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教育心理學論文

  隨著教學改革與示範建設的逐步推進,教育心理學在學生教育教學工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篇一

  《 中職階段教育心理學分析 》

  一、明確教師角色,重視學生心理問題

  中職學校的招生物件決定了學生的整體文化基礎較低,學生因而對自己缺乏信心,覺得自己前途渺茫,甚至出現自暴自棄的消極心理情緒。而中職學校是多元文化的一個初級集散地,這對學生們正在形成中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都有很大的影響,需要教師加以正確引導。但是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中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不被重視。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國中職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質也被逐漸重視起來。迦納德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論”得到了現代教育心理學的認可,認為每個個體都有其優於其他個體的智力範疇,據此,中職教師要充分重視對學生特質和優點的發掘,用一種平等、公平、客觀的態度去看待每一個學生,重視他們的心理問題,注意不能因為學生自身的消極態度而對他們喪失了信心和希望。首先,教師要跳出以往應試教育模式下單純重視學習成績的錯誤影響,把目光轉向關注學生的思想,因為只有具備良好的精神狀態,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更不應該把那些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劃入“問題學生”的範疇進行區別教育,必須全面觀察學生,發現他們身上的潛力和亮點,並加以正確的挖掘引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其次,由於中職教育具有很強的就業指向,所以一般中職學生相比普通學生更關注就業問題,這使得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抱著只要取得畢業證的態度在學習,缺乏吃苦精神和職業道德素養,法制觀念淡薄。所以教師還要為學生提供就業方面的指導,讓他們從技術上和心理上都能夠經受住社會的檢驗。

  二、加強關懷交流,健康學生思想行為

  科學的溝通能力和交流藝術是教師實現對班級的良好管理和獲得學生信任與支援的捷徑,而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交流得以順利進行的前提,這就要求中職教師首先要樹立對話意識,降低自己的心理地位,與學生進行深層次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關心他們的難處,接納他們的不足,並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角度為他們分析利弊、權衡優劣,積極地為他們出謀劃策,幫助學生走出煩惱和困擾。而也只有這樣真誠地關懷學生,才能有效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被學生所接納,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對他們的思想、行為進行有效的引導。教育心理學中的情感教育是一個思想轉化的過程,中職教師應對學生採取較為柔和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他們的思想認識和行為習慣。這可以通過班級管理制度和與學生的私下約定來實現,比如在班級中設定“讀書達人”“文明學生”“收納小能手”“表演明星”等表彰名額,刺激學生髮揚個人方面的優良素質,在改善班級懶散風氣的同時培養出一批學生榜樣,鼓勵學生向不同的方向發展自己的優勢,樹立起發展目標和進步信心。同時,中職教師還可以與個別學生在私下達成“祕密約定”,要求學生每天晨跑5分鐘、練字、上課不說小話等,並承諾相應的獎勵,來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形成健康積極的精神面貌。而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中職教師還應注意避免“破窗效應”,及時制止學生群體中的一些不良行為和風氣,比如攀比、孤立同學等,讓學生能夠在一個良好的班級環境中健康成長。

  三、柔化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學習是學生的第一任務,雖然就業也是中職學生所需要考慮的一大問題,但是從長遠來說,學習始終都是最重要的。教學是教師傳遞知識和學生掌握知識的雙邊活動,因而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需要師生雙方都做出不懈的努力。很多學生由於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目標不明確或對學習缺乏興趣,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而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所以逐漸地對學習喪失了信心。針對這一情況,中職教師要善於運用教育心理學,以一種健康向上的狀態帶動整個課堂氣氛和學生的學習狀態。首先,在課程開始時不要急於引入知識點,而是先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談起,如遊戲、明星、網路、音樂等引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放鬆他們的情緒。接著再逐漸引入教學,在課堂上還應多采用傾聽、詢問、討論、鼓勵等心理學技巧,與學生儘量多地產生互動交流,以一種較為柔和的方式去傳授知識、滲透知識,而不僅僅只是“灌輸”。其次,中職教師還可以事先把自己的教學計劃告訴學生,讓他們對於教師的教學節奏有一個瞭解,從而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至於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做一個較為系統的講解,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做到“心中有數”,更有針對性地去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另外,針對教學安排和培養方案,中職教師還可以適當徵求學生的意見和看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主體地位並行使應有的權力,減輕對學習的排斥感,促進預期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但是教學的展開不僅是要消除學生上課時的緊張感和恐懼感,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對學習真正的產生興趣,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中職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教育資源,將個人的教學思想、語言藝術和電子課件等有效地結合起來,為中職的課堂教學帶來活力、注入新鮮感。同時中職教師還要有意識地給後進生髮言的機會,把較簡單的問題給他們回答,幫助他們獲得學習的勇氣。這樣學生才能體會到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學習的快樂,增加對教師的信任感,變厭學為愛學,提高學習的效率。

  四、結束語

  中職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人格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十分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中職教師要深刻認識到自己職責的重要性,科學運用教育心理學,改革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方法。同時中職教師還應與學生之間建立起和諧健康的師生關係,深入理解學生的情感態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就業觀,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技術人才。

  篇二

  《 中專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 》

  一、重視課本理論知識,重視課外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中專院校開設幼兒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就是以培養學生實際的能力為目標,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目標一體化發展。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課本的理論知識,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還要教會學生在幼兒教育實踐中能夠充分運用這些原理來分析幼兒教學活動,做到充分運用學習理論去分析幼兒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心理現象、特點和規律,做到有效地指導幼兒學習與發展,引導學生嘗試解決幼兒學習和指導中的實際問題。教師要教育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將理論知識實際運用到指導幼兒教育活動的實踐中,做到理論與實踐相互依賴、相互共存。

  二、充分運用計算機技術,豐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幼兒教育心理學知識不僅具有很強的抽象性、理論性,還伴有一定的枯燥性。作為學生很難運用抽象、形象的思維來理解這門學科,所以,部分學生就失去了學習這門學科的興趣。對於一些死記理論知識的學生又無法做到用理論知識聯絡和指導實際,所以,部分學生就會產生學無所用的錯誤想法。讓學生建立起學習這門學科的興趣是教師教學的主要責任和目標。只有建立對幼兒教育心理學的興趣,才能做到主動學習、積極好學。所以,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盲目灌輸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先進的教育方式;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充分運用先進技術。教師要利用計算機裝置進行輔助教學,將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通過多媒體途徑進行展現,改變生硬的知識為靈活生動的圖片、動畫、影片等。通過對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複雜的知識簡單化、死板的內容生動化,激發學生探知和求索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三、利用資訊科技參閱已整合的資源庫,借鑑和創新,實現幼兒教育心理學教學資源的互通與共享

  資訊科技應用於教育行業為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資訊科技帶動了教育的現代化模式,推動著新型教育模式的發展,為教師的教學發展提供了資源整合的服務平臺。資訊科技的充分利用促進了教學資源與學習資源的資訊化,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優化過程。在幼兒教育心理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網路平臺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借鑑優秀教學的案例,吸取他人教學模式的經驗,通過網路的共享與利用,豐富自身的教學資源與教學經驗,構建科學合理的教育心理學理論體系,從而實現課程教學的豐富性。

  四、創設真實情景,充分運用情景模式加強學生的深刻記憶

  《幼兒教育心理學》的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學會運用知識理論、方法,通過研究幼兒的各種心理現象與規律設計指導幼兒活動,從而有效地實施幼兒教育活動。幼兒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又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它強調的是理論與實踐應用的綜合性與交叉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重視教學內容,發揮自身的創新力和想象力,根據教學要求設計真實的互動教學情景,通過各種情景的互動模擬,提高學生對於理論知識的理解度,提高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探究他人心理的能力。通過各種實際情景的模擬訓練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刻記憶,從而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總結

  幼兒教育心理學有效教學,要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以各種先進教育手段為媒介,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為準則,通過各種實際有效的方法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有效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有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