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糖尿病是一種典型的慢性病,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除使用藥物外,尚需多方面配合。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療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社群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 》

  【摘 要】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內分泌疾病,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除使用藥物外,尚需多方面配合。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療的關鍵。實踐證明,開展糖尿病社群健康教育不僅可有效降低高危人群發病率,還可控制糖尿病病人病情的發展,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提高其生活質量,減低醫療費用。

  【關鍵詞】社群糖尿病;健康教育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405-0343-02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內分泌疾病,近幾十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的老齡化,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範圍內呈現出上升趨勢[1]。全面有效地防治糖尿病並非單純用藥物就可以達到的。實踐證明,開展糖尿病社群健康教育不僅可有效降低高危人群發病率,還可控制糖尿病病人病情的發展,減少併發症的發生,提高其生活質量,減低醫療費用[2]。社群健康教育護理工作由於具有深入病人家庭、解決病人實際問題的特點,已成為目前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對社群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護理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並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對今後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指導和借鑑。

  一、社群糖尿病健康教育必要性

  隨著生產發展、科技進步、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模式現代化以及社會的老齡化, 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糖尿病的發病率均在逐年增加。糖尿病是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日益關注的嚴重危害公共健康的問題。在許多國家中已成為致死、致殘並造成醫療開支增加的主要原因。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2008年調查報告結果表明,我國20歲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為9.7%,中國成人糖尿病總數達9240萬,其中農村約4310萬,城市約4930萬。

  我國可能已成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而在我國糖尿病人群中,以2型糖尿病為主,2型糖尿病佔90.0%以上[3]。並且我國糖尿病患者有慢性併發症者相當普遍,患病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其中合併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眼及腎病變者均佔1/3左右,有神經病變者佔半數以上。大血管疾病,如高血壓、腦血管和心血管病變的患病率,較前顯著增多。

  心血管併發症的患病率雖較西方國家為低,但已經成為我國糖尿病致殘率和致死率最高、危害最大的慢性併發症[4]。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預防與治療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社會衛生課題。有研究表明, 在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站開展的糖尿病保健改善成果與其它同等水平的衛生保健技術相比, 能夠起到節約醫療成本的作用[5]。

  2010年由上海市內分泌代謝病研究所、國家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寧光教授研究團隊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趙文華研究員團隊共同研究最新資料顯示:中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1.6%,其中男性糖尿病患病率為12.1%,女性患病率為11%,新檢測到的糖尿病發病率估計為8.1%。城市居民與農村居民患病率均在上升,分別為14.3%與10.3%。根據國際最新2010年美國糖尿病學會診斷標準,我國18歲及以上成年人群中糖尿病前期患病率為50.1%。我國成人2型糖尿病知曉率僅30.1%,控制率僅39.7%,糖尿病的早期發現、早期干預與早期治療已成為我國公共衛生事業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糖尿病病人住院期間血糖能夠得到良好控制,而出院後血糖控制欠佳。社群護理是護理工作的延續,通過對糖尿病病人進行有目的的社群護理干預,幫助糖尿病病人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遵醫率,有效控制病情發展,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對促進康復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社群護理干預、進行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自護能力是很重要的,也是減少糖尿病急慢性併發症的重要措施。鄭秋明等[6]通過從社群、家庭及糖尿病病人3個不同層面對社群內的居民及糖尿病病人進行鍼對性的健康教育,結果表明在社群護理中開展健康教育能使糖尿病人群對於糖尿病的知識明顯增加,對疾病的態度有明顯變化,這對糖尿病的控制具有積極意義。

  二、糖尿病病人的社群服務需求特點

  在時間上,要求長期而連續;在地點上,要求以家庭和社群為主;在內容上,護理、教育、諮詢重於醫療;在方式上,要求護患雙方共同參與,特別強調病人主動和自覺的控制,而不僅是機械地遵醫囑服用某些藥物。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社群護理干預成為提高家庭治療水平的重要手段,其對改善社群糖尿病病人的心身狀況、控制疾病、預防併發症、提高病人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意義。社群護理已成為護理範圍內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健康教育又是社群護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護士走向社群、走向家庭,對糖尿病的防治提高病人生活質量有積極的意義。

  三、糖尿病社群健康教育

  一健康教育概念

  社群健康教育是指在特定的區域內,以病人及其家屬為物件,通過社群護士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對病人及社群居民進行健康教育,達到使病人瞭解增進健康的知識,改變其不良方式和生活行為,提高生活質量。

  二糖尿病社群健康教育內容

  1疾病相關知識指導。介紹糖尿病致病原因、臨床表現、危險因素、血糖監測指標,血糖控制不良所致急慢性併發症的危害,糖尿病患者必須終身進行飲食控制,健康教育的義意,讓指導物件對糖尿病有正確的認識,積極參與疾病的控制。

  2心理指導。在漫長的自我管理過程中,由於病情的易變性、治療的複雜性、併發症的多樣性等原因,病人容易出現悲觀、失望等抑鬱情緒。通過研究發現,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與其焦慮抑鬱水平呈顯著負相關,這說明良好的心理狀態可促使病人有效的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的優劣反過來也會對其心理健康產生影響。

  因此,在進行糖尿病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注意評估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並分析是否存在抑鬱症狀,護理人員針對每個病人的不同年齡、病情情況有的放矢、耐心細緻地開展精神心理教育,幫助病人和家屬正確對待疾病,建立適合病人康復的社會和家庭環境,加強與家庭和他人的溝通,鼓勵病人蔘加適度的家務勞動和社會活動。正確的心理疏導可使病人對於治療疾病和重返社會的決心普遍提高。

  3飲食指導。控制飲食是所有糖尿病病人糾正高血糖最基本的治療措施,飲食治療的原則: 選擇多樣化,營養合理的食物; 少量進餐,定時定量進餐; 不吸菸,少飲酒; 飲食宜清淡、低鹽、低脂飲食; 食鹽用量不超過5 g /d;減少亨調油的攝入,在提供同樣熱量的條件下,儘量選擇升糖指數低的食物,一般來說,膳食纖維高的食品升糖指數較低。

  4運動指導。根據患者不同年齡和不同病情,制訂不同的運動方案,讓患者明白適時適量運動能使異常糖代謝得到改善,使機體胰島素水平下降,並可減輕體重和降低血脂,改善心血管功能。但運動時要適量,避免低血糖和糖尿病足的發生[7]。每次運動應在飯後1 小時進行,運動應循序漸進。為確保病人運動安全,對患有嚴重心腎合併症、高血壓、微血管病變等患者,應避免運動療法。運動可以選擇快步走路、慢步跑、爬樓梯、體操、太極拳、羽毛球、乒乓球、踏單車、氣功等強度不大的運動專案。

  5飲食指導。控制飲食是所有糖尿病病人糾正高血糖最基本的治療措施,飲食治療的原則: 選擇多樣化,營養合理的食物; 少量進餐,定時定量進餐; 不吸菸,少飲酒; 飲食宜清淡、低鹽、低脂飲食; 食鹽用量不超過5 g /d;減少亨調油的攝入,在提供同樣熱量的條件下,儘量選擇升糖指數低的食物,一般來說,膳食纖維高的食品升糖指數較低。

  6藥物指導: 藥物必須遵醫囑使用,並瞭解藥物的作用及不良反映,嚴格掌握用藥時間和劑量,發現病情變化,及時通知醫生處理。

  三社群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

  1成立社群健康教育小組。由臨床經驗豐富且具有授課能力的醫生和護士組成。在社群開設糖尿病專科門診,醫生主要承擔授課和的提供相關諮詢和指導。護士負責每次活動時宣傳材料的發放、相關資料的收集歸檔和測評,完成部分授課。

  2建立病人健康檔案。對社群糖尿病病人進行走訪、調查,建立個人健康檔案,主要包括病人的家庭狀況、病程、飲食習慣、工作特點、治療狀況及效果、有無併發症、對本病的認知情況等。

  四健康教育方式

  1專題宣傳講座。利用電視、幻燈、VCD 播放光碟,集中收看糖尿病知識的講座,針對共性問題舉行專題講座。組織病人和家屬參加糖尿病專題講座,併發放講座資料。每次講座後組織病人及家屬討論和互相交流,主持人對病人和家屬提出的問題當場解答,主持人也通過提問加深病人的印象。

  2電話回訪。電話回訪,護士瞭解病人健康狀況及病人對出院指導的掌握情況,同時針對病人的具體情況再次進行健康宣教,指導病人院外合理治療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3家庭訪視。目前健康教育多侷限於住院期間,出院後繼續教育不夠,缺乏督導。鑑此,我們採用家庭訪視對病人進行繼續健康教育,可以常提醒和幫助病人遵從醫囑,達到控制疾病的目的。

  4糖尿病社群健康教育的效果

  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質量。通過社群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各種活動, 不但為糖尿病人的健康需求提供了及時的幫助, 同時也不斷地為病人及其家屬灌輸糖尿病醫護健康常識, 對預防病患, 提高病人生活質量, 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立明.流行病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18.

  [2]柴娟.糖尿病病人胰島素泵強化治療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3:45.

  [3]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

  [4]衛生部疾病控制司,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M]

  [5]黃綺.生活方式干預對老年T2DM 患者代謝控制的影響[ J] . 同濟大學學報 醫學版 , 2008, 10 5 : 143- 145

  [6]鄭秋明,陳亞華.社群護理中開展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意義[J].現代醫學,2007,353:249-250.

  [7]戴筱英. 糖尿病患者餐後不同時間運動降糖效果[J]. 中華護理,2001,30 12 :914.

  篇二:

  《 淺談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 》

  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島素作用缺陷而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紊亂,是一種由糖代謝紊亂繼發蛋白質、脂肪、水代謝障礙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以多飲、多食、多尿及體重減輕即“三多一少”為典型症狀[1]。該病是常見的慢性終身性疾病,病程長,可併發心血管、神經、腎臟、眼及感染等多種病症,而且目前尚無特效藥可以根治。對於糖尿病的 治療,我們提倡“五駕馬車”原則。所謂五駕馬車是指糖尿病的治療不是一個單一的治療,而是一個綜合治療。它包括:飲食、藥物、運動、 教育和自我監測。目前在臨床上主要以控制血糖儘可能接近正常範圍、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及 發展為基本要求。健康教育作為防治糖尿病的首要要素,對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合理控制飲食、積極 科學運動、有效自我管理起關鍵作用。因此通過健康教育克服患者的思想障礙,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才能達到控制理想血糖的目的[2],從而減少糖尿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

  1 糖尿病的早期訊號

  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紊亂、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種致病因子作用於機體導致功能減退、胰島素抵抗等而引起的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系列代謝紊亂綜合徵。它的早期訊號有:視力下降、手足麻木、尿路感染、膽道感染、排尿困難、腹瀉、便祕、陽痿。發現以上症狀應早期積極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2 糖尿病病人心理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首先應當正確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動,一切從患者的健康出發,針對患者的具體行為表現,做耐心細緻周到工作,詳細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在與患者交流時要注意態度和藹,語言親切,多用安慰、鼓勵的語言。要教育患者正確認識疾病,保持開朗、愉快的心情,樹立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信心。

  3 糖尿病病人的飲食健康教育

  糖尿病病人必須終身進行飲食控制。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及家屬說明飲食治療的重要性。飲食原則以控制總熱量,平衡膳食,選擇多樣化、營養合理的食物,少量進餐,定時定量,不吸菸。對於用胰島素治療者,應酌情在上午9-10點,下午3-4點或睡前加餐,防止發生低血糖。體力勞動或活動多時也應適當增加主食或加餐。

  1糖尿病患者主食以粗製米、面和適量雜糧,限制甜食。

  2從魚、肉、蛋、奶和大豆製品中獲得優質蛋白,腎病者限制吃大豆。

  3飲食以清淡,低鹽、低脂;鹽每日不超過5克。少吃肥肉、動物內臟、蛋黃、魚子、蟹黃、花生、核桃、松子等。

  4多吃蔬菜限量吃水果,增加膳食纖維;蔬菜有西紅柿、黃瓜、香菇、木耳、大蒜。每日25-30克膳食纖維可延緩血糖、血脂吸收保持大便通暢,減少飢餓感。 5限酒不限水;適量飲水有利於體內代謝產物的排除和血糖的稀釋。飲酒增加肝臟負擔,空腹時易出現低血糖。

  4 用藥的健康 教育

  指導患者用藥,提高患者對降糖藥的認識,瞭解降糖藥的適應症、藥物作用和不良反應。磺醯脲類藥餐前半小時或一小時服,雙胍類餐時服。不同劑型種類的胰島素不可混用和互換,混合使用時先吸短效胰島素,後吸長效胰島素。對不能及時進餐者,要推遲給藥時間。

  教會患者自我監測血糖,做到每月一次,最多不超過兩月。指導患者胰島素的自我注射方法和技巧。皮下注射應在飯前半小時進行。每次注射部位和穿刺點要分開;向患者介紹口服血糖藥及注射胰島素的注意事項,並講解如何預防識別低血糖反應、高滲性昏迷和酮症酸中毒,並做相應處理。囑其定期門診隨訪,有異常及時就診。注意個人衛生和面板護理,避免接觸堅、硬、燙的物體。穿柔軟透氣的襪子,鞋要寬鬆軟底,不穿緊身衣褲,不光腳走路,指甲不要修剪過短,每晚用熱水泡腳。一旦區域性受傷及時到 醫院就診。幫助患者建立病人卡,註明姓名、年齡、糖尿病型別、 治療用藥及劑量,要求病人隨身攜帶,以便發病時供旁人 參考和醫生救治。

  5 運動健康教育

  運動療法是治療糖尿病的積極措施之一。它不僅可以促進血液迴圈,改善心肺功能,還可減輕體重,降低血糖血脂,改善患者健康狀況,提高生活質量。因此,要深入宣傳運動對糖尿病的作用,鼓勵患者進行有 規律的適量運動,循序漸進長期堅持,選擇有氧運動方式,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爬樓梯等。飯後60分開始運動,每日30-60分鐘,每日1次或每週4-5次。

  糖尿病教育被譽為“治療教育”,它除了能幫助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和生活方式外,還能使患者早期發現糖尿病、瞭解相關知識、掌握控制糖尿病的基本技能,達到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帶來的益處很多,它不僅可很好的控制血糖,減少和延緩併發症的發生 發展,還可減少醫療費用。它能極大的提高病人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胰島素治療的依存性及遵醫行為和患者自控能力。從根本上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和致殘率,減少疾病的醫療費用,減輕社會負擔。

  參 考 文 獻

  [1]葉任高.內 科學[M].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27.

  [2]郭秀珍,馮霞.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60例評價[J].第四軍醫大學報,2006,27924:2238.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