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漢語言文學研究畢業論文範文

  語言文字是我們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是我們對一件事物進行認識、分析的思維工具,是我們資訊儲存、保留的載體,規範的漢語言文字是保障我們我們更好的生活、工作、學習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

  [摘要]

  漢語言文學是高校中文類專業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也是培養中文類大學生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最重要的課程。它的教育培養目的是發揚與傳承人類的人文精神風貌,探索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意義,堅守國家、民族以及個人的精神認同和社會義務,具有很明顯的社會人文教育印記。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中文類;教育教學;問題;對策

  漢語言文學是高校中文類專業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也是培養中文類大學生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最重要的課程。然而從目前的教育教學情況來看,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在學校層面主要表現的問題有,學科發展空間狹窄、學生就業率低、教師科研成果少,在學校層面就不被重視;在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有,教學內容陳舊、課堂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氣氛差,在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參與度低、漢語言文化專業知識掌握不牢等。這些問題是伴隨著學校其他專業快速發展而逐漸產生的,已經成為制約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重要障礙,必須深入問題產生的原因,切實有效的快速解決。漢語言文化教育對於中華文明的傳承和良好精神風貌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於增強個人對於國家、民族的認同,是社會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1]。所以高校要認識到這種學科的特點,不應該過分的注重實用性、應用性,而偏離了漢語言文化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當然在社會快速的變革的新時期,也要看到漢語言文化畢業生找工作遇到的困難,實時調整部分課程,努力和社會需求接軌,培養具有社會人文教育精神,掌握社會需要的專業應用能力,促進漢語言文化教育的不斷髮展。筆者對當前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針對存在的相應問題,結合自身工作經驗給出了對策建議,以期推動漢語言文化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漢語言文化專業人才。

  一、漢語言文學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漢語言文學作為傳統的社科類學科,對於社會的貢獻不像工科類專業那麼明顯,在以就業率為價值導向的大學教育體系裡面逐漸成為弱勢專業,由於應用性、專業性不夠明顯,近年來就業持續走低,這就導致了高校招生生源較差,很多學生都是被調劑招收的,對漢語言文學缺乏先天的興趣,而漢語言文學作為傳統的社科類學科注重是對人精神、素質的培養,缺少技能型、技巧性的教學,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偏低。不少年輕的大學老師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內涵和發展方向認識不夠,沒有對其專業核心能力有清晰的認識,導致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把握不準,對於教育理念貫徹不深,這也是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專業教學的落後必然導致學生專業能力的不足,影響其長遠發展。

  1、教育理念不明確

  對於一個社會學科來說,必須具有清晰的教育理念,並在教學過程得到全面的貫徹,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漢語言文學教育在面對近些年社會價值文化衝擊時,沒有很好的明確自己的教育理念,對於要培養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沒有深入的認識,面對就業率低就提出打造應用型人才,面對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就要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刪減專業課程,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對於漢語言文學的核心教育理念認識還不夠深,對於要培養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回答的還不夠。當前基礎教育正在全面推進實施素質教育,面對基礎教育的新要求,高校漢語言文學課堂改革勢在必行,漢語言文學教育要聚焦於學生的專業素質提升,以專業能力提升作為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在明確的漢語言教育理念指導下進行專業核心能力建設,只有這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成果。

  2、就業能力低下

  當今社會高校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要客觀的看待漢語言文化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難題。不可否認的是工科類學生是找工作難度較小的,主要是因為社會對於應用性、技能型專業人才需求較大,因為他們能直接創造生產力。而漢語言文學本身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實用性,這個先天的特點直接決定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困難,面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難題,首先必須要突出漢語言文學專業特點和特長,在校期間要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文字組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公文寫作、人文素養等各職業能力水平,這些漢語言文學專業核心職業能力培養並沒有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造成了很多學生的眼高手低,得不到市場的認可,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2]。

  3、課程結構體系不合理

  課程結構體系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最重要的內容,它決定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出的人才特點和專業水平。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特點,過去的漢語言課程的結構安排不合理,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設計要注重人文性和實用性相結合,把對人的培養和對技能的掌握進行有機統一,如果不對課程結構體系進行改革和優化,漢語言文學教學體系就難以實現,專業教學的整體效益就得不到顯現,也沒法提升漢語言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

  4、教育教學方式落後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最直接的操作人,教師對於漢語言文學教育理念認識的深度直接決定了教學深度,教師的教學方法也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由於教學理念的落後,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過去的填鴨式的知識灌輸,缺乏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不能及時分析學生個性特點,有選擇的採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得不到激發,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較低,缺少學習的自主性會造成學習效率的低下,最終也難以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漢語言文學教育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

  1、功利性思想盛行,人才培養理念受衝擊

  漢語漢語言文學教育追求的是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和人文精神的薰陶,是為了引導學生以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對於社會現象的思考,是為了社會文化和人類文明的傳承,這就要求漢語言文學教育必須脫離理工科的教學思維,要更加關注學生個體人文素養的培養,不是以工具主義理性為指導思想的能工巧匠的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需要培養的是以推動國家和民族進步為己任,具有獨立思考思考能力,具有厚重的人文素養的社會精英[3]。因此,要想對漢語言文學教育教學進行改革,就必須先回答“培養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必須有明確的教育理念作為指導,因為教育理念是人才培養體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漢語言文學課程改革中,必須要瞄準“要培養什麼樣的人”這個重要命題,以育人目標為指導,科學的設定漢語言文學的專業課程體系,通過專業課程體系教學給予學生思考的導向和成才的導向,使漢語言文學教學回歸到人文學科自身的軌道,實現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學素養的目標。

  2、素質教育被忽視,課程組織架構不合理

  漢語言文學教育出現問題的原因來源於課堂,由於教學內容重複,語文課程也學了好多年,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培養,一旦漢語言文學教育方式落後,就很難掌控學生的學習興趣,授課教師也就很難保證課堂的授課質量。要想讓漢語言文學發揮好基礎課、必修課的作用和地位,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養成二次學習的好習慣,改變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形成的對語文課程形成的片面認識,引領學生深入認識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學和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學寶庫提升學生的鑑賞、思考、領悟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和人文素養[4]。教師要合理設計架構課程體系,對以前的教學內容進行二次開發,不能一套講稿念好多年,要多在課程改造和課程設定上下功夫,開展多種形式的素質教育拓展活動,讓學生自主走近傳統文學這個寶貴的資源。一個好的專業課程體系應該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時代發展進行增減,漢語言文學教學也要根據其發展趨勢不斷完善其課程組織架構,讓專業教學更加貼近新時期的學生需求。

  3、教學方法落後,課外實踐教學體系薄弱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要根據新時期人才培養要求,積極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不僅要教知識,還要教方法、教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具體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啟發學生多思考,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和思考的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瞄準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這個最終目標,要結合漢語言文學***制定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另外,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不僅侷限在課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建立漢語言文學學習小組或學生社團,讓他們開展我國文學不同發展時期的研究,既加深了專業素養,又學會了研究方法,還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出版社、作家協會、書店、電視臺等未來主要就業單位,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掌握現代辦公職業技能,提前規劃職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巖春.當前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4,***8***:136-137.

  [2]張楓.當前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赤子,2014,***9***:83.

  [3]鍾鵬舉.漢語言文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天地,2013,***15***:21-22.

  [4]周利華.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淺析[J].科技展望,2014,***16***:63.

  篇二

  《 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的創新 》

  【摘要】

  本文首先闡述了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創新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後從內容創新、實踐強化、德育結合三個方面提出了創新思路。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創新;現狀;思路

  漢語作為我國的母語,是人們交流、工作的基礎,如今已逐漸走向了世界,被許多外國人民所學習與應用。漢語言文學在一定程度上是中華文明與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與代表,同時是傳統優秀文化傳承與走向世界的重要載體。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式也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增強漢語言文學授課的實效性。

  一、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創新的重要性

  經濟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社會發展對於人才的需求呈現出了多樣化與複合型的趨勢,要求其不僅僅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完善的知識體系,而更多的是要求其能夠與時俱進,具有較強的解決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漢語言文學課程的教學方式應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色,進行不斷的改革與創新,在培養學生優秀道德品質、系統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應培養其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先進的多媒體技術,豐富的網路資訊資源充分應用到漢語言文學的教學過程中,將教書與育人的教育功能有機結合。

  二、漢語言教學方式現狀分析

  1、教學方式單一

  漢語言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門課程,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學習、掌握其它知識的基礎與前提。實踐中,如今高校對於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式呈現出單一、缺乏創新的特點。漢語言文學的授課主要還是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備課與授課的重點都在課本上,對於課本上的字、詞、句講解的比較清楚與詳細。在資訊化時代的今天,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各種先進的裝置如平板電腦、智慧手機等的出現,獲取知識更加的快捷方便。在單一教學模式下進行的漢語言課程,已不能充分吸引學生的熱情,不能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只依靠講解課本上的知識,不能有效的引導學生感受漢語言文化的真正魅力。

  2、教學資源與教學媒介缺乏吸引力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將重點放在了課本知識的與體系上,但是在新時期,漢語言文學的教師應在講授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在教學資源與教學媒介方面進行創新,從而達到增強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吸引力,加強漢語言文學教學實效性的目的。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該在熟悉課本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查詢相關的有價值的資訊與人文故事,將其應用銜接於課本知識中,從而既豐富了課堂知識內容,又增強了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時,可以在合適的時間,組織、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歷史、文化古蹟,將其與課本中的知識有機結合,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結合。在教學方式方面,應當突破“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記住重點的知識點與體系固然重要,但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於漢語言文學教學實效性的增強,不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在多媒體時代的今天,漢語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並將其結合到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如PPT、人物傳記視訊資料、圖片、紀錄片、文化宣傳片等內容融合於教學過程中,在豐富了教學內容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3、未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德、學、才、識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是社會進步、企業發展所急需的人才,其重要的表現形式之一是知識貯備紮實、口才較好、文筆過硬、具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的綜合高素質人才。漢語言文學課程開設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其學習、接受新知識的方法與能力,使其在所掌握現有知識的基礎上,能夠獨立思考,結合自身實際與理論水平,形成自己對於世界與外物的獨特認識與見解。因此,漢語言學生的教學在給學生灌輸文化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將課堂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比如,可以選擇具有創新型的主題,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以討論、辯論的方式進行互動,交流各自的見解。同時可以結合學習內容組織演講比賽,這樣不但鍛鍊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與應變能力,而且有利於學生口才的提高,本質上是其知識儲備情況,應用問題能力的一種體現,有利於增強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與熱情。

  三、創新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的具體思路

  1、內容創新

  漢語和漢字根源悠久,歷史長遠,起到維繫文明和國家命運的重要使命,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學生應用到漢語言文字時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偏差。因為受到歷史、區域、文化差異所影響,不規範用語、錯別字的現象層出不窮。針對這個問題,必須從根源著手進行教學內容的創新,漢語言文學的課程設定裡面包括了《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等十數種課程,作者認為非常有必要對這些課程進行全面的內容改革創新。

  2、實踐強化

  讓漢語言文學具有更強的實踐性,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就業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學生在就業後體現出較強的實踐能力,以更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根據漢語言文學學科在就業後的作用,可以把教學重心放在讀、寫、說幾個方面,所以教師有必要注意教學過程中的實踐能力強化工作。比如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模擬招聘練習,以增強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通過自我簡介與回答面試官問題的手段,也可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認知水平。

  3、德育結合

  不能否認,漢語言文學的理論性很強,在教學時如果單純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是同我國應用式人才培養目標相齟齬的。因此在漢語言文學的專業教學時,一方面要加強實踐、應用、創新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傳統文化中的傳道授業解惑思路,把教學推到德育層面。例如:教師在講解《大學》這本著作時,可以把為人子,止於孝當作專題。讓學生體會到孝道對於人生髮展的基礎性意義。社會發展對於複合型、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對於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漢語言文學教師首先應從思想上與時俱進,解放思路,將先進的理念與方法應用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漢語言文化精髓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為將來走社會、貢獻社會做好應有的準備。

  【參考文獻】

  [1]張才忠.試析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的創新[J].成功教育,2013***4***.

  [2]謝奇勇.從專業出發認識特色的基本特徵促進特色專業建設——以漢語言文學師範專業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2***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漢語言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4]牛鐵力.淺談漢語言文學應用性教學[J].黑龍江科技資訊,2011***12***137.

  [5]張愛明,宗瑞.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問題及分析[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1***8***234—235.

  篇三

  《 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思考 》

  網際網路時代下,我們的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網際網路浪潮的影響,我們周圍的頑固舊事物一個個被淘汰,不適應現代社會的一切事物終將被歷史所淘汰。我們處在一個變革的大時代,即使從事教育事業依然不例外。漢語言文學專業自身的學科特點雖然保守,傳統,但是在新的時代下對於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依舊應該改革,應該更新。只有採取新的,科學合適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我們的高校才能夠培養出一大批真正適應社會,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

  一、開設精品課程,將學科教學精細化

  漢語言文學專業作為中國的國粹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很多經典的內容,我們完全可以開設出很多精品課程,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高品質的課程開設,才能夠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目前我國高校的很多精品課程基本都是理科類的,筆者認為這與過去我國國家發展需要是密切相關的,現在,我國已經基本實現了國家工業化,而國家精神文明建設,國家的文化建設還很欠缺。所以,國家十分有必要對高校進行資本輸入,幫助高校開設精品課程,提高漢語言文學相關課程的質量,從而培養出一批具備頂尖漢語言文化素養的人才,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貢獻出一份力量。漢語言文化專業可以說是一個內容十分繁雜的專業,為了優化學科教育,應該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工作精細化,在漢語言文學專業下開設具體的精細學科,例如先秦諸子百家文化,魏晉南北朝文化以及唐宋詩詞文化等等。將學科教學精細化一方面有助於更加專業的人才培養,另一方面則有助於漢語言文化專業的發展。

  二、積極改革教學方法

  高校要改革教學的方法,漢語言文學專業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應現代社會,教育的發展,對於培養人才起到的作用比較小,對教育基本是一種浪費。高效漢語言專業目前十分有必要進行教學方法改革。首先從事漢語言文學教學工作的高校教師要更新自己的觀念,改變傳統的培養人才的方式。例如,在民國時期,當時的一位著名的國學大師曾去看望他的研究生,當時他對自己的研究生要求說要在屋子裡待上十年,才能在漢語言文學領域有所建樹。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現在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還要像過去那樣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可能取得專業內的突破成就嗎?當然是不能的,如果仍然按照過去的專業培養模式培養現代的人才,那麼我們只會培養出一大批書呆子而已。在網際網路時代,處處都是知識,到處都是經驗,我們與這個世界聯絡的方式越來越容易,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方法方式應該開放化,促進學生與社會,外界的接觸,在體驗中感受知識,在經驗中總結昇華知識。

  三、更新教材內容

  隨著時代的發展,即使是漢語言文化專業的知識也不可能一成不變,也在發生著變化,尤其是我國傳統的漢語言文化專業知識與社會主義理念,核心價值觀相互融合之後,產生了新的內涵。關於漢語言文化專業教材的內容,筆者認為應該貫徹五年一大變,三年一小變的教材改革方針。要建立常態機制對漢語言文化專業所使用的教材進行更新換代。漢語言文化專業要以培養為社會,為人民服務的專業人才為目的,所以,漢語言文化專業的教材要同社會現狀相結合,內容要立足於社會現實,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任務,培養社會需要的漢語言文化專業的人才。

  四、注重教學科研與社會的連線

  一直以來,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對漢語言文化專業的科研工作不夠重視,投入的資金要比理工科學投入的資金少得多得多,這就嚴重製約了漢語言文化專業等文科專業的發展。幾乎所有的從漢語言專業的研究工作者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他們將自己埋身與浩如煙海的漢語言文化書籍中,一心在象牙塔中鑽研。可是,建國以來這近七十年,我們在國學領域幾乎沒有出過一個世界級大師,可是在民國那短短的二三十年,中國的國學大師卻繁星閃耀。從這樣的對比中,筆者認為,政府要注重教學科研工作與社會相連線,與社會連線才能使從事漢語言文化專業的人才無論是眼界還是胸懷,都大大的擴大,對於他們積累情感,經驗,知識都有重要的意義。

  五、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在新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下,我們需要一大批具有優秀素質的教師。漢語言文化專業是我國傳統的專業,在民國時期,很多都是以師徒的方式進行教授的,所以才能大師培養出大師,造就大師輩出的時代。現在我們高校的教學資源十分有限,而且自從高校擴招以來,高校的學生越來越多,一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班上往往有七八十號學生,如果我們再沒有優秀的教師,教授進行教學工作,又怎麼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呢?即使是在新的,科學的漢語言文化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下,缺乏優秀的教師團隊,就好比肥沃的土壤裡沒有栽種優秀的種子。目前高校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對國外頂尖的漢語言文化領域的人才進行高薪聘請,二是將本校的優秀的學生送去國外深造,學成之後再被高校返聘。總之,無論是採用什麼樣的方法,我們都一定要加強高校漢語言文化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

  六、科研與教學兩手抓,兩頭強

  在新的漢語言文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下,我們要做到科研與教學兩頭抓,兩頭並重,兩頭強!高校重視漢語言文化專業的科研工作,投入資金幫助科研人員進行深入的研究,以優秀的科研成果為漢語言文化專業的教學工作提供可靠的知識基礎和學生接受高素質,高水平教育的保障。同時,優秀的教師從事教學一線的工作,將漢語言文學領域內的前沿成果講授給學生,有助於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漢語言文學專業領域的人才。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學質量又能返過來推動科研工作。

  七、優化教師,學生考核評優方式

  高校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要採取新的考核評優方式,過去傳統的考核方式在今天不利於考核教師以及學生的綜合素質。現代是網際網路資訊化時代,我們應該重視體驗,重視連線互動,而不應該一味地追求最終的結果。漢語言文化專業培養人才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老師,學生的能力體現在各個方面,科學的考核方式有利於帶動老師以及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專業的發展,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八、結束語

  隨著國家文明程度的提高,我們開始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需要一大批具有新時代思想,精神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高校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培養人才方式已經不足以適應時代,社會的需要,無法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所以,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人才必須採取新的模式,新的方法,而且將這些新的模式,新的方法切實地貫徹到人才培養的實踐中去。筆者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的實行困難重重,會有很多阻礙,但是,我們仍然要克服種種困難,努力實現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改革。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