影響,臺灣地區梅雨期內的平均降雨量為450至500公釐,為每年年平均雨量的四分之一。臺灣地區每年梅雨期的降雨有很大的差異,可見「梅雨」在臺灣地區是非常不穩定、變動甚大的天氣現象,所以不必特別強調梅雨期的長短與雨日的久暫,而應注意梅雨鋒面系統所伴隨的豪雨。

  綜合上述說明,臺灣地區各地梅雨期主要的氣候特徵有:

  1.連續性降雨,並夾帶雷陣雨;

  2.降雨量僅次於颱風時期;

  3.持續性降雨機率是全年最大值;

  4.由於持續性降雨,而使氣溫有時不但不隨接近夏季而上升,及而有下降或平穩趨勢。

  ***二***

  鋒區內的水平溫度梯度比鋒區兩側的單一氣團內的梯度大得多。在等壓面圖上的等溫線密集處即為鋒區。

  ①暖鋒坡度較小,約為1/150。其典型的雲序為捲雲、卷層雲、高層雲,地面鋒線附近為雨層雲,在高層雲處開始降水,多為連續性降水。如暖空氣不穩定,暖鋒上也可出現積雨雲等對流性天氣。在中國,暖鋒較為少見。

  ②第一型冷鋒的坡度約為1/100,其天氣和暖鋒天氣相似,只是雲雨次序和暖鋒相反。在東亞,這種冷鋒一般由西北向東南移動,是影響中國天氣的重要天氣系統之一。冬季的冷鋒一般較強,影響範圍較大,有時可達南海;而夏季冷鋒較弱,影響範圍較小,一般只達到黃河流域。

  ③第二型冷鋒坡度較大,約為1/70,它在近地面層處有時近於垂直或前傾。在地面鋒前,多為對流性天氣,有時伴有颮線,可產生冰雹、龍捲等劇烈天氣。但因鋒面的雲系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受地形的影響更大,故在多山的中國,鋒面的雲系常常和典型特徵相差較遠。第二型冷鋒在中國較少,春季見於長江流域,秋季見於黃河流域。

  ④靜止鋒的天氣和第一型冷鋒相似,唯雲雨範圍比較寬廣,在中國華南的南嶺一帶和雲貴高原地區,較為常見。由於冷鋒南下後受地形阻擋而呈准靜止狀態,可停留十天或半月之久,造成陰雨連綿的天氣。⑤錮囚鋒兼有冷、暖鋒的天氣特徵。典型的錮囚鋒在中國雖不多見,但在西北、華北、華東等地區,冬半年常出現地形錮囚鋒。

  ***三***

  溫帶氣旋是出現在中高緯度地區中心氣壓低於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質的近似橢圓型的斜壓性空氣渦旋,是影響大範圍天氣變化的重要天氣系統之一。

  十一月的一個夜晚,果然颳起了東南風,而且風力很大。周渝派出部將黃蓋,帶領一支火攻船隊,直駛曹軍水寨,假裝去投降。船上裝滿了飽浸油類的蘆葦和乾柴,外邊圍著布幔加以偽裝,船頭上插著旗幟。駛在最前頭的是十艘衝鋒戰船。這十艘船行至江心,黃蓋命令各船張起帆來,船隊前進得更快,逐漸看得見曹軍水寨了。這時候,黃蓋命令士兵齊聲喊道:“黃蓋來降!”曹營中的官兵,聽說黃蓋來降,都走出來伸著脖子觀望。曹兵不辨真偽,毫無準備。黃蓋的船隊距離曹操水寨只有二里路了。這時黃蓋命令“放火!”號令一下,所有的戰船一齊放起火來,就象一條火龍,直向曹軍水寨衝去。東南風愈刮愈猛,火借風力,風助火威,曹軍水寨全部著火。“連環戰船”一時又拆不開,火不但沒法撲滅,而且越燒越盛,一直燒到江岸上。只見烈焰騰空,火光燭天,江面上和江岸上的曹軍營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赤壁之戰,東風起了很大作用,唐朝詩人杜牧有兩句名詩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意思是多虧老天爺把東風借給了周瑜,使他能方便行事,否則孫策的老婆大喬和周瑜的老婆小喬會被曹操擄到銅雀臺去了。京劇《群英會》中,曹操有句唱詞:“我只說十一月東風少見。”顯然後悔自己對氣象判斷失誤,吃了大虧。

  然而,諸葛亮借東風的傳說,有人經過考證卻認為是虛構的。不過從赤壁之戰中,長江江面盛吹東南大風,到後來曹軍敗走華容道又遇上傾盆大雨,這在天氣形勢上看來,當時很象是一次鋒面氣旋天氣。鋒面氣旋在我國,春季最多,秋季較少。它是一個發展深厚的低氣壓系統,其中心氣壓低,四周氣壓高。空氣從外圍向中心流動,呈反時針方向旋轉。所以,處於氣旋前部***即東部***的地方,吹東南風;氣旋後部***西部***,吹西北風***如左圖***。氣旋內部盛行輻合上升氣流,能造成大片降雨區。因此,當連續吹東南風時,往往預示天氣將要變壞。天氣諺語說:“東南風雨祖宗,西北風一場空”和“東風雨,西風晴”是有一定實際意義的。

  另外,也有人這樣去分析諸葛亮“借”來的東風:從現代天氣圖上,我們可以看到,當一個地方受到移動的閉合的高氣壓中心影響時,風向是順時針轉變的。就是說,當冷高壓開始移到海上,高氣壓後部盛行的東南風就會暫時控制長江中下游地區。由於冬季冷高壓南下過程中移動迅速,尾隨南侵的後一股冷空氣很快又到;所以,東南風持續的時間很短,人們往往忽略。而通曉天文地理的諸葛亮,他的家就住在離赤壁不遠的南陽,是掌握這次東南風出現前的徵兆的,所以他準確地作出了中期天氣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