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類研究畢業論文

  教育教學資訊採集、統計與分析是檢查、診斷和指導高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有效方法,並能夠監控教育教學執行狀態,促進教育教學管理,進而實現其規範化、科學化和制度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創新教育下高中資訊科技資料庫教學研究 》

  摘要:在高中資訊科技教學改革中應當運用資料庫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機的能力,進而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高中;資訊科技;資料庫

  1前言

  資料庫教學具有實踐應用性和理論基礎強、技術前沿等特點,而傳統的資料庫教學體系存在諸多問題,如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具備系統性的課程設定,教學資源較為簡單等。為研究資料庫課程的真實特點,分析資料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高中資訊科技課教師應進行調查研究,歸納總結出一套科學合理的教改方案,並將其應用於實際教學中,獲得預期的教學成果。由於資料庫技術所需的教學週期較短,因此,只有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

  對於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來說,教師要敢於突破傳統教學理念,運用國內先進的資料庫技術開展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通過開展專題講座的方式向學生傳授資訊科技新知識,使學生能夠掌握先進的資料庫知識,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水平。資訊科技教師要適當佈置課下作業供學生思考與研究,既能使學生鞏固課堂上學的新知識,又能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資訊科技知識,夯實理論基礎,為日後的學習做鋪墊。

  2豐富的教學資源

  在高中資訊科技課程中開展資料庫教學,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學習與交流平臺,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種教學平臺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

  1將資源網站作為技術平臺,增加教學的內容課程標準、教學計劃、講義、課件、教材等。教師與教師之間要進行及時的溝通,相互分享教學經驗,及時更新自我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

  2高中資訊科技教師要熟讀教育部門發放的課程標準,並根據課程標準與學生的情況,制定講義、教材、課件等。為避免做重複的工作,需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相互分享教學資源。

  3為滿足新課改的要求,我國很多高中紛紛更新了教學機制,為學生創設快速、方便的平臺。資訊科技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敢於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將資料庫技術應用到資訊科技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知識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開展資訊科技教學,並將教學內容上傳到校內網上,供學生學習、研究之用。努力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同時形成一種師生交流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於發揮學生的想象空間,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如為便於學生查閱學習,重慶郵電大學已在校園網上傳14項資源,如課程介紹、授課計劃、教學管理、教學計劃、教學內容、電子教材、網路課件、教學視訊、課堂講義、教學案例、課後作業、文獻資料、學生考核等;學生還可通過網上留言的方式,將不懂的知識傳達給教師,教師也會通過網路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有助於第一時間解答疑難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除此之外,要設定專業的人員來管理與維護校內網站,及時上傳最新的教學資源,便於學生及時搜尋所需資料,進而提高學習成績[1]。

  3多角度的教學方法

  1要敢於改革授課方式。高中資訊科技教學主要採用理論講授、實踐訓練與互動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資訊科技教師通常會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講解,講解過程中要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並敢於表達自己的獨到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同時,要科學合理安排例題講解,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控制課堂教學節奏,開啟禁錮學生思維的枷鎖,拓展學生的視野,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在資訊科技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獨立自主設計與開發程式,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鍛鍊獨立解決問題能力。

  根據資訊科技教材內容,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快學生理解並掌握知識的速度;還可不定期為學生開展講座等,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儘早與前沿科學接觸,有助於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與掌握資訊科技知識。此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佈置課下作業,並及時檢查學生的家庭作業,通過作業更加清晰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再適當調整教學方案,滿足新課改提出的要求。

  2資料庫經歷了從層次型到網狀型、從關係型到物件型、從網路型到決策型的轉變過程;“系統”“使用者”是資料庫技術的兩個端點;資料語言與資料模型的演變,以及資料模型由實體聯絡圖最終發展成為UML類圖的過程,是資料庫貫穿於資訊科技教學的四條線索。高中生通過學習資訊科技知識,能夠掌握資料庫的基本概念與內容,掌握並應用資料庫系統,明確資料庫系統的核心技術,瞭解我國前沿的資料庫研究技術,認清資料庫系統在國內及國外應用系統中的作用和地位,明確未來的奮鬥目標併為之付出努力,為未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資訊科技教師要多開展課堂活動並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提高學生的資訊科技水平與實踐技能,培養創新意識與團隊合作意識。設定課堂活動時,以“系統”與“使用者”這兩個端點為中心,加強上機課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對於資訊科技教學來說,其關鍵是課程設計。教師通過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資訊科技知識,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資料庫技術,掌握管理、加工、使用資料庫技術的方法,激發學習興趣,課上會認真傾聽教師講解,課下會通過自己的努力預習功課,探索資料庫技術的奧祕,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增強綜合素質。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制定合理的考核方法,如開卷、閉卷、提問等,通過這種方式掌握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閉卷考試主要應用於期末考試,而平時授課時最好採取開卷答題與課堂提問的方式,使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問題。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程式設計,讓學生了解程式設計的整個過程,培養創新思維,提高綜合能力。

  4教學與科研的結合模式

  1教研室要建立一支有組織、有紀律的資訊科技教學隊伍,主要負責制訂資料庫系列課程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等。

  2要分清教學成員的主次,以責任教師為主,建立教學團隊,在不同教學層次間相互討論教學方法,分享教學經驗,鼓勵教師利用新型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

  3以培養優秀人才為目標,建立科研隊伍,善於利用先進的資料庫技術,並將其與資訊科技教材有機結合,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題活動,培養創新意識與團隊合作意識。

  5結語

  總之,為滿足新課改的要求,學校要認識到資訊科技教學中資料庫技術的重要性,教師要敢於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先進的資料庫技術,將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材有機結合起來,制訂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閻鳳橋.高中資訊科技資料庫教學思考[J].科技風

  篇二

  《 主體性教育下大學生安全教育研究 》

  導讀:現代社會,生活中各種安全問題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增加,安全風險如影隨形。高校應創新大學生安全教育理念,增強對大學生的主體性教育,強化大學生安全責任意識,提高其自我防範能力,發揮大學生校園主體作用,以適應當前安全形勢要求。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社會深刻的變革以及全球化、資訊社會的快速發展,在人們日常生活領域中各種影響安全的複雜、不確定性因素增多。高校與社會高度融合,各種安全問題也深刻影響著大學校園,面對新的安全形勢特點,高校在強化各種安全管理,落實各項安全責任的同時,需要進一步創新大學生安全教育,樹立主體教育理念,發揮大學生在維護校園安全中的主體作用。

  1主體性教育理念下的大學生安全教育

  現代社會對人才的教育和培養倡導主體教育。主體性教育理論認為,主體性是人的本質的重要體現,是人在社會活動中表現出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其教育目的是通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喚起學生的主體責任,成為教育活動和自我發展的主體,使自我學習,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能力成為大學生自我實現的目標追求。[1]在主體性教育理念引導下,高等教育注重“以生為本”,即從注重傳授理論和知識轉向注重對學生能力培養,從單純的應試教育向拓展學生的綜合素質轉變。主體性教育理念,對於大學生安全教育而言,一是幫助大學生建立起維護校園及公共安全的責任擔當和主體意識,自覺地維護校園安全秩序,主動地參與安全文化建設;二是幫助大學生增強在防範安全風險時的集體觀念和團隊意識,以及相互協同配合的精神。

  2主體性視閾下的大學生安全教育問題

  目前高校積極推進大學生安全教育工作,並取得一定成效。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存在著與現實不相適應的地方,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創新。主要是:全教育的內容著重於安全知識的宣傳和教育;教育模式是課堂教育和節假日,或某個安全問題突出時期的警示性等單一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安全目標偏重於關注學生個體的人身、財物等安全。因此,大學生對安全的認識側重的是以個人的角度作為出發點,更多的是關注自身的安全,並以自身的安全來看待環境安全,大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充分有效發揮,表現為:

  2.1安全責任缺乏

  校園安全管理制度是維護校園安全的基礎保障,大學生作為校園的主體應自覺遵守並率先垂範。但從統計數字看,大學生違法犯罪案件在校園屢見不鮮,而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發生在校園的火險及火災事故,90%是由於大學生違規使用各種電器引發。[2]

  2.2防範意識薄弱

  據調查資料顯示,校園盜竊案佔案件總數的90%,而其中的80%是由於大學生疏於防範,安全意識薄弱所致;[3]各種詐騙活動通過網路等途徑進入校園,因此,大學生上當受騙案件時有發生。大學生防範意識薄弱,無形中給違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給校園安全環境和良好秩序帶來了不利影響。

  2.3安全技能欠缺

  由於高校在安全教育中,對實戰安全演練尚未形成制度和建立相關機制,大學生在現實中安全技能缺乏,自我保護能力較弱。2008年上海某高校大學生宿舍發生火災,四名大學生選擇跳樓方式逃生,全部墜亡。這也使我們反思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在知識宣傳的同時,也需要進行實戰演練,才能真正增強大學生維護安全的主動性。

  2.4安全觀念弱化

  2015年上海外灘踩踏事故令人震驚,36個年輕生命的逝去令人痛心,其中也包括大學生,同樣類似事件也曾發生在大學校園。由此可見,尚未充分認識到個體安全與整體安全,現實安全與未來發展的安全關係是大學生安全觀念較弱的主要原因。

  3主體性視閾下大學生安全教育的路徑

  針對高校安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從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和有效應對新的安全形勢出發,高校對大學生安全教育需要在主體性教育理念的引領下進行創新。

  3.1完善安全教育內容,培養大學生安全責任擔當意識

  高校在大學生安全教育上,應從安全知識的教育拓展到對大學生安全責任和整體安全觀的教育,不斷開拓大學生的安全視野,樹立大安全觀念,充分認識各種安全因素間的關係及其相互轉化,以及人在安全因素中的重要作用,特別是人的主體作用對安全的積極影響。幫助大學生認識到樹立整體安全理念,共同營造安全環境和氛圍的重要意義,切實擔當起維護校園安全的主體責任。

  3.2社會實踐與校園安全管理相結合,發揮大學生主體性作用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接觸社會實際,增強自身能力,進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徑。高校應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與校園安全管理有機結合,建立相關工作執行體制和機制,使大學生通過參與校園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維護校園安全工作等實質性地參與校園的安全管理。通過設定大學生社會實踐崗和志願服務崗的方式,為其提供有效參與學校安全事務的空間。

  3.3建立安全實戰演練機制,提升大學生安全防範技能

  防控安全風險和應對安全危機,需要大學生具備危險來臨時的逃生技能,對此,高校應將安全教育演練制度化,並建立起長效工作機制,將組織安全實戰演練列入安全管理工作計劃和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針對現實中的安全問題和安全風險,開展多種安全實戰訓練。高校需廣泛利用社會機構場地等相關資源,聘請專業機構人員進行組織和現場指導,開展訓練,切實提高大學生應對安全危機能力。同時,通過演練培養大學生協同配合,相互合作精神。

  3.4開展宣傳安全文化活動,營造安全文化氛圍

  由學生組織並參與的校園文化活動是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對大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第二課堂。對大學生的安全教育與大學生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通過大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教育及自我管理,可以挖掘其自身潛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將各種安全理念和知識滲透到大學生日常活動中,使對美好生活及安全和諧氛圍的嚮往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追求。

  參考文獻

  [1]胡喜海.主體性教育理論視角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24136

  [2]葛鼕鼕.淺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大學生安全責任培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2619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