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論文

  教育心理學是集理論性和實踐性於一體的一門課程,缺乏理論性、注重實踐性是傳統教育心理學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特點,為適應現代社會的教學需求,需要對教育心理學與教學改革進行有機結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高校學生管理思想政治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

  在上述內容中,我們已經清晰直觀地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具有的重要意義,並逐步完善管理能力,將兩者緊密結合在一起實施管理。但是據調查發現,其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具體表現為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認識不到位、相關教材不完善。管理力度不夠、師資力量欠缺等等。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們一定要找到切實可行的對策提高其應用,加強學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健全科學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體系

  現如今,教育教學新觀念不斷深入推進,現代化教育是集學科教學和管理於一體的教學內容。在新的時代發展背景下,我們一定要摒棄固有的老舊思想,轉變管理觀念,健全思政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科學性,將心理學內容貫穿於其中,並強調管理的積極作用,以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基礎,促進學校管理的有效落實。

  二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成果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應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是與人的思想內涵有關的教育內容,心理學使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能夠外化為一種表現形式,體現在學生的行動、技術等各個方面。有些高校雖然認識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對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具體利用的過程中卻無法使其有效的發揮。因此,各大高校一定要加強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切實應用到管理中來,構建符合新時代的管理形式,逐步轉變教育者的思想理念,堅持培養他們的優秀品質,運用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知識引導學生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從而完善學校管理水平,加強學校管理力度。

  三完善師資建設,加強研究力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應用,一定要以科學合理的研究為基礎,以完善的師資力量作保證。因此,學校一定要不斷增加資金投入數量,對教師進行嚴格的培訓,提升他們的素質水平和能力水平,設立專門的研究組織,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教學內容進行探索,找到其與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緊密聯絡,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以正確的思想完善學校管理,增強學校管理能力。

  二、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主義教育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高校規模不斷擴大,學生數量逐年遞增,學校管理工作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大。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應用到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之中,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想素養,起到育人功效,推進管理力度的提升。因此,各大高校要準確瞭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對學校管理的重要意義,並結合自身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找到以往工作存在的不足,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有效運用到管理工作之中,促進高校的進一步發展。

  範文二:應用

  一、我國教育現狀的表現

  1.教學思想的侷限性

  思想是領導教學方向的核心表現,雖然我國的教育制度進行了大力的改革和創新,使得教學安排和計劃更加人性化、靈活化,但是有很多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影響太深,雖然教育制度進行了改革,但是古板老舊的教學思想卻在腦海裡根深蒂固,以至於在新的制度下用舊的教學思想去思考,導致教學效率低下。

  2.教師身份的狹義性

  現在的教育制度已經呼籲廣大教師“以學生為教學基本”,轉變教學方式,由於過去教育將教師的身份定位過高,從而導致教師與學生不能達到一種亦師亦友,默契合作的關係,這也是由於教師對自身的身份定位過於狹義,即教師就是教學過程的主導人,學生必須要聽從教師的命令。

  3.教學手段的單一性

  現代很多學校的教學手段過於單一,基本是照本宣科,書本概念,死記硬背,而學生無論如何必須要記住這些概念,而是否會用,有怎麼用,完全看學生自己體悟能力。部分教師覺得教學應該是“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一個過程。而對自身的教學手段沒有進行反思和修正,最終導致教學效果不大,學生也沒有學習的慾望。

  4.教學目標的主觀性

  人在看待與自身有關的事物,通常會把事物引發的不利問題歸咎於事物本身,而不會想到是自身對事物的影響造成的。而有些教師教學也是如此,根據成績以及學生表現主觀判斷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而被定為“九等”的學生將會對自己感到自卑,對學習喪失興趣和熱情,甚至還會引發自卑、自閉等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這是教師對教學目標過於主觀化看待導致的。

  二、以教育心理學提高教學效果的途徑

  1.瞭解學生心理,為教學打好基礎

  學生心理是學生行為和思考動向的一個參考,而當教師發現學生出現異常行為或心理問題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動向分析,對症下藥。為了解學生的心理,教師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觀察:思想方面,學生的思想是學生價值觀的體現,也是關注自身發展、對個人目標的選擇趨於理性和務實的體現。而對學生思想的觀察主要包含學生是否對近期國家大事有充足的瞭解、是否懂得禮貌和傳統美德,價值取向和生活追求是什麼,是否染上惡習等;情緒,學生的情緒是學生心理特點的直接表現,例如有些學生膽子較小,上課害怕回答問題,這是缺乏自信的表現;有的學生進行學習計劃,但是行為懶惰,結果只是紙上談兵,這是缺乏自律的表現;有的學生受不起挫折,遇到困難就猶豫、逃避甚至放棄,這是缺乏自勵的表現;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反應學生進取心和能力的重要因素,有的學生滿腦袋記著概念、理論,但是考試時用不出來,不會用,這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體現,而有的學生學不進去,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意志薄弱,不能圍繞一個目標作長期不懈的努力,淺嘗則止半途而廢。即使勉強學習學不會、學不好,這是沒有學習興趣的體現。教師通過以上三個方面瞭解學生的心理,將為後期教育提供正確的參考方向。

  2.教授學習方法,鼓勵學生探索學習

  教師要明白“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教學並非知識理論的死記,公式定律的灌輸,而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學習怎樣探索創新;學習怎樣為人處事,學習怎樣自我提升等。教師要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多給予鼓勵和支援,這也是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源泉,而學生也能由此產生學習的慾望和興趣,面對挫折不懼怕,面對困難不退縮,成為一個具有強大內心的人,這也是心理學教育的最終目標。

  3.保證平等教學,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平等教學是教師對職業的尊重,對學生的負責態度,相比傳統教學的等級分化,平等教學是一種值得提倡的教學方法,即對優秀的學生進行褒獎和肯定,對於能力較差的學生進行幫助和鼓勵。平等教學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看作客觀的個體,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心理教學為手段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過程,與此同時,由於教學的平等性、和諧性,讓學生的心理能夠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更加親切,從“良師”轉向“益友”。

  三、結語

  將教育心理學運用到現代教育體系中將是我國教育行業由“以教為主”向“以育為主”的一個重大轉變,而合理利用教育心理學進行教學將對學生的學習成效、心理髮展和人格塑造都帶來巨大影響,我國教育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將教育心理學成功轉化成一種教學過程也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需要每個教師繼續探索研究下去。