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環境教育淺議論文

  小學環境教育關係到我們21世紀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問題,加強環境教育,普及環境科學知識、環境法律知識和環境道德知識,對促進新型人才的培養、教育的改革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對當前小學環境教育的思考》

  摘要:加強小學環境教育,對促進人才的培養、教育的改革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本文提出了當前小學環境教育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環境教育 問題 對策

  環境與發展是當今世界人們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如何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保護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全世界人民面臨的緊迫而艱鉅的任務。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環境教育,其基本點在於使人們認識到今天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認識到地球上生命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認識到人類自身活動與決策在當今資源、對當地社群、對全球以及對整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提高人們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是提高全民族環境意識的基礎工作,它關係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的大問題。“保護環境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加強環境教育是貫徹基本國策的基礎工程。環境保護,教育為本。”小學環境教育關係到我們21世紀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問題,加強環境教育,普及環境科學知識、環境法律知識和環境道德知識,對促進新型人才的培養、教育的改革和社會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當前小學環境教育存在的問題

  1.對小學環境教育認識不夠

  我國小學環境教育雖然已走過了20多個年頭,但由於起步時覆蓋面較窄,加以部分學校領導還沒有完全擺脫應試教育的思想枷鎖,造成一些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小學環境教育概念和意義認識不足。有的認為小學環境教育就撿撿紙屑、掃掃地;有的認為小學環境教育就是組織學生上街環保宣傳;有的認為小學環境教育就是組織學生課外實踐活動;有的認為小學環境教育就是自然科學知識的傳授;有的認為小學環境教育就是在校園內植樹、種草、養花,建設“花園式”的學校;有的認為小學環境教育就是讓學生上好科學課,而這些都是科學教師的事,與學校其他教師關係不大等。

  2.相當一部分教師自身環保知識匱乏

  傳統的師範教育“重文輕理,重藝輕科”的傾向,造成小學教師中有相當比例的“科普盲”,本人對本地區的3所學校環境教育狀況進行調查發現,具有較高的分析教材中有關環境教育內容能力的教師只佔少數。大部分教師普遍存在著環境知識體系不夠健全,知識面窄,知識之間沒有建立有機聯絡等問題,因而在教學實踐中難以科學全面地把握環境教育知識體系,準確有效地傳遞環境知識。

  3.對環境教育師資培訓在時間上、經費上的支援嚴重不足

  不少學校領導認為教師只要瞭解一些環境教育知識,就可以從事環境教育工作了,沒有必要抽出時間、浪費經費進行師資培訓。他們首先注重教師的學歷培訓,以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提升學校教師高一層次學歷比例;其次是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注重與應試有關的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的培訓。而對環境教育的師資培訓,常常是掛在嘴上,落實在紙上。

  4.教育經費短缺制約了環境教育進一步開展

  目前,一些學校的環境教育專項經費不能落實,環境教育必要裝置的添置和活動經費得不到保證。特別是有些農村小學,教育經費更加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環境教育的正常開展。

  5.缺少一支環境教育骨幹教師隊伍

  有些學校雖然非常重視環境教育,但活動仍然無法開展,究其緣由,主要沒有培養好骨幹教師。目前,環境教育骨幹教師的職稱評定、獎勵以及工作量等政策不明確,影響教師的積極性,他們在學校中沒有相應的地位,以至造成青黃不接,後繼無人的惡性迴圈局面。

  6.“學校質量”評價觀對環境教育的影響

  小學階段照例是沒有升學壓力的,但一些名校及民辦學校的擇優選拔學生,造成無形的升學壓力,升入名校或民辦初中比率高,即使從未搞過環境教育,社會一樣會承認;反之,環境教育搞得再出色,但只要升入名校或民辦初中比率稍低一些,社會也會給出否定性的評價,甚至受到各方面的壓力。這種來自社會評價觀的壓力,迫使學校教育就範,使素質教育變成應試教育,與應試關係不大的環境教育只好靠邊站。

  7.環境教育多頭領導,責任不明確

  環境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要有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環保部門的共同協作才能做好此項工作。目前小學環境教育多頭領導,責任不明確,造成各部門都可以管、各部門都可不管的現象。

  8.沒有合適的地方性環境教育教材

  在我國小學環境教育還處在初級階段,環境教育課程領域還處在探索過程中,而我們的一線教師需要的是環境教育材料的支援。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方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差異很大,缺少一些適合本地實際情況及學生可接受的地方性環境教育教材。

  二、小學環境教育發展的對策

  1.提高校長的環境教育意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所學校,先要評論他的校長。”在環境教育中,校長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校長雖然不是環境教育的直接責任老師,不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直接滲透和貫徹環境教育。然而,校長對環境教育的認識與態度,直接影響學校環境教育開展的實效。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應定期舉辦“環境教育校長培訓班”,讓校長們認識到環境教育是現代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戰略性措施。同時將環境教育涉及的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巨集觀與微觀、方法與途徑、行動與策略等方方面面的知識系統地傳授給他們,讓他們在實踐中進一步加以理解。並把環境教育培訓要求列入校長任職考核內容,促進校長們環境教育意識。只有校長有了豐富的理論知識,才能思想領先,克服實施環境教育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做好環境教育的管理工作。

  2.加強環境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環境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是推動環境教育深入開展的關鍵,能否穩定、紮實、有效地開展環境教育,取決於有沒有一支高素質的從事環境教育的師資隊伍。因為環境教育師資隊伍是順利實現環境教育目的、目標的前提,是環境教育課程開發和有效利用的動力,是組織開展實踐性環境教育活動的保障。因此,加強環境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意義重大。

  1培養環境教育師資,必須在源頭抓起

  目前,有些重點大學開設了環境教育選修課。但是,未聽說師範學校開設了環境教育課。其實,師範學校該順應可持續發展形勢,開設環境教育必修課。

  2環境教育骨幹教師的培養

  這類骨幹教師既是學生的老師,也是老師的老師,他們是環境教育的行家能手,是環境教育思想、經驗、方法的傳遞者,應比普通教師有更超前的現代教育思想,有豐富的環境保護知識,具有環境教育方式方法和學科滲透本領。培養環境教育骨幹教師是環境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難點。學校領導要善於調查分析,善於發現好的苗子,並委以重任,讓他們發揮特長,體現自身的價值。及時為他們創造各種條件,提供各種器材裝置,讓他們的環保興趣通過實驗操作得以提升。崑山市城北中心小學校採用了“上掛、中聯”的辦法培養環境教育骨幹教師,“上掛”就是同高等學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共建關係,利用他們的師資力量,通過拜師結對的活動,加速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術水平;“中聯”:學校同地方上工廠、種養殖專業戶、環保部門取得聯絡,利用他們場地、設施進行與環境教育有關的科學實驗,培養教師的動手操作能力。經過多年的培養,目前崑山市城北中心小學校已形成了一支有環境教育特長的骨幹教師隊伍。

  3全體教師環境科學素質培訓

  搞好小學環境教育最困難的不是物質條件,物質條件的困難將會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教育經費投入的增加而得到逐步改善。小學環境教育作為“全員參與、全程貫徹、全方位覆蓋”的綜合性教育,全體教師的環境科學素質的提高尤其重要,要把全體教師的環境科學素質的培訓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教育部門應同環保部門合作,共同組織在職老師的環境教育崗位培訓,豐富在職教師的環境教育基本知識和環境教育基本技能,使環境教育教師的素質能達到環境教育的基本要求。加大環境教育師資培訓的資金投入,充分利用電大、函授、進修等方式,組織教師參加環境教育學歷進修,提高在職教師的學歷層次。教育行政部門在評定教師職務等應予以承認。有關教育部門要組織開發環境教育教師教學指導用書或參考書,針對不同學科特點和要求,明確各科具體教學環節中環境教育的目標要求,使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能夠整體上把握環境教育具體要求,順利完成環境教育計劃和任務。

  3.健全環境教育組織網路

  小學環境教育是一個有序、可控和長效的活動過程。這種有序、可控和長效反映在小學環境教育的組織網路建設上。

  學校應成立環境教育領導機構,具體負責小學環境教育的領導、規劃、實踐和檢查工作。目前相當多的小學沒有領導環境教育活動的機構,沒有領導機構就不可能較好地開展環境教育活動。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學校沒有環境教育的領導機構,與上級教育行政部門不設這方面的機構有直接關係。我們一向習慣於上級直接領導部門搞對應的機構,習慣於接受上級指令性的指導,這是個實際問題,又是個觀念問題。為此,應加速完善省、市、縣區三級組織管理網路系統,把小學環境教育的諸多因素進行有效組合、指導、協調、監督和反饋,形成可操作的體系,避免出現多頭領導,重複管理的現象,真正形成“齊抓共管”的環境教育局面。

  4.建立小學環境教育評價制度

  小學環境教育是小學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環境教育作為教育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具有獨特的,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立體化培養人才的網路中,它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側面,應屬教育評價之列。當前有一種傾向,不少學校領導認為包括部分家長,小學環境教育只是裝裝門面的東西,可有可無,只要學校環境衛生搞好了,小學升初中多考一些名校或民辦學校就可以了,嚴重誤解了小學環境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應通過評價制度加以調節和矯正。

  首先,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環境教育領導機構,應制定切實可行的小學環境教育評價標準,評價內容可以從組織領導、教師培養、經費使用、滲透教育、師生員工的環保意識、知識、技能及環保實踐活動等多方面進行,把環境教育工作列入校長任職考核範圍內,定期進行必要的檢查,使環境教育不處於隨意性的狀態。

  其次,學校也應制定針對全體教師環境教育評價標準。從教師備課中看是否有滲透環境教育內容;從上課中聽教師滲透環境教育是否正確合理;從平時日常活動中觀察學生是否有強烈的環境意識;從課外活動中檢驗學生是否具有一定的環保技能。全方位,多角度來評價每一位教師環境教育工作情況,讓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來激勵教師,確保小學環境教育的整體化、科學化、規範化發展。

  5.搞好環境教育基地建設

  環境教育具有全球性、全民性、終身性等特徵,隨時隨地都存在環保問題。但是,如果能因地制宜,藉助一定的場所來開展環境教育活動,效果就會更好。所以,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儘可能地為學生開闢必要的環境教育場所是學校的重要任務之一。從目前情況來看,可以與社會上的有關單位建立長期掛鉤,保持經常性聯絡,利用他們的場地裝置開展活動,進一步推動環境教育社會化。當然,為便於教育,學校應克服困難建設環境教育基地。崑山市城北中心小學校為了對學生進行生物多樣性教育,在建立了生物標本室,經過20多年的積累,無論是標本品種數量,還是製作工藝,在省內堪稱一流。學校還擁有全國農村小學第一個天象廳。學校自然實驗室被評為江蘇省先進實驗室。1998年,學校自籌資金25萬元,建成了佔地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500平方米的“星火生態園”。該園是融思想品德教育、科技勞技教育、環境教育為一體,科技含量高的實踐基地。該園被評為蘇州市科普教育實踐基地,江蘇省學習陶行知教育思想實踐基地。正是由於學校具有特色的環境教育基地,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環境科學實驗,結出環境保護的科研成果,如進行種植養殖生態經營、立體開發,良性迴圈,無公害大棚種植蔬菜、瓜果、花卉等,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學生的科研專案“家燕繁殖習性觀察”獲第四屆全國青少年生物百項活動評比優秀專案一等獎,“夾竹桃葉提取液殺蟲效果的探究”分別獲江蘇省、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學校先後被評為“江蘇省科技教育先進學校”、“全國綠色學校”、“國際生態學校”。

  6.開發切合地方實際的環境教育教材

  “由於環境問題涉及面甚廣,它大到全球性的危及整個人類生存的嚴峻問題,小到個人周圍的哪些直接或間接影響日常生活的現實問題,因此,作為新興的現代課程的環境教育,其課程開發必須突破傳統的模式,充分考慮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的關係,努力使環境知識內化為學習者的自身財富。”因此,要求我們根據當地環境特點,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得見、聽得見、摸得著的環境因素和環境問題作為教學內容,真正把小學環境教育落到實處。崑山市城北中心小學校充分考慮現行各學科內容及知識結構,從環境教育目標和本地的特點,自編了一套切實可行的環境教育校本教材,收到較好的效果。如低年級的“校園內的垃圾調查”、“認識常見的樹木”;中年級的“節約用水”、“綠色食品調查”;高年級的“動物、植物資源調查”、“酸雨的調查”、“無土栽培”等內容,把最基本的環境因素作教學支撐點,讓學生走進環境,在環境中進行教育。

  7.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環境科技活動

  課堂教育和課外活動是學校環境教育的兩大板塊,相互依託,相互促進。課外活動更是小學環境教育的重點,它能向學生普及環境科學知識,增加保護環境的意識,並能在活動中培養小學生的創造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動手操作實踐的能力。可以講沒有形式多樣的課外環境科技活動是不完整的環境教育,必須一手抓課堂教育,一手抓課外環境科技活動,使環境教育達到最佳效果。崑山市城北中心小學校的做法是:

  1定期進行知識講座

  每學期初由專家學者或學校環境教育骨幹教師向學生介紹一些環境汙染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2組織參觀考察

  帶學生到汙染嚴重的河流、工業小區、居民住宅區進行實地考察,使他們在生活中認識到環境汙染造成的危害,激發學生科學探究的興趣。

  3確定“研究”專案

  由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問題,集體進行討論、篩選,設計研究方案,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研究。

  4進行調查研究

  圍繞自己的研究專案進行調查研究,蒐集相關的資料,並學會把相關資料進行分類歸納、整理。

  5分析總結

  指導學生針對發現的環境問題,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建議必須堅持在科學性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通過這些活動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多年來,崑山市城北中心小學校在課外環境科技活動中,抓住了從發現問題出發→提出研究問題方法→進行調查研究→分析總結,這四個主要環節,使環境科技活動走上了良性迴圈的道路。2002年以來,學生參加的各級各類環境學科比賽中,有193人次獲獎,其中全國1~2等獎5項。由於學校環境教育工作做得紮實,先後被評為“江蘇省綠色學校先進集體”、“崑山市建立綠色學校先進集體”。

  三、結語

  環境教育關鍵是認識問題,只要我們將環境意識和行動貫穿於學校的管理、教育、教學和建設的整體活動中去,我國的環境教育事業一定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1]祝懷新.環境教育論.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2.

  [2]張玉香,閃平智.小學環境教育初探.環境教育,1995,1.

  [3]于慧穎.必須加強中小學環境教育.人民教育,1996,6.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